计划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计划行为理论 (TPB)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由心理学家 Icek Ajzen 于 1985 年提出,是一种用于预测和解释人类计划性行为的心理学框架。它基于 理性行为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通过引入“知觉行为控制”这一概念,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行为情境。


TPB 的核心构成

1. 行为态度 (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 定义:个体对特定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认知和情感反应。
  • 示例:如果认为运动有助于健康且对运动持积极态度,个体对“运动”的态度就是积极的。
  • 测量:通过问卷量化行为的好坏、重要性及情感反应。

2. 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s)

  • 定义:个体感知到的社会压力,指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对行为实施与否的期望。
  • 示例:家人和朋友认为戒烟很重要,并提供支持,这会影响个体的戒烟意图。
  • 测量:通过调查“重要他人是否支持某行为”及其对个体行为影响力。

3. 知觉行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 定义:个体对实施某行为的难易程度和掌控能力的主观感知。
  • 示例:如果个体认为运动需要的时间或设备超出自己的掌控范围,可能降低运动意图。
  • 测量:通过对信心、资源和掌控感的调查量化。

4. 行为意图 (Behavioral Intention)

  • 定义:个体主观上想要实施某行为的强烈程度。
  • 示例:一个学生重视考试成绩,受到老师建议并有信心完成复习计划,形成强烈的学习意图。
  • 重要性:行为意图是实际行为的最佳预测指标。

5. 行为 (Behavior)

  • 定义:行为意图最终转化为实际行为,前提是个体具备足够的资源和控制力。
  • 示例:形成运动的意图后,实际去健身房运动。

TPB 的公式表达

A c t i o n ≈ I n t e n t i o n ( A t t i t u d e + S u b j e c t i v e N o r m + P e r c e i v e d B e h a v i o r a l C o n t r o l ) Action \approx Intention \quad (Attitude+Subjective Norm+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ActionIntention(Attitude+SubjectiveNorm+PerceivedBehavioralControl)

行为由意图直接驱动,而意图受到三大核心因素共同影响。


应用案例

1. 健康行为:戒烟

  • 态度: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戒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 主观规范:家人和朋友支持戒烟。
  • 知觉行为控制:可获得尼古丁贴片等戒烟辅助工具,增强成功戒烟的信心。
  • 结果:形成戒烟意图并最终戒烟。

2. 环保行为:减少塑料袋使用

  • 态度:认为减少塑料袋使用对环境有益,对环保行动持正面情感。
  • 主观规范:社会倡导环保,朋友也使用环保袋。
  • 知觉行为控制:环保袋易得且价格低廉。
  • 结果: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3. 消费行为:购买新能源汽车

  • 态度:认为新能源汽车经济实惠且环保。
  • 主观规范:家人和朋友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是正确的选择。
  • 知觉行为控制:政府补贴降低了购车成本,充电桩设施完善。
  • 结果: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可能性增加。

4. 职业发展: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 态度:认为参加培训能提升职业技能,对未来发展有积极作用。
  • 主观规范:同事和上级推荐参加培训。
  • 知觉行为控制:培训时间灵活,费用可承受。
  • 结果:个体报名参加培训课程。

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

  1. 清晰量化行为的心理机制,适用范围广泛。
  2. 将主观和社会因素结合,为行为干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引入“知觉行为控制”,突破 TRA 的完全理性假设。

缺点

  1. 忽视了情绪和无意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2. 假设个体总是理性决策,但许多行为并非完全理性驱动。
  3. 知觉行为控制的测量主观性较强,难以完全客观量化。

参考文献

  1.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 [经典论文,详细阐述了 TPB 的理论框架和应用]
  2.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son-Wesley.

    • [TRA 理论基础]
  3. Conner, M., & Armitage, C. J. (1998).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review and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8(15), 1429–1464.

    • [探讨如何扩展 TPB 的应用范围]
  4. Ajzen, I. (201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Reactions and reflections. Psychology & Health, 26(9), 1113–1127.

    • [对 TPB 的回顾与进一步发展]
**描述:“适用于JDK8的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Neo4j社区版3.5.6版本,这是一个基于图数据库的强大工具,特别适用于知识图谱构建和可视化。由于其运行需求,必须在Java Development Kit(JDK)8的环境下进行安装和操作。 **一、Neo4j概述** Neo4j是一款开源的图形数据库,它以节点、关系和属性的形式存储数据,这使得处理复杂网络结构的数据变得更为直观和高效。Neo4j社区版是免费的,适合开发和学习用途,而企业版则提供了更多的高级功能和服务。 **二、JDK8要求** 为了运行Neo4j 3.5.6,你需要在你的计算机上安装JDK8。JDK是Java开发工具包,包含了运行Java应用程序所需的Java虚拟机(JVM)以及一系列开发工具。确保安装的是与Neo4j版本兼容的JDK版本至关重要,因为不兼容的JDK可能会导致运行错误或性能问题。 **三、安装和配置** 1. **下载与解压**: 从官方渠道下载"neo4j-community-3.5.6.zip"压缩文件,并将其解压到你选择的目录。 2. **环境变量配置**: 配置系统环境变量,将Neo4j的bin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以便于命令行启动和管理数据库。 3. **修改配置文件**: Neo4j的配置主要通过`conf/neo4j.conf`文件进行,如需更改默认设置,如内存分配、端口设置等,应在此文件中进行修改。 4. **启动和停止**: 使用`neo4j console`命令启动服务,`neo4j stop`命令关闭服务。 **四、知识图谱与可视化** Neo4j因其强大的图数据模型,成为构建知识图谱的理想选择。你可以使用Cypher查询语言来操作和查询图数据,它的语法简洁且直观,易于学习。 1. **Cypher语言**: Cypher是一种声明式、图形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inkGranite

图个吉利,欢迎私信提问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