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几何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图样中几何公差要求应采用国家标准统一规定的符号及框格标注法,正确标注出来。
根据零件的功能需要和结构特点,被测要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被测要素为整体组成要素,其公差带适用于整个被测要素。如图10a所示,给出Φ25mm圆柱面圆柱度公差要求,该要求是对其全长范围(40mm)内整个圆柱面的要求,公差带适用于整个圆柱面。
该类公差带是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2)被测要素为局部范围内的组成要素,其公差带仅适用于给定范围。如图10b所示,给出的平面度公差要求,不是对整个平面,而仅仅是对30mm范围,该公差带也仅适用于给定的局部范围。
该类公差带要求是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确定的,其可以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经济效益。
3)被测要素为断续的组成要素,并由同一公差带控制。如图10c所示,同时给出三个平面的平面度要求,并在框格内公差值后加注"CZ"字样,其表示三个平面应位于同一平面,且用同一公差带控制其平面度误差。
4)被测要素为导出要素。如图11a所示,给出直线度公差要求,该被测要素为Φ25mm圆柱面的轴线,而不是圆柱面;又如图11b所示,给出对称度公差要求,该被测要素为键槽两侧面的中心面,而不是两侧表面。
上述各种不同类型的被测要素,均通过标准中规定的不同标注方法(详见后述)表示出来。
生产中对图样中给出的被测要素必须逐项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