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校内常见比赛及评价(参赛经验分享博客链接整合)
1.0 分类难度概览
科研训练项目类:国创 << 新苗
创新创业类:电商 ≈ 乡村振兴专项赛 < 乡村振兴主体赛 < KAB << 服创B类 < 小挑 < 杭创 < 创青春 << 互联网+
学科竞赛类:移动应用 ≈ 计算机设计 < 网络技术 < 美数 < 服创A类 << 大挑
以上仅为个人主观认识结合近年来的获奖数量和等级得出
1.1入门首选
建议刚入门尤其看重这几个比赛,别一上来就互联网+、挑战杯,这些难度太大了
1.1.1 科研训练项目入门:国创(大创)
- 系统填表式,一般有创新想法就能申报,10000字+适当配图即可
- 难度低(信工上上届和上届都有18-20个立项,比例约为40%)
- 校级选拔就是最终选拔,交了就能让最终评委看到
- 基本只看项目质量,不会有新苗那样考虑各学院的名额分配,因此信工学院投的多中的也就多
- 要求不高,花费时间不多,建议大一下学期就就可以尝试申报
附上国创相关博客链接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经验
国创(大创)立项后的基本流程、需要用什么结题、如何快速结题
季度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怎么写,用什么格式,附件传什么比较好
怎么把国创(大创)经费和学校奖金交的税退出来?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书撰写经验分享(三大类别八千字总结建议)
浙江省国创(大创)平台里为什么导出的word显示不出图片、右边界溢出页面
1.1.2 创新创业竞赛入门:电商竞赛(三创赛省赛)
- 属于A类,有奖金
- 省奖难度不高,2021年校赛提交70个项目左右,24个入省赛、10个入决赛,2个省一、5个省二、若干省三(信工1.5个省一、3-4个省二、若干省三),很难进国赛
- 容易让省赛评委看到你的项目
- 相较于乡村振兴主体赛、挑战杯、互联网+这种校赛就大概率止步的创赛,是个不错的入门比赛,但也不容易
- 相对国创要求略高,花费时间较多,建议大二下学期参赛(毕竟大一课程、考试任务较重)
- 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参赛经验分享
1.1.3 学科竞赛(计算机学科)入门:移动应用创新赛
-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分支,属于B类,国二才有奖金
- 对于项目内容有限制,需是在移动端运行的APP类软件项目
- 省赛难度不高,约30%(300个项目)的复赛入围率,复赛入围提交完整材料即有保底省三奖项,国赛前55项目入围,国赛之前不需要开发
- 最近的一届入围两个国赛,其中有国奖狗哥 一个,入围国赛保底国三,有苹果产品奖品(价值约10000r),但是会要求进行ios开发(还挺痛苦的)
- 相较于电商竞赛、挑战杯、互联网+这种创新创业类比赛,这个比赛重创新点不强调创业,一个好的idea就能有不错的成绩,是个不错的入门比赛
- 要求不高,花费时间不多,建议大一下学期尝试参赛,可以拿申报国创的项目来参赛(如果是APP类项目)
1.1.4 创意竞赛入门:乡村振兴专项赛(浙江省)
- 属于A类,学校有奖金、比赛自带经费和奖金
- 难度真心不是很大,报的人比较少,普普通通的项目也能进,高等级的奖项也不是很难拿
- 与“数字乡村专项赛”之类的适合信工参加的比赛,重创新,较为基础,无需过多商业性,
- 建议有能力大一末即可参与
- 浙江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参赛经验分享
1.2 进阶级
1.2.1 科研训练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
- word填表式,一般有创新想法就能申报,10000字+适当配图即可
- 难度中等(信工N多年都是7个,本科生只有4-5个,比例约为15-25%)
- 校级选拔就是最终选拔,交了就能让最终评委看到
- 校团委会结合学院项目数量分配名额,名额每个学院最多7个,这才把难度提上去了…省级立项的难度大于国家级立项,说来也挺扯淡的
- 相对国创难度略大,花费时间相当,建议大二上学期申报
- 感觉评审标准有点点玄学,挺迷惑的
附上新苗相关博客链接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申报经验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将近三年跨度的全过程一览
新苗拿什么结题?新苗结题成果形式与结题验收书撰写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申报书撰写经验分享及格式要求(四千字总结建议)
1.2.2 创意竞赛:乡村振兴主体赛(浙江省)
- 属于A类,有奖金
- 只是和学院方向不是很大,对信工学院来说略难于电商竞赛
- 难度还行,浙财为主办方,上届4金3银若干铜
- 空间设计类和主体赛命题村建议与艺术学院相关专业组队;主体赛自选村可以搞一些产业振兴、文创类的项目,建议大二末有一定该类项目能力的时候再参加
1.2.3 学科竞赛(数学统计类学科):美国数学建模
- 属于国际级比赛,有奖金
- 可能是学院、学校少数的国际级奖项的来源
- 虽然不属于创赛,但是也是周围参加的比较多的比赛
- 难度还行,上一届10多支队伍获奖,好几个特等提名、一等、二等
- 需要的付出应该也挺大的,个人没有参加过。附一个上届获奖名单,可以去里面找认识的学长学姐询问参赛经验
- 建议有专门的老师或有参赛经验的学长学姐组队再参赛
1.2.4 创新创业竞赛:职规双创类、全财
- 职规属于A类,全财属于B类
- 通常为创业学院从当年互联网+入围省赛的项目中选拔,一般项目无法直接申报
1.2.5 学科竞赛(计算机学科):计算机设计、网络技术挑战赛
- 都属于B类,都是国二才有奖金,(网络技术挑战赛也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分支)
- 计算机设计学院会发通知,参与度较高,获奖难度不是特别大;
- 网络技术挑战赛之前推荐狗哥去参加,第一次参加就拿了国一yyds(牛牛牛酸酸酸)
- 技术要求略高,都需要实际开发,建议大二有一定开发基础后再参赛
1.2.6 创新创业竞赛:KAB微创业行动
- 属于B类,比赛自身有奖金,学校国二才有奖金
- 前后出过两次国二(都是银奖·乡村振兴创新奖),但是难度主观感觉挺大的,只有不到5%的项目能获奖
- 如果能进华东微创营并获奖,会有终评加分,让评委看到项目
- 最终通过投票和前期加分,选出60个获奖项目,其中30个(含10个银奖·乡村振兴创新奖)直接给奖,20个角逐金银奖,评选10个科技之星
- 强调微创业,不需要完整计划书,填表即可参加,如果觉得创新点比较好的项目可以尝试
- KAB全国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参赛经验分享(含报名表撰写思路)
1.2.7 学科竞赛(计算机学科):服务外包A类
- 属于A类,有奖金
- 可能是信工学院少数的国家级奖项的来源
- 项目大多数(也有例外)很难在国创新苗之外的创新创业比赛中重复利用
- 获奖难度不高(2021届7个国三),但付出较大(做出命题要求的系统)
- 企业命题类相对创赛来说更重技术,建议有一定开发能力再组队参赛;创业实践类需要有一定基础、拿得出手的创赛项目申报(全校每届只有2个名额)
- 技术要求略高,花费时间多,建议大二有一定开发基础后再参赛
1.2.8 创业竞赛:服务外包B类
- 每校仅2个名额,需要联系校内组委会老师竞争名额
- 多企业评委,更强调成果和投资价值,略低于1.3中的高难度竞赛
- 2021届1个国三1个省三,直接拿其他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就可以报
1.3 高难度
1.3.1 创业竞赛:小挑
- 属于A类,团委举办,学校奖励力度大
- 与大挑轮换,两年一届
- 学校似乎没进过国赛,上届信工学院拿过省三3项
- 比较重视10页的PPT材料和一些附属材料
- 相对互联网+较容易入围省赛,创院的项目很少来参赛
- 建议充分打磨项目,项目有较大竞争力后再参赛
1.3.2 创业竞赛:互联网+
- 属于A类,教育部举办,学校奖励力度大
- 信工学院近年拿过不少省三,学校最好成绩似乎是国铜
- 全社会公认的最高难度比赛,没有点儿雄厚的背景资源很难入围省赛,原因见4.2
- 全校的优质项目都会冲这个比赛,大概省赛入围团队只有20多项
- 建议充分打磨项目,项目有较大竞争力后再参赛
1.3.3 创业竞赛:杭创
- 属于B类,杭州市政府举办但是难度比A类大得多的多,zufe最高是优秀奖
- 两年一届(因为每届完了后需要推动400强项目落地杭州),上一届zufe20个项目进800强,6个项目进400强
- 单论400强难度可能不是很大(前11%),建议碰到举办的年份就去冲一冲,下一届目测2022年6月-2023年6月
- 这类属于地方性比赛,偏地方政策支持 ,偏招商引资的,不和其他竞赛一样偏荣誉
-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经验分享
1.3.4 学科竞赛(全学科):大挑
- 属于A类,团委举办,学校奖励力度大
- 与小挑轮换,两年一届
- 学校拿过省特,信工学院近年拿过省三1项,入围的基本上都是学校金融财会、科研论文类的项目,不适合传统的创新创业项目
- 有幸推荐入围一次省赛,但最终无缘省奖
- 强烈建议不要选科技发明A类(惨痛教训)!!!进了省赛估计都是和浙大、工大、杭电等理工科院校的强势项目比,它们还会有材料化工医学等类型的项目,实在是比不过;全校只有我这1个科技发明A类和其他2个B类,2个B类一个省三一个省二,A类直接白给
1.3.5 创新创业竞赛:创青春
- 共青团中央举办,每年一届
- 分互联网专项、乡村振兴专项、科技创新专项等
- 省赛难度略中,有学姐拿过百强,但经常容易错过通知…(亲青创公众号)
- 国赛难度大,百强入围率2%-3%
2 搞钱的途径
2.1 立项经费
- 国创
立项有4000、6000、10000三档,分立项、结题两批,跨度1-2年 - 新苗
立项有10000发票报销额度,分成果获取、结题两批,跨度近3年
2.2 普通比赛的奖金
- 电商竞赛属于省A类,拿到2100档的很多,但是一般都止步在5600档
- 服务外包属于国A类,拿奖金的保底都是10500档
- 乡村振兴属于省A类,比赛本身有奖金,2100和5600档校内都挺多,但信工不多
- 美数属于国际级,但是吧…因为这个比赛确实获奖比较多,导致国际级比赛贬值。这个比赛奖项设置最低就是二等奖,获奖就是保底7700(参赛奖除外)
- 职规属于省A类,情况和电商竞赛相当
- 国B类比赛常见的有:KAB微创业大赛、杭创、中美青年创客、全财、计算机设计大赛。必须要拿国家级二等奖才有奖金,除计算机设计大赛(这比赛给的国奖名额很多)外都很难。
参加服务外包、美数奖和奖金档次高,但技术研发、论文研究等偏硬的投入也较多;其他比赛虽然档次低,但可以多个比赛重复投,基本都是商业计划书等偏软的投入。
不过很少见到两边都能搞得动的大佬。
2.3 高难度比赛的奖金
互联网+、小挑、大挑三个主流竞赛学校扶持力度很大。
三等奖学校一大堆,但是二等奖就很少,所以才会出现奖金层面上三四倍的断层式差距。
2.4 社会上的大学生竞赛奖金、地方政府的创业补助
校内不会通知组织,自己去寻找有奖金的比赛。
比较建议参加杭创,进400强注册公司有50000r的无偿补助,注册在创业学院比较容易;见到过广州、上海、温州等也有类似的有创业补助,但是考虑异地不太容易找到公司注册地址,不是很推荐。
如有社会上的大学生竞赛参赛需求,详见竞赛获取渠道专题博客:从哪里找更多的竞赛信息?竞赛信息获取渠道有哪些?
建议社会上的比赛没有奖金或者不太被认可的可以不去参加,单纯为了个奖状真的意义不大。
哪些竞赛值得参加,详见博客:ABC类竞赛如何区分?哪些竞赛被认可?哪些竞赛不太被认可但“值”得参加?
3 参赛日历(大致时间)
上学期
9-11月,陆续发布新苗申报、挑战杯申报、电商竞赛报名
11-12月左右,服创大赛发布赛题、报名
寒假前后,美数开始比赛
下学期
3-4月,新苗出结果,挑战杯、电商陆续结束校赛,服创提交作品,计算机设计大赛报名,移动应用创新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开始报名
5月左右,国创申报截止,互联网+申报开始,服创陆续举办区域赛、国赛
5-6月左右,乡村振兴大赛主体赛发布,专项赛陆续发布,kab微创业大赛发布
8-9月左右,全财、职规赛从互联网+入围省赛队伍里挑选参赛
偶数年份6月-次年1月,杭创大赛报名提交
4 浙财创赛项目概况
相较于同类双非一本,如工大、宁大、工商、杭电、杭师来说,在顶级比赛(互联网+、挑战杯)上确实略弱了一点儿,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学科比较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
但也正是给无资源、无人脉、无技术、无背景的普通学生冲出来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样,学校给比赛的支持力度(奖金、培训、政策等)似乎也比同类学校大。
商务类项目大多依赖外部资源、技术类项目很难实际开发推广(包括我自己也是)。
强资源强背景型项目大多掌握在少数几个老师手里,且每年都在反复报“互联网+”,留给普通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少。
5 信工学院创赛概况
5.1 整体概况
创赛项目基本都是以技术研发、软件系统为内容的(甚至电子商务这一商科类专业也是),此类项目如果无法真的研发出来进行成果转化的,获奖等级有天花板
建议如果创新点不是很能打动人的项目,可以尝试跳出“信工学院就要搞技术研发类项目”的惯性思维,不要拘泥于技术研发、软件系统项目,尝试商务类项目,这类也更适合走出学校去参加社会上的比赛搞¥
虽然在一些高难度和高等级创赛有所欠缺,但是相较于其他学院来说,信工学院的参赛热情(尤其是新苗国创挑战杯等等)真的特别高,有时候不得不避锋芒考虑外投
5.2 创赛项目概况
① 软件系统、技术研发类项目在整个学校来看数量质量都更高,但在整个学院内基本全是此类项目,很少有商务性比较浓厚的项目
② 能开发出的项目很难走创赛,如可视化系统基本仅限于国创、新苗;走创赛的项目又很少实际开发并应用
③ 有些创新性略显不足,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既然没空或没能力开发,就一定要在创新性和痛点解决层面让评委眼前一亮
5.3 学院关于参加比赛的一些规定
5.3.1 综测智育加分解读
查的严的话
- 一个项目从头到尾都只能加一次分,即比赛获奖和学生课题立项只能取高分加
对策:改项目名字,而且要改的彻底;有些班评审小组查的不仔细,像电商竞赛校赛证书是不体现项目名称的(手动狗头) - 软著、专利等与项目同名也不能重复加
- 如果基础分够高,智育已经拉满了,一些学校不认定的社会比赛(非野鸡竞赛)可以加到德育分,但也不能是同名项目
大致加分力度如下,第一张图的分数需要均分到每个人,研究课题加分按排名加分按贡献度
5.3.2 竞赛行为限制解读
今年是学院新规发布的第一年,建议还是保守点儿,别去触碰规则(不知道会不会真的牵扯出违纪处分)
(下面是小小的吐槽)
很多团队会有考虑核心的两三个人轮流做负责人提高大家积极性、无法同时做多个项目负责人、上届新苗没结题不能做负责人、给第三课堂没满的成员排前等情况更换排序,但现在限制了已获奖(立项)项目的前三成员排序就很麻烦
新苗和国创同时立项的项目以前很多,官方通知里也没有明文规定说不可以,但现在限制了重复申报的行为不知道是为啥。
5.3.3 一些对策
- 提交学院规定的《项目变更申请表》
- 改掉项目的大名字(单纯改副标题应该没用)
- 没有获奖或国创、新苗立项之前,或者一些学院老师不会特别关注的比赛获奖,成员的排序可以换
- 学院的规则无法适用于投到别的学院的项目,如学院不让新苗立项的报国创,可以在报国创的时候挂名投到其他学院
- 建议多和外学院学生组队、参加外学院学生的项目、项目报到外学院,不用受本学院限制,新苗的竞争也不会那么大
- 需要经过学院评审的比赛只有:国创、新苗、小挑、大挑、电商,其他比赛学院一般无法涉足
- 项目比较多的成员,不在乎排名的话,可以放到第四位
5.3.4 学院评审的影响力
- 新苗、小挑上一届的校级结果基本基于院评结果,建议格外看重;
- 大挑院评的影响力略弱于新苗、小挑,建议理性看待;
- 国创影响不大,连续两年出现院评前二项目没立项、倒数十来名项目立项的情况,建议稍微看看。
- 电商竞赛由电子商务系老师评审出入围省赛给省赛评委看的项目,因此也比较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