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读后总结

方法论_如何更有效地总结知识

  1. 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地回忆近期已学过的知识。

  2. 创造回忆的机会
    2.1 创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强化记忆。
    2.2 做笔记,整理笔记——记忆是脆弱的,修正首次的记忆,加深第一次后的理解。
    2.3 写博客hhh——记录后还要再走一步,整理,形成知识树。

  3. 身处地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a.人的大脑似乎有一个自传式记忆区域,它有着单独的存储机制。举例来说,具有超强的自传式记忆的“天才综合症”患者,以及我们能分得清什么是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以及什么是朋友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都为这个假设提供了证据——这也证明在我们的记忆中,关于自己的知识和关于别人的知识是泾渭分明的。
    b.我们总是难以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自己的教训。为什么会这样,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也许在是“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在大脑中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样的
    c.一个弥补的办法在于努力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在设想的场景中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感受它们,使它们与自己的情绪记忆挂钩,虽然仍然不够亲身经历那么深刻,但似乎已经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4. 抽象和推广
    如果一件事情只是一件事情,记忆只有记录而未加工,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学习到“未来”的知识(很不幸的是,一直以来我可能都在潦草地思考着)。 “人类大脑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强大的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
    抽象的重要性——不加抽象的话,知识总是会和无关紧要(irrelevant)的细节挂钩,被约束在狭窄的一个特定场景中,无法传播。抽象使其在知识树(for non-geeks:设想一颗倒长的树,根在上)上上升一个或多个层次,从而能够被运用到更多的分枝上。同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别忘了将问题也抽象一下,剔除不相关细节,使问题也从一个特定的分枝往上抽象,从而碰到之前泛化过的结论。

  5. 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
    将阅读或者观察来的别人的经验和自身的经历进行比较,常常能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观察”和“比较”本身就是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

    1. “样本大小很关键:样本越少越容易产生错误归因,最好多多观察、多多比较和总结,细心沉淀。”
    2. “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读他人的传记的时候,不管传记是本人写的还是传记作家通过访谈写的,都会有意无意地犯事后偏见,例如最常见的将成功归因为个人能力,忽略机遇因素。将偶然看作必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