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架构、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

单体架构
家里生小宝宝啦,由于自己没有照顾小宝宝的经验,所以请了位经验丰富的月嫂。 这位月嫂从买菜,到做饭,洗衣,拖地,喂奶,哄睡,洗澡,换纸尿裤,擦屁股,做排气操,夜间陪护,给奶妈做月子餐等等,全部都做。 这种叫做单体架构。
集群
什么都做,一个月嫂怎么够呢,肯定忙不过来呀,那就请两个月嫂吧,这叫做集群。
高可用
有一个月嫂过生日,想请假回去和亲戚打一天麻将。如果只有一个月嫂,她走了,就叫做服务中断了。 但是因为做了集群,有两个月嫂,走了一个,另一个还是能用,虽然相比较吃力一些,但是毕竟还是能用的,这个现象叫做高可用。
分布式
一个月嫂,一个月的费用基本上都要1万多,还有房贷,还有车贷,生活费用还高,实在是请不起两位啊,那就还是请一位吧。 可是事情那么多,她实在忙不过来,怎么办呢? 那就把爷爷请过来买菜,把奶奶请过来做饭。 这样服务本来仅仅是由月嫂一人提供的,变成了和宝宝相关的由月嫂负责,采购由爷爷负责,餐饮由奶奶负责。 这就叫做分布式了。
低耦合
做宝宝服务的月嫂去打麻将了,不影响做饭的奶奶。 做采购的爷爷去喝酒了,也不影响月嫂的宝宝服务,这叫做低耦合。
高内聚
和宝宝相关的事情都是月嫂在做,月嫂兑奶方式快慢,只会影响自己,对爷爷和奶奶的服务没影响. 这叫做高内聚。
集群+分布式
奶奶一个人做饭,做久了也烦啊,也累啊,也想打麻将呀。 那么就把姥姥也请过来吧。 这样做饭这个服务,就由奶奶和姥姥这个集群来承担啦。她们俩,谁想去汗蒸了,都有另一位继续提供做饭服务。 这就叫做集群+分布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面的就当前戏了,看懂更好~

单机结构

我想大家最最最熟悉的就是单机结构,一个系统业务量很小的时候所有的代码都放在一个项目中就好了,然后这个项目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就好了。整个项目所有的服务都由这台服务器提供。这就是单机结构。那么,单机结构有啥缺点呢?我想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单机的处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当你的业务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单机的硬件资源将无法满足你的业务需求。此时便出现了集群模式,往下接着看。

集群结构

单机处理到达瓶颈的时候,你就把单机复制几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集群”。集群中每台服务器就叫做这个集群的一个“节点”,所有节点构成了一个集群。每个节点都提供相同的服务,那么这样系统的处理能力就相当于提升了好几倍(有几个节点就相当于提升了这么多倍)。但问题是用户的请求究竟由哪个节点来处理呢?最好能够让此时此刻负载较小的节点来处理,这样使得每个节点的压力都比较平均。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在所有节点之前增加一个“调度者”的角色,用户的所有请求都先交给它,然后它根据当前所有节点的负载情况,决定将这个请求交给哪个节点处理。这个“调度者”有个牛逼了名字——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结构的好处就是系统扩展非常容易。如果随着你们系统业务的发展,当前的系统又支撑不住了,那么给这个集群再增加节点就行了。但是,当你的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怎么增加节点,貌似整个集群性能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了。这时候,你就需要使用微服务结构了。

  1. 如果一个几点能让1万个用户同时请求并返回一个helloword,那么每增加一个节点,就会增加一倍承载,集群增加节点对性能提升非常明显
  2. 如果单个请求是从1万大电影里面里面找出有王宝强得画面,单个服务器耗尽cpu性能,用尽内存也要1个小时才能完成一次查找,增加多少集群节点也不会缩短单个请求得时间。

这时把这些大电影分给1万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只负责从一个电影里面找王宝强,找完再汇总给一个服务器,就可以极大的缩短单次查找的时间,这就是分布式计算解决的问题之一

分布式结构

先来对前面的知识点做个总结。

从单机结构到集群结构,你的代码基本无需要作任何修改,你要做的仅仅是多部署几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上运行相同的代码就行了。但是,当你要从集群结构演进到微服务结构的时候,之前的那套代码就需要发生较大的改动了。所以对于新系统我们建议,系统设计之初就采用微服务架构,这样后期运维的成本更低。但如果一套老系统需要升级成微服务结构的话,那就得对代码大动干戈了。所以,对于老系统而言,究竟是继续保持集群模式,还是升级成微服务架构,这需要你们的架构师深思熟虑、权衡投入产出比。

OK,下面开始介绍所谓的分布式结构。

分布式结构就是将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在分布式结构中,每个子系统就被称为“服务”。这些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在web容器中,它们之间通过RPC方式通信。举个例子,假设需要开发一个在线商城。按照微服务的思想,我们需要按照功能模块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如:用户服务、产品服务、订单服务、后台管理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等。这一个个服务都是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可以独立运行。如果服务之间有依赖关系,那么通过RPC方式调用。

这样的好处有很多:

  1. 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大大降低,可以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独立测试,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边界非常明确,排错也变得相当容易,开发效率大大提升。
  2. 系统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从而系统更易于扩展。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扩展某些服务。假设这个商城要搞一次大促,下单量可能会大大提升,因此我们可以针对性地提升订单系统、产品系统的节点数量,而对于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而言,节点数量维持原有水平即可。
  3. 服务的复用性更高。比如,当我们将用户系统作为单独的服务后,该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使用该系统作为用户系统,无需重复开发。

分布式和微服务的区别

部署的方式不一样,微服务是架构设计方式,分布式是系统部署方式,两者概念不同

比如:
分布式:mysql、java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
微服务:一个商场系统,订单的处理逻辑和秒杀活动的处理逻辑分两个不同的服务来部署

分布式:分散压力。
微服务:分散能力。

实际案例说明

分布式和集群都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

  • 高吞吐量(throughput)
  • 高可用(availability)

那既然他们俩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那择其一为我所用就好啦,可为什么我们的架构通常既是分布式,又是集群呢?这不矛盾了吗?

我们常用的缓存服务器,比如Memcached和Redis,都是集群架构,以Memcached为例,一开始我们只有一个Memcached节点:

Client把一些数据放到Memcached中,省的每次都是数据库查,如果只有一个Memcached,那一旦请求压力大了,Memcached很快就忙不过来(虽然Memcached是多线程),而且一旦Memcached挂了,那就没有缓存可以用了,全部请求都会走数据库,数据库的压力会骤然增加!

所以我们加多了两个Memcached节点,形成Memcached集群。

有人说,请求会被分布到各个Memcached节点,这不就是分布式吗?
严格来说,这只能算是“分布的”(distributed)

整个就是分布式了
因为这些节点各司其职,有专门负责数据持久化存储的(Database),有对外提供业务访问的(Client,姑且认为是一个商品查询服务吧),也有负责数据缓存的(Memcached)

高吞吐量:我们把不同业务拆分到不同的机器上,比如用户信息查询和订单信息查询都是非常频繁的业务操作,现在我们拆成了UserService和OrderService,放在不同的机子上运行,自然比都放在一台机器上,吞吐量要高得多。

高可用:我改了一行UserService的代码,部署过去,编译失败,节点挂掉了,最多就影响需要依赖UserService的业务,不会影响其他的,整个系统整体上还是可用的,而如果所有业务都放在一起,那就危险多了!一行代码编译失败,整个系统垮掉,整段垮掉!

我们常说的分布式,或者说分布式(Distribution)这个术语,指的是各个异构的节点形成的系统,所谓异构,就是结构不同、功能不同的节点。

而Memcached集群的各个节点呢?他们是同构的,一个缓存的请求过来,比如说Set xxKey xxValue,那这个请求最终只会被一个Memcached节点处理,不会需要多个节点来共同完成这个请求。

而分布式呢,假设我有一个下单的请求,请求发给了OrderService,OrderService需要根据请求里头的userId补充用户信息,那就需要调用UserService提供的接口,然后我还要查询这比订单里头的商品信息,所以又得去调用GoodService接口,最后,才能完成下单这个操作。

OrderService、UserService和GoodService共同完成了下单这件事,这才是分布式(Distribution),而Memcached集群最多只能算是“分布的”(Distributed)。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van的前端笔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