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调优——小小的log大大的坑

引言

“只有被线上服务问题毒打过的人才明白日志有多重要!”
我先说结论,谁赞成,谁反对?如果你深有同感,那恭喜你是个社会人了:)

日志对程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轻巧、简单、无需费脑,程序代码中随处可见,帮助我们排查定位一个有一个问题问题。但看似不起眼的日志,却隐藏着各式各样的“坑”,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反而会成为服务“杀手”。
本文主要介绍生产环境日志使用不当导致的“坑”及避坑指北,高并发系统下尤为明显。同时提供一套实现方案能让程序与日志“和谐共处”。

避坑指北

本章节我将介绍过往线上遇到的日志问题,并逐个剖析问题根因。

不规范的日志书写格式

场景

// 格式1
log.debug("get user" + uid + " from DB is Empty!");

// 格式2
if (log.isdebugEnable()) {
   
    log.debug("get user" + uid + " from DB is Empty!");
}

// 格式3
log.debug("get user {} from DB is Empty!", uid);

如上三种写法,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在项目代码中看到过,那么他们之前有区别呢,会对性能造成什么影响?
如果此时关闭 DEBUG 日志级别,差异就出现了,格式1 依然还是要执行字符串拼接,即使它不输出日志,属于浪费。

格式2 的缺点就是就在于需要加入额外的判断逻辑,增加了废代码,一点都不优雅。
所以推荐格式3,只有在执行时才会动态的拼接,关闭相应日志级别后,不会有任何性能损耗。

生产打印大量日志消耗性能

尽量多的日志,能够把用户的请求串起来,更容易断定出问题的代码位置。由于当前分布式系统,且业务庞杂,任何日志的缺失对于程序员定位问题都是极大的障碍。所以,吃过生产问题苦的程序员,在开发代码过程中,肯定是尽量多打日志。
为了以后线上出现问题能尽快定位问题并修复,程序员在编程实现阶段,就会尽量多打关键日志。那上线后是能快速定位问题了,但是紧接着又会有新的挑战: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用户访问不断增多,系统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线上大量的 INFO 日志,尤其在高峰期,大量的日志磁盘写入,极具消耗服务性能。
那这就变成了博弈论,日志多了好排查问题,但是服务性能被“吃了”,日志少了服务稳定性没啥影响了,但是排查问题难了,程序员“苦”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问:为何 INFO 日志打多了,性能会受损(此时 CPU 使用率很高)?

根因一:同步打印日志磁盘 I/O 成为瓶颈,导致大量线程 Block

可以想象,如果日志都输出到同一个日志文件时,此时有多个线程都往文件里面写,是不是就乱了套了。那解决的办法就是加锁,保证日志文件输出不会错乱,如果是在高峰期,锁的争抢无疑是最耗性能的。当有一个线程抢到锁后,其他的线程只能 Block 等待,严重拖垮用户线程,表现就是上游调用超时,用户感觉卡顿。

如下是线程卡在写文件时的堆栈

Stack Trace is:
java.lang.Thread.State: BLOCKED (on object monitor)
at org.apache.logging.log4j.core.appender.OutputStreamManager.writeBytes(OutputStreamManager.java:352)
- waiting to lock <0x000000063d668298> (a org.apache.logging.log4j.core.appender.rolling.RollingFileManager)
a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