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级

多线程

多线程的几种实现方式,什么是线程安全。

  1. 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
  2. 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run()方法
  3. 实现Callable接口,重写call()方法
    与Runnable接口相比,可以实现的功能:提供返回值,抛出异常,拿到Future对象,获取异步的结果。
  4. 使用线程池。

线程安全:当多个线程访问某一个类(对象或方法)时,对象对应的公共数据区始终都能表现正确,那么这个类(对象或方法)就是线程安全的。

volatile 的原理,作用,能代替锁么?

volatile 关键字的作用 保证内存的可见性 防止指令重排
注意:volatile 并不保证原子性

可见性原理
volatile 保证可见性的原理是在每次访问变量时都会进行一次刷新,因此每次访问都是主内存中最新的版本。所以 volatile 关键字的作用之一就是保证变量修改的实时可见性。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每个学习、应用多线程的Java程序员都必须掌握的。理解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的前提是要理解Java内存模型,volatile关键字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多线程主要围绕可见性和原子性两个特性而展开,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保证了其在多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即每次读取到volatile变量,一定是最新的数据
(2)代码底层执行不像我们看到的高级语言----Java程序这么简单,它的执行是Java代码–>字节码–>根据字节码执行对应的C/C++代码–>C/C++代码被编译成汇编语言–>和硬件电路交互。现实中,为了获取更好的性能JVM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多线程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使用volatile则会对禁止语义重排序,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码执行效率。
从实践角度而言,volatile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和CAS结合,保证了原子性,详细的可以参见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的类,比如AtomicInteger。

画一个线程的生命周期状态图

1、新建状态(New)
用new关键字和Thread类或其子类建立一个线程对象后,该线程对象就处于新生状态。处于新生状态的线程有自己的内存空间,通过调用start方法进入就绪状态(runnable)。
注意:不能对已经启动的线程再次调用start()方法,否则会出现java.lang.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异常。

2、就绪状态(Runnable)
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已经具备了运行条件,但还没有分配到CPU,处于线程就绪队列(尽管是采用队列形式,事实上,把它称为可运行池而不是可运行队列。因为cpu的调度不一定是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来调度的),等待系统为其分配 CPU。等待状态并不是执行状态,当系统选定一个等待执行的Thread对象后,它就会从等待执行状态进入执行状态,系统挑选的动作称之为“cpu调度”。一旦获得CPU,线程就进入运行状态并自动调用自己的run方法。
提示:如果希望子线程调用start()方法后立即执行,可以使用Thread.sleep()方式使主线程睡眠一伙儿,转去执行子线程。

3、运行状态(Running)
处于运行状态的线程最为复杂,它可以变为阻塞状态、就绪状态和死亡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如果获得了cpu的调度,就会从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执行run()方法中的任务。如果该线程失去了cpu资源,就会又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重新等待系统分配资源。也可以对在运行状态的线程调用yield()方法,它就会让出cpu资源,再次变为就绪状态。
当发生如下情况是,线程会从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
①、线程调用sleep方法主动放弃所占用的系统资源
②、线程调用一个阻塞式IO方法,在该方法返回之前,该线程被阻塞
③、线程试图获得一个同步监视器,但更改同步监视器正被其他线程所持有
④、线程在等待某个通知(notify)
⑤、程序调用了线程的suspend方法将线程挂起。不过该方法容易导致死锁,所以程序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该方法。
当线程的run()方法执行完,或者被强制性地终止,例如出现异常,或者调用了stop()、desyory()方法等等,就会从运行状态转变为死亡状态。

4、阻塞状态(Blocked)
处于运行状态的线程在某些情况下,如执行了sleep(睡眠)方法,或等待I/O设备等资源,将让出CPU并暂时停止自己的运行,进入阻塞状态。阻塞的情况分三种:
(一)、等待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JVM会把该线程放入等待池中。
(二)、同步阻塞:运行的线程在获取对象的同步锁时,若该同步锁(synchronized)被别的线程占用,则JVM会把该线程放入锁池中。
(三)、其他阻塞:运行的线程执行sleep()或join()方法,或者发出了I/O请求时,JVM会把该线程置为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在阻塞状态的线程不能进入就绪队列。只有当引起阻塞的原因消除时,如睡眠时间已到,或等待的I/O设备空闲下来,线程便转入就绪状态,重新到就绪队列中排队等待,被系统选中后从原来停止的位置开始继续运行。有三种方法可以暂停Threads执行。

5、死亡状态(Dead)
需要说明的是,synchronized锁和调用wait()的对象应为同一对象!否则会报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leep 和 wait 的区别

对于sleep()方法,我们首先要知道该方法是属于Thread类中的。而wait()方法,则是属于Object类中的。
sleep()方法导致了程序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让出cpu该其他线程,但是他的监控状态依然保持者,当指定的时间到了又会自动恢复运行状态。

在调用sleep()方法的过程中,线程不会释放对象锁。
而当调用wait()方法的时候,线程会放弃对象锁,进入等待此对象的等待锁定池,只有针对此对象调用notify()方法后本线程才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

获取对象锁进入运行状态。
这个问题常问,sleep方法和wait方法都可以用来放弃CPU一定的时间,不同点在于如果线程持有某个对象的监视器,sleep方法不会放弃这个对象的监视器,wait方法会放弃这个对象的监视器

Sleep和sleep(0)的区别?

Sleep 接口均带有表示睡眠时间长度的参数 timeout。调用以上提到的 Sleep 接口,会有条件地将调用线程从当前处理器上移除,并且有可能将它从线程调度器的可运行队列中移除。这个条件取决于调用 Sleep 时timeout 参数。

当 timeout = 0, 即 Sleep(0),如果线程调度器的可运行队列中有大于或等于当前线程优先级的就绪线程存在,操作系统会将当前线程从处理器上移除,调度其他优先级高的就绪线程运行;如果可运行队列中的没有就绪线程或所有就绪线程的优先级均低于当前线程优先级,那么当前线程会继续执行,就像没有调用 Sleep(0)一样。

当 timeout > 0 时,如:Sleep(1),会引发线程上下文切换:调用线程会从线程调度器的可运行队列中被移除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段约等于 timeout 所指定的时间长度。为什么说约等于呢?是因为睡眠时间单位为毫秒,这与系统的时间精度有关。通常情况下,系统的时间精度为 10 ms,那么指定任意少于 10 ms但大于 0 ms 的睡眠时间,均会向上求值为 10 ms。

而调用 SwitchToThread() 方法,如果当前有其他就绪线程在线程调度器的可运行队列中,始终会让出一个时间切片给这些就绪线程,而不管就绪线程的优先级的高低与否。

Lock 与 Synchronized 的区别?

  1. 首先synchronized是java内置关键字,在jvm层面,Lock是个java类;
  2. synchronized无法判断是否获取锁的状态,Lock可以判断是否获取到锁;
  3. synchronized会自动释放锁(a 线程执行完同步代码会释放锁 ;b 线程执行过程中发生异常会释放锁),Lock需在finally中手工释放锁(unlock()方法释放锁),否则容易造成线程死锁;
  4. 用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两个线程1和线程2,如果当前线程1获得锁,线程2线程等待。如果线程1阻塞,线程2则会一直等待下去,而Lock锁就不一定会等待下去,如果尝试获取不到锁,线程可以不用一直等待就结束了;
  5. synchronized的锁可重入、不可中断、非公平,而Lock锁可重入、可判断、可公平(两者皆可)
  6. Lock锁适合大量同步的代码的同步问题,synchronized锁适合代码少量的同步问题。

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也就是说是Java语言内置的特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Lock呢?

如果一个代码块被synchronized修饰了,当一个线程获取了对应的锁,并执行该代码块时,其他线程便只能一直等待,等待获取锁的线程释放锁,而这里获取锁的线程释放锁只会有两种情况:
1)获取锁的线程执行完了该代码块,然后线程释放对锁的占有;
2)线程执行发生异常,此时JVM会让线程自动释放锁。
  那么如果这个获取锁的线程由于要等待IO或者其他原因(比如调用sleep方法)被阻塞了,但是又没有释放锁,其他线程便只能干巴巴地等待,试想一下,这多么影响程序执行效率。
  因此就需要有一种机制可以不让等待的线程一直无期限地等待下去(比如只等待一定的时间或者能够响应中断),通过Lock就可以办到。
  再举个例子:当有多个线程读写文件时,读操作和写操作会发生冲突现象,写操作和写操作会发生冲突现象,但是读操作和读操作不会发生冲突现象。
  但是采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同步的话,就会导致一个问题:
  如果多个线程都只是进行读操作,所以当一个线程在进行读操作时,其他线程只能等待无法进行读操作。
  因此就需要一种机制来使得多个线程都只是进行读操作时,线程之间不会发生冲突,通过Lock就可以办到。
  另外,通过Lock可以知道线程有没有成功获取到锁。这个是synchronized无法办到的。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Lock提供了比synchronized更多的功能。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Lock不是Java语言内置的,synchronized是Java语言的关键字,因此是内置特性。Lock是一个类,通过这个类可以实现同步访问;
2)Lock和synchronized有一点非常大的不同,采用synchronized不需要用户去手动释放锁,当synchronized方法或者synchronized代码块执行完之后,系统会自动让线程释放对锁的占用;而Lock则必须要用户去手动释放锁,如果没有主动释放锁,就有可能导致出现死锁现象。

synchronized 的原理是什么,解释以下名词:重排序,自旋锁,偏向锁,轻量级锁,可重入锁,公平锁,非公平锁,乐观锁,悲观锁。

使用独占锁机制来解决,是一种悲观的并发策略,抱着一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态势,每次操作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的线程会参与竞争修改,所以直接加锁。同一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锁,那其他线程就会阻塞。线程的挂起恢复会带来很大的性能开销,尽管jvm对于非竞争性的锁的获取和释放做了很多优化,但是一旦有多个线程竞争锁,频繁的阻塞唤醒,还是会有很大的性能开销的。所以,使用synchronized或其他重量级锁来处理显然不够合理。

乐观的解决方案,顾名思义,就是很大度乐观,每次操作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的线程不会参与竞争修改,也不加锁。如果操作成功了那最好;如果失败了,比如中途确有别的线程进入并修改了数据(依赖于冲突检测),也不会阻塞,可以采取一些补偿机制,一般的策略就是反复重试。很显然,这种思想相比简单粗暴利用锁来保证同步要合理的多。

各种锁的的解释如下:

  1. 公平锁:公平锁是指多个线程按照申请锁的顺序来获取锁。
  2. 非公平锁:非公平锁是指多个线程获取锁的顺序并不是按照申请锁的顺序,有可能后申请的线程比先申请的线程优先获取锁。有可能,会造成优先级反转或者饥饿现象。
  3. 独享锁:一次只能被一个线程所访问
  4. 共享锁:锁可以被多个线程所持有。
  5. 乐观锁:对于一个数据的操作并发,是不会发生修改的。在更新数据的时候,会尝试采用更新,不断重入的方式,更新数据。
  6. 悲观锁:对于同一个数据的并发操作,是一定会发生修改的。因此对于同一个数据的并发操作,悲观锁采用加锁的形式。悲观锁认为,不加锁的操作一定会出问题。
  7. 分段锁:分段锁其实是一种锁的设计,并不是具体的一种锁,对于ConcurrentHashMap而言,其并发的实现就是通过分段锁的形式来实现高效的并发操作。
    我们以ConcurrentHashMap来说一下分段锁的含义以及设计思想,ConcurrentHashMap中的分段锁称为Segment,它即类似于HashMap(JDK7与JDK8中HashMap的实现)的结构,即内部拥有一个Entry数组,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又是一个链表;同时又是一个ReentrantLock(Segment继承了ReentrantLock)。
    当需要put元素的时候,并不是对整个hashmap进行加锁,而是先通过hashcode来知道他要放在那一个分段中,然后对这个分段进行加锁,所以当多线程put的时候,只要不是放在一个分段中,就实现了真正的并行的插入。
    但是,在统计size的时候,可就是获取hashmap全局信息的时候,就需要获取所有的分段锁才能统计。
    分段锁的设计目的是细化锁的粒度,当操作不需要更新整个数组的时候,就仅仅针对数组中的一项进行加锁操作。
  8. 偏向锁:是指一段同步代码一直被一个线程所访问,那么该线程会自动获取锁。降低获取锁的代价 这三种锁是指锁的状态,并且是针对Synchronized。在Java 5通过引入锁升级的机制来实现高效Synchronized。这三种锁的状态是通过对象监视器在对象头中的字段来表明的。
    偏向锁是指一段同步代码一直被一个线程所访问,那么该线程会自动获取锁。降低获取锁的代价。
  9. 轻量级锁:是指当锁是偏向锁的时候,被另一个线程所访问,偏向锁就会升级为轻量级锁,其他线程会通过自旋的形式尝试获取锁,不会阻塞,提高性能。
  10. 重量级锁:是指当锁为轻量级锁的时候,另一个线程虽然是自旋,但自旋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自旋一定次数的时候,还没有获取到锁,就会进入阻塞,该锁膨胀为重量级锁。重量级锁会让其他申请的线程进入阻塞,性能降低。
  11. 自旋锁:自旋锁是指尝试获取锁的线程不会立即阻塞,而是采用循环的方式去尝试获取锁,这样的好处是减少线程上下文切换的消耗,缺点是循环会消耗CPU。
    很多synchronized里面的代码只是一些很简单的代码,执行时间非常快,此时等待的线程都加锁可能是一种不太值得的操作,因为线程阻塞涉及到用户态和内核态切换的问题。既然synchronized里面的代码执行得非常快,不妨让等待锁的线程不要被阻塞,而是在synchronized的边界做忙循环,这就是自旋。如果做了多次忙循环发现还没有获得锁,再阻塞,这样可能是一种更好的策略。
  12. 可重入锁:又名递归锁,是指在同一个线程在外层方法获取锁的时候,在进入内层方法会自动获取锁。说的有点抽象,下面会有一个代码的示例。
    对于Java ReentrantLock而言, 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可重入锁,其名字是Reentrant Lock重新进入锁。
    对于Synchronized而言,也是一个可重入锁。可重入锁的一个好处是可一定程度避免死锁。

用过哪些原子类,他们的原理是什么。

AtomicInteger,原理CAS,unSafe类。

用过线程池吗,newCache 和 newFixed 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原理简单概括下,构造函数的各个参数的含义是什么?比如 coreSize,maxsize 等

以前创建一个线程都是使用new Thread();的方法。线程池做的工作主要是控制运行的线程的数量,处理过程中将任务放入队列,然后在线程创建后启动这些任务,如果线程数量超过了最大数量,超出数量的线程排队等候,等其他线程执行完毕,再从队列中取出任务来执行。

主要特点:线程复用;控制最大并发数;管理线程。

优势:
一、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来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二、提高相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的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三、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线程是稀缺资源,如果无限制的创建,不仅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体统的稳定性,使用线程可以进行统一分配,调优和监控。

线程池常用的三种实现如下:

  1.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int) ---------------固定个数的线程池
    适用场景:执行长期的任务,性能好很多
  2.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
    适用场景:一个任务一个任务执行的场景
  3.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可扩容的带有缓存的一池多线程
    适用场景:执行很多短期异步的小程序或者负载较轻的服务器

newCache是创建可扩容的带有缓存的一池多线程
newFixed是创建固定个数的线程池

线程池的关闭方式有几种,各自的区别是什么?

Shutdown():
1、调用之后不允许继续往线程池内继续添加线程;
2、线程池的状态变为SHUTDOWN状态;
3、所有在调用shutdown()方法之前提交到ExecutorSrvice的任务都会执行;
4、一旦所有线程结束执行当前任务,ExecutorService才会真正关闭。

shutdownNow():
1、该方法返回尚未执行的 task(任务) 的 List;
2、线程池的状态变为STOP状态;
3、阻止所有正在等待启动的任务, 并且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

假如有一个第三方接口,有很多个线程去调用获取数据,现在规定每秒钟最多有 10 个线程同时调用它,如何做到?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设置定时,进行调度,可以用来在给定延时后执行异步任务或者周期性执行任务。

public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 
	super(corePoolSize, Integer.MAX_VALUE, 0,TimeUnit.NANOSECONDS, new DelayedWorkQueue(),threadFactory); 
}

spring 的 controller 是单例还是多例,怎么保证并发的安全。

单例,通过单例工厂 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实现单例;

AsyncTaskExecutor保证并发的安全。

用三个线程按顺序循环打印 abc 三个字母,比如 abcabcabc。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String str="abc";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executorService.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1"+str);
        }
    });

    executorService.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2"+str);
        }
    });

    executorService.execute(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3"+str);
        }
    });
}

如果让你实现一个并发安全的链表,你会怎么做。

对于链表这类的数据结构,无非就涉及到增删改查四种基本操作,我们只要保证在对链表进行增删改查时是线程安全的即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读的操作多于增删改的操作,所以可以考虑使用JUC包下的读写锁类ReentrantReadWriteLock,当进行读操作时获取读锁,进行增删改操作时获取写锁。这样可以保证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读取链表中的数据,某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能对链表进行增删改。ReentrantReadWriteLock可以参考:

final ReentrantReadWriteLock 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

public void  read(String params){
    lock.readLock().lock();
    try {
        // read data
    }finally {
        lock.readLock().unlock();
    }
}

public void  add_delete_update(String params){
    lock.writeLock().lock();
    try {
        // add or delete or update data
    }finally {
        lock.writeLock().unlock();
    }
}

讲讲 java 同步机制的 wait 和 notify。

wait 会挂起自己让出 CPU 时间片,并将自身加入锁定对象的 Wait Set 中,释放对象的监视器锁(monitor)让其他线程可以获得,直到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 notify( ) 方法或 notifyAll( ) 方法,自身才能被唤醒(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就是 Wait 可以增加等待时间);notify方法则会释放监视器锁的同时,唤醒对象 Wait Set 中等待的线程,顺序是随机的不确定。

多线程如果线程挂住了怎么办

根据具体情况(sleep,wait,join等),酌情选择notifyAll,notify进行线程唤醒。

countdowlatch 和 cyclicbarrier 的内部原理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别。

countdowlatch:让一些线程堵塞直到另一个线程完成一系列操作后才被唤醒。CountDownLatch 主要有两个方法,当一个或多个线程调用 await 方法时,调用线程会被堵塞,其他线程调用 countDown 方法会将计数减一(调用 countDown 方法的线程不会堵塞),当计数其值变为零时,因调用 await 方法被堵塞的线程会被唤醒,继续执行。
类似生活场景:关门:等到商场里面所有的人都走了,才能够关门。

cyclicbarrier :与CountDownLatch相反,CyclicBarrier是增加到指定的数目才结束。

使用 synchronized 修饰静态方法和非静态方法有什么区别。

Synchronized修饰非静态方法,实际上是对调用该方法的对象加锁,俗称“对象锁”。
Java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锁,并且是唯一的。假设分配的一个对象空间,里面有多个方法,相当于空间里面有多个小房间,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小房间都加锁,因为这个对象只有一把钥匙,因此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人打开一个小房间,然后用完了还回去,再由JVM 去分配下一个获得钥匙的人。

Synchronized修饰静态方法,实际上是对该类对象加锁,俗称“类锁”。

简述 ConcurrentLinked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 的用处和不同之处。

  • 阻塞队列,典型例子是 LinkedBlockingQueue适用阻塞队列的好处:多线程操作共同的队列时不需要额外的同步,另外就是队列会自动平衡负载,即那边(生产与消费两边)处理快了就会被阻塞掉,从而减少两边的处理速度差距。
  • 非阻塞队列,典型例子是 ConcurrentLinkedQueue当许多线程共享访问一个公共集合时,ConcurrentLinkedQueue 是一个恰当的选择。

区别:
LinkedBlockingQueue 多用于任务队列
ConcurrentLinkedQueue 多用于消息队列
单生产者,单消费者 用 LinkedBlockingqueue
多生产者,单消费者 用 LinkedBlockingqueue
单生产者,多消费者 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
多生产者,多消费者 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

什么是死锁?

当线程 A 持有独占锁a,并尝试去获取独占锁 b 的同时,线程 B 持有独占锁 b,并尝试获取独占锁 a 的情况下,就会发生 AB 两个线程由于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锁,而发生的阻塞现象,我们称为死锁。

导致线程死锁的原因?怎么解除线程死锁。

四个原因:

  1. 互斥使用,即当资源被一个线程使用(占有)时,别的线程不能使用。
  2. 不可抢占,资源请求者不能强制从资源占有者手中夺取资源,资源只能由资源占有者主动释放。
  3. 请求和保持,即当资源请求者在请求其他的资源的同时保持对原有资源的占有。
  4. 循环等待,即存在一个等待队列:P1占有P2的资源,P2占有P3的资源,P3占有P1的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等待环路。

当上述四个条件都成立的时候,便形成死锁。当然,死锁的情况下如果打破上述任何一个条件,便可让死锁消失。

在有些情况下死锁是可以避免的。两种用于避免死锁的技术:

  • 加锁顺序(线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加锁
  • 加锁时限(线程获取锁的时候加上一定的时限,超过时限则放弃对该锁的请求,并释放自己占有的锁)
  • 尽量使用 tryLock(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的方法(ReentrantLock、ReentrantReadWriteLock),设置超时时间,超时可以退出防止死锁。
  • 尽量使用 Java. util. concurrent 并发类代替自己手写锁。
  • 尽量降低锁的使用粒度,尽量不要几个功能用同一把锁。
  • 尽量减少同步的代码块。

说一下 runnable 和 callable 有什么区别?

runnable 没有返回值,callable 可以拿到有返回值,callable 可以看作是 runnable 的补充。

IO流

什么是比特(Bit)?什么是字节(Byte)?什么是字符(Char)?以及他们的区别?

Bit 位:是计算机最小的二进制单位 ,取0或1,主要用于计算机操作。
Byte 字节:是数据的最小单位,由8位bit组成,取值(-128 - 127),主要用于计算机操作数据。
Char 字符:是用户可读写的最小单位,由16位bit(2个byte)组成,取值(0-65535),主要用于用户操数数据。

IO流的概念:什么是IO流?

它是指数据从源头流到目的地,所以常把这种数据流叫做IO流。
常用来处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文件的上传、下载、拷贝。
流分输入和输出,输入流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存储到进程中,输出流从进程中读取数据然后写入到目标文件。

再看 =》 IO流分类架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按照传输的单位怎么分类?分成哪两种流,并且他们的父类叫什么?说一下常用的IO流?

流按照传输单位分为 字节流和字符流
字节流的抽象基类(父类)是:java.io.InputStream、java.io.OutputStream
字符流的抽象基类(父类)是:java.io.Reader 、 java.io.Writer

面向字节的操作以8为为单位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操作,对数据不需要进行转换,所有的类都是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的子类(以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为后缀)。
面向字符的操作以字符为单位对数据进行操作,在读取的时候将二进制数据转换成字符,在写的时候则是将字符转换成二进制数据,这些类都是Reader和Writer的子类(以Reader和Writer为后缀)。

常用的io流

  • InputStream,Out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BufferedOutputStream
  • Reader,Writer
    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

IO类设计时使用了装饰者设计模式。

流按照传输的方向怎么分类?

相对于内存(程序)来说,流按照传输方向,可以分为输入流InputStream、输出流OutputStream

流按实现功能怎么分?

按照功能分为:节点流OutputStream、处理流 OutputStreamWriter
节点流 :直接与数据源相连,用于输入或输出
处理流:在节点流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加工,进行一些功能的扩展

处理流的构造器必须要传入节点流的子类

字节流和字符流哪个好?怎么选择?

字符流属于处理流中的缓冲流,可以将读取的内容存在内存里面,有readLine()方法读取一行文本,从字符输入流中读取文本,缓冲各个字符,从而提供字符、数组和行的高效读取。

这种处理流的构造器需要传入字点流。

什么是缓冲区?有什么作用?

缓冲区就是一段特殊的内存区域,很多情况下当程序需要频繁地操作一个资源(如文件或数据库)则性能会很低,所以为了提升性能就可以将一部分数据暂时读写到缓存区,以后直接从此区域中读写数据即可,这样就显著提升了性。

对于 Java 字符流的操作都是在缓冲区操作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在字符流操作中主动将缓冲区刷新到文件则可以使用 flush() 方法操作。

字符流和字节流有什么区别?

字符流和字节流的使用非常相似,但是实际上字节流的操作不会经过缓冲区(内存)而是直接操作文本本身的,而字符流的操作会先经过缓冲区(内存)然后通过缓冲区再操作文件。

什么是节点流,什么是处理流,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处理流的创建有什么特征?

  1. 节点流 直接与数据源相连,用于输入或者输出
  2. 处理流:在节点流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加工,进行一些功能的扩展
  3. 处理流的构造器必须要 传入节点流的子类

BIO,NIO,AIO 有什么区别?

  • BIO:线程发起IO请求,不管内核是否准备好IO操作,从发起请求起,线程一直阻塞,直到操作完成。
  • NIO:线程发起IO请求,立即返回;内核在做好IO操作的准备之后,通过调用注册的回调函数通知线程做IO操作,线程开始阻塞,直到操作完成。
  • AIO:线程发起IO请求,立即返回;内存做好IO操作的准备之后,做IO操作,直到操作完成或者失败,通过调用注册的回调函数通知线程做IO操作完成或者失败。

详细回答:

  • BIO (Blocking I/O): 同步阻塞I/O模式,数据的读取写入必须阻塞在一个线程内等待其完成。在活动连接数不是特别高(小于单机1000)的情况下,这种模型是比较不错的,可以让每一个连接专注于自己的 I/O 并且编程模型简单,也不用过多考虑系统的过载、限流等问题。线程池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漏斗,可以缓冲一些系统处理不了的连接或请求。但是,当面对十万甚至百万级连接的时候,传统的 BIO 模型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高效的 I/O 处理模型来应对更高的并发量。
  • NIO (New I/O): NIO是一种同步非阻塞的I/O模型,在Java 1.4 中引入了NIO框架,对应 java.nio 包,提供了 Channel , Selector,Buffer等抽象。NIO中的N可以理解为Non-blocking,不单纯是New。它支持面向缓冲的,基于通道的I/O操作方法。 NIO提供了与传统BIO模型中的 Socket 和 ServerSocket 相对应的 SocketChannel 和 ServerSocketChannel 两种不同的套接字通道实现,两种通道都支持阻塞和非阻塞两种模式。阻塞模式使用就像传统中的支持一样,比较简单,但是性能和可靠性都不好;非阻塞模式正好与之相反。对于低负载、低并发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步阻塞I/O来提升开发速率和更好的维护性;对于高负载、高并发的(网络)应用,应使用 NIO 的非阻塞模式来开发
  • AIO (Asynchronous I/O): AIO 也就是 NIO 2。在 Java 7 中引入了 NIO 的改进版 NIO 2,它是异步非阻塞的IO模型。异步 IO 是基于事件和回调机制实现的,也就是应用操作之后会直接返回,不会堵塞在那里,当后台处理完成,操作系统会通知相应的线程进行后续的操作。AIO 是异步IO的缩写,虽然 NIO 在网络操作中,提供了非阻塞的方法,但是 NIO 的 IO 行为还是同步的。对于 NIO 来说,我们的业务线程是在 IO 操作准备好时,得到通知,接着就由这个线程自行进行 IO 操作,IO操作本身是同步的。查阅网上相关资料,我发现就目前来说 AIO 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Netty 之前也尝试使用过 AIO,不过又放弃了。

流一般是否需要关闭,如果关闭的话在用什么方法,一般要在那个代码块里面关闭比较好,处理流是怎么关闭的,如果有多个流互相调用传入是怎么关闭的?

流一旦打开就必须关闭,使用close方法,放入finally语句块中(finally 语句一定会执行);
调用的处理流就关闭处理流,多个流互相调用只关闭最外层的流

InputStream里的read()返回的是什么,read(byte[] data)是什么意思,返回的是什么值?

read() : 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的下一个字节,返回0到255范围内的int字节值。如果因为已经到达流末尾而没有可用的字节,则返回-1。在输入数据可用、检测到流末尾或者抛出异常前,此方法一直阻塞。

read(byte[] b) : 从输入流中读取一定数量的字节,并将其存储在缓冲区数组 b 中。以整数形式返回实际读取的字节数,到未尾时都返回-1。在输入数据可用、检测到文件末尾或者抛出异常前,此方法一直阻塞。

OutputStream里面的write()是什么意思,write(byte b[], int off, int len)这个方法里面的三个参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write()将指定字节传入数据源
Byte b[ ]是byte数组,b[off]是传入的第一个字符,b[off+len-1]是传入的最后的一个字符 ,len是实际长度

如果没有关闭IO流会有什么问题?

当我们new一个java流对象之后,不仅在计算机内存中创建了一个相应类的实例对象。而且,还占用了相应的系统资源,比如:文件句柄、端口、数据库连接等。在内存中的实例对象,当没有引用指向的时候,java垃圾收集器会按照相应的策略自动回收,但是却无法对系统资源进行释放。 所以,我们需要主动调用close()方法释放java流对象。在java7之后,可以使用try-with-resources语句来释放java流对象,从而避免了try-catch-finally语句的繁琐,尤其是在finally子句中,close()方法也会抛出异常。

Java集合

介绍Collection框架的结构

集合是Java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主要分为List、Set、Queue三大数据结构。它们在Java中的结构关系如下:

  • Collection接口是List、Set、Queue的父级接口。
  • Set接口有两个常用的实现类:HashSet和TreeSet。
  • List接口的常用接口有ArrayList和Vector接口。

Map接口有两个常用的实现类:Hashtable和HashMap。

Collection框架中实现集合中数据比较要实现什么接口

要实现比较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实体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并实现 compareTo(T t) 方法,我们称为内部比较器。
第二种:创建一个外部比较器,这个外部比较器要实现Comparator接口的 compare(T t1, T t2)。

如果你希望该实体类在放入集合的时候能按照你希望的方式排序(如果集合支持),那么你需要让实体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如果你只是需要简单比较集合中实体类的大小,最后返回一个结果,那么用Comparator接口实现一个外部比较器更合适。

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是否有序、是否重复、数据结构、底层实现)

ArrayList和Vector都实现了List接口,他们都是有序集合,并且存放的元素是允许重复的。它们的底层都是通过数组来实现的,因此列表这种数据结构检索数据速度快,但增删改速度慢。

而ArrayList和Vector的区别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线程安全。Vector是线程安全的,而ArrayList是线程不安全的。因此在如果集合数据只有单线程访问,那么使用ArrayList可以提高效率。而如果有多线程访问你的集合数据,那么就必须要用Vector,因为要保证数据安全。
第二,数据增长。ArrayList和Vector都有一个初始的容量大小,当存储进它们里面的元素超过了容量时,就需要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ArrayList每次增长原来的0.5倍,而Vector增长原来的一倍。ArrayList和Vector都可以设置初始空间的大小,Vector还可以设置增长的空间大小,而ArrayList没有提供设置增长空间的方法。

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 存储:HashMap 允许 key 和 value 为 null,而 Hashtable 不允许。
  • 线程安全: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而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
  • 推荐使用:在 Hashtable 的类注释可以看到,Hashtable 是保留类不建议使用,推荐在单线程环境下使用 HashMap 替代,如果需要多线程使用则用 ConcurrentHashMap 替代。

如何决定使用 HashMap 还是 TreeMap?

对于在 Map 中插入、删除、定位一个元素这类操作,HashMap 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相对而言 HashMap 的插入会更快,但如果你要对一个 key 集合进行有序的遍历,那 TreeMap 是更好的选择。

说一下 HashMap 的实现原理?

HashMap 基于 Hash 算法实现的,我们通过 put(key,value)存储,get(key)来获取。当传入 key 时,HashMap 会根据 key. hashCode() 计算出 hash 值,根据 hash 值将 value 保存在 bucket 里。当计算出的 hash 值相同时,我们称之为 hash 冲突,HashMap 的做法是用链表和红黑树存储相同 hash 值的 value。当 hash 冲突的个数比较少时,使用链表,否则使用红黑树。

说一下 HashSet 的实现原理?

HashSet 是基于 HashMap 实现的,HashSet 底层使用 HashMap 来保存所有元素,因此 HashSet 的实现比较简单,相关 HashSet 的操作,基本上都是直接调用底层 HashMap 的相关方法来完成,HashSet 不允许重复的值。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是什么?

  • 数据结构实现:ArrayList 是动态数组的数据结构实现,而 LinkedList 是双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实现。
  • 随机访问效率:ArrayList 比 LinkedList 在随机访问的时候效率要高,因为 LinkedList 是线性的数据存储方式,所以需要移动指针从前往后依次查找。
  • 增加和删除效率:在非首尾的增加和删除操作,LinkedList 要比 ArrayList 效率要高,因为 ArrayList 增删操作要影响数组内的其他数据的下标。

综合来说,在需要频繁读取集合中的元素时,更推荐使用 ArrayList,而在插入和删除操作较多时,更推荐使用 LinkedList。

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是什么?

  • 线程安全:Vector 使用了 Synchronized 来实现线程同步,是线程安全的,而 ArrayList 是非线程安全的。
  • 性能:ArrayList 在性能方面要优于 Vector。
  • 扩容:ArrayList 和 Vector 都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动态的调整容量,只不过在 Vector 扩容每次会增加 1 倍,而 ArrayList 只会增加 50%。

Array (数组)和 ArrayList 有何区别?

  • Array 可以存储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ArrayList 只能存储对象。
  • Array 是指定固定大小的,而 ArrayList 大小是自动扩展的。
  • Array 内置方法没有 ArrayList 多,比如 addAll、removeAll、iteration 等方法只有 ArrayList 有。

为什么使用集合不用数组?

数组大小固定,并且缺少很多api直接使用。集合可以动态扩容,并且封装了很多api使用。

在 Queue 中 poll()和 remove()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都是返回第一个元素,并在队列中删除返回的对象。

不同点:如果没有元素 poll()会返回 null,而 remove()会直接抛出 NoSuchElementException 异常。

哪些集合类是线程安全的?

Vector、Hashtable、Stack 都是线程安全的,而像 HashMap 则是非线程安全的,不过在 JDK 1.5 之后随着 Java. util. concurrent 并发包的出现,它们也有了自己对应的线程安全类,比如 HashMap 对应的线程安全类就是 ConcurrentHashMap。

迭代器 Iterator 是什么?

Iterator 接口提供遍历任何 Collection 的接口。我们可以从一个 Collection 中使用迭代器方法来获取迭代器实例。迭代器取代了 Java 集合框架中的 Enumeration,迭代器允许调用者在迭代过程中移除元素。

Iterator 怎么使用?有什么特点?

Iterator 的特点是更加安全,因为它可以确保,在当前遍历的集合元素被更改的时候,就会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

Iterator 使用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terator<String> it = list. iterator(); 
while(it. hasNext()){ 
	String obj = it. next(); 
	System. out. println(obj);
}	

Iterator 和 ListIterator 有什么区别?

  • Iterator 可以遍历 Set 和 List 集合,而 ListIterator 只能遍历 List。
  • Iterator 只能单向遍历,而 ListIterator 可以双向遍历(向前/后遍历)。
  • ListIterator 从 Iterator 接口继承,然后添加了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添加一个元素、替换一个元素、获取前面或后面元素的索引位置。

怎么确保一个集合不能被修改?

可以使用 Collections.unmodifiableCollection(Collection c) 方法来创建一个只读集合,这样改变集合的任何操作都会抛出Java. lang.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异常。

示例代码如下: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 add("x");
Collection<String> clist = Collections.unmodifiableCollection(list);
clist. add("y"); // 运行时此行报错
System.out.println(list. size());

List 和 Map 区别?(数据结构,存储特点)

一方面是List和Map的数据结构,另一方面是存储数据的特点。在数据结构方面,List存储的是单列数据的集合,而Map存储的是key、value类型的数据集合。在数据存储方面,List存储的数据是有序且可以重复的,而Map中存储的数据是无序且key值不能重复(value值可以重复)。

List、Map、Set三个接口,存取元素时,各有什么特点?

List与Set具有相似性,它们都是单列元素的集合,所以,它们有一个功共同的父接口,叫Collection。Set里面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素,所谓重复,即不能有两个相等(注意,不是仅仅是相同)的对象 ,即假设Set集合中有了一个A对象,现在我要向Set集合再存入一个B对象,但B对象与A对象equals相等,则B对象存储不进去。所以,Set集合的add方法有一个boolean的返回值,当集合中没有某个元素,此时add方法可成功加入该元素时,则返回true,当集合含有与某个元素equals相等的元素时,此时add方法无法加入该元素,返回结果为false。Set取元素时,没法说取第几个,只能以Iterator接口取得所有的元素,再逐一遍历各个元素。

List表示有先后顺序的集合, 注意,不是那种按年龄、按大小、按价格之类的排序。当我们多次调用add(Obj e)方法时,每次加入的对象就像火车站买票有排队顺序一样,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序。有时候,也可以插队,即调用add(int index,Obj e)方法,就可以指定当前对象在集合中的存放位置。一个对象可以被反复存储进List中,每调用一次add方法,这个对象就被插入进集合中一次,其实,并不是把这个对象本身存储进了集合中,而是在集合中用一个索引变量指向这个对象,当这个对象被add多次时,即相当于集合中有多个索引指向了这个对象,如图x所示。List除了可以以Iterator接口取得所有的元素,再逐一遍历各个元素之外,还可以调用get(index i)来明确说明取第几个。

Map与List和Set不同,它是双列的集合,其中有put方法,定义如下:put(obj key,obj value),每次存储时,要存储一对key/value,不能存储重复的key,这个重复的规则也是按equals比较相等。取则可以根据key获得相应的value,即get(Object key)返回值为key 所对应的value。另外,也可以获得所有的key的结合(map.keySet()),还可以获得所有的value的结合(map.values()),还可以获得key和value组合成的Map.Entry对象的集合(map.entrySet())。

List 以特定次序来持有元素,可有重复元素。Set 无法拥有重复元素,内部排序。Map 保存key-value值,value可多值。
三者之间的区别,如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astSet与TreeSet区别

Set中元素不可以重复,是无序的(这里的无序是指存入元素的先后顺序与输出元素的先后顺序不一致)
HashSet:
  ①内部的数据结构是哈希表,是线程不安全的。
  ②HashSet中保证集合中元素是唯一的方法:通过对象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来完成对象唯一性的判断。如果对象的hashCode值不同,则不用判断equals方法,就直接存到HashSet中。
  注意:如果元素要存到HashSet中,必须覆盖hashCode方法和equals方法。
  ③HashSet是哈希表实现的,HashSet中的元素是无序的。集合元素可以是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
  HashSet要求放入的对象必须实现HashCode()方法,放入的对象是以hashcode码作为标识的,而具有相同内容的String对象,HashCode是一样的,所以放入的内容不能重复。但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可以放入不同的实例。
  
TreeSet:
  TreeSet是SortedSet接口的唯一实现类,TreeSet可以保证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TreeSet支持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和定制排序,其中自然排序是默认的排序方式,想TreeSet中加入的对象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
  ①可以对Set集合中的元素进行排序,是线程不安全的。
  ②TreeSet判断元素唯一性的方法是:根据比较方法的返回结果是否为0,如果是0,则是相同元素,如果不是0,是不同元素,存储。
  ③TreeSet对元素进行排序的方式:元素自身具备比较的功能,即自然排序,需要实现Comparable接口,并覆盖其compareTo方法。元素本身不具备比较功能的,则需要实现Comparator,并覆盖其compare方法(定制排序)。
  ④TreeSet是二叉树实现的,TreeSet中的数据是自动排好顺序的,不允许放入null值
总结:HashSet存放对象的时候判断对象是否相等,是根据对象的hashCode和equals方法。TreeSet存放对象时,是根据对象的compareTo方法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并进行比较。

Hashset和Treeset的使用场景
HashSet:哈希表是通过使用称为散列法的机制来存储信息的,元素并没有以某种特定的顺序来存放。
TreeSet:提供一个使用树结构存储set接口的实现(红黑树算法)。对象以升序顺序存储,访问和遍历的时间很快。
使用场景:HashSet是基于Hash算法实现的,其性能通常都优于TreeSet。我们通常都应该使用HashSet,在我们需要排序的功能时,我们才使用TreeSet。

TreeSet与TreeMap区别

TreeMap 和 TreeSet 是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的两个重要成员,其中 TreeMap 是 Map 接口的常用实现类,而 TreeSet 是 Set 接口的常用实现类。虽然 TreeMap 和TreeSet 实现的接口规范不同,但 TreeSet 底层是通过 TreeMap 来实现的(如同HashSet底层是是通过HashMap来实现的一样),因此二者的实现方式完全一样。而 TreeMap 的实现就是红黑树算法

TreeSet和TreeMap的关系
  与HashSet完全类似,TreeSet里面绝大部分方法都市直接调用TreeMap方法来实现的。
  
相同点:
  TreeMap和TreeSet都是非同步集合,因此他们不能在多线程之间共享,不过可以使用方法Collections.synchroinzedMap()来实现同步
运行速度都要比Hash集合慢,他们内部对元素的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logN),而HashMap/HashSet则为O(1)。
TreeMap和TreeSet都是有序的集合,也就是说他们存储的值都是拍好序的。

不同点:

  •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TreeSet和TreeMap分别实现Set和Map接口
  • TreeSet只存储一个对象,而TreeMap存储两个对象Key和Value(仅仅key对象有序)
  • TreeSet中不能有重复对象,而TreeMap中可以存在
  • TreeMap的底层采用红黑树的实现,完成数据有序的插入,排序。

LinkedHashMap与LinkedHashSet区别

LinkedHashSet继承自HashSet,源码更少、更简单,唯一的区别是LinkedHashSet内部使用的是LinkHashMap。这样做的意义或者好处就是LinkedHashSet中的元素顺序是可以保证的,也就是说遍历序和插入序是一致的。

Java反射

什么是反射机制?

反射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 Java 语言的反射机制。

Java反射机制的作用

  1. 反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开发各种通用框架,反射机制能够具有在运行时分析类的能力、在运行时查看对象。
  2. 反射的核心是JVM在运行时才动态加载类或调用方法/访问属性,它不需要事先(写代码的时候或编译期)知道运行对象是谁。
  3. 当程序运行时,允许改变程序结构或变量类型,这种语言称为动态语言。我们认为 Java 并不是动态语言,但是通过反射机制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4. 程序中一般的对象类型都是在编译期就确定下来的,而Java 反射机制可以动态的创建对象并调用其属性,这样对象的类型在编译期是未知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机制直接创建对象即使这个对象在编译期是未知的,
  5. 反射的核心:是 JVM 在运行时才动态加载的类或调用方法或属性,他不需要事先(写代码的时候或编译期)知道运行对象是谁。

java反射机制提供了什么功能?

  1.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对象所属的类;
  2. 在运行时构造任意一个类的对象;
  3. 在运行时判断任意一个类所具有的成员变量和方法;
  4. 在运行时调用任意一个对象的方法;
  5. 生成动态代理;

哪里用到反射机制?

反射是框架设计的灵魂。
在我们平时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基本上很少会直接使用到反射机制,但这不能说明反射机制没有用,实际上有很多设计、开发都与反射机制有关,例如模块化的开发,通过反射去调用对应的字节码;动态代理设计模式也采用了反射机制,还有我们日常使用的 Spring/Hibernate 等框架也大量使用到了反射机制。

举例:
①我们在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时使用Class.forName()通过反射加载数据库的驱动程序;
②Spring框架也用到很多反射机制,最经典的就是xml的配置模式。Spring 通过 XML 配置模式装载 Bean 的过程:

  1. 将程序内所有 XML 或 Properties 配置文件加载入内存中;
  2. Java类里面解析xml或properties里面的内容,得到对应实体类的字节码字符串以及相关的属性信息;
  3. 使用反射机制,根据这个字符串获得某个类的Class实例;
  4. 动态配置实例的属性

运用反射的优缺点

优点: 运行期类型的判断,动态加载类,提高代码灵活度。

缺点: 性能瓶颈:反射相当于一系列解释操作,通知 JVM 要做的事情,性能比直接的java代码要慢很多。

Java获取反射的三种方法

  1. 通过new对象实现反射机制
  2. 通过路径实现反射机制
  3. 通过类名实现反射机制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int id;
    String name;
    protected boolean sex;
    public float score;
}
public class Get {
    //获取反射机制三种方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方式一(通过建立对象)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Class classobj1 = stu.getClass();
        System.out.println(classobj1.getName());
        //方式二(所在通过路径-相对路径)
        Class classobj2 = Class.forName("com.kaico.entity.Student");
        System.out.println(classobj2.getName());
        //方式三(通过类名)
        Class classobj3 = Stud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classobj3.getName());
    }
}

Java序列化

什么是序列化?

简单来说序列化就是一种用来处理对象流的机制。所谓对象流也就是将对象的内容进行流化,流的概念这里不用多说(就是I/O)。我们可以对流化后的对象进行读写操作,也可将流化后的对象传输于网络之间(注:要想将对象传输于网络必须进行流化)!在对对象流进行读写操作时会引发一些问题,而序列化机制正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序列化的用途?

1、方便网络传输
我们都知道,socket的数据都是以字符串进行传输,而序列化的作用就是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转换成字符串。

2、方便协议解释
序列化中的“序”就是有序的意思,有序的字符串序列可以供绝大多数的编程语言解释。而Protocol Buffers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3、方便数据存储
方便数据存储这个好理解,就是解决一对多的问题。不用序列化可能需要存储多条信息,而序列化可以将多条数据合成一条进行存储;方便数据运维。

序列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优点明显,缺点同样明显!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1)Java序列化就是指把Java对象转换为字节序列的过程
Java反序列化就是指把字节序列恢复为Java对象的过程。
(2)序列化最重要的作用:在传递和保存对象时.保证对象的完整性和可传递性。对象转换为有序字节流,以便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在本地文件中。

反序列化的最重要的作用:根据字节流中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通过反序列化重建对象。
总结:核心作用就是对象状态的保存和重建。(整个过程核心点就是字节流中所保存的对象状态及描述信息)

serialVersionUID 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 serialVersionUID?

serialVersionUID 是 Java 为每个序列化类产生的版本标识,可用来保证在反序列时,发送方发送的和接受方接收的是可兼容的对象。如果接收方接收的类的 serialVersionUID 与发送方发送的 serialVersionUID 不一致,进行反序列时会抛出 InvalidClassException。序列化的类可显式声明 serialVersionUID 的值。

serialVersionUID 是 Java 为每个序列化类产生的版本标识,可用来保证在反序列时,发送方发送的和接受方接收的是可兼容的对象。如果接收方接收的类的 serialVersionUID 与发送方发送的 serialVersionUID 不一致,进行反序列时会抛出 InvalidClassException。序列化的类可显式声明 serialVersionUID 的值。

Java注解

为什么使用注解的形式?

目的在在加快程序开发的效率。通过使用它开放出来的注解api,你几乎可以使用在任何地方, 大大的减少了无关痛痒的代码量,让开发者能够抽身其外,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在真正的业务逻辑上面。而且通过简洁你的代码,也提高了代码的稳定性和后期的维护成本。

使用注解的原理?

通过反射机制实现的。通过在Runtime运行期去反射类中带有注解的Field和Method,然后再去执行注解相对应的逻辑代码。

会不会影响执行效率?为什么没有降低执行效率?

首先,不会影响执行效率。

原因在编译器中加了一层额外的自动编译步骤,用来生成基于你源码的代码。生成的代码是你源码的直接子类,而且自动生成的类的名称就是父类名称后面加个下划线。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