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代码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第一部分:理论实战概述K-means算法是集简单和经典于一身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2,基本思想通过迭代寻找k个类簇的一种划分方案,使得用这k个类簇的均值来代表相应各类样本时所得的总体误差最小。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k-means算法的基础是最小误差平方和准则...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第一部分:理论实战

  1. 概述
    K-means算法是集简单和经典于一身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

2,基本思想
通过迭代寻找k个类簇的一种划分方案,使得用这k个类簇的均值来代表相应各类样本时所得的总体误差最小。
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k-means算法的基础是最小误差平方和准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式中,μc(i)表示第i个聚类的均值
各类簇内的样本越相似,其与该类均值间的误差平方越小,对所有类所得到的误差平方求和,即可验证分为k类时,各聚类是否是最优的。

公式推导可参见:
https://blog.csdn.net/google19890102/article/details/51142299

3、算法图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算法实现步骤:
k-means算法是将样本聚类成 k个簇(cluster),其中k是用户给定的,其求解过程非常直观简单,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 随机选取 k个聚类质心点
  2. 重复下面过程直到收敛 {
    对于每一个样例 i,计算其应该属于的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每一个类 j,重新计算该类的质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其伪代码如下:


创建k个点作为初始的质心点(随机选择)

当任意一个点的簇分配结果发生改变时

   对数据集中的每一个数据点

          对每一个质心

                 计算质心与数据点的距离

          将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

   对每一个簇,计算簇中所有点的均值,并将均值作为质心

5、python实战

#!/usr/bin/python
# coding=utf-8
from numpy import *
# 加载数据
def loadDataSet(fileName):  # 解析文件,按tab分割字段,得到一个浮点数字类型的矩阵
    dataMat = []              # 文件的最后一个字段是类别标签
    fr = open(fileName)
    for line in fr.readlines():
        curLine = line.strip().split('\t')
        fltLine = map(float, curLine)    # 将每个元素转成float类型
        dataMat.append(fltLine)
    return dataMat

# 计算欧几里得距离
def distEclud(vecA, vecB):
    return sqrt(sum(power(vecA - vecB, 2))) # 求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

# 构建聚簇中心,取k个(此例中为4)随机质心
def randCent(dataSet, k):
    n = shape(dataSet)[1]
    centroids = mat(zeros((k,n)))   # 每个质心有n个坐标值,总共要k个质心
    for j in range(n):
        minJ = min(dataSet[:,j])
        maxJ = max(dataSet[:,j])
        rangeJ = float(maxJ - minJ)
        centroids[:,j] = minJ + rangeJ * random.rand(k, 1)
    return centroids

# k-means 聚类算法
def kMeans(dataSet, k, distMeans =distEclud, createCent = randCent):
    m = shape(dataSet)[0]
    clusterAssment = mat(zeros((m,2)))    # 用于存放该样本属于哪类及质心距离
    # clusterAssment第一列存放该数据所属的中心点,第二列是该数据到中心点的距离
    centroids = createCent(dataSet, k)
    clusterChanged = True   # 用来判断聚类是否已经收敛
    while clusterChanged:
        clusterChanged = False;
        for i in range(m):  # 把每一个数据点划分到离它最近的中心点
            minDist = inf; minIndex = -1;
            for j in range(k):
                distJI = distMeans(centroids[j,:], dataSet[i,:])
                if distJI < minDist:
                    minDist = distJI; minIndex = j  # 如果第i个数据点到第j个中心点更近,则将i归属为j
            if clusterAssment[i,0] != minIndex: clusterChanged = True;  # 如果分配发生变化,则需要继续迭代
            clusterAssment[i,:] = minIndex,minDist**2   # 并将第i个数据点的分配情况存入字典
        print centroids
        for cent in range(k):   # 重新计算中心点
            ptsInClust = dataSet[nonzero(clusterAssment[:,0].A == cent)[0]]   # 去第一列等于cent的所有列
            centroids[cent,:] = mean(ptsInClust, axis = 0)  # 算出这些数据的中心点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 --------------------测试----------------------------------------------------
# 用测试数据及测试kmeans算法
datMat = mat(loadDataSet('testSet.txt'))
myCentroids,clustAssing = kMeans(datMat,4)
print myCentroids
print clustAssing

6、K-means算法补充
K-means算法的缺点及改进方法

(1)k值的选择是用户指定的,不同的k得到的结果会有挺大的不同,如下图所示,左边是k=3的结果,这个就太稀疏了,蓝色的那个簇其实是可以再划分成两个簇的。而右图是k=5的结果,可以看到红色菱形和蓝色菱形这两个簇应该是可以合并成一个簇的:

改进:
对k的选择可以先用一些算法分析数据的分布,如重心和密度等,然后选择合适的k

  • 8
    点赞
  • 7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以下是使用Python实现k均值聚类的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数据集 np.random.seed(123) X = np.random.randn(50, 2) # 定义k均值聚类算法 def k_means(X, k, max_iters=100): # 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 centroids = X[np.random.choice(X.shape[0], k, replace=False)] for i in range(max_iters): # 计算每个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 distances = np.sqrt(((X - centroids[:, np.newaxis])**2).sum(axis=2)) # 分配样本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labels = np.argmin(distances, axis=0) # 更新聚类中心 new_centroids = np.array([X[labels == j].mean(axis=0) for j in range(k)]) # 如果聚类中心不再变化,则停止迭代 if np.allclose(centroids, new_centroids): break centroids = new_centroids return centroids, labels # 聚类并可视化结果 centroids, labels = k_means(X, k=3) plt.scatter(X[:, 0], X[:, 1], c=labels) plt.scatter(centroids[:, 0], centroids[:, 1], marker='x', s=200, linewidths=3, color='r') plt.show() ``` 在本例中,我们使用numpy和matplotlib库生成和可视化数据集。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k_means函数来实现k均值聚类算法。在函数中,我们首先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然后在循环中进行以下步骤: 1. 计算每个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 2. 分配样本到最近的聚类中心; 3. 更新聚类中心。 在每次循环后,我们检查聚类中心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聚类中心不再变化,则停止迭代。 最后,我们调用k_means函数并使用matplotlib库可视化聚类结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