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 动态规划 动规

DP 动态规划 动规
一般思路:
1.将原问题分解为子问题
把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子问题和原问题形式相同或类似,只不过规模变小了。子问题都解决,原问题即解决。
子问题的解一旦求出就会被保存,所以每个子问题只需求 解一次。
2.确定状态
在用动态规划解题时,我们往往将和子问题相 关的各个变量的一组取值,称之为一个“状 态”。一个“状态”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子问题, 所谓某个“状态”下的“值”,就是这个“状态”所对应的子问题的解。
3.边界状态
4.确定状态转移方程(核心)
定义出什么是“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的“值”后,就要找出不同的状态之间如何迁移――即如何从一个或多个“值”已知的 “状态”,求出另一个“状态”的“值”(“人人为我”递推型)。状 态的迁移可以用递推公式表示,此递推公式也可被称作“状态转移方 程”。

能用动规解决的问题特点
1.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如果问题的赘疣接所包含的子问题的解也是最优的,就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的性质。
2.无后效性
当前的若干个状态值一旦确定,则此后过程 的演变就只和这若干个状态的值有关,和之前是采取哪 种手段或经过哪条路径演变到当前的这若干个状态,没有关系。

实现套路
递归 递推
1.自底向上,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初始状态,逐步推导到最终状态,而这个转移的过程,必定是一个拓扑序。如何理解这个拓扑序问题呢,甲总监下面有X,Y,Z两个小组,甲总监不会一拿到X组最优秀的三个人,就立马去跟A经理汇报,而是要等到Y,Z小组也选出来之后,也就是自己下面所有子问题都解决了,才会继续向汇报。如果推导的过程不是一个拓扑序,那么要么得到错误的结果,要么算法就要退化。

自底向上一般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可以轻松确定拓扑序的问题,例如线性模型,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转移,区间模型,一般都是从小区间推导到大区间。自底向上的一个经典实现是斐波那楔数列的递推实现,即F[i] = F[i - 1] + F[i - 2] 。

2.自顶向下,也就是从最终状态出发,如果遇到一个子问题还未求解,那么就先求解子问题。如果子问题已经求解,那么直接使用子问题的解,所以自顶向下动态规划又有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叫做记忆化搜索,一般我们采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求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