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您,您在考虑出书时,已经到了十分想吐露心声,展现自我的时机,或为了身份背书,或为了情怀,或作为行业标杆给同行人留下经验。
其次感谢您,您在考虑如何更好地出版时,您已经开始为您未来的规划以及目标发力,您的分享亦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但(请谅解我不得不用该词),出书不易,三思而行,要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更好地展现自我的作品——细节决定成败!
根据编辑从业多年的经验,作者写作第一本书需注意的六大点,总结如下:
1.心态调整
很多作者写作初期总会担心我写到一半动力不足写不下去了怎么办?感觉能力不够写不出来怎么办?写出来卖不出怎么办?卖出去了被差评怎么办? 合同期内写不完怎么办?写完了出版不了怎么办?这种心态极大影响了作者的写作进度。
(1)如果是关于动力不足,那我们之后会详细说一下写书的好处,可以持续关注。
(2)关于担心能力不足,我听一些编辑说,他们在招募潜在作者时,不少作者都会说能力不够而拒绝写书,诚然,写书的前提是对这方面的能力要有所了解,否则会误人子弟,但也绝非要到成为大牛级别才能写。
**一般来说,**如果要写案例类书,作者需要有大致2年的相关经验,写经验类书,需要有4年左右相关经验。虽然经验是多多益善,但即使感觉经验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努力勤奋来弥补,写书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一次完善。
(3)其实编辑告诉你,关于时间方面都是多余的担忧,因为你不去写不去做,不会知道上述这些问题会不会出现,就算出现了又能怎样呢?对你工作有影响吗?还是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呢?正是这些担忧成为了负担,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
而被差评是很正常的事情,十个人买书,总有一个会说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你只需在乎支持你的人就好,否则明星都没你活得累~
(4)如果是关于违约方面的担忧,可以和你的编辑沟通,延长交稿时间,如果写的过程中写不完也提前告知你的编辑就可以。
**其实出书是开始容易结束难:**前期给到编辑选题大纲和样章后,一般都能开始写,但很多作者(至少7成)写着写着,或者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因为感觉无法把握内容,或者干脆热度过后不想写了,就半途而废了。所以如果大家确实想出书,而且得做好之后至少10个月(3-6个月的写作时间,4-5个月的出版修改期)内吃苦的准备,然后再开始写,否则会耽误自己和编辑的时间。
那调整好心态后,我们看细节第2点。
2.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往往会是最大的潜在杀手,因为作者不一定什么时间就要赶一个项目,不一定什么时间就要去出差,那我们就需要去把这个写作任务分解一下。
(1)写作内容分解,一般经管类书籍12万字成书,15万就能排版很漂亮,分解一些,以四个月为交稿期,那么每天只需写:120000/(30*4)=1000字,每天1000字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篇日记!如果你的空余时间大部分都浪费在上班下班的路上,那编辑给你推荐一款“石墨文档”的APP,手机、平板、电脑全部通用,随时随地都可以编写。
(2)分析一下写作这件事,每本书分到10-15个章节,只有前两个章节比较难写,为什么?因为前两个章节概念介绍性文字居多,作者总是要写了改,改了再写,其实坚持过前两个章节,后面的实战章节就很好完成。
(3)既然是实战性书籍,我们找的也都是一线实战工作这来写。白天忙于工作之事,确实没有时间!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的这份工作,你做的如何?薪资如何?有没有前途?如果工作的枯燥,薪资不高,想要好的前途,那就需要在业余时间不断的加强自己,如果通过业余时间,完成一本书的写作,并且成功出版,凭借这本书,完全可以跳槽一个更好的企业,薪资完全可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
(4)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拖延症,为什么别的实战者可以写,真的是时间问题吗?一句老话与君共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
(5)如果真的是忙,那我们也可以等,等你不忙的时候,那谁能确保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就不忙了呢?说到底还是要看你对于写作这件事的态度。
3.确定书籍选题
首先认识一下书籍的分类,技能型书籍可以分为基础入门型、专业见解型、垂直行业类型(专业交叉型)、技能更新型,具体可以和编辑要《可写书籍定位版本》。
(1)基础入门型
每一个领域,都有基础入门类型的书籍!比如像新手会计,这种类型的,从会计是什么开始讲,包括认识会计,会计凭证使用这些难吗?如果你接触一个领域时间比较短,完全可以写一个入门篇的书籍,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强迫自己完善知识体系,等全书写完,你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自己完全上升了一个层次!
(2)专业见解型
属于进阶阶段,比如会计思路,会计实务,会计行业布局,一个行业的发展或者公司筹备,思路型的面面俱到!
(3)该领域下的垂直行业(专业交叉型)类型
比如关于纳税一方面的专业解答,或者财务报表的使用,针对一个平台书写。例如我出版社签约作者宋娟《财务分析报表从入门到精通》一书,销量已突破20万册。交叉型可以理解为HR的Excel使用,两个领域结合亦可。
(4)技能更新型
比如,第一本已经上市,软件有升级,或者技能有更新,即可出版第二本,亦可为第二版。第一次写书,自己有很多项目经验,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办呢?这时候不要自己闷头想,不要觉得自己是独特的。因为这些知识其他人也在用,到当当搜一下,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已经有人写过了。把前人的思路拿过来作为参考,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另外要避免一个误区,别人写的就不能写了。别人写了,书卖得很好,说明内容得到读者认可,一定要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4.知识积累
(1)确定好定位,学会参考市面上同行业畅销书籍写法,学会转换表达方式,换成自己的理解思路表述,同时挖掘行业新兴知识点,打造成行业畅销卖点(此点不会提取可找个人编辑私聊)
(2)很多作者也想按单篇文章持续产出,等到一定阶段在梳理成书籍,其实这不是这样子。
如果是按单篇文产出,第一你的时间周期会比较长,第二,你单篇文章出来以后会有很多读者已经慢慢开始关注到你了,比如编辑从挖掘你的平台上看您的文章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不低,那后期书籍出来以后去重新推广这本书的时候,你粉丝的购买度和关注度就会降低热度,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精准粉丝。
因为我们不管从线上还是线下推广都是这一部分受众群体,所以最好现在可以先准备一下大纲,把需要写的东西罗列出来后期在往里面填东西,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3)写书本身也不是很快完成的时间,而且你写完以后还有出版的一个期间,这样流程走下来从写到出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技术方面本身就更新比较快,所以不管你从什么时候写都有更新的时候,这本书上市也不会是当下最接近市场的,所以第一本书就可以写入门,第二本写进阶,第三本写更新这样是可以出一个套系的,所以你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什么时候动笔都是一样的。
(4)确定好选题建议你先准备目录样章,合格后先把出版社名额占上,正式写作时间就问题不大,如果没占上名额,有其他作者写了相关选题,这个选题就不能报了,毕竟我们自己家做的书不能和自己家的竞争不是
5.什么样的人适合出书?
很多作者也喜欢问我,你为什么觉得我可以出书,为什么会联系我?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出书呢?
1.这里统一说明一下,每个作者的水平不一样,擅长的专业不同,作为策划公司,我们当然希望能多出一些好书,所以会联系很多作者,发掘有潜力的作者,这是我们的职责,所以有些作者发的文章不多,我们还是尝试联系,争取能出书。
2.还有部分作者老师几次三番投稿出版社没有回复,或者想出书不知道该怎么联系到出版社,所以我们的主动就不是多余。
3.我觉得没有百分百适合写书的作者,只有百分百想对自己人生重新定位的作者。你可以是某专业领域的意见领袖,可以是想用自己的知识或经验帮助更多人的从业者,可以是需要身份标签或者个人形象背书的普通人,可以是遇到瓶颈想突破目前格局的管理者,亦可以是培训机构讲师或者有志在培训领域创业的有志小青年…
我们生来不是优秀的写手,但我们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不是写小说,不是写散文,不需要写的很漂亮,我们是写经验,写技能的指导者,大白话读者能学到知识就可以。
6.找出版社编辑还是图书公司编辑?
虽然我是图书策划公司的编辑,但我这里给大家很中肯的建议,自行选择。
新手作者可以先找图书公司的编辑,他们的作用有些像找工作时的猎头。
第一,他们知道出版的渠道比较多,更了解出版社的流程,也认识出版社里面比较知名负责的好编辑,这些都是成就一本好书的前提。
第二,他们往往知道新手作者写书的诸多问题,所以会有针对性的帮助。毕竟新手作者在入门时,可能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有位能指导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就很大了。
这里我倒不是说,出版社的编辑帮助就不大,而是说,对新手作者而言,图书公司编辑的帮助似乎更大些。
如果直接去找出版社的编辑,中间就少了个渠道,但出版社的编辑一般直接让作者填选题单,其中要包括大纲,本书特色等内容,这时,如果是资深作者,那么问题不大,但如果是新手作者,要列出符合要求的选题单和大纲,那可能就有些难度的,所以还是建议先找个指导者。况且,图书公司的人认识的编辑会多些。
比如某个新手作者的大纲,勉强达到了出版的要求,这时如果直接找编辑,就有可能无法出版了,但如果是图书公司的人,就有可能推荐给多个编辑,那么出版的概率就大些了。
而对于资深作者,一般是找编辑, 各大出版社的主页上,都会在显著位置放着招募选题或作者的内容。
写到这里我们作者老师第一本书要注意的细节点都已回答完毕,如果老师有其他问题,或者有意见和建议可以底部留言,也可以私信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