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科知识更有利于我们掌握产品思维?

为什么大学里通常没有 [产品经理] 专业
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学里通常没有 "产品经理" 专业? 之所以用 “通常” 二字,是因为还是有一些大学在尝试开设 “产品经理” 专业学科的,就比如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就开设了一门 “互联网产品经理” 专业的硕士项目。只不过实际上招的人不太多,一年就15个人,而且还是处于实验阶段。

大多数高校是没有专门针对 “产品经理” 岗位专业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需求和教育的一个脱节,这个问题先不表。

为什么这个学科难以设立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专业知识的范围很难定义。
“产品经理” 岗位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世界上第一个 “产品经理” 来自保洁,title 是 “产品市场经理” ,负责市场推广的;当 “产品经理” 被引入硅谷的时候,这时候又不太一样了。硅谷的 “产品经理” 更多的是以 “程序员” 背景居多;在落地到国内的时候,"产品经理" 又被赋予了强调 "用户体验" 这一特点。
国内的 “产品经理” 是随着互联网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极快的发展速度就会导致对 “产品经理” 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这也就带来了 “产品经理” 所需要掌握的技术范畴的一个不稳定。
在高校里如果要开设一个专业,首页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 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够开设。一旦方案定下来之后,就不能随意的变动。这也就导致了 "产品经理" 这样一个专业很难去敲定一个比较成熟、完整、不会变化的方案。
第二点:“产品经理” 要掌握比较多的软技能,而这些软技能很难有指定的落地场景。
“产品经理” 是一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同时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所以软技能的占比还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像 “行业分析”、“用户洞察”、“同理心”、“协调沟通” 等等,这些都是隐性知识。像其他的一些通用型办公技能 Word、Excel、PPT,甚至于 Axure 这种设计类型的硬技能,反而并不像软技能那么多。像这些知识,作为一个大学的专业而言,还是很难开够足够的学时的,也很难去考核。就比如计算机专业可以考核代码,但 "产品经理" 的沟通协调能力要如何考核?总不能现场开个会,考校沟通能力吧,这也不太现实......
综合以上,所以 “产品经理” 想要锻炼硬技能,需要结合各行各业来去实践的,但是这些却又是离开学校之后的事情了。
因此,更注重 "软技能" ,或者说更注重每个人想要生存、想要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的话,这一方面作为大学而言,还是很少专门去教授的。
最后一个 难以开设 "产品经理" 专业 的原因其实就是,普通院校设立的专业课程,本来就不是以强就业为导向的,更多的是培养 "学习能力" ,越是好的学校越是如此;相反的像是一些中专、职高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院校反而是更注重职业就业的。大学院校让学生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按照知识体系结构学习一些通用的知识,学习 "如何学习" 这件事情。
当掌握了某一领域通用的知识之后,到就业的时候可以再去学习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将通用知识体系结合实际的工作,也就明确了自己职业的技术栈。

所以从上述的论点来看,虽然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的 “产品经理” 岗位需求量,但是却很难设立一项专门的专业去与之匹配。但也正如上文中我们所提到的那样,大学的很多课程体系对我们提升通用技能还是很有帮助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解决经典的、不会随着行业变化而变化的学科知识拿出来,运用在一些软技能上,完全可以借助大学学科的学习材料来帮助自己学习成长的。


⭐️ 掌握经典学科知识对 [产品经理] 的好处
学习经典的 “学科知识” 对 “产品经理” 有什么样的价值?首先我认为,在这些经典的 科学方法论 的指导下,“产品经理” 能够 极大的提升决策成功率,避免感性思维带来的一些决策上的误区。

举个例子: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能够熟练的运用逻辑学和概率论,就能够明显识破网上那些传播极广的谣言。 比如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各位小伙伴是否有过基于这样的想法而做出一些盲目的决策。信不信一件事情并不是说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就完事儿了。需要靠我们自己的逻辑推演与情报分析,去思考这件事情是不是一个可信的事情。只是无脑接受,这些都是出于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力而带来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些 “学科知识” 来帮助我们去提升自己的判断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掌握 “学科知识” 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一定的人文素养,让我们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人,理解社会的整体运转规律。

所谓的 “人文素养” 就会涉及到 “同理心”、“心理学”、“进化论”、“博弈论” 等等的理解,“产品经理” 研究的是 “社会学” 中的人的行为以及背后的原理。

若是 “同理心” 比较强,就会在理解 “人” 这件事情上事半功倍;“心理学” 则会系统的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而做产品必然会面对无数的社会博弈和演化,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人类社会与权衡取舍,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学科基础和支持。

接下来就是第三点, “产品经理” 在研究产品的过程中,和一些社会科学的研究是非常接近的。 产品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价值交换媒介,用户选择产品的行为,就是具有很强社会性的。既受当下情景的影响,也会受到个人偏好、个人认知、一些规章制度以及自身的经济能力等等约束条件的影响。

同样的,企业做产品决策也要基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来去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些研究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提升自己产品的认知能力。

总的来说,“学科知识” 对于 “产品经理” 的多个方面,无论是决策、还是理解人、亦或者是整个研究产品的思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哪些学科值得 [产品经理] 重点学习
通常来说,“产品经理” 的日常工作包括了 “用户调研”、“需求分析”、“业务建模”、“产品设计”、“项目管理”,这些都是 “产品经理” 的日常核心动作,每一项动作也都可以借助相应的学科知识进行承接。

"用户调研" 就非常讲究利用 "心理学" 来提升用户的认知,“产品经理” 需要 用户访谈 来了解用户的需求,建立用户画像挖掘用户需求;
整个过程需要认真的去听用户说,认真的去看用户在做什么,进而去思考用户想要什么。尤其很多时候行为才是用户真实的需求,而行为决策的基础就是用户的心理活动。
所以懂得 "心理学" 知识,是获得用户真实需求的调研根基。就比如一些网红产品的排队现象,就是因为看到了别人在排队,所以很多人也会乖乖的去排队,这就需要 “产品经理” 去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了,究竟是因为 “羊群效应”,还是价格上吸引到用户,这些都是需要 “产品经理” 去洞察的。
在 "需求分析" 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去运用 "逻辑学";
“逻辑学” 运用在 “需求分析” 上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本身 “逻辑学” 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处理哪些松散的、偶发的、在各种特殊场景下的用户需求。去进行归纳、抽象、汇总,形成共价结构化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 “逻辑学” 的演绎法,基于当前需求梳理出很多各种场景、不同维度的相关实际场景,从而将问题空间的所有可能性做到全覆盖。
也就是帮助我们实现理解需求层面的更高一级的统一,利用这一套模型去满足千万种可能得组合,满足业务各种各样的需求变化。
比如一个后台的需求 - 在后台增加一个下载表格的功能 ,这个需求抽象出来,本质上是用户希望有个地方能够存放内容,并且后续能够进行一个数据分析;这样一个场景,我们需要做的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 “下载” 功能的实现了,更多的就是一个可以归纳为整体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了。像这种利用 "逻辑推演" 的思路,去进行追根溯源就能够抽象出来一个更通用的解决方案。
"业务模型" 的构建场景也是会经常用到 “经济学”。
“经济学” 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思考互联网业务模式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商业与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没有什么特殊的。
当我们掌握一门 微观经济学 知识,就能够让一名产品从业者拥有更加广阔的视角,特别是一些商业性的视角来去思考产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什么样的交互界面。
尤其是在 “商业模式” 的构建上,还是能够非常多的发挥经济学的理论作用的。
同样的,在做 "产品设计" 的时候,“设计学” 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狭义上的 “设计” 就是关联用户的理解与产品的纽带,功能是产品的基础,而用户的理解则关系着用户是否能够理解产品,是否会使用产品。
好的 “产品经理” 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先让用户注意到产品。其次,也需要知道好用的人机交互效果是什么样。能够让用户通过好的界面用好产品,爱用我们设计的产品,这些都非常的依赖 “设计学” ,尤其是 "人机交互学" 的知识。
"项目管理" ,顾名思义,当然是和 “管理学” 有关了。
“管理学” 最能体现价值的,就是对项目的管理。管理项目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对人的各种无授权管理。
这种时候管理学上的很多经典理论都会有落地场景,比如说 "组织行为学"、"流程管理"、"成本管理"、"质量控制" 等等,都会涵盖在里面。
“管理学” 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像是 “市场研究”、“战略分析” 等更高层面的产品决策过程,也都会利用到 “管理学” 的知识,也对 “产品经理” 提升认知高度非常的有帮助。

这几项学科知识之间,其实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的,没一个学科知识和对应的产品工作也不是唯一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 “产品经理” 的任意工作中,都能够发现这些学科知识的身影。因此,当我们学习的时候,也要思考如何将多种知识点结合,从而帮助我们把产品做的更好。

比如说将 “心理学” 融合在 “设计学” 上,一个经典的分支学科就叫做 “设计心理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用户,并且基于此来设计产品,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 学习学科知识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既然学科知识这么的经典且有价值,是不是只要学会了就能够成为产品专家,做出优秀的产品了呢?

其实不然,因此才需要在这里强调一下在学习之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免在后面踩坑。

好的 "产品经理" 是要把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不能只是借鉴教科书里面的知识点。更需要结合自己对产品的洞察、与对产品模型的搭建,验证这些理论是否能够对真实业务进行支撑与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好的 "产品经理" 同样需要对掌握的 "学科知识" 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在学习和运用 “学科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不同条件和场景下对同一个认知有所调整,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就比如 “滴滴打车的经济模型” 就不适用于 “外卖派送的经济模型” ,能在 “电商促销” 上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技巧就很难应用在 “陌生人社交” 上。因此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的适配知识面,也是需要注意的。
好的 "产品经理" 也需要意识到,好的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科学的理论原则上都只是一种假设,每条科学理论被总结之后都等待着被证伪,这种精神也是作为 “产品经理” 必须具备的。 没一个 产品决策、对用户的 认知判断,都应该是可以被证伪的才对。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