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四-面向对象三大特征,抽象类,接口与内部类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是:继承,封装和多态。

1.继承

继承使类的扩展更加容易,实现了代码的重用,编程中使用extends实现继承。
要点:
1.父类也被称为超类,基类派生类等
2.java类中没有多继承,接口有多继承
3.子类继承父类,可以得到父类全部属性和方法(除了父类的构造方法),但不见得可以直接访问(比如父类的私有属性和方法)
4.如果一个类定义使,没有调用extends,则它的父类是java.lang.Object
instanceof:
instanceof是二元运算符,左边是对象右边是类;当对象时右边类的或子类所创建对象时返回值为true;否则,为false;

class Student{
		int age;
		String name;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Student s=new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 instanceof Student );//结果为true
		}
}

子类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可以用自身的行为替换父类的行为。方法的重写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点:
1.==:方法名,形参列表相同
2<=:返回值类型和声明异常类型子类小于等于父类
3.>=:访问权限,子类大于等于父类。
Object:
Object类是所有类的基类,也就意味着所有的java对象都拥有Object类的属性和方法。
toString方法:
源码: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getClass().getName()+"@"+Interger.toHexString(hashCode());
}

重写:

class Person{
		int ag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name+",年龄:"+age;
		}
}

==与equals
“==”代表比较双方是否相同。如果是基本数据类型则表示值相等,如果是引用类型则表示地址相等,即指向同一个对象。
Object类中定义有: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方法,提供定义“对象内容相等”的逻辑
重写:

class Person{
		int id;
		String name;
		public Person(int id,String name){
			this.id=id;
			this.name=name;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if(obj==null){
			  return false;
			  }else{
			  			if(obj instanceof Person){
			  					Person c=(Person)obj;
			  					if(c.id==this.id){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

JDK提供的一些类,比如String,Date,包装类等,重写了Object类的equals方法,调用这些类的equals方法,x.equals(y),当x和y所引用的对象是同一类对象且属性内容相等(并不一定是同一对象),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super是直接父类对象的引用。可以通过super来访问父类中被子类覆盖的方法或属性。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new ChildClass().f();
		}
}

class FatherClass{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void f(){
			value=100;
			System.out.println("FatherClass.value="+value);
		}
}

class ChildClass extends FatherClass{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void f(){
				super.f();//调用父类对象的普通方法
				valie=200;
				System.out.println("ChildClass.value="+value);
				System.out.println(value);
				System.out.println(super.value);//父类对象的成员变量
		}
}

继承树追溯
属性/方法查找顺序(比如查找变量h):
1.查找当前类中有没有属性h
2.依次上溯每个父类,查看父类中是否有h,直到Object
3.如果没有找到,则出现编译错误
4.上述步骤,只要找到h,过程立即终止
构造方法调用顺序:
构造方法第一句总是supeu()来调用父类对应的构造方法。所以顺序是:先向上追溯到Object类,在依次向下执行类的初始化块和构造方法,直到当前子类为止。

2.封装

封装的优点:
1.提高代码的安全性
2.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3.“高内聚”:封装细节,便于修改内部代码,提高可维护性
4.“低耦合”:简化外部调用,便于调用者使用,便于扩展和协作
封装的实现----使用访问修饰符
四种访问修饰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default;
访问权限见下表:

修饰符同一个类同一个包子类所有类
private*
default**
protected***
public****

说明:
1.private表示私有,只有自己类能够访问
2.default表示没有修饰符修饰,只有同一个包的类能访问
3.protected表示可以被同一个包的类以及其他包中的子类访问
4.public表示可以被该项目中的所有类访问
setter与getter方法快捷(eclipse):右键—>Source—>Generate Getters and Setters---->选择对应的属性即可。
JavaBean的封装实例:

package 第四章;

public class Person {
	//属性一般用private修饰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nameString;
     private boolean flag;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String() {
 		return nameString;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String nameString) {
 		this.nameString = nameString;
 	}
 	//对于布尔类型变量不是getFlag而是isFlag
 	public boolean isFlag() {
 		return flag;
 	}
 	public void setFlag(boolean flag) {
 		this.flag = flag;
 	}
}

3.多态(polymorphism)

多态指的是同一个方法调用,由于对象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行为。
多态的要点:
1.多态是方法的多态,不是属性的多态(多态与属性无关)
2.多态存在的3个必要条件:继承,方法重写,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3.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后,用该父类对象引用调用子类重写的方法,此时多态出现了。

package 第四章;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t cat=new Cat();
	animalShout(cat);
 }
static void animalShout(Animal animal) {
	animal.shout();
}
	
}
class Animal{
 public void shout() {
	 System.out.println("叫了一声。");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shout() {
		System.out.println("喵喵。");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public void shout() {
		System.out.println("汪汪。");
	}
}

虽然是Cat cat=new Cat();但animalShout方法形参是Animal类型的,也算父类引用执行子类对象。显然,animalShout方法的实参可以是cat,dog等Animal类的子类对象,从而大量重载方法。

4.对象的转型

父类引用子类对象,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向上转型,属于自动类型转换
向上转型后的父类引用变量只能调用它编译类的方法,不能调用它运行时类的方法。此时需要进行类型的强制转换,我们称之为向下转型。

5.final关键字

作用:
1.修饰变量:被修饰的变量不可更改,一旦赋值,就不能被重新赋值
2.修饰方法:该方法不可被子类重写,但是可以被重载
3.修饰类: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比如Mash,String等。

6.抽象方法和抽象类

抽象方法:
使用abstract修饰的方法,没有方法体,只有声明。定义的是一种规范,就是告诉子类必须实现要给抽象方法提供具体的实现
抽象类: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通过abstract方法定义规范,然后要求子类定义具体实现。通过抽象类,我们就可以做到严格限制子类的设计,使子类之间更加通用

package AbstractAndInterface;

public class Abstrac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Dog dog = new Dog();
		dog.shout();
		dog.seeDoor();

	}

}

//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Animal {
	abstract public void shout();// 抽象方法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u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ystem.out.println("狗汪汪叫。");
	}

	public void seeDoor() {
		System.out.println("狗子看门中。");

	}

}

使用要点:
1.有抽象方法的类只能定义成抽象类
2.抽象类只能用来被继承,不能实例化,即不能通过new来实例化抽象类
3.抽象类可以包含属性,方法,构造方法。但是构造方法不能用来new实例,只能用来被子类调用
4.抽象方法必须被子类实现。

7.接口

接口是比“抽象类”还抽象的“抽象类”:抽象类还提供了某些具体实现,接口不提供任何实现,接口中所有方法都是抽象方法,接口是完全面向规范的。从接口的实现者角度看:接口定义了可以向外部提供的服务;从接口的调用者角度看:接口定义了实现者能提供哪些服务。
区别:
普通类:具体实现
抽象类:具体实现,规范(抽象方法)
接口:规范
声明:
[访问修饰符]interface 接口名[extends 父接口1,父接口2…]{
常量定义;方法定义;
}
说明:
1.访问修饰符:只能是public或默认
2.接口名命名规则与类名相同
3.extends:接口可以多继承
4.常量:接口中的属性只能是常量,总是public static final修饰,不写也是
5.方法:接口中的方法只能是public static,省略的话也是public static
要点:
1.子类通过implements来实现接口中的规范
2.接口不能创建实例,但可用于声明引用变量类型
3.一个类实现了接口,必须实现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只能是public的
4.JDK1.7之前,接口中只能包含静态常量,抽象方法,不能具有普通属性,构造方法,普通方法;JDK1.8之后,接口中可包含普通的静态方法
5.接口支持多继承。子接口会获得父接口所定义的一切。

8.面向接口编程

面向接口编程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一部分。接口是规范,是项目中最稳定的东西。通过面向接口编程,可以大大降低程序模块间的耦合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9.内部类

分类:
成员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
可以使用private,default,protected,public任意进行修饰。类文件:外部类$内部类.class
非静态内部类
外部类里使用非静态内部类与平时使用其他类没什么区别
1.非静态内部类必须寄存在一个类对象里。因此,如果有一个非静态内部类的对象那么一定有一个对应的外部类对象。非静态内部类对象单独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
2.非静态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但外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内部类的成员
3.非静态内部类不能有静态方法,静态属性和静态初始化块
4.外部类的静态方法,静态代码块不能访问非内部静态类,包括不能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定义变量,创建实例
5.成员变量访问要点:
(1)内部类里方法的局部变量:变量名
(2)内部类属性:this.变量名
(3)外部类属性:外部类名.this.变量

package InerClass;

public class UnStaticIner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Inner inner=new Outer().new Inner();
	inner.show();
}
}
class Outer{
	private int age=10;
	class Inner{
		int age=20;
		public void show() {
			int age=30;
			System.out.println("内部类方法里的局部变量age="+age);//30
			System.out.println("内部类成员变量age="+this.age);//20
			System.out.println("外部类的成员变量age="+Outer.this.age);//10
			
		}
	}
}

静态内部类:
定义方式:
static class className{类体}
使用要点:
1.当一个静态内部类对象存在,并不一定存在一个对应的外部类对象。因此,静态内部类的实例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方法。
2.静态内部类看做外部类的一个静态成员。因此,外部类的方法可以通过:“静态内部类.名字”的方式访问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成员,通过new静态内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class Outer{
static class Inner{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Inner inner=new Outer.Inner();
	}
}
}

匿名内部类
适合于那种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类。比如:键盘监听操作等。(常用与移动应用开发)
语法:
new 父类构造器(实参列表)\实现接口{匿名内部类体}
代码实例:

package InerClass;

import java.awt.event.Key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Event;

public class Inner {
	this.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System.exit(e);
		}
	});
	
	this.addKeyListener(new Key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keyPressed(KeyEvent e) {
			myTank.KeyPressed(e);
		}
		@Override
		public void keyReleased(KeyEvent e) {
		myTank.KeyReleased(e);
		}
	});

}

注意:
1.匿名内部类没有访问修饰符
2.匿名内部类没有构造方法。因为它连名字都没有哪来的构造方法呢
局部内部类
定义在方法内部,作用域仅限于本方法,称为局部内部类。实际开发中引用很少

package InerClass;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void show() {
		//作用域仅限于该方法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fun() {
				System.out.println("Heloo world.");
			}
		}
		new Inner().fu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show();
	}
}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