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之书《悉达多》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一生之书《悉达多》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作家、诗人、画家。1877年生于德国,1924年入籍瑞士。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

姜乙,译

一首印度的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

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与和财富,

去贪恋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

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

塑造的圆满世界对照,

而是接受这个世界,

爱它,属于它。

摘录

乔达摩
  • 佛陀缄默前行,陷入沉思。他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又仿佛从内心绽放轻柔的微笑。佛陀安详肃静地前行,带着隐约的微笑,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他严格依照规范,同他的徒众着一致的僧衣,迈同样的步履。只是他的面庞,他的步态,他安然低垂的眼帘,宁和垂下的手臂,乃至他手上的每根指头都流露平和,展现完善。他无欲满足,无所模仿。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在不容进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此情此景与《山月记》中悟净最后对唐僧的感触类似~)
  • ······只有潜入自己最深处的人才能有这般诚挚的目光和步伐······
觉醒
  • “我曾多么麻木和迟钝!”这位疾步之人心想,“如果一个人要在一本书中探寻意义,他便会逐字逐句去阅读它,研习它,爱它;他不会忽视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把它们看作表象,看作偶然和毫无价值的皮毛。可我哪,我这个有意研读世界之书、自我存在之书的人,却预先爱上一个臆想的意义。我忽视了书中的语词。我把现象世界看做虚妄。我视眼目所见、唇齿所尝的仅为没有价值而表面的偶然之物。不,这些都已过去。我已苏生。我切实已苏生。今天即是我的生日。”
迦摩罗
  • 在路上,悉达多步步收获新知。世界已然变化,他的心为之陶醉。他看见太阳从密林覆盖的山峦间升起,又从远处的棕榈滩落下。他看见星罗棋布的幽兰夜空中,畅游着一弯小船般的新月。他看见森林、群星、动物、云朵、彩虹、岩石、野草、花团、小溪与河流。清晨的灌木丛中闪耀的露珠。远山微蓝苍白。鸟儿和蜜蜂歌唱。微风吹过麦田窸窸窣窣。这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一切历来如此。日月相推,河流奔涌,蜜蜂嗡嗡,亘古不变。但在从前的悉达多眼中,它们不过是魅惑的、稍纵即逝的雾霭。以怀疑熟视,这一切注定被思想洞悉,一无是处。因为它们并非本质。本质位于可见世界的彼岸。可现在,他获得自由的双眼流连于尘世,他看见且清晰地辨明可见世界。他不在询问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月亮河星辰美,小溪与河岸美,森林、岩石、山羊和金龟子,花朵和蝴蝶都很美。当人单纯、觉醒,不疑专注地穿行于人世间,世界何其隽美又妩媚!别样的烈日在头顶燃烧,浓荫下别样凉爽宜人。小溪和雨水,南瓜和香蕉别样甘甜味美。白日很短,黑夜很短,时辰飞逝如海面之帆;帆船满载珍宝和欢悦······

  • 所有这自古有之的一切,悉达多一直熟视无睹。他从不在场。而现在,他归属其中。流光魅影在他眼中闪耀,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

  • ······然而因他始终试图以思想之网去捕捉自我,而使得自我从未被真正发现。自然,肉体并非自我,感官游戏并非自我。如此看来思想也并非自我。才智并非自我。归纳结论,由旧思想编织新思想的可修习之智慧和技艺并非自我。不,这一思想境界乃是尘世的。如果一个人扼杀了感官意义上的偶然之我,却喂养思想意义上博学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两者,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自两者中均可听到内在的秘密之声。除非内在声音命令他行动,悉达多别无所求。除非听凭内在声音的倡导,他绝不停下步履······

  • 天色渐白。悉达多请求船夫渡他过岸。船夫撑起竹筏载悉达多过河时,宽阔的河面上升起一轮红日。

    “这是一条美丽的河。”悉达多道。

    “是的。”船夫道,“一条十分美丽的河。我爱它胜过一切。我时常聆听它,时常注视它的眼睛。我总能跟它学到许多。一条河可以教会人许多东西。”

  • “······我需要衣裳和金钱,别无其他。实现这些又小又近的目标,不会让人寝食难安。”

  • ”你会愿意的,你看,迦摩罗,如果你将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石子会沿着最短的路径沉入水底。恰如悉达多有了目标并下定决心。悉达多什么都不做,他等待、思考、斋戒。他穿行于尘世万物间正如石子飞入水底——不必费力,无需挣扎;他自会被指引,他任凭自己沉落。目标会指引他,因为他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情进入他的灵魂。······“

尘世间
  • “······可事实上,时间和金钱已经蒙受损失。而我享受了几天美妙时光,学到了知识,心情愉快,我和他人均未因我的气恼和草率而受到伤害。······释怀吧,朋友,不要因责备而伤害自己!······”
  • 悉达多道,“聪明并非关键。迦摩施瓦弥聪明如我,但他心中没有这安静庇护的一隅。其他人内心虽有,但才智却如孩童。大多数人,迦摩罗,仿佛一片落叶,在空中翻滚、飘摇,最后踉跄着归于尘土。有的人,极少数,如同天际之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动摇他,他内心自有律法和轨道(乔达摩)。······”
轮回
  • 世俗将他囚禁。情欲、贪欲和惰性,以及他最蔑视、时常嘲笑、视为最愚昧的唯利是图俘虏了他······
在河边
  • 他许久没如此无梦地酣睡过,多时后醒来,仿佛过了十年。他听见河水温柔地涌动,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谁引领他前来。睁开双眼,他惊讶地望着头顶的大树和苍天回想,可往事蒙着面纱,默然立于无限的远方······
  • 现在悉达多也明白,为何他作为婆罗门和忏悔者时,曾徒然地与自我苦斗。是太多知识阻碍了他。太多神圣诗篇、祭祀礼仪,太多苦修,太多作为与挣扎!他曾骄傲、聪敏、热切,总是先行一步,总是无所不知,充满智慧,神圣贤明。他的“我”在他的圣徒气质中、傲慢中、精神性中隐藏起来。在他自以为用斋戒和忏悔能扼杀“我”时,“我”却盘踞生长着。于是他终于清楚,任何学问也不能让他获得救赎,他该听从内心的秘密之音。为此他不得不步入尘世······
船夫
  • 今天,他从河水的秘密中获悉一个撼动灵魂的秘密。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

  • 他永不停歇地向河水求教,首先的是学会抛弃激情和期盼,不论断、无成见地以寂静的心、侍奉和敞开的灵去倾听。

  • “你,”一天,悉达多问瓦酥迪瓦,“你也跟河水悟出‘时间并不存在’这一秘密吗?”

    “是的,悉达多。”他道,“你的意思是说,河水无处不在。无论在源头、河口、瀑布、船埠(bu),还是在湍流中、大海里、山涧中。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一个字,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 不,一位真正的求道者,真正渴求正觉成悟之人不会接受任何法义。但得道之人却认可任何法义、道路和目标。没有什么能将他和其他万千驻永恒、通神冥的圣贤隔绝。

儿子
  • “不,瓦酥迪瓦,这些我不做。”

    “我知道。你不强迫他,不打他,不控制他,因为你知道柔胜于刚,水胜于石,爱胜于暴。很好,我赞赏你。可你不强迫不责罚的主张,难道不是一种过失?难道你没有用爱束缚他?没有每天用善和忍,令他羞愧为难?你难道没有强迫这自大放肆的孩子,同两个视米为佳肴的老家伙住在茅舍里?老人的思想可不会与孩子相同。他们心境苍老平静,连步态都跟孩子不同。难道这一切不是对孩子的强迫和惩罚?”

  •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 ······可是自从儿子出现,他悉达多却成了完全的世人。苦恋着,在爱中迷失;因为爱,而成为愚人。而今,他感受到生命中这迟来的强烈而奇异的激情,遭苦难,受折磨,却充满喜悦,获得新生,变得富足。

  • ······他们都不提今天发生的事,不提孩子的名字,不提他的逃走,谁也不触碰伤口······

唵(an)
  • 世人和学者、思想者相比应有尽有,除了唯一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我思考。
  • 这位不懂声色的倾听者接纳他的忏悔,如同树木接纳雨水。他是神的化身,是永恒的化身。悉达多不再舔舐伤口,对瓦酥迪瓦认识的改变占据了他。他认知得愈深,愈不再诧异,愈看得清楚。一切都自然,有序。
  • 悉达多侧耳倾听。他沉潜于倾听中,彻底空无,完全吸纳。他感到他已完成了倾听的修行。过去,他常听到河水的万千之音,今天却耳目一新。他不再分辨欢笑与歌泣之声、天真与雄浑之声。这些声音是为一体。智者的笑,怒者的喊,渴慕者的哀诉,垂死者的呻吟,纠缠交织着合为一体。所有声音、目标、渴望、痛苦、欲念,所有善与恶合为一体,构成世界,构成事件之河,生命之音乐。当他专注于河水咆哮的交响,当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这伟大的交响,凝成了一个字,这个字是“唵”,意为圆满。
乔文达
  • “一个探求之人,”悉达多道,“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物。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些眼前事物。
  • ······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只有片面的真才得以以言辞彰显。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
  • ······世间存在的一切皆好。在我看来,死如同生,罪孽犹如神圣,聪明等同愚蠢。一切皆有定数,一切只需我的赞赏、顺从和爱的默许。这样于我有益,只会促进我,从不伤害我。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对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 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 悉达多的微笑让他忆起一生中爱过的一切,忆起一生中宝贵和神圣的一切。

感悟✒

这本书很简短,也很优美,我本想摘录的少一些,但里面的每句话都特别精炼,每一段足以让我回味无穷。之所以取标题为“一生之书”,其一在于他描述了悉达多求道、求悟的一生;其二这本书在任何时刻,任何阶段去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或者说在任何阶段指导、引领我们走出当下的困惑;其三这本书描写的也是每个人某一阶段、或一生心境的变化。刚开始读了几页后,我就想到了《山月记》这本书,这两本书表达的观点有些相像,而且书中金句频出,你往往在看到一句后,不禁震惊这不就是以前,或者目前的我吗?我们常常因不满现状而浮躁,或对自己无所作为而迷茫,然后陷入自我审判和思索中,在下定决心今后要怎么做时,又常常为自己开始计划的完成而自我感动,对自己稍加奖励,但随后又沉迷而无法自控,陷入自己曾经的状况,如此循环往复。某些我们所谓的坚持只是思想上迫使的坚持,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被动性的,在《山月记》中就有一句话,我们做某件事应是发乎自然的,只有当内在成熟透了的时候,我们在对某些事习以为常的时候,这时的坚持是不需要指引的,那将是一种平和又充实的生活。

我们不应为了读书而读书,就这本短短的只有一百多页的《悉达多》而言,有人在读完的时候会想,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心情中更多的是骄傲的成分,确实,对任何人来说你读完了一本书,也仅仅只是读完了而已。读书真正带给我们的是其过程的享受,和看完后引发的思索,对自己、他人或社会的思考。

悉达多在刚开始加入沙门的队伍中,想通过苦难来寻找内心的追求,之后又渴求乔达摩的感化,在他初见乔达摩时被他身上的平和、智慧所折服

只是他的面庞,他的步态,他安然低垂的眼帘,宁和垂下的手臂,乃至他手上的每根指头都流露平和,展现完善。他无欲满足,无所模仿。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在不容进犯的和平中,他柔和地呼吸着。

再此地他与好友乔文达分别了,乔文达选择了追随乔达摩来探求道,而悉达多好像看懂了乔达摩感化背后的真谛,他选择经历人间烟火,他来到河边,船夫将他送到了河对岸,在那他遇到了美女迦摩罗和商人,在经历了极尽奢华,权利和利益的欺诈,豪赌后的他选择放弃了一切,他由最初的智慧、淡定变得堕落厌世,经历了什么是娱乐至死。现在的他只想回到最初渡河的那一边,跟船夫学习如何守住内心的那份平静。

今天,他从河水的秘密中获悉一个撼动灵魂的秘密。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

之后他又经历了妻子迦摩罗的离世,以及儿子对自己的逃离。

从入世到出世,悉达多在经历了这么多事后明白了要用平和的目光去对待这个世界:我唯一的事,是爱这个世界。不藐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自己,怀抱爱,惊叹和敬畏地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和我自己。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以一佛造像印以记之,2022/4/2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祝大家五一开开心心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所有人都幸福安康~

  • 18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