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作家。新感觉派。1968年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有《雪国》《千羽鹤》《古都》。
陈德文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摘录
- 即使靠一支笔沉沦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 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
花未眠
- 我时常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不理解。昨天,一到热海旅馆,侍者就送来一束和壁龛(kan)里不一样的海棠花。因为太累,及早睡了。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
- 一朵花若是美的,就要生存下去。
- 我以为,感受美的能力是很容易达到某种程度的。单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还要与美邂逅,与美亲近。虽说需要重复训练,但往往一件古美术品即成美的启示,美的开眼。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一朵花儿也是好的。
我在美丽的日本
- 春日樱花夏杜鹃,朗朗秋月雪冬寒。
- 元仁元年(一二二四)十二月十二日夜,天阴月暗,入花宫殿坐禅。比及中夜,出观之后,自蜂房归下房时,月出云间,光映雪上。山谷狼吼,而以月为友,毫不惧怕。入下房后,再观之,月光复昙,隐隐云中。闻后夜钟声,又登峰房时,月复出没于云间。抵峰欲入禅堂时,月复追云而来,似乎欲躲入对面之峰。人不知月伴我行乎?见之作此歌。
- 雪月花时最思友。
- 风清月朗融融夜。
- 无色之白,最为清丽,同时具有最多之色。而且,这枝蓓蕾一定要含露,并用几滴水润湿花瓣。
- 只是如此地随缘随兴,且咏且歌。犹如彩虹,悬留于虚空,五彩缤纷。又像阳光彩烂,照亮虚空。然而,虚空本不明耀,且为无色之物。我于此虚空之心灵上虽饰以种种色彩,但未留下踪迹。 ~(摘自弟子喜海《明惠传》)
春之花,夏之夜,秋之野(月,叶),冬之雪
美的存在于发现
- 我自己过分惦念着这种美…
- 月晕般卷裹着月亮的圆形彩虹
- 冬季夜空高寒爽洁,繁星如雨,莹莹生辉
- 灵魂永恒的自由来自于爱,伟大藏于渺小之中,从形态的羁绊中可以找到无限。
- 湖水朦胧而生惜春之情。
- 容颜赛满月,巧笑似花开。
日本文学的美
- 沙罗双树的花色,显示了盛者必衰之理。豪奢的人不会长久,一如春宵之梦。威猛之人终必败亡,一如风前尘土扬。(《平家物语》)
鹞鹰飞舞的西天
- 世上的人对我的看法是,美固然美,但性格内敛之人,逃避人眼、无感情之人,喜欢古代故事而备加珍爱之人,整天醉心于和歌、无视他人存在之人,以憎恶之目光蔑视世上一切之人——世人认为这就是我。尽管如此,大凡见到我的人都众口一词地说:你是个极其沉稳的人,是过去不曾想到的人。
- 我有时认为,这些被我忘却的部分,也是人生的绝大部分。
小结
书名 | 《花未眠》 |
---|---|
作者 | 川端康成 |
类别 | 散文 |
豆瓣评分 | 8.2 |
关键词 | 美的由来、美的历程、美的感悟、沉睡的美 |
一句话 | 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 |
- 沉睡的美,如其作《睡美人》
- 夜间四时醒来,海棠花未眠
感悟
🌸
《花未眠》是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记录了他的 美的由来、美的历程、美的感悟,像是一种沉睡的美,在此想到了他的一篇小说《睡美人》,虽然没看过,但字面意思,给我美的感觉就像睡美人那样,温雅飘忽,朦胧若醉。
🌸
川端极为推崇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之前我读《枕草子》零零散散,不得要领,看了川端的解释后,慢慢对这种生活的细微乐趣有所感悟,只有对生活爱的深沉,对美轻微的过分惦念,才能从闲情逸趣中觅得富足,从而转为温润雅致。这是一种别样的美,像将夜悬溺的冰轮,夜半未眠的海棠花,夜尽惺忪朦胧的曦和。像似醒未醒的、意犹未尽的、未可言语的、浅笑淡雅的、灵动沉睡的。
🌸
下班后我也时常感觉到累,肉体的疲惫和精神的倦怠,或许是独在长安的孤独,或许是窗外的喧哗与我身处的有限的空旷之冲击。偶尔拉开窗帘,走向阳台,望向窗外,霓虹闪烁中的小吃街,穿梭闪动的来往车辆,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车声,像我的心绪,如海潮般,此起彼伏,涨了又退,忽而消身匿迹,忽而裹挟重来。夜半四时醒来,或是被这消退了的声音吵醒,清冷之感袭来,像被潮水冲刷的海滩,竟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干净,清冷的洁白。
海棠花未眠,我亦未眠。只有少许的片刻的,模糊的清醒,仅对周围的声音有可分辨的微弱认知,这才是夜的美,夜的深沉,可以闭眼感受的美。过分依赖某一感官,一旦放下它,仿佛时间凝固,走进了时空的另一位面。在那里,花若繁星,而我,游离着欣赏,夜的闪烁。
(十月中旬摄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早晨,天阴,微雨~)
乙巳元宵,祝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