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物流冷链行业

中国物流冷链行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下是几个关键点来概述其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了6371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686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2.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行业成长。例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的目标。这些政策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

  4. 消费需求增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健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强,以及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崛起,冷链物流的需求大幅上升。

  5. 国际贸易增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进出口食品和药品的冷链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对国际标准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加。

  6.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保要求的提高促使冷链物流行业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政府和市场对减少食品浪费和降低碳排放的关注增加,推动了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实践。

  7. 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百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显示出运力资源在头部的聚集效应。

  8.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括冷库和冷藏车的建设,以满足市场对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冷链物流行业的主要投资机遇在哪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搜索结果,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主要投资机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投资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高标准冷库、新能源冷藏车以及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

  2. 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和应用是提升冷链物流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投资者可以关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创新项目,以及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推广等方面的投资机会。

  3. 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投资者可以关注农产品产地预冷、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投资机会,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4. 跨界融合与合作:随着电商、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一站式服务需求的增加,冷链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些领域的合作机会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

  5.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消费者对新鲜、无污染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电商、餐饮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持续攀升,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6. 政策支持:政府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投资者可以关注政策导向,选择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进行投资。

  7.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环保政策的加强将推动冷链行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企业将注重节能减排、低碳零碳和降本增效,推动冷链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8. 标准化发展:完善冷链标准和监管体系将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这些投资机遇表明,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需求量稳步增长。随着技术创新、绿色化发展、标准化发展、跨界融合和政策支持等趋势的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 冷链物流行业有哪些国际领军企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一些在冷链物流行业中的国际领军企业:

  1. Lineage Logistics: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诺维,成立于2012年,员工人数超过10001人。Lineage Logistics是全球领先的冷库设施和温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于包括财富500强公司和家族企业在内的多样化客户群体。

  2. Americold Logistics: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员工人数超过10001人。Americold提供最全面的温控存储和分销网络,支持最先进的技术,并专注于客户服务。

  3. Snowman Logistics Limited:总部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成立于1993年,员工人数在1001-5000之间。Snowman是一家在全印度范围内运营的集成温控物流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效率和创新,提供成本效益的物流解决方案。

  4. VersaCold Logistics Services:总部位于加拿大沃恩,成立于1946年,员工人数在1001-5000之间。VersaCold是加拿大的一家供应链公司,专门从事温度敏感产品的仓储和运输。

  5. Burris Logistics: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米尔福德,成立于1925年,员工人数在1001-5000之间。Burris Logistics是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为食品生产商提供定制解决方案。

  6. Cargo Services Far East Ltd.:总部位于香港,成立于1989年,员工人数在5001-10000之间。Cargo Services Far East是一家专注于温度控制运输和分销的冷链物流提供商。

  7. Biocair:总部位于英国剑桥郡剑桥,成立于1987年,员工人数在501-1000之间。Biocair是全球领先的先进包装和追踪技术提供商,为制药货物提供端到端的可见性。

  8. Frialsa Frigoríficos:总部位于墨西哥,成立于1983年,员工人数在1001-5000之间。Frialsa是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提供易腐产品的存储和运输服务。

这些企业在冷链物流领域中占据领导地位,提供包括冷库设施、运输服务以及集成物流解决方案等多样化服务,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网络覆盖来满足客户需求。

💼 中国有没有类似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些领军企业:

  1. 顺丰冷运: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深圳,提供包括冷链在内的多元化快递及物流服务。顺丰冷运依托顺丰集团强大的运输网络、先进的仓储服务、专业的温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系统,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专业、安全、定制、高效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

  2. 京东物流:京东集团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2017年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建立了包括冷链物流网络在内的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京东冷链专注于生鲜食品、医药物流,提供全流程、全场景的F2B2C一站式服务。

  3. 荣庆物流: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冷链、化工、普运为核心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全国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

  4. 双汇物流: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隶属于双汇集团,是国内大型专业化公路冷藏物流公司,提供包括仓储、分拣、配送、运输、零担等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5. 新夏晖:新夏晖公司由中国领先的冷链物流服务综合提供商,由顺丰控股与美国夏晖公司合资成立。公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已建立30+家物流中心,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大中型城市。

  6. 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提供包括普通货运、货物专用运输(集装箱)、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等服务。

  7. 江苏卫岗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名列2019中国冷链物流企业百强名单第7位。

  8. 万纬冷链:万科集团推出的物流地产品牌,是国内出色的多温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核心业务聚焦全国六大城市群,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9. 中集冷云:中集集团旗下企业,集冷链设备研发生产和医药运输为一体,依托研发的信息系统体系、冷链设施设备和运输服务网络,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提供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温控服务。

  10. 中外运冷链:作为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冷链物流企业,中外运冷链依托其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这些企业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提供包括冷库设施、运输服务以及集成物流解决方案等多样化服务,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全国网络覆盖来满足客户需求。

🌍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线上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8686亿元人民币。

  2. 技术创新驱动:技术创新将继续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优化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

  3. 服务需求增长:消费者对新鲜食品和医疗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需求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扩大将推动高品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这些都离不开有效的冷链物流支持。

  4. 政策支持加强:中国政府已经将冷链物流作为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改善冷链基础设施,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针对性的政策出台,如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以支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5.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保的关注加深,未来冷链物流将需要采用更多绿色低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如使用环保制冷剂、提高能效的运输设备等,以减少碳足迹。

  6. 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冷链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这一趋势揭示了运力资源在头部的聚集效应,使得行业市场集中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7. 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以及电商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和冷链装备水平的显著提升,行业规模增长趋势明显。

  8. 多式联运发展: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鼓励铁路企业开行冷链班列,推动冷链班列与冷链海运直达快线无缝衔接,积极发展“海运+冷链班列”海铁联运新模式。

  9. 智能化温控设施设备应用:加强温湿度监测设备、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在冷链运输车辆、保温箱、集装箱的推广应用,实现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湿度实时监测、自动调节、远程控制等,促进冷链运输上下游企业温控信息共享,提升冷链运输过程智能温控管理水平。

这些趋势表明,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化、智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市场规模和需求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 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与多式联运的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其发展。例如,“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完善冷链多式联运设施,优化冷链多式联运组织。此外,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了多式联运的发展目标,包括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

  2.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对高品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多式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冷链物流与多式联运的结合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3.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如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将推动冷链物流与多式联运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物联网、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冷链物流全链条的温度可控性、过程可视性和源头可溯性,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一体化运作和精准管控能力。

  4. 绿色环保: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5. 国际合作:随着“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的深入,冷链物流与多式联运的结合将有助于提升跨境冷链物流全程组织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接轨,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6. 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铁路和公路里程的增长,为多式联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7. 服务模式创新:多式联运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冷链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如“海运+冷藏班列+公路短驳”联运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大幅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综上所述,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国际合作、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如何评估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的经济效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估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成本效益分析

    • 运输成本降低:多式联运可以减少物流中间环节,降低运输时间与成本。例如,衡阳市通过公铁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行,实现了运输成本的降低。
    • 碳排放成本降低:多式联运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也减少了相关的成本。研究显示,与公路单式联运相比,多式联运的碳排放成本降低了34.8%。
  2. 效率提升

    • 简化手续:多式联运简化了运输与结算手续,提高了物流效率。
    • 时间满意度提高:多式联运相比单式联运,提高了时间满意度,研究显示提高了3.3%。
  3. 客户满意度

    • 总满意度提高:多式联运提高了客户的总满意度,研究显示提高了0.6%。
    • 食品新鲜度满意度提高:多式联运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提高运输效率,增强了食品的新鲜度,从而提高了客户对食品新鲜度的满意度。
  4. 环境影响

    • 碳排放限制:在碳排放限制条件下,多式联运考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优化了运输路径,减少了环境污染。
  5. 路径优化

    • 优化模型:构建了以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的优化模型,考虑了运输成本、转运成本、冷藏费用和货损成本。
    • 算法应用:应用改进的算法,如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对模型进行求解,寻找最优的多式联运路径。
  6. 经济效益计算

    • 总成本降低:与公路单式联运相比,多式联运的运输成本降低了13.4%,总成本降低了7.2%。
  7. 政策支持

    • 国家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包括多式联运的发展,以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降低成本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成本,还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并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 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如何优化运输路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优化运输路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路径选择模型

    • 基于多式联运网络、总成本最小化和客户满意度最大化,构建路径选择模型。这种模型考虑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以及客户满意度,通过优化这些因素来选择最佳的运输路径。
  2. 采用优化算法求解

    • 使用改进的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例如,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来解决路径选择模型,以降低冷链食品(CCF)在运输过程中的总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3. 考虑运输成本和时间

    • 优化模型中考虑运输成本和时间作为主要因素,通过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来提高效率。
  4. 节点和时间窗约束

    • 在模型中考虑节点时间窗的约束,确保货物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到达终点。这包括对每个节点的作业时间窗进行规划,以及货物到达终点的客户满意度。
  5. 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提升

    • 提升多式联运的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铁路物流基地布局,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
  6. 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

    • 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大力发展铁路快运,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
  7. 技术装备升级

    • 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积极推动标准化托盘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应用,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8. 信息共享和精细化管理

    • 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实现订单、库存、运输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同步,提高配送准确性和时效性。
  9. 考虑环境温度变化

    • 在长途多式联运中,环境温度会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动而大幅变化,这将对载具的制冷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制冷设备的能耗对总成本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通过上述方法,多式联运在冷链物流中可以有效地优化运输路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保证货物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 冷链物流行业面临哪些国际竞争挑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在面对国际竞争时,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1. 全程冷链率较低:中国的初级农产品冷链运输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外果蔬、肉类、水产品的80%-90%为冷链运输,而国内冷链运输率仅为15%、30%和40%;国内冷链过程断链比例高达67%、50%和4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冷链断链比例。

  2. 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3. 成本较高:中国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比较昂贵,主要是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其中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大。

  4. 行业标准不统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监控不到位、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例如,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以节省成本;搬运装车过程中操作不到位导致温度过高。

  5. 基础设施不均衡:中国冷库分布区域性不均衡,导致大量产品的冷链环节出现“断链”现象。

  6.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全球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北美和欧洲等地区由于其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市场规模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虽然市场增长迅速,但在全球竞争中仍需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7. 供应链复杂性增加: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扩展,物流操作的复杂性增加,需要更复杂的物流解决方案来处理跨境运输、海关规定和多样化的供应链。

  8. 供应链中断风险:供应链中断,无论是由于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紧张还是全球大流行病,都可能对物流运营产生深远影响,导致显著的延误、增加运营成本,并导致库存短缺。

  9. 环境和可持续性挑战:冷链物流行业是能源密集型行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碳排放。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保的关注加深,未来冷链物流将需要采用更多绿色低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要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就需要解决上述挑战,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 提升冷链物流全程冷链率需要哪些措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升冷链物流全程冷链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枢纽港站冷链设施布局,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销区所在地货运枢纽、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枢纽机场,统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改善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条件。

  2. 推动技术装备创新升级:提高冷藏车发展水平,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并推动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等。促进运输载器具单元化,鼓励使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

  3. 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完善冷链多式联运设施,鼓励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完善换装转运专用设施设备,加强自动化、专业化、智慧化冷链多式联运设施建设。优化冷链多式联运组织,培育冷链多式联运经营人,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开展全程冷链运输组织。

  4. 健全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保障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有据可依。

  5. 强化全链条监管: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并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

  6. 加强创新驱动:建立冷链“产学研”的促进中心,强化科技支撑,重点解决冷链领域前沿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对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与研发,加强对冷却冷冻、冷藏和信息化管理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研发。

  7.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冷链设施建设,建设农产品物流基地,鼓励企业加快保鲜、冷藏、冷冻、预冷、运输、查验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8. 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以进口冷链食品为重点,研究建立道路冷链运输追溯管理制度,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健全完善道路冷链运输信息追溯管理功能,实现冷链运输车辆、驾驶员、货物、温湿度以及流向信息的动态采集,强化冷链运输过程跟踪监测。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冷链物流全程冷链率,确保冷链物流的高效和安全。

📊 如何评估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估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物理品质影响

    • 温度波动会导致冰晶生长,使肌肉纤维之间的空隙变大,改变肌原纤维的空间结构,导致肌肉蛋白脱水变性,影响水产品的硬度、弹性等质构特性。例如,研究发现温度波动会使鱼肉的硬度和剪切力下降,持水力降低,蒸煮损失率升高。
  2. 感官品质影响

    • 温度波动会加速感官评分的下降,影响水产品的色泽、气味等,使水产品失去商品价值。例如,温度波动加速了肌红蛋白向高铁肌红蛋白的转化,加剧了鱼肉的褐变。
  3. 化学品质影响

    • 温度波动促进脂质和蛋白质氧化,影响食品的化学品质。例如,温度波动会导致肌肉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
  4. 微生物生长影响

    • 温度波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温度波动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发生食品安全风险。
  5. 温度控制标准

    •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冷冻食品的温度环境不应高于-18℃,冷藏食品的温度环境为0℃~10℃,强调了温度的连续监控。
  6. 温度监测技术

    •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冷链运输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如GPS数据采集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对冷藏车辆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时监测车辆位置、运输路径和温度数据。
  7. 温度波动对冻藏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

    • 研究表明,温度波动对冻藏食品品质有显著影响,包括质地变差、外观不良、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微生物增长加速等,使冻藏水产品的货架期显著缩短。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温度波动对食品品质的不良影响,确保食品安全和品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东方巴黎~Sunsin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