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模型学习(四)相界面设置及相间相互作用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PBM模型中的相界面设置,包括颗粒选择、相界面浓度设定,以及不同直径参数的选择。同时,讲解了相间相互作用力,如曳力、升力等,并讨论了交换系数在质量、能量和动量传递中的角色。着重提到了曳力模型,如Schiller and Naumann Model和Symmetric Model的应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相界面设置

  1. 是否需要勾选颗粒:Granular; 勾选就是固体颗粒,不勾选就是液滴或者气体; 是否需要相界面的浓度设置:Interfacial Area Concentration;
  2. 此处为直径,索特平均,sauter-mean;设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
    Diameter
    sauter-mean:索特平均粒径
    constant:常数
    user-defined:自定义函数
    New Input Parameter: 参数输入
    前面的bins设置后,这里默认会变为sauter-mean

注意:
只有多相流模型选择Eulerian或者Mixture(勾选slipvelocity)模型才会出现Granular、Interfacial AreaConcentration
Diameter设置气泡、液滴或颗粒的直径。若Mixture模型没有使用滑移速度时,此输入是一个特征长度尺寸

针对气泡:
勾选:interfacial area concentration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Fluent软件在CFD领域的颗粒流模拟,主要介绍了模型:DPM(离散模型)、欧拉颗粒模型、DEM(离散单元法模型)和PBM颗粒群平衡模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颗粒流问题,每种模型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DPM适用于稀疏颗粒的模拟,通过定义颗粒属性和初始速度来设定模拟环境;欧拉颗粒模型用于处理颗粒浓度较高但不涉及变形的情况,将颗粒视为连续介质;DEM模型则详细计算颗粒间的碰撞、摩擦和变形,适用于矿石破碎等复杂情况;PBM模型专注于颗粒的破碎与聚合过程,适用于化工反应中催化剂颗粒的变化。文中不仅解释了各个模型的工作原理,还给出了应的代码示例,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适合人群:从事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颗粒流模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模拟稀疏颗粒的扩散路径,如烟囱排放的灰尘;②处理颗粒浓度较高的场景,如流化床内的颗粒碰撞;③模拟矿石破碎等涉及颗粒碰撞摩擦和变形的过程;④研究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的破碎与聚合现象,如化工反应中的催化剂变化。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模型,可以提高模拟精度,优化工业流程。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不同模型的选择依据和适用范围,并提醒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提到了多模型耦合的可能性,以应对更为复杂的颗粒流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白胖子的CFD

看各位大佬心情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