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几何像差与像差表示方法及校正
定义 | 现象 | 影响因素 | 校正 | |
球差 SPHA | 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通过球面透镜时,透镜不同位置的光汇聚在光轴不同位置。 | 球差曲线: 透镜上不同位置光线,在理想像面上与主光线的垂直高度差。 旋转对称。
光斑图: 是一个半径很大的同心圆。
波前图:
|
| 球面单透镜的球差不可消除。
1.凹凸透镜补偿法 2.使用非球面校正
zemax:透镜半径和conic设为变量 |
慧差 COMA | 轴外物点,在透镜不同位置的成像放大率不同所造成的像是彗星状的光斑。
| 实际结果: 光斑图:(含像散) 慧差曲线:
倾斜的波面。 | 1.调整光阑和镜头的相对位置。 2.视场光阑置于镜头组中间使光阑两边对称。 | |
像散 ASTI | 轴外物点的子午面光线和弧矢面光线不能集中与一点。 | 实际效果: 线条状或椭圆状。 光斑图:
离焦下: 像散曲线:
波前图: x,y向相位柱体高度(相位)不同。 | 视场大小 孔径大小 | 1.调节视场光阑位置(远离镜头) 2.使用对称结构 |
场曲FCGS FCGT | 平面物点聚焦后的理想像面是一个曲面。 | 实际效果: 光斑图: 不同视场下的光斑图,光扇图差别大。同一视场下,不能表征。
场曲曲线: T:子午 S:弧矢 | 1.优化视场光阑位置 2.采用对称结构 3.匹兹万镜头(最后一面凹透镜) | |
畸变 DIMX DISC (扫描镜头) | 成像后,由于局部放大率不等而使物体的像产生变形。
| 实际效果: 负畸变(桶形): 同样,不能用单个物点(视场)成像表述。 畸变曲线:(分析→杂项→场曲/畸变) 畸变网格:(分析→杂项→网格畸变) 正畸变 | 1.视场位置 2.对称结构 | |
色差 AXCL(轴向色差) LACL(垂轴色差) | 轴向(位置)色差: 不同颜色成像与光轴不同位置。 垂轴(倍率)色差: 不同颜色成像与不同高度。 | 色晕: 光斑图:
色差曲线: 三个波长,曲线在孔径边缘成像偏离。 | 1.选择合适玻璃 zemax:材料选择替代 2.单透镜前表面使用二元衍射面 zemax:二元面前四项设为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