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代码随想录笔记(持续中..)

数组

704 二分查找

给定一个 n 个元素有序的(升序)整型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 ,写一个函数搜索 nums 中的 target,如果目标值存在返回下标,否则返回 -1。
示例一:

输入: nums = [-1,0,3,5,9,12], target = 9
输出: 4
解释: 9 出现在 nums 中并且下标为 4
示例二:
输入: nums = [-1,0,3,5,9,12], target = 2
输出: -1
解释: 2 不存在 nums 中因此返回 -1

提示
1.你可以假设 nums 中的所有元素是不重复的。
2.n 将在 [1, 10000]之间。
3.nums 的每个元素都将在 [-9999, 9999]之间。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earch(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L=0;
        int R=nums.length - 1;
        while(L<=R){
            int M=L+((R-L)/2);  // 防止溢出 等同于(L+R)/2
            if(target>nums[M]){
                L=M+1;
            }else if(target<nums[M]){
                R=M-1;
            }else{
                return M;
            }
        }
        return -1;
    }
}

// 时间复杂度:O(log n)
// 空间复杂度:O(1)

27移除元素 (快慢指针)

给你一个数组 nums 和一个值 val,你需要 原地 移除所有数值等于 val 的元素,并返回移除后数组的新长度。
不要使用额外的数组空间,你必须仅使用 O(1) 额外空间并 原地 修改输入数组。
元素的顺序可以改变。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1:

输入:nums = [3,2,2,3], val = 3
输出:2, nums = [2,2]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2, 并且 nums 中的前两个元素均为 2。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例如,函数返回的新长度为 2 ,而 nums = [2,2,3,3] 或 nums = [2,2,0,0],也会被视作正确答案。

示例 2:

输入:nums = [0,1,2,2,3,0,4,2], val = 2
输出:5, nums = [0,1,4,0,3]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5, 并且 nums 中的前五个元素为 0, 1, 3, 0, 4。注意这五个元素可为任意顺序。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提示:
0 <= nums.length <= 100
0 <= nums[i] <= 50
0 <= val <= 100
题解:

// fast 快指针:寻找新数组的元素 ,新数组就是不含有目标元素的数组
//slow 慢指针:指向更新 新数组下标的位置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Element(int[] nums, int val) {
       int slow=0; 
       for(int fast=0;fast<nums.length;fast++){ 
           if(nums[fast]!=val) {
           nums[slow++]=nums[fast];
           }
       }
       return slow; 
    }
}

// 时间复杂度:O(n)
// 空间复杂度:O(1)

977. 有序数组的平方 (双指针)

给你一个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的整数数组 nums,返回 每个数字的平方 组成的新数组,要求也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示例 1:

输入:nums = [-4,-1,0,3,10]
输出:[0,1,9,16,100]
解释:平方后,数组变为 [16,1,0,9,100]
排序后,数组变为 [0,1,9,16,100]

示例 2:

输入:nums = [-7,-3,2,3,11]
输出:[4,9,9,49,121]

提示:

  • 1 <= nums.length <= 104
  • 104 <= nums[i] <= 104
  • nums 已按 非递减顺序 排序

题解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ortedSquares(int[] nums) {
        int L=0;
        int R=nums.length-1;
        int ans[]=new int [nums.length];//新数组用于返回;
        int p=nums.length-1; //因为在原数组中只能确定最大值在两边,所以新数组的最大值确定;
        while(L<=R){
           if((nums[L]*nums[L])<(nums[R]*nums[R])){
               ans[p]=nums[R]*nums[R];
               R--;
              
           }else{
               ans[p]=nums[L]*nums[L];
               L++;
           }
             p--;
           }
           return ans;
        }   
    }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1)

注意:
不要以为for里放一个while就以为是O(n^2)啊, 主要是看每一个元素被操作的次数,每个元素在滑动窗后进来操作一次,出去操作一次,每个元素都是被操作两次,所以时间复杂度是 2 × n 也就是O(n)

209. 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滑动窗口)

给定一个含有 n 个正整数的数组和一个正整数 target 。
找出该数组中满足其和 ≥ target 的长度最小的 连续子数组 [numsl, numsl+1, …, numsr-1, numsr] ,并返回其长度。如果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子数组,返回 0 。
示例 1:

输入:target = 7, nums = [2,3,1,2,4,3]
输出:2
解释:子数组 [4,3] 是该条件下的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示例 2:

输入:target = 4, nums = [1,4,4]
输出:1

示例 3:

输入:target = 11, nums = [1,1,1,1,1,1,1,1]
输出:0

提示:

  • 1 <= target <= 109
  • 1 <= nums.length <= 105
  • 1 <= nums[i] <= 105

题解:

class Solution {

    // 滑动窗口
    public int minSubArrayLen(int s, int[] nums) {
        int left = 0;//用于窗口缩小
        int sum = 0;// 记录窗口大小
        int result = Integer.MAX_VALUE; //初使窗口最大
        for (int right = 0; right < nums.length; right++) {
            sum += nums[right];
            while (sum >= s) {
                result = Math.min(result, right - left + 1); //寻找最小区间
                sum -= nums[left++]; 
            }
        }
        return result == Integer.MAX_VALUE ? 0 : result;
         // 如果result没有被赋值的话,就返回0,说明没有符合条件的子序列
    }
}
时间复杂度:O(n)
空间复杂度:O(1)

59. 螺旋矩阵 II (模拟)

给你一个正整数 n ,生成一个包含 1 到 n2 所有元素,且元素按顺时针顺序螺旋排列的 n x n 正方形矩阵 matrix 。
示例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n = 3
输出:[[1,2,3],[8,9,4],[7,6,5]]

示例 2:

输入:n = 1
输出:[[1]]

提示:

  • 1 <= n <= 20

思路:

  1. 生成一个 n×n 空矩阵 mat,随后模拟整个向内环绕的填入过程:
  • 定义当前左右上下边界 l,r,t,b,初始值 num = 1,迭代终止值 tar = n * n;
  • 当 num <= tar 时,始终按照 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从右到左 从下到上 填入顺序循环,每次填入后:
    执行 num += 1:得到下一个需要填入的数字;
    更新边界:例如从左到右填完后,上边界 t += 1,相当于上边界向内缩 1。
  • 使用num <= tar而不是l < r || t < b作为迭代条件,是为了解决当n为奇数时,矩阵中心数字无法在迭代过程中被填充的问题。
    最终返回 mat 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generateMatrix(int n) {
        int l = 0, r = n - 1, t = 0, b = n - 1;
        int[][] mat = new int[n][n];
        int num = 1, tar = n * n;
        while(num <= tar){
            for(int i = l; i <= r; i++) mat[t][i] = num++; // left to right.
            t++;
            for(int i = t; i <= b; i++) mat[i][r] = num++; // top to bottom.
            r--;
            for(int i = r; i >= l; i--) mat[b][i] = num++; // right to left.
            b--;
            for(int i = b; i >= t; i--) mat[i][l] = num++; // bottom to top.
            l++;
        }
        return mat;
    }
}

时间复杂度 O(n^2): 模拟遍历二维矩阵的时间
空间复杂度 O(1)

链表

part 01

203. 移除链表元素

给你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和一个整数 val ,请你删除链表中所有满足 Node.val == val 的节点,并返回 新的头节点 。
示例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1,2,6,3,4,5,6], val = 6
输出:[1,2,3,4,5]

示例 2:

输入:head = [], val = 1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7,7,7,7], val = 7
输出:[]

提示:

  • 列表中的节点数目在范围 [0, 104] 内
  • 1 <= Node.val <= 50
  • 0 <= val <= 50

思路:删除链表中的节点

  1. 删除头节点 head=head->next;
  2. 删除非头节点
  • 找到要删除节点x的前一个节点p

  • p->next=x-next;

    1. 统一删除
  • 设置虚拟头节点 dummyNode ,这样都变成删除非头节点的方式

  • return dummyNode->next;, 这才是新的头结点

题解

/**
 * 时间复杂度 O(n)
 * 空间复杂度 O(1)
 */
public ListNode removeElements(ListNode head, int val) {
    if (head == null) {
        return head;
    }
    // 因为删除可能涉及到头节点,所以设置dummy节点,统一操作
    ListNode dummy = new ListNode(-1, head);
    ListNode pre = dummy;
    ListNode cur = head;
    while (cur != null) {
        if (cur.val == val) {
            pre.next = cur.next;
        } else {
            pre = cur;
        }
        cur = cur.next;
    }
    return dummy.next;
}
707. 设计链表

你可以选择使用单链表或者双链表,设计并实现自己的链表。

单链表中的节点应该具备两个属性:val 和 next 。val 是当前节点的值,next 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引用。

如果是双向链表,则还需要属性 prev 以指示链表中的上一个节点。假设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下标从 0 开始。

实现 MyLinkedList 类:

  • MyLinkedList() 初始化 MyLinkedList 对象。
  • int get(int index) 获取链表中下标为 index 的节点的值。如果下标无效,则返回 -1 。
  • void addAtHead(int val) 将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插入到链表中第一个元素之前。在插入完成后,新节点会成为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 void addAtTail(int val) 将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追加到链表中作为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 void addAtIndex(int index, int val) 将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插入到链表中下标为 index 的节点之前。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那么该节点会被追加到链表的末尾。如果 index 比长度更大,该节点将 不会插入 到链表中。
  • void deleteAtIndex(int index) 如果下标有效,则删除链表中下标为 index 的节点

示例:

输入
[“MyLinkedList”, “addAtHead”, “addAtTail”, “addAtIndex”, “get”, “deleteAtIndex”, “get”]
[[], [1], [3], [1, 2], [1], [1], [1]]
输出
[null, null, null, null, 2, null, 3]

解释
MyLinkedList myLinkedList = new MyLinkedList();
myLinkedList.addAtHead(1);
myLinkedList.addAtTail(3);
myLinkedList.addAtIndex(1, 2); // 链表变为 1->2->3
myLinkedList.get(1); // 返回 2
myLinkedList.deleteAtIndex(1); // 现在,链表变为 1->3
myLinkedList.get(1); // 返回 3

提示:

  • 0 <= index, val <= 1000
  • 请不要使用内置的 LinkedList 库。
  • 调用 get、addAtHead、addAtTail、addAtIndex 和 deleteAtIndex 的次数不超过 2000 。

题解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public List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

class MyLinkedList {
    //size存储链表元素的个数
    int size;
    //虚拟头结点
    ListNode head;

    //初始化链表
    public MyLinkedList() {
        size = 0;
        head = new ListNode(0);
    }

    //获取第index个节点的数值,注意index是从0开始的,第0个节点就是头结点
    public int get(int index) {
        //如果index非法,返回-1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
            return -1;
        }
        ListNode currentNode = head;
        //包含一个虚拟头节点,所以查找第 index+1 个节点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currentNode = currentNode.next;
        }
        return currentNode.val;
    }

    //在链表最前面插入一个节点,等价于在第0个元素前添加
    public void addAtHead(int val) {
        addAtIndex(0, val);
    }

    //在链表的最后插入一个节点,等价于在(末尾+1)个元素前添加
    public void addAtTail(int val) {
        addAtIndex(size, val);
    }

    // 在第 index 个节点之前插入一个新节点,例如index为0,那么新插入的节点为链表的新头节点。
    // 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说明是新插入的节点为链表的尾结点
    // 如果 index 大于链表的长度,则返回空
    public void addAtIndex(int index, int val) {
        if (index > size) {
            return;
        }
        if (index < 0) {
            index = 0;
        }
        size++;
        //找到要插入节点的前驱
        ListNode pred = head;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
            pred = pred.next;
        }
        ListNode toAdd = new ListNode(val);
        toAdd.next = pred.next;
        pred.next = toAdd;
    }

    //删除第index个节点
    public void deleteAtIndex(int index) {
        if (index < 0 || index >= size) {
            return;
        }
        size--;
        if (index == 0) {
            head = head.next;
	    return;
        }
        ListNode pred = head;
        for (int i = 0; i < index ; i++) {
            pred = pred.next;
        }
        pred.next = pred.next.next;
    }
}

206. 反转链表

给你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请你反转链表,并返回反转后的链表。

示例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1,2,3,4,5]
输出:[5,4,3,2,1]

示例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1,2]
输出:[2,1]

示例 3:

输入:head = []
输出:[]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范围是 [0, 5000]
  • -5000 <= Node.val <= 5000

题解:

// 双指针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
        ListNode prev = null;
        ListNode cur = head;
        ListNode temp = null;
        while (cur != null) {
            temp = cur.next;// 保存下一个节点
            cur.next = prev;
            prev = cur;
            cur = temp;
        }
        return prev;
    }
}

part 02

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给你一个链表,两两交换其中相邻的节点,并返回交换后链表的头节点。你必须在不修改节点内部的值的情况下完成本题(即,只能进行节点交换)
示例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1,2,3,4]
输出:[2,1,4,3]

示例 2:

输入:head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1]
输出:[1]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在范围 [0, 100] 内
  • 0 <= Node.val <= 100

思路:

  1. 初始时,cur指向虚拟头结点,然后进行如下三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操作之后,链表如下: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swapPairs(ListNode head) {
        ListNode dumyhead = new ListNode(-1); // 设置一个虚拟头结点
        dumyhead.next = head; // 将虚拟头结点指向head,这样方面后面做删除操作
        ListNode cur = dumyhead;
        ListNode temp; // 临时节点,保存两个节点后面的节点
        ListNode firstnode; // 临时节点,保存两个节点之中的第一个节点
        ListNode secondnode; // 临时节点,保存两个节点之中的第二个节点
        while (cur.next != null && cur.next.next != null) {
            temp = cur.next.next.next;
            firstnode = cur.next;
            secondnode = cur.next.next;
            cur.next = secondnode;       // 步骤一
            secondnode.next = firstnode; // 步骤二
            firstnode.next = temp;      // 步骤三
            cur = firstnode; // cur移动,准备下一轮交换
        }
        return dumyhead.next;  
    }
}
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示例 1: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1,2,3,4,5], n = 2
输出:[1,2,3,5]

示例 2:

输入:head = [1], n = 1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1,2], n = 1
输出:[1]

提示:

  • 链表中结点的数目为 sz
  • 1 <= sz <= 30
  • 0 <= Node.val <= 100
  • 1 <= n <= sz

思路:

  1. 定义fast指针和slow指针,初始值为虚拟头结点,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fast首先走n + 1步 ,为什么是n+1呢,因为只有这样同时移动的时候slow才能指向删除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方便做删除操作),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fast和slow同时移动,直到fast指向末尾,如题: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删除slow指向的下一个节点,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解: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ListNode dummyNode = new ListNode(0);
    dummyNode.next = head;

    ListNode fastIndex = dummyNode;
    ListNode slowIndex = dummyNode;

    //只要快慢指针相差 n 个结点即可
    for (int i = 0; i < n  ; i++){
        fastIndex = fastIndex.next;
    }

    while (fastIndex.next != null){
        fastIndex = fastIndex.next;
        slowIndex = slowIndex.next;
    }

    //此时 slowIndex 的位置就是待删除元素的前一个位置。
    //具体情况可自己画一个链表长度为 3 的图来模拟代码来理解
    slowIndex.next = slowIndex.next.next;
    return dummyNode.next;
}
面试题 02.07. 链表相交

给你两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A 和 headB ,请你找出并返回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如果两个链表没有交点,返回 null 。

图示两个链表在节点 c1 开始相交: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目数据 保证 整个链式结构中不存在环。

注意,函数返回结果后,链表必须 保持其原始结构 。

示例 1: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intersectVal = 8, listA = [4,1,8,4,5], listB = [5,0,1,8,4,5], skipA = 2, skipB = 3
输出:Intersected at ‘8’
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8 (注意,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4,1,8,4,5],链表 B 为 [5,0,1,8,4,5]。
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2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

示例 2: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intersectVal = 2, listA = [0,9,1,2,4], listB = [3,2,4], skipA = 3, skipB = 1
输出:Intersected at ‘2’
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2 (注意,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0,9,1,2,4],链表 B 为 [3,2,4]。
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1 个节点。

示例 3: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intersectVal = 0, listA = [2,6,4], listB = [1,5], skipA = 3, skipB = 2
输出:null
解释: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2,6,4],链表 B 为 [1,5]。
由于这两个链表不相交,所以 intersectVal 必须为 0,而 skipA 和 skipB 可以是任意值。
这两个链表不相交,因此返回 null 。

提示:

  • listA 中节点数目为 m
  • listB 中节点数目为 n
  • 0 <= m, n <= 3 * 104
  • 1 <= Node.val <= 105
  • 0 <= skipA <= m
  • 0 <= skipB <= n
  • 如果 listA 和 listB 没有交点,intersectVal 为 0
  • 如果 listA 和 listB 有交点,intersectVal == listA[skipA + 1] == listB[skipB + 1]

思路:
1.双指针巧做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A, ListNode headB) {
        ListNode A = headA, B = headB;
        while (A != B) {
            A = A != null ? A.next : headB;
            //1.如果A不为空,A就往下走,A遍历完后,把A指向B,往下走。
            B = B != null ? B.next : headA;
            //2.如果B不为空,B就往下走,B遍历完后,把B指向A,往下走。
            
        }
        //1,2 交替执行,
        //相交时 while结束A和B指向同一个位置;
        //不相交时,A和B都指向Null;
        
        return A;
    }
}
142. 环形链表 II

给定一个链表的头节点 head ,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如果链表中有某个节点,可以通过连续跟踪 next 指针再次到达,则链表中存在环。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评测系统内部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如果 pos 是 -1,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注意:pos 不作为参数进行传递,仅仅是为了标识链表的实际情况。
不允许修改 链表。
示例 1: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head = [3,2,0,-4], pos = 1
输出:返回索引为 1 的链表节点
解释:链表中有一个环,其尾部连接到第二个节点。

示例 2:

输入:head = []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1]
输出:[1]

提示:

  • 链表中节点的数目在范围 [0, 100] 内
  • 0 <= Node.val <= 100

思路:

  1. 可以使用快慢指针法,分别定义 fast 和 slow 指针,从头结点出发,fast指针每次移动两个节点,slow指针每次移动一个节点,如果 fast 和 slow指针在途中相遇 ,说明这个链表有环。
  2. 如果无环,快慢指针不会相遇。
    如果有环,fast永不为null,在进入环后,fast的速度是slow的二倍,会在绿色出超过slow,即相遇。
  3. 也就是在相遇节点处,定义一个指针index1,在头结点处定一个指针index2。
    让index1和index2同时移动,每次移动一个节点, 那么他们相遇的地方就是 环形入口的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解: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ListNode slow = head;
        ListNode fast = head;
        while (fast != null && fast.next != null) {
        
            slow = slow.next;
            fast = fast.next.next;
            if (slow == fast) {// 有环
                ListNode index1 = fast;
                ListNode index2 = head;
                // 两个指针,从头结点和相遇结点,各走一步,直到相遇,相遇点即为环入口
                while (index1 != index2) {
                    index1 = index1.next;
                    index2 = index2.next;
                }
                return index1;
            }
        }
        return null;
    }
}

字符串

part 01

344. 反转字符串

编写一个函数,其作用是将输入的字符串反转过来。输入字符串以字符数组 s 的形式给出。

不要给另外的数组分配额外的空间,你必须原地修改输入数组、使用 O(1) 的额外空间解决这一问题。

示例 1:

输入:s = [“h”,“e”,“l”,“l”,“o”]
输出:[“o”,“l”,“l”,“e”,“h”]

示例 2:

输入:s = [“H”,“a”,“n”,“n”,“a”,“h”]
输出:[“h”,“a”,“n”,“n”,“a”,“H”]

思路:
对于字符串,我们定义两个指针(也可以说是索引下标),一个从字符串前面,一个从字符串后面,两个指针同时向中间移动,并交换元素。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reverseString(char[] s) {
        int l = 0;
        int r = s.length - 1;
        while(l < r){
            char temp = s[l];
            s[l] = s[r];
            s[r] = temp;
            l++;
            r--;
        }
    }
}
541. 反转字符串 II

给定一个字符串 s 和一个整数 k,从字符串开头算起,每计数至 2k 个字符,就反转这 2k 字符中的前 k 个字符。

  • 如果剩余字符少于 k 个,则将剩余字符全部反转。
  • 如果剩余字符小于 2k 但大于或等于 k 个,则反转前 k 个字符,其余字符保持原样。

KMP

KMP主要应用在字符串匹配上。
KMP的主要思想是当出现字符串不匹配时,可以知道一部分之前已经匹配的文本内容,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避免从头再去做匹配了。

文本串:aabaabaaf
模式串:aabaaf

前缀:前缀是指不包含最后一个字符的所有以第一个字符开头的连续子串。
模式串:aabaaf 的前缀

a
aa
aab
aabaa

后缀:后缀是指不包含第一个字符的所有以最后一个字符结尾的连续子串。
模式串:aabaaf 的后缀

f
af
aaf
baaf
abaaf

最长相等的前缀和后缀的长度。
a 0
aa 1
aab 0
aaba 1
aabaa 2
aabaaf 0

i指向后缀末尾位置。
j指向前缀末尾位置。包含i之前的子串的最长相等前后缀的长度。
next[i] 表示 i(包括i)之前最长相等的前后缀长度
next[j]就是记录着j(包括j)之前的子串的相同前后缀的长度。

前缀表:

  • 作用->前缀表是用来回退的,它记录了模式串与主串(文本串)不匹配的时候,模式串应该从哪里开始重新匹配。
  • 定义->记录下标i之前(包括i)的字符串中,有多大长度的相同前缀后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标5之前这部分的字符串(也就是字符串aabaa)的最长相等的前缀 和 后缀字符串是 子字符串aa ,因为找到了最长相等的前缀和后缀,匹配失败的位置是后缀子串的后面,那么我们找到与其相同的前缀的后面重新匹配就可以了。

所以前缀表具有告诉我们当前位置匹配失败,跳到之前已经匹配过的地方的能力

模式串:aabaaf的前缀表010120
next数组:在遇见冲突的地方之后,next数组告诉我们要回退到下一个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8. 找出字符串中第一个匹配项的下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oid getNext(int* next, const string& s) {
        int j = 0;
        next[0] = 0;
        for(int i = 1; i < s.size(); i++) {
            while (j > 0 && s[i] != s[j]) {
                j = next[j - 1];
            }
            if (s[i] == s[j]) {
                j++;
            }
            next[i] = j;
        }
    }
    int strStr(string haystack, string needle) {
        if (needle.size() == 0) {
            return 0;
        }
        int next[needle.size()];
        getNext(next, needle);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haystack.size(); i++) {
            while(j > 0 && haystack[i] != needle[j]) {
                j = next[j - 1];
            }
            if (haystack[i] == needle[j]) {
                j++;
            }
            if (j == needle.size() ) {
                return (i - needle.size() + 1);
            }
        }
        return -1;
    }
};

栈与队列

part01

232. 用栈实现队列

请你仅使用两个栈实现先入先出队列。队列应当支持一般队列支持的所有操作(push、pop、peek、empty):

实现 MyQueue 类:

  • void push(int x) 将元素 x 推到队列的末尾
  • int pop() 从队列的开头移除并返回元素
  • int peek() 返回队列开头的元素
  • boolean empty() 如果队列为空,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说明:

  • 你只能使用标准的栈操作 —— 也就是只有 push to top, peek/pop from top, size, 和 is empty 操作是合法的。
    你所使用的语言也许不支持栈。你可以使用 list 或者 deque(双端队列)来模拟一个栈,只要是标准的栈操作即可。
    示例 1:

[“MyQueue”, “push”, “push”, “peek”, “pop”, “empty”]
[[], [1], [2], [], [], []]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1, false]

解释:
MyQueue myQueue = new MyQueue();
myQueue.push(1); // queue is: [1]
myQueue.push(2); // queue is: [1, 2] (leftmost is front of the queue)
myQueue.peek(); // return 1
myQueue.pop(); // return 1, queue is [2]
myQueue.empty(); // return false
思路:
在push数据的时候,只要数据放进输入栈就好,但在pop的时候,操作就复杂一些,输出栈如果为空,就把进栈数据全部导入进来(注意是全部导入),再从出栈弹出数据,如果输出栈不为空,则直接从出栈弹出数据就可以了。

最后如何判断队列为空呢?如果进栈和出栈都为空的话,说明模拟的队列为空了。

代码:

class MyQueue {

    Stack<Integer> stackIn;
    Stack<Integer> stackOut;

    /** Initialize your data structure here. */
    public MyQueue() {
        stackIn = new Stack<>(); // 负责进栈
        stackOut = new Stack<>(); // 负责出栈
    }
    
    /** Push element x to the back of queue. */
    public void push(int x) {
        stackIn.push(x);
    }
    
    /** Removes the element from in front of queue and returns that element. */
    public int pop() {    
        dumpstackIn();
        return stackOut.pop();
    }
    
    /** Get the front element. */
    public int peek() {
        dumpstackIn();
        return stackOut.peek();
    }
    
    /** Returns whether the queue is empty. */
    public boolean empty() {
        return stackIn.isEmpty() && stackOut.isEmpty();
    }

    // 如果stackOut为空,那么将stackIn中的元素全部放到stackOut中
    private void dumpstackIn(){
        if (!stackOut.isEmpty()) return; 
        while (!stackIn.isEmpty()){
                stackOut.push(stackIn.pop());
        }
    }
}

225. 用队列实现栈

思路:
1.把队列的除了最后一个元素依次加入到队尾,依次出队

part02

20. 有效的括号

给定一个只包括 ‘(’,‘)’,‘{’,‘}’,‘[’,‘]’ 的字符串 s ,判断字符串是否有效。

有效字符串需满足:

  • 左括号必须用相同类型的右括号闭合。
  • 左括号必须以正确的顺序闭合。
  • 每个右括号都有一个对应的相同类型的左括号。

示例 1:

输入:s = “()”
输出:true

示例 2:

输入:s = “()[]{}”
输出:true

示例 3:

输入:s = “(]”
输出:false

思路:

  1. 如果遇到左括号就把右括号入栈(为了出栈时方便对比)
  2. 遇到左括号就往栈里放元素,遇到右括号就检查是否有左括号与之匹配。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s) {
        Deque<Character> deque = new LinkedList<>();
        char ch;
        for (int i = 0; i < s.length(); i++) {
            ch = s.charAt(i);
            //碰到左括号,就把相应的右括号入栈
            if (ch == '(') {
                deque.push(')');
            }else if (ch == '{') {
                deque.push('}');
            }else if (ch == '[') {
                deque.push(']');
            } else if (deque.isEmpty() || deque.peek() != ch) {
                return false;
            }else {//如果是右括号判断是否和栈顶元素匹配
                deque.pop();
            }
        }
        //最后判断栈中元素是否匹配
        return deque.isEmpty();
    }
}
1047. 删除字符串中的所有相邻重复项

思路:

150. 逆波兰表达式求值

思路:
如果遇到操作符就取出两个数与操作符进行运算。否则入栈(转化成整型)

part 03

239. 滑动窗口最大值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有一个大小为 k 的滑动窗口从数组的最左侧移动到数组的最右侧。你只可以看到在滑动窗口内的 k 个数字。滑动窗口每次只向右移动一位。

返回 滑动窗口中的最大值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路:单调双端队列

  1. 为了方便计算,队列中存储的是元素的下标。
  2. 遍历数组中元素,right表示滑动窗口右边界。
  3. 如果队列不为空且当前考察元素大于等于队尾元素,则将队尾元素移除。
    直到,队列为空或当前考察元素小于新的队尾元素。
  4. 存储元素下标。
  5. 计算窗口左侧边界。
  6. 当队首元素的下标小于滑动窗口左侧边界left时,
    表示队首元素已经不再滑动窗口内,因此将其从队首移除。
  7. 由于数组下标从0开始,因此当窗口右边界right+1大于等于窗口大小k时,
    意味着窗口形成。此时,队首元素就是该窗口内的最大值。

力扣完整题解
代码:

  public int[] maxSlidingWindow(int[] nums, int k) {
        // 窗口个数
        int[] res = new int[nums.length - k + 1];
        LinkedList<Integer> queue = new LinkedList<>();

        // 遍历数组中元素,right表示滑动窗口右边界
        for(int right = 0; right < nums.length; right++) {
            // 如果队列不为空且当前考察元素大于等于队尾元素,则将队尾元素移除。
            // 直到,队列为空或当前考察元素小于新的队尾元素
            while (!queue.isEmpty() && nums[right] >= nums[queue.peekLast()]) {
                queue.removeLast();
            }

            // 存储元素下标
            queue.addLast(right);

            // 计算窗口左侧边界
            int left = right - k +1;
            // 当队首元素的下标小于滑动窗口左侧边界left时
            // 表示队首元素已经不再滑动窗口内,因此将其从队首移除
            if (queue.peekFirst() < left) {
                queue.removeFirst();
            }

            // 由于数组下标从0开始,因此当窗口右边界right+1大于等于窗口大小k时
            // 意味着窗口形成。此时,队首元素就是该窗口内的最大值
            if (right +1 >= k) {
                res[left] = nums[queue.peekFirst()];
            }
        }
        return res;
    }
347. 前 K 个高频元素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 k ,请你返回其中出现频率前 k 高的元素。你可以按 任意顺序 返回答案。
示例 1:

输入: nums = [1,1,1,2,2,3], k = 2
输出: [1,2]

示例 2:

输入: nums = [1], k = 1
输出: [1]

思路:
因为要统计最大前k个元素,只有小顶堆每次将最小的元素弹出,最后小顶堆里积累的才是前k个最大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public int[] topKFrequent2(int[] nums, int k) {
        Map<Integer,Integer> map = new HashMap<>();//key为数组元素值,val为对应出现次数
        for(int num:nums){
            map.put(num,map.getOrDefault(num,0)+1);
        }
        //在优先队列中存储二元组(num,cnt),cnt表示元素值num在数组中的出现次数
        //出现次数按从队头到队尾的顺序是从小到大排,出现次数最低的在队头(相当于小顶堆)
        PriorityQueue<int[]> pq = new PriorityQueue<>((pair1,pair2)->pair1[1]-pair2[1]);
        for(Map.Entry<Integer,Integer> entry:map.entrySet()){//小顶堆只需要维持k个元素有序
            if(pq.size()<k){//小顶堆元素个数小于k个时直接加
                pq.add(new int[]{entry.getKey(),entry.getValue()});
            }else{
                if(entry.getValue()>pq.peek()[1]){//当前元素出现次数大于小顶堆的根结点(这k个元素中出现次数最少的那个)
                    pq.poll();//弹出队头(小顶堆的根结点),即把堆里出现次数最少的那个删除,留下的就是出现次数多的了
                    pq.add(new int[]{entry.getKey(),entry.getValue()});
                }
            }
        }
        int[] ans = new int[k];
        for(int i=k-1;i>=0;i--){//依次弹出小顶堆,先弹出的是堆的根,出现次数少,后面弹出的出现次数多
            ans[i] = pq.poll()[0];
        }
        return ans;
    }
}

哈希表

part 01哈希表理论

哈希表(英文名字为Hash table,国内也有一些算法书籍翻译为散列表,大家看到这两个名称知道都是指hash table就可以了)。

哈希表是根据关键码的值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

  • 那么哈希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般哈希表都是用来快速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出现集合里。
    例如要查询一个名字是否在这所学校里。
    要枚举的话时间复杂度是O(n),但如果使用哈希表的话, 只需要O(1)就可以做到。
  1. 哈希表为什么可以在O(1)的时间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
  • 在数组中,我们只要知道数组的索引就可以通过数组名【索引】得到元素,时间为O(1).
  • Hash 表的物理存储其实是一个数组,如果我们能够根据 Key 计算出数组下标,那么就可以快速在数组中查找到需要的 Key 和 Value。许多编程语言支持获得任意对象的 HashCode,比如 Java 语言中 HashCode 方法包含在根对象 Object 中,其返回值是一个 Int。我们可以利用这个 Int 类型的 HashCode 计算数组下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余数法,使用 Hash 表的数组长度对 HashCode 求余, 余数即为 Hash 表数组的下标,使用这个下标就可以直接访问得到 Hash 表中存储的 Key、Value。
        String name="hash";
        System.out.println(name.hashCode()); 
        String name1="张三";
        System.out.println(name1.hashCode());
        输出:
        3195150
		774889
242.有效的字母异位词

给定两个字符串 s 和 t ,编写一个函数来判断 t 是否是 s 的字母异位词。

注意:若 s 和 t 中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都相同,则称 s 和 t 互为字母异位词。
示例 1:

输入: s = “anagram”, t = “nagaram”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s = “rat”, t = “car”
输出: false

思路:

  1. 定义一个数组叫做record用来上记录字符串s里字符出现的次数。

  2. 需要把字符映射到数组也就是哈希表的索引下标上,因为字符a到字符z的ASCII是26个连续的数值,所以字符a映射为下标0,相应的字符z映射为下标25。

  3. 再遍历 字符串s的时候,只需要将 s[i] - ‘a’ 所在的元素做+1 操作即可,并不需要记住字符a的ASCII,只要求出一个相对数值就可以了。 这样就将字符串s中字符出现的次数,统计出来了。

  4. 那看一下如何检查字符串t中是否出现了这些字符,同样在遍历字符串t的时候,对t中出现的字符映射哈希表索引上的数值再做-1的操作。

  5. 那么最后检查一下,record数组如果有的元素不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一定是谁多了字符或者谁少了字符,return false。

  6. 最后如果record数组所有元素都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是字母异位词,return true。

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上因为定义是的一个常量大小的辅助数组,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1)。

题解:

/**
 * 242. 有效的字母异位词 字典解法
 * 时间复杂度O(m+n) 空间复杂度O(1)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isAnagram(String s, String t) {
        int[] record = new int[26];

        for (int i = 0; i < s.length(); i++) {
            record[s.charAt(i) - 'a']++;     // 并不需要记住字符a的ASCII,只要求出一个相对数值就可以了
        }

        for (int i = 0; i < t.length(); i++) {
            record[t.charAt(i) - 'a']--;
        }
        
        for (int count: record) {
            if (count != 0) {               // record数组如果有的元素不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 一定是谁多了字符或者谁少了字符。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record数组所有元素都为零0,说明字符串s和t是字母异位词
    }
}
349. 两个数组的交集

给定两个数组 nums1 和 nums2 ,返回 它们的交集 。输出结果中的每个元素一定是 唯一 的。我们可以 不考虑输出结果的顺序 。
示例 1:

输入:nums1 = [1,2,2,1], nums2 = [2,2]
输出:[2]

示例 2:

输入:nums1 = [4,9,5], nums2 = [9,4,9,8,4]
输出:[9,4]
解释:[4,9] 也是可通过的

思路:
注意题目特意说明:输出结果中的每个元素一定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输出的结果的去重的, 同时可以不考虑输出结果的顺序

  • 首先用一个集合set1存储其中一个数组1,遍历数组2的过程中判断set1中是否存在该元素,如果存在则加入到集合resSet.最后返回类型是数组,把resSet集合转换成数组返回。
    题解: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intersection(int[] nums1, int[] nums2) {
        if (nums1 == null || nums1.length == 0 || nums2 == null || nums2.length == 0) {
            return new int[0];
        }
        Set<Integer> set1 = new HashSet<>();
        Set<Integer> resSet = new HashSet<>();
        //遍历数组1
        for (int i : nums1) {
            set1.add(i);
        }
        //遍历数组2的过程中判断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元素
        for (int i : nums2) {
            if (set1.contains(i)) {
                resSet.add(i);
            }
        }
      
        //方法1:将结果集合转为数组

        return resSet.stream().mapToInt(x -> x).toArray();
        
        //方法2:另外申请一个数组存放setRes中的元素,最后返回数组
        int[] arr = new int[resSet.size()];
        int j = 0;
        for(int i : resSet){
            arr[j++] = i;
        }
        
        return arr;
    }
}
第202题. 快乐数

编写一个算法来判断一个数 n 是不是快乐数。

「快乐数」 定义为:

  • 对于一个正整数,每一次将该数替换为它每个位置上的数字的平方和。
    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这个数变为 1,也可能是 无限循环 但始终变不到 1。
    如果这个过程 结果为 1,那么这个数就是快乐数。
    如果 n 是 快乐数 就返回 true ;不是,则返回 false 。

示例 1:

输入:n = 19
输出:true
解释:
12 + 92 = 82
82 + 22 = 68
62 + 82 = 100
12 + 02 + 02 = 1

示例 2:

输入:n = 2
输出:false

思路:

  • 题目中说了会 无限循环,那么也就是说求和的过程中,sum会重复出现,这对解题很重要!
  • 所以这道题目使用哈希法,来判断这个sum是否重复出现,如果重复了就是return false, 否则一直找到sum为1为止。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isHappy(int n) {
        Set<Integer> record = new HashSet<>();
        while (n != 1 && !record.contains(n)) {
            record.add(n);
            n = getNextNumber(n);
        }
        return n == 1;
    }

    private int getNextNumber(int n) {
        int res = 0;
        while (n > 0) {
            int temp = n % 10;
            res += temp * temp;
            n = n / 10;
        }
        return res;
    }
}
两数之和(哈希表)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整数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 和为目标值 target 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它们的数组下标。

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数组中同一个元素在答案里不能重复出现。

你可以按任意顺序返回答案。
示例 1:

输入:nums = [2,7,11,15], target = 9
输出:[0,1]
解释:因为 nums[0] + nums[1] == 9 ,返回 [0, 1] 。

示例 2:

输入:nums = [3,2,4], target = 6
输出:[1,2]

示例 3:

输入:nums = [3,3], target = 6
输出:[0,1]

思路:

  1. map中的存储结构为 {key:数据元素,value:数组元素对应的下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解:
public int[] twoSum(int[] nums, int target) {
    int[] res = new int[2];
    if(nums == null || nums.length == 0){
        return res;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for(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int temp = target - nums[i];   // 遍历当前元素,并在map中寻找是否有匹配的key
        if(map.containsKey(temp)){
            res[1] = i;
            res[0] = map.get(temp);
            break;
        }
        map.put(nums[i], i);    // 如果没找到匹配对,就把访问过的元素和下标加入到map中
    }
    return res;
}

part02

第454题.四数相加II

给你四个整数数组 nums1、nums2、nums3 和 nums4 ,数组长度都是 n ,请你计算有多少个元组 (i, j, k, l) 能满足:

  • 0 <= i, j, k, l < n
  • nums1[i] + nums2[j] + nums3[k] + nums4[l] == 0

示例 1:

输入:nums1 = [1,2], nums2 = [-2,-1], nums3 = [-1,2], nums4 = [0,2]
输出:2
解释:
两个元组如下:

  1. (0, 0, 0, 1) -> nums1[0] + nums2[0] + nums3[0] + nums4[1] = 1 + (-2) + (-1) + 2 = 0
  2. (1, 1, 0, 0) -> nums1[1] + nums2[1] + nums3[0] + nums4[0] = 2 + (-1) + (-1) + 0 = 0

示例 2:

输入:nums = [2,2,2,2,2], target = 8
输出:[[2,2,2,2]]

思路:

  1. 首先定义 一个map,key放a和b两数之和,value 放a和b两数之和出现的次数。
  2. 遍历大A和大B数组,统计两个数组元素之和,和出现的次数,放到map中。
  3. 定义int变量count,用来统计 a+b+c+d = 0 出现的次数。
  4. 在遍历大C和大D数组,找到如果 0-(c+d) 在map中出现过的话,就用count把map中key对应的value也就是出现次数统计出来。
  5. 最后返回统计值 count 就可以了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ourSumCount(int[] nums1, int[] nums2, int[] nums3, int[] nums4)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int temp;
        int res = 0;
        //统计两个数组中的元素之和,同时统计出现的次数,放入map
        for (int i : nums1) {
            for (int j : nums2) {
                temp = i + j;
                if (map.containsKey(temp)) {
                    map.put(temp, map.get(temp) + 1);
                } else {
                    map.put(temp, 1);
                }
            }
        }
        //统计剩余的两个元素的和,在map中找是否存在相加为0的情况,同时记录次数
        for (int i : nums3) {
            for (int j : nums4) {
                temp = i + j;
                if (map.containsKey(0 - temp)) {
                    res += map.get(0 - temp);
                }
            }
        }
        return res;
    }
}
383. 赎金信

给你两个字符串:ransomNote 和 magazine ,判断 ransomNote 能不能由 magazine 里面的字符构成。

如果可以,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magazine 中的每个字符只能在 ransomNote 中使用一次。
示例 1:

输入:ransomNote = “a”, magazine = “b”
输出:false

示例 2:

输入:ransomNote = “aa”, magazine = “ab”
输出:false

示例 3:

输入:ransomNote = “aa”, magazine = “aab”
输出:true

思路:

  • 因为题目所只有小写字母,那可以采用空间换取时间的哈希策略, 用一个长度为26的数组还记录magazine里字母出现的次数。

  • 然后再用ransomNote去验证这个数组是否包含了ransomNote所需要的所有字母。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canConstruct(String ransomNote, String magazine) {
        // 定义一个哈希映射数组
        int[] record = new int[26];

        // 遍历
        for(char c : magazine.toCharArray()){
            record[c - 'a'] += 1;
        }

        for(char c : ransomNote.toCharArray()){
            record[c - 'a'] -= 1;
        }
        
        // 如果数组中存在负数,说明ransomNote字符串总存在magazine中没有的字符
        for(int i : record){
            if(i < 0){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第15题. 三数之和

给你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判断是否存在三元组 [nums[i], nums[j], nums[k]] 满足 i != j、i != k 且 j != k ,同时还满足 nums[i] + nums[j] + nums[k] == 0 。请

你返回所有和为 0 且不重复的三元组。

注意:答案中不可以包含重复的三元组。

示例1:

输入:nums = [-1,0,1,2,-1,-4]
输出:[[-1,-1,2],[-1,0,1]]
解释:
nums[0] + nums[1] + nums[2] = (-1) + 0 + 1 = 0 。
nums[1] + nums[2] + nums[4] = 0 + 1 + (-1) = 0 。
nums[0] + nums[3] + nums[4] = (-1) + 2 + (-1) = 0 。
不同的三元组是 [-1,0,1] 和 [-1,-1,2] 。
注意,输出的顺序和三元组的顺序并不重要。

示例2:

输入:nums = [2,2,2,2,2], target = 8
输出:[[2,2,2,2]]

示例3:

输入:nums = [2,2,2,2,2], target = 8
输出:[[2,2,2,2]]

思路:(双指针)

  • 拿这个nums数组来举例,首先将数组排序,然后有一层for循环,i从下标0的地方开始,同时定一个下标left 定义在i+1的位置上,定义下标right 在数组结尾的位置上。

  • 依然还是在数组中找到 abc 使得a + b +c =0,我们这里相当于 a = nums[i],b = nums[left],c = nums[right]。

  • 接下来如何移动left 和right呢, 如果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就说明 此时三数之和大了,因为数组是排序后了,所以right下标就应该向左移动,这样才能让三数之和小一些。

  • 如果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说明 此时 三数之和小了,left 就向右移动,才能让三数之和大一些,直到left与right相遇为止。

  • 时间复杂度:O(n^2)。

去重逻辑的思考

a的去重

说道去重,其实主要考虑三个数的去重。 a, b ,c, 对应的就是 nums[i],nums[left],nums[right]

a 如果重复了怎么办,a是nums里遍历的元素,那么应该直接跳过去。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判断 nums[i] 与 nums[i + 1]是否相同,还是判断 nums[i] 与 nums[i-1] 是否相同。

有同学可能想,这不都一样吗。

其实不一样!

都是和 nums[i]进行比较,是比较它的前一个,还是比较他的后一个。

如果我们的写法是 这样:

if (nums[i] == nums[i + 1]) { // 去重操作
    continue;
}

那就我们就把 三元组中出现重复元素的情况直接pass掉了。 例如{-1, -1 ,2} 这组数据,当遍历到第一个-1 的时候,判断 下一个也是-1,那这组数据就pass了。

我们要做的是 不能有重复的三元组,但三元组内的元素是可以重复的!

所以这里是有两个重复的维度。

那么应该这么写: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continue;
}

这么写就是当前使用 nums[i],我们判断前一位是不是一样的元素,在看 {-1, -1 ,2} 这组数据,当遍历到 第一个 -1 的时候,只要前一位没有-1,那么 {-1, -1 ,2} 这组数据一样可以收录到 结果集里。

这是一个非常细节的思考过程。

b与c的去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threeSum(int[] nums) {
        List<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Arrays.sort(nums);
	// 找出a + b + c = 0
        // a = nums[i], b = nums[left], c = nums[right]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 排序之后如果第一个元素已经大于零,那么无论如何组合都不可能凑成三元组,直接返回结果就可以了
            if (nums[i] > 0) { 
                return result;
            }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 去重a
                continue;
            }

            int left = i + 1;
            int right = nums.length - 1;
            while (right > left) {
                int sum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if (sum > 0) {
                    right--;
                } else if (sum < 0) {
                    left++;
                } else {
                    result.add(Arrays.asList(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 去重逻辑应该放在找到一个三元组之后,对b 和 c去重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right--; 
                    left++;
                }
            }
        }
        return result;
    }
}
四数之和

给你一个由 n 个整数组成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 。请你找出并返回满足下述全部条件且不重复的四元组 [nums[a], nums[b], nums[c], nums[d]] (若两个四元组元素一一对应,则认为两个四元组重复):

0 <= a, b, c, d < n
a、b、c 和 d 互不相同
nums[a] + nums[b] + nums[c] + nums[d] == target
你可以按 任意顺序 返回答案 。
示例1:

输入:nums = [1,0,-1,0,-2,2], target = 0
输出:[[-2,-1,1,2],[-2,0,0,2],[-1,0,0,1]]

示例2:

输入:nums = [2,2,2,2,2], target = 8
输出:[[2,2,2,2]]

思路:

  • 四数之和,和15.三数之和 (opens new window)是一个思路,都是使用双指针法, 基本解法就是在15.三数之和 (opens new window)的基础上再套一层for循环。

  • 但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 不要判断nums[k] > target 就返回了,三数之和 可以通过 nums[i] > 0 就返回了,因为 0 已经是确定的数了,四数之和这道题目 target是任意值。比如:数组是[-4, -3, -2, -1],target是-10,不能因为-4 > -10而跳过。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去做剪枝,逻辑变成nums[i] > target && (nums[i] >=0 || target >= 0)就可以了。

  • 15.三数之和 (opens new window)的双指针解法是一层for循环num[i]为确定值,然后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到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 四数之和的双指针解法是两层for循环nums[k] + nums[i]为确定值,依然是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出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的情况,三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 四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O(n^3) 。

补充
二级剪枝的部分: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k] + nums[i] >= 0) {
break;
}

可以优化为: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i] >= 0) {
break;
}

因为只要 nums[k] + nums[i] > target,那么 nums[i] 后面的数都是正数的话,就一定 不符合条件了。

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fourSum(int[] nums, int target) {
        List<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
        Arrays.sort(nums);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 nums[i] > target 直接返回, 剪枝操作
            if (nums[i] > 0 && nums[i] > target) {
                return result;
            }
		
            if (i > 0 && nums[i - 1] == nums[i]) {    // 对nums[i]去重
                continue;
            }
            
            for (int j = i + 1; j < nums.length; j++) {

                if (j > i + 1 && nums[j - 1] == nums[j]) {  // 对nums[j]去重
                    continue;
                }

                int left = j + 1;
                int right = nums.length - 1;
                while (right > left) {
		    //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int会溢出
                    long sum = (long) nums[i] + nums[j] + nums[left] + nums[right];
                    if (sum > target) {
                        right--;
                    } else if (sum < target) {
                        left++;
                    } else {
                        result.add(Arrays.asList(nums[i], nums[j], nums[left], nums[right]));
                        // 对nums[left]和nums[right]去重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left++;
                        right--;
                    }
                }
            }
        }
        return result;
    }
}

递归三部曲

方法论

  1.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确定哪些参数是递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那么就在递归函数里加上这个参数, 并且还要明确每次递归的返回值是什么进而确定递归函数的返回类型。
  2. 确定终止条件: 写完了递归算法, 运行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栈溢出的错误,就是没写终止条件或者终止条件写的不对,操作系统也是用一个栈的结构来保存每一层递归的信息,如果递归没有终止,操作系统的内存栈必然就会溢出。
  3.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确定每一层递归需要处理的信息。在这里也就会重复调用自己来实现递归的过程。

二叉树

654. 最大二叉树

给定一个不重复的整数数组 nums 。 最大二叉树 可以用下面的算法从 nums 递归地构建:
1.创建一个根节点,其值为 nums 中的最大值。
2.递归地在最大值 左边 的 子数组前缀上 构建左子树。
3.递归地在最大值 右边 的 子数组后缀上 构建右子树。
返回 nums 构建的 最大二叉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nums = [3,2,1,6,0,5]
输出:[6,3,5,null,2,0,null,null,1]
解释:递归调用如下所示:

[3,2,1,6,0,5] 中的最大值是 6 ,左边部分是 [3,2,1] ,右边部分是 [0,5] 。
- [3,2,1] 中的最大值是 3 ,左边部分是 [] ,右边部分是 [2,1] 。
- 空数组,无子节点。
- [2,1] 中的最大值是 2 ,左边部分是 [] ,右边部分是 [1] 。
- 空数组,无子节点。
- 只有一个元素,所以子节点是一个值为 1 的节点。
- [0,5] 中的最大值是 5 ,左边部分是 [0] ,右边部分是 [] 。
- 只有一个元素,所以子节点是一个值为 0 的节点。
- 空数组,无子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路:
构造树一般采用的是前序遍历,因为先构造中间节点,然后递归构造左子树和右子树。

  • 确定递归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参数传入的是存放元素的数组,返回该数组构造的二叉树的头结点,返回类型是指向节点的指针。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vector<int>& nums)
  • 确定终止条件
    题目中说了输入的数组大小一定是大于等于1的,所以我们不用考虑小于1的情况,那么当递归遍历的时候,如果传入的数组大小为1,说明遍历到了叶子节点了。
    那么应该定义一个新的节点,并把这个数组的数值赋给新的节点,然后返回这个节点。 这表示一个数组大小是1的时候,构造了一个新的节点,并返回。
    代码如下: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if (nums.size() == 1) {
    node->val = nums[0];
    return node;
}
  •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
    这里有三步工作
  1. 先要找到数组中最大的值和对应的下标, 最大的值构造根节点,下标用来下一步分割数组。
    代码如下:
int maxValue = 0;
int maxValue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nums[i] > maxValue) {
        maxValue = nums[i];
        maxValueIndex = i;
    }
}
TreeNode* node = new TreeNode(0);
node->val = maxValue;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左区间 构造左子树
    这里要判断maxValueIndex > 0,因为要保证左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0)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node->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
  1. 最大值所在的下标右区间 构造右子树。
    判断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确保右区间至少有一个数值。
    代码如下:
if (maxValueIndex < (nums.size() - 1)) {
    vector<int> newVec(nums.begin() + maxValueIndex + 1, nums.end());
    node->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newVec);

java 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int[] nums) {
        return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1(nums, 0, nums.length);
    }

    public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1(int[] nums, int leftIndex, int rightIndex) {
        if (rightIndex - leftIndex < 1) {// 没有元素了
            return null;
        }
        if (rightIndex - leftIndex == 1) {// 只有一个元素
            return new TreeNode(nums[leftIndex]);
        }
        int maxIndex = leftIndex;// 最大值所在位置
        int maxVal = nums[maxIndex];// 最大值
        for (int i = leftIndex + 1; i < rightIndex; i++) {
            if (nums[i] > maxVal){
                maxVal = nums[i];
                maxIndex = i;
            }
        }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maxVal);
        // 根据maxIndex划分左右子树
        root.lef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1(nums, leftIndex, maxIndex);
        root.right =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1(nums, maxIndex + 1, rightIndex);
        return root;
    }
}
617. 合并二叉树
class Solution {
    // 递归
    public 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root1, TreeNode root2) {
        if (root1 == null) return root2;
        if (root2 == null) return root1;

        root1.val += root2.val;
        root1.left = mergeTrees(root1.left,root2.left);
        root1.right = mergeTrees(root1.right,root2.right);
        return root1;
    }
}

700. 二叉搜索树中的搜索

给定二叉搜索树(BST)的根节点 root 和一个整数值 val。

你需要在 BST 中找到节点值等于 val 的节点。 返回以该节点为根的子树。 如果节点不存在,则返回 null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lass Solution {
    // 递归,利用二叉搜索树特点,优化
    public TreeNode searchBST(TreeNode root, int val) {
        if (root == null || root.val == val) {
            return root;
        }
        if (val < root.val) {
            return searchBST(root.left, val);
        } else {
            return searchBST(root.right, val);
        }
    }
}
98. 验证二叉搜索树

给你一个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判断其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二叉搜索树。

有效 二叉搜索树定义如下:

  • 节点的左子树只包含 小于 当前节点的数。
  • 节点的右子树只包含 大于 当前节点的数。
  • 所有左子树和右子树自身必须也是二叉搜索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思路:
要知道中序遍历下,输出的二叉搜索树节点的数值是有序序列。

有了这个特性,验证二叉搜索树,就相当于变成了判断一个序列是不是递增的了。

回溯三部曲

  1. 回溯函数模板返回值以及参数 {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2. 回溯函数终止条件

    1.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3. 回溯搜索的遍历过程

    回溯法一般是在集合中递归搜索,集合的大小构成了树的宽度,递归的深度构成的树的深度。

    如图:

    回溯算法理论基础

回溯函数遍历过程伪代码如下: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for循环就是遍历集合区间,可以理解一个节点有多少个孩子,这个for循环就执行多少次。

backtracking这里自己调用自己,实现递归。

大家可以从图中看出for循环可以理解是横向遍历,backtracking(递归)就是纵向遍历,这样就把这棵树全遍历完了,一般来说,搜索叶子节点就是找的其中一个结果了。

分析完过程,回溯算法模板框架如下:

void backtracking(参数) {
    if (终止条件) {
        存放结果;
        return;
    }

    for (选择:本层集合中元素(树中节点孩子的数量就是集合的大小)) {
        处理节点;
        back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

1)组合问题

2)组合优化

3)组合总和III

贪心四部曲

  1.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2. 找出适合的贪心策略
  3. 求解每一个子问题的最优解
  4. 将局部最优解堆叠成全局最优解

2)分发饼干

3)摆动序列

4)最大子序和

5)总结

6)122.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

动态规划五部曲

动态规划,英文: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重叠子问题,使用动态规划是最有效的。

所以动态规划中每一个状态一定是由上一个状态推导出来的,这一点就区分于贪心,贪心没有状态推导,而是从局部直接选最优的。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
  2. 确定递推公
  3. dp数组如何始化
  4. 确定历顺序
  5. 举例导dp数组

1) 斐波那契数

  1. 下标 i 表示第i 个斐波那契数。
  2. 递推公式 dp[i]=dp[i-1]+dp[i-2];
  3. dp[0]=1,dp[1]=1
  4. 从前向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验证

2)爬楼梯

​ 有n个台阶,你可以爬一步,也可以爬两步,问一共有多少种爬法。

分析:当爬到第n个台阶,要么之前爬一步,要么爬了两步,把两种方法加起来就是当前的。

n=1,s=1

n=2,s=2

n=3,s=3

n=4,s=5

  1. 下标 i 表示到达第i个台阶有dp[i]种方法
  2. 递推公式 dp[i]=dp[i-1]+dp[i-2]
  3. dp[1]=1,dp[2]=2
  4. 从前向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验证

3)746. 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分析: 爬楼梯问题加上花费

  1. dp[i] 表示到达i的位置最小花费为dp[i]。
  2. 递推公式: dp[i]=min(dp[i-1]+cost[i-1],dp[i-2]+cost[i-2])
  3. dp[0]=0,dp[1]=0.
  4. 从前往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

4)62.不同路径

  1. dp[i,j]表示从起始位置到达(i,j)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

  2. dp(i,j)=dp(i-1,j)+dp(i,j-1)

  3. 向左全初始化为1,

    向下全初始化为1,

  4. 从左往右遍历,从上往下遍历

  5. 打印dp数组。

5)63. 不同路径 II

在上一题的添加条件

整数拆分

  1. dp[i]:分拆数字i,可以得到的最大乘积为dp[i]。
  2. dp[i] = max(dp[i], max((i - j) * j, dp[i - j] * j));
  3. 初始化dp[2] = 1.
  4. for(int i = 3; i <= n; i++)
    for(int j = 1; j <= i-j; j++)
  5. 举例推导dp数组

举例当n为10 的时候,dp数组里的数值,如下:[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MHhM6j8-1690191613340)(C:\Users\31720\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83942089825.png)]

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给定一个整数 n,求以 1 … n 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有多少种?

  1. dp[i] : 1到i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2. 递推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 ,j-1 为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i-j 为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3. 初始化dp[0] = 1
  4.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int j = 1; j <= i; j++)
  5. 举例推导dp数组 打印

7) 01 背包理论基础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二维dp数组01背包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DuARspw-1690191613341)(C:\Users\31720\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1686298079396.png)]

tracking(路径,选择列表); // 递归

    回溯,撤销处理结果
}

}

1)组合问题

2)组合优化

3)组合总和III

贪心四部曲

  1. 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2. 找出适合的贪心策略
  3. 求解每一个子问题的最优解
  4. 将局部最优解堆叠成全局最优解

2)分发饼干

3)摆动序列

4)最大子序和

5)总结

6)122. 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 II

动态规划五部曲

动态规划,英文:Dynamic Programming,简称DP,如果某一问题有很多重叠子问题,使用动态规划是最有效的。

所以动态规划中每一个状态一定是由上一个状态推导出来的,这一点就区分于贪心,贪心没有状态推导,而是从局部直接选最优的。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
  2. 确定递推公
  3. dp数组如何始化
  4. 确定历顺序
  5. 举例导dp数组

1) 斐波那契数

  1. 下标 i 表示第i 个斐波那契数。
  2. 递推公式 dp[i]=dp[i-1]+dp[i-2];
  3. dp[0]=1,dp[1]=1
  4. 从前向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验证

2)爬楼梯

​ 有n个台阶,你可以爬一步,也可以爬两步,问一共有多少种爬法。

分析:当爬到第n个台阶,要么之前爬一步,要么爬了两步,把两种方法加起来就是当前的。

n=1,s=1

n=2,s=2

n=3,s=3

n=4,s=5

  1. 下标 i 表示到达第i个台阶有dp[i]种方法
  2. 递推公式 dp[i]=dp[i-1]+dp[i-2]
  3. dp[1]=1,dp[2]=2
  4. 从前向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验证

3)746. 使用最小花费爬楼梯

分析: 爬楼梯问题加上花费

  1. dp[i] 表示到达i的位置最小花费为dp[i]。
  2. 递推公式: dp[i]=min(dp[i-1]+cost[i-1],dp[i-2]+cost[i-2])
  3. dp[0]=0,dp[1]=0.
  4. 从前往后遍历。
  5. 打印dp数组。

4)62.不同路径

  1. dp[i,j]表示从起始位置到达(i,j)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路径

  2. dp(i,j)=dp(i-1,j)+dp(i,j-1)

  3. 向左全初始化为1,

    向下全初始化为1,

  4. 从左往右遍历,从上往下遍历

  5. 打印dp数组。

5)63. 不同路径 II

在上一题的添加条件

整数拆分

  1. dp[i]:分拆数字i,可以得到的最大乘积为dp[i]。
  2. dp[i] = max(dp[i], max((i - j) * j, dp[i - j] * j));
  3. 初始化dp[2] = 1.
  4. for(int i = 3; i <= n; i++)
    for(int j = 1; j <= i-j; j++)
  5. 举例推导dp数组

举例当n为10 的时候,dp数组里的数值,如下:[外链图片转存中…(img-cMHhM6j8-1690191613340)]

6)不同的二叉搜索树

给定一个整数 n,求以 1 … n 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有多少种?

  1. dp[i] : 1到i为节点组成的二叉搜索树的个数为dp[i]。
  2. 递推公式:dp[i] += dp[j - 1] * dp[i - j]; ,j-1 为j为头结点左子树节点数量,i-j 为以j为头结点右子树节点数量。
  3. 初始化dp[0] = 1
  4. for (int i = 1; i <= n; i++)
    for (int j = 1; j <= i; j++)
  5. 举例推导dp数组 打印

7) 01 背包理论基础

  1. 确定dp数组以及下标的含义

    二维dp数组01背包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VDuARspw-1690191613341)]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