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工作制:为何可行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直是一项挑战。然而,随着对工人权益的关注增强以及自动化的力量,工作模式发生了转变。一些行业如今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作时间,而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欧洲,正向四天工作制倾斜。
四天工作制:超前的想法
最近,四天工作制成为了热门话题,技术引入了新的提升生产力的方法。然而,实话是,这一思路早已在公众心中扎根。
早在1930年,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预测我们将在一百年内实现每周仅需15小时的工作时间。他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作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当一名工人赚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后,他们会选择花更多时间在家庭或休闲上,从而将工作周减少到仅仅两到三天。
经过一个世纪的沉淀,这一想法从未离开公众意识。1956年,理查德·尼克松在副总统任内也预测四天工作制即将到来。
这一想法在近一个世纪后变为现实,1998年法国实施了第一个“奥布里法案”,将全国的工作周从39小时缩减到35小时,超出的工时将算作加班。这一立法的成功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他们的工作标准。
随着21世纪技术的颠覆,这一概念继续发展,甚至商业巨头理查德·布兰森也支持缩短工作周,他认为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可以在更少的时间内更有效率地完成同样的工作。
新西兰关于四天工作周的研究
新西兰的Perpetual Guardian公司是一家遗产管理公司。2018年3月和4月,该公司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其工作周从40小时缩减到32小时,薪资不变。研究数据显示:
- 24% 的员工感到他们能够成功平衡工作和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