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科学研究

    斗转星移,社会在不停地经历着变革与进步,而科学研究始终是社会进步的关键一环。四季更迭,多少科学家的青春岁月悄然流去,看似了无痕迹,实则映射在科技的发展之中。无数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帮助人们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带领我们去探索未知的大自然,去探索广袤无际的宇宙。科研对我们来说正如一场修行,正因路途艰难跋涉,便要来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
    其实科学研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就像一座围城,外界的人称赞、羡慕内部的人,而内部的人却有想出去的念头。即便是刚刚摸到科研的边缘的研究生,便已有许多人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甚至为了能够成功毕业,不惜通过造假数据等完成学业论文。许多人会觉得,这是由于自己不适合科研,智商不足,因此不愿再挣扎于此。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导致很多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实验室,迈入科研的大门之后,却难以做好科学研究,甚至会厌恶科研呢?这或许有大半的原因在于懒惰,正如撒贝宁曾说过:“如果你一天到晚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刷着微博,坐在家里宅着看电视,做着这些八十岁以后都能做的事情,那要青春干什么呢”?青春是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可惜太多的年轻人被当今的娱乐或者营销号带偏了思想,焦虑的同时又自我放弃,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放弃的原因吧。
    但具体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和我的导师们之前就特意讨论过。我的导师,一名副教授,在我做本科毕设结束的时候,就曾告诉我科研的重心不在于你多么聪明、多么有天赋。不可否认,一个学生如果智商很高,那么他很容易达到很高的成就。但是,事实上,很多科研领域的人才,并没有很出众的智商,他们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甘于寂寞的心态,正如导师所说,她会发现实验室做出科研成果的同学,一定是最经常在实验室的那批人,而有些很聪明的同学,或许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难以专心。总而言之,踏实和努力是科研最重要的品质,能做到这些,科研便成功了一半。
    我的另一名导师,一名教授,他是专门做大学学生工程教育的方向,通过这么多年的研究,老师现在认为有一个思维在学生的科研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成长性思维。成长性思维,顾名思义,便是这个思维会认为我们的思想、智商、能力都是在不断地成长的。而拥有这个思维的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不会轻易认为是自己智商的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还不够努力,因为努力本身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没有人天生下来便是无所不能的,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努力学习,来学到各种技能,这一点不仅在科研领域成立,其余领域亦是如此。
    导师在除了成长性思维之外,还提出了科研的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工程思维。科研不是做题,它没有确定的答案,你可以提出任何你觉得有可能的想法,但是同时你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不能天马行空提出许多无法实现的想法。关于这一点,其实在很多重点高校的学生身上展现得很明显。有很多学生,在高考或考研中以优异的分数一路走到如今,但是在真正开始科研的路上,却没能正确转化思想。科研没有相同的套路、类似的题目给你去做,它需要的就是你自己从中找出创新的地方,并且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本质上来讲,科研和考试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学家当初成绩可能不太理想,但是科研成就却是许多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学会转换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是学习方法,要学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这样才能做出创新,否则便只能陷入无穷尽的重复,低效且无意义。
    其实这两名导师对于科研的意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努力。你或许智商确实不如别人,但是在你失败之后,可曾想过你是否尽了十分的努力,还是只是假装努力?科研是很严肃的事情,它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在此之外,我们要学会学习,找到正确科研的方法,不能再拿上学的时候做题的想法去科研,那只会让自己事倍功半。
    博士们对于科研的看法或许和教授们有些差别,一位博士学长告诉我,科研最重要的是心态。或许有些庸俗,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当你还在实验室埋头科研的时候,别的同龄人或许已经买车买房,这个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大的心理压力,博士们选择科研或许确实是出于兴趣,但也不可否认,我们是群居生物,我们需要生活,我们有时候也会攀比,这是大多数人都无可避免的一点。因此,别人已经工作顺利的时候,博士们还在前途未卜,这无疑偶尔会扰乱心绪。再加上博士科研的压力已经远超研究生,论文的压力、毕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会使得许多博士焦虑异常,焦虑的情绪一旦爆发,对科研会是致命的影响。曾经便有身边的邻居读博,年纪已经颇大,但是科研不顺,他会难受到砸东西,这个时候恐怕更会难以做好科研。因此,学长认为,科研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能够调整好,才是成功的前提,否则心不静,付出再多努力,也容易出现问题。
    另一位博士学姐,在读博期间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一系列大事,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发出四篇SCI。学姐她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做科研也是会磕磕绊绊,进度缓慢。但是,学姐没有因此有太多的焦虑,生活依然是美好的,每天平心静气地科研,闲暇时间去看场电影,和朋友约顿饭,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些看起来和科研无关的事情,谁又能知道没有潜移默化中帮助学姐科研。正如上文学长所说的科研压力,这是几乎所有在做科研的博士都会面临的问题,既然焦虑不可避免,为何不去尝试排解它。科研,不代表我们的生活里只有科研,曾经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运动之后再学习,他的学习效率会高许多。学会享受生活,也是科研的一部分,为了科研而放弃一切生活,未必是很好的选择,劳逸结合有时候才是科研的突破点,科研闲暇,去做一些自己的爱好,去享受一下生活气息或许才是真正的科研。
    至于研究生们,对于科研可能就没有博士或者教授们理解得那么深了,因为研究生确实只能算是勉强摸到科研的门槛。研三的学长和我说,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其实是为了毕业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在此期间也能锻炼自己的一些能力,对于以后解决很多问题也都大有帮助。至于科研,学长认为便是努力加天赋,因为确实身边很多人有先天的优势,例如对编程感兴趣,或者对数学有过人的学习能力,这会导致他们很容易便能做出一些成果,而很多普通研究生,可能会费了很大努力才能有所进步,所以学长认为天赋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在听到这么多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的意见,其实科研究竟如何做好无外乎几点:努力、思维、心态、方式。至于天赋,我认为就像老师们所说的那样,其实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智商是可以在练习中进步的。因此,要想做好科学研究,我们首先就是要努力,其实各行各业都是如此,一个人要成功,努力便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成功的基石,基石不稳,便难以继续往上有所建树。其次,科研与部分领域不同,它需要你的思维转变,学会挑战权威,学会质疑,学会好奇,这样才能有自己的创新观点,才能真正推动科技的进步,仅仅跟着权威的方向走下去,或许也能有所成果,但终究会落于下乘。其次是我们的科研心态,科研会面对很多压力,生存压力和成果压力,有时候甚至会发现研究多年的事情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心态就尤为重要,要学着调节心态。也因此,科研的方式也很重要,科研不代表就必须每天起床之后便无时不刻不在实验室,当你没有思路或者情绪崩溃的时候,不妨去休息片刻,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放松,有时候灵感或者解决方案就在某一刻出现在了脑海中。我一位高中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无论你拉上多厚的窗帘让室内变得阴暗,却依然阻挡不了外界花园的阳光灿烂”。生活就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科研更是如此,但是抬头看,天空依然是蔚蓝色的,窗外仍有小朋友在荡着秋千,生活永远不会只有苦涩,当你感到艰难的时候,不妨去看一看美好的世界,它永远在拥抱着你。
    曾经一位日本教授在某节目中回答学生提问的一个问题:“您是否也会遇到实验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个时候您是否会沮丧、焦虑甚至悲伤”。那位教授说:“不,实验出现失败为什么要沮丧呢,这才是我们应该高兴的地方,这正说明这里有问题可以让我们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有所进步,太过顺利的科研很容易让人迷失”。不论我们当初选择科研的初衷是什么,过程都应该是以能够为社会科技做出贡献而努力,太过追求结果、追求名利只会让自己陷入漩涡而难以前进寸步。或许是因为我也才研一,既无生活的经济压力,也无太大科研压力。但仅从目前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太过注重结果的人反而容易失败,因为太过在意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收获。生活就像照镜子,你笑它就笑。有时候,不论是科研还是生活,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目的地,而是为了到达目的地的过程,有时候即使最终我们没有完成,即使最终事与愿违,但是我们在途中也收获了极多的经历,那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科研的修行之路漫长艰难,大多数人也仅仅是在起步之处,并究其一生也难以走至尽头。未来的路需要我们慢慢去摸索,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只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不忘本心,挣脱内心的桎梏,以最优雅的姿态沿着我们的科研之路走下去,便能看到更多的路旁的旖旎风光,最终如绚烂的烟火,照亮自己的世界。

  • 7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