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功能
中继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中继器、集线器(HUB)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交换机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相互连接的网络可以是异构的】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
路由与转发的功能
路由选择(确定哪一条路径):根据特定的路由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地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分组转发(分组到达时采取措施):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
拥塞控制
拥塞:出现过量的分组而引起的网络性能下降
判断拥塞
轻度拥塞:网络负载增大,网络吞吐量明显小于正常吞吐量
拥塞状态:网络负载增大,网络吞吐量下降
死锁状态:网络负载继续增大,网络吞吐量下降到零
避免拥塞:获取网络中发生拥塞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控制,避免拥塞导致的分组丢失、网络死锁
实现方法
开环控制:事先考虑发生拥塞的因素,力求网络在工作中不产生拥塞【静态,一旦运行无需修改】
闭环控制:事先不考虑发生拥塞的因素,采用监测网络系统去监视并检测何处拥塞,将拥塞信息传到合适地方【动态,基于反馈环路】
【对比】
流量控制:抑制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拥塞控制:确保子网能够传送待传送的数据/能够承载所达到的流量【全局性,涉及网络中主机路由器等】
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当网络拓扑状态结构或链路发生变化时,手工修改配置静态路由信息【高度安全的军事系统和较小商业网络】
动态路由算法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彼此交换信息,按照一定算法优化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原理:所有结点定期将各自路由选择表【每条路径的目的地;路径的代价/距离】传送给所有直接相邻的结点
更新路由表的条件
被通告一条新路由【该路由在本结点路由表中不存在】新加入路由表
发来的路由信息中有一条到达某个目的地的路由【与当前路由比,具有更小的代价/距离】更新路由表
缺点:路由环路问题
RIP算法,“跳数”作为距离的度量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原理:每个参与该算法的结点都具有完全的网络拓扑信息,主动测试所有邻接点的状态,定期将链路状态传播给所有其他结点(路由结点)
特点:当链路状态发送变化,路由器用泛洪法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本路由器相邻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相邻路由器又和其他相邻路由器发送信息
优点
每个路由结点使用同样的数据独立计算路径,不依赖中间结点;
链路状态报文传播时不变化,易于查找故障;
当一个结点从所有其他结点接收到报文,本地直接计算正确路径;
更好的规模可伸展性
OSPF算法,大型或路由信息变化聚敛的网络
层次路由
目的:网络规模扩大,路由器路由表成比例增大,消耗路由器缓冲区空间,需要更多CPU扫描路由表,更多带宽交换路由信息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自治系统内部使用路由选择协议【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不同自治系统路由器交换信息,负责为分组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选择最佳路径【BGP】
特点:每个路由器直到本区域内如何把分组路由到目的地,但不知道其他区域内部结构;交换信息种类越多,OSPF协议更复杂
IPV4
IPV4分组
IPV4分组格式
版本:占4位,IP版本号4
首部长度:占4位,基本单位4B,最大值60B(15*4B),最常用20B
总长度:占16位,基本单位1B,最大值65535B,IP数据报封装成帧时,总长度<以太网MTU(1500B)
标识:占16位,计数器(不是序号 IP无连接)保证数据报分片后可以正确组装为原来的数据报
标志:占3位,最低位MF(=1 后面还有分片 =0 最后一个分片)中间位DF(=0 允许分片)
片偏移:占13位,基本单位8B(8B整数倍)确定某片在原始IP数据报中的位置
生存时间TTL:占8位,保证分许不会在网络中循环,每次路由转发TTL-1,TTL=0丢弃分组
协议:占8位,分组使用的协议(TCP=6,UDP=17)
首部校验和:占16位,IP数据报的首部校验和只校验分组的首部,不校验数据部分
源地址:占4B,发送方IP地址
目的地址:占4B,接收方IP地址
IP数据报分片
最大传输单元MTU
数据链路层数据报能承受的最大数据量
以太网最大MTU:1500B
广域网最大MTU:不超过576B
分片
数据报长度>链路MTU,进行分片传输
在目的地组装,不会在中间路由进行组装
标志位含义:MF=1 进行了分片;DF=0 才可以分片
网络层转发分组流程
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
目的网络与路由器直接相连—>直接交付;否则,根据路由表进行间接交付
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的路由信息,发送路由表中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发送路由表中默认路由;再者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IPV4地址与NAT
IPV4地址
32比特全球唯一标识符
分类 Page 146
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224-239)E类(240-255)
特殊IP地址
主机号为1:本网络广播地址/直接广播地址
主机号为0:本网络本身
127.0.0.0:环回自检地址,任意主机本身;目的地址为环回地址的IP数据报不会出现在任何网络上
0.0.0.0:本网络上的本主机
255.255.255.255:整个TCP/IP网络广播地址,受限广播地址;由于路由器隔离广播域,等效为本网络广播地址
网络地址转换NAT
概述
通过专用网络地址转化为公用网络地址,对外隐藏内部管理的IP地址,降低网络受攻击风险
只需要一个全球IP地址就可以与互联网连通,由于专用网本地IP地址可重用,NAT节省了IP地址消耗
私有IP地址网段
A类:1个A类网段,10.0.0.0~10.255.255.255
B类:16个B类网段,172.16.0.0~172.31.255.255
C类:256个网段,192.168.0.0~192.168.255.255
实现方法:
本地地址的主机和外界通信时,NAT路由器使用NAT转换表将本地地址转换成全球地址/全球地址转换成本地地址
NAT转换表{本地IP地址:端口}到{全球IP地址:端口}映射;多个私有IP地址映射到同一个全球IP地址
【注意】
普通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不改变其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工作在网络层
NAT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一定要更换IP地址;需要查看和转换传输层的端口号
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子网划分
两级IP地址:空间利用率低,不灵活,路由表太大网络性能差——>三级IP地址
划分思路
从主机号借用比特作为子网号,主机号减少相同比特
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找到连接本网络上的路由器,然后该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后,按照目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找到目的子网,最后把IP数据报直接交付目的主机
【注意】
划分子网只是把主机号进行划分,不改变原来IP地址的网络号
子网号全为0与全为1不能作为主机号
全为0是本网络号,全为1是子网广播地址
子网掩码
使用子网掩码来表达对网络中主机号的借位
默认子网掩码
A类:255.0.0.0
B类:255.255.0.0
C类:255.255.255.0
使用子网掩码情况
设置IP地址的同时必须设置子网掩码
属于一个子网的所有主机及路由器的相应端口,必须设置相同的子网掩码
路由表中必须包含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
概述
在变长子网掩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消除传统A、B、C类网络的划分,在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一种超网构造的IP地址划分方法
IP={<网络前缀>,<主机号>};网络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具体
链路聚合/构成超网:将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CIDR地址块
优点:减少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信息交换,提高网络性能;网络前缀长度具有灵活性
查找路由表使用的数据结构方法:二叉线索树
IP地址与硬件地址
概述
网络层及以上层使用IP地址,分层次等级,放在IP数据报首部
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平面式,放在MAC帧首部
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分组中的IP分组,其封装使用的MAC地址是不断改变的
具体关系
网络层中的路由器相互传输数据时使用IP地址,到达目标网络后,使用MAC地址以广播方式查找目标物理主机
路由器拥有多个IP地址+多个硬件地址
地址解析协议ARP
作用:实现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ARP表:每台主机都设有一个ARP高速缓存,存放本局域网上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到MAC地址映射表
工作原理
主机A向本局域网主机B发送IP数据报。主机A在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
有—查找主机B的MAC地址,写入MAC帧,按照硬件地址发送MAC帧
无—主机A通过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的帧来封装并广播ARP请求分组,使同一个局域网中所有主机都收到ARP请求;
主机B收到ARP请求后,向主机A单播ARP响应分组【主机B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主机A收到后将映射关系写入ARP缓存,按照硬件地址发送MAC帧
ARP“看到了”IP地址—网络层;NAT路由器“看到了“端口—传输层
ARP典型情况
发送方=主机,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台主机: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发送方=主机,IP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台主机: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MAC地址,剩下工作路由器完成
发送方=路由器,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一台主机: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发送方=路由器,IP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一台主机: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MAC地址,剩下工作路由器完成
IP地址到MAC地址解析自动进行,主机用户并不知道这种地址解析过程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主机动态分配IP地址;应用层协议—基于UDP(无需建立连接);提供即插即用联网机制
工作原理—C/S工作模式
DHCP客户机广播”DHCP发现“消息,找到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收到后,广播”DHCP提供“消息【提供DHCP客户机的IP地址和相关配置信息】
DHCP客户机收到后,如果接收其提供参数,广播”DHCP请求“消息【请求IP地址】
DHCP服务器广播”DHCP确认“消息,将IP地址分配给DHCP用户
【注意】
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临时的,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时间内(租用期)使用IP地址
DHCP客户机和DHCP服务器通过广播方式进行交互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目的: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络层使用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让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
ICMP差错报告报文
终点不可达:当主机或路由器不能交付数据报时,向源点发送终点不可达报文
源点抑制:当主机或路由器因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降低发送数据报速率
时间超过:当路由器收到TTL=0的数据报时,丢弃数据报+向源点发送时间超过报文
参数问题:当主机或路由器收到数据报首部中有字段不正确时,丢弃数据报+向源点发送参数问题报文
改变路由(重定向):当路由器把改变路由的报文发送给主机时,让主机知道下次将数据报发送给其他路由器(更好路由)
ICMP询问报文
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掩码地址请求和回答报文 路由器询问和通告报文
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组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对具有特殊IP地址(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
ICMP的应用
分组间探测PING:测试两台主机之间的连通性;使用ICMP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应用层】
Traceroute:跟踪分组经过的路由;使用ICMP时间超过报文【网络层】
IPV6
解决IP地址耗尽的最根本方法,超网聚合或者NAT
特点
128位地址空间;
IPV6只有在包的源结点才能分片,端到端的,传输路径中的路由器不能分片,IPV6不允许分片(不允许IPV4的路由分片);
IPV6首部长度是8B的整数倍【固定,没有首部校验和字段】IPV4首部长度是4B的整数倍;
IPV6关键特征:身份验证和保密功能(增加安全性)
基本类型地址
单播:传统的点对点信道
多播:一点对多点的通信,分组被交付到一组计算机的每台计算机
任播: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数据报在交付时只交付其中一台(距离最近)计算机
IPV6地址缩写
16位域开头有一些0时,采用缩写表示法,域中至少一个数字;有相继的0值域时,可以用双冒号(::)缩写表示,最多只有一个
双协议栈
一台设备上同时装有IPV4和IPV6协议栈,这台设备既能和IPV4网络通信,又能和IPV6网络通信
隧道技术
整个IPV6数据报封装到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使得IPV6数据报可以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
路由协议
自治系统AS
路由器使用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度量来确定分组在AS内路由 + 使用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来确定分组在AS之间的路由
一个自治系统的所有路由器在本自治系统内部都必须是连通的
域间路由和域内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IGP,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和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域间路由选择):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两个自治系统使用不同的IGP)
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 BGP-4
路由信息协议RIP
概述
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应用层协议;使用UDP传送数据
实现
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
基本单位为“跳”,每到达一个路由器=一跳;优先选择跳数较少的路由器;最多包含15个路由器(最多允许15跳);距离=16(网络不可达)
RIP适合小型局域网,可能出现环路,规定最高跳数防止数据报不断循环在环路上,减少网络拥塞
每30秒广播1次RIP路由更新信息,建立并维护路由表(动态路由表)
RIP协议中每个网络的子网掩码必须相同
特点
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自己的路由表);按照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每隔30秒
缺点
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使用最大距离为15(16不可达)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是路由器中完整的路由表,网络规模大,开销大
网络出现故障时,出现慢收敛(较长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路由器)“坏消息传的慢”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长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概述
分布式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内部网关协议IGP;网络层协议;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
实现
OSPF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消息(洪泛法)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消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更新过程收敛的快
特点
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IP分组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代价;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
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
所有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功能(保证仅在可信赖的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支持可变长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CIDR
每个链路状态都带有一个32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越清晰
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从自己到各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以此构造自己的路由表
分组类型
问候分组:发现和维持邻站的可达性
数据库描述分组:向邻站给出链路状态库中所有链路状态的信息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的信息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
链路状态确认分组:对链路更新分组的确认
边界网关协议BGP
概述
基于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外部网关协议BGP;互联网的网关之间
应用层协议,基于TCP
工作原理
每个自治系统至少选择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
建立TCP连接,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交换路由信息(通过BGP会话)
所有BGP发言人都相互交换网络可达性信息后,各BGP发言人找出到达各个自治系统的较好路由
特点
自治系统的数量级:BGP交换路由信息的结点数量级,比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数少很多;每个自治系统中BGP发言人(边界路由器)数量少
支持CIDR
BGP刚运行时,BGP的邻站交换整个BGP路由表,以后在后面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
报文类型
打开报文Open:与相邻的另一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更新报文Update: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列出要撤销的多条路由
保活报文Keepalive:确认打开报文并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
通知报文Notification:发送检测到的差错
协议 | RIP | OSPF | BGP |
---|---|---|---|
类型 | 内部 | 内部 | 外部 |
路由算法 | 距离-向量 | 链路状态 | 路径-向量 |
传递协议 | UDP | IP | TCP |
路径选择 | 跳数最少 | 代价最低 | 较好,非最佳 |
交换结点 | 与本结点相邻路由器 | 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 与本结点相邻路由器 |
交换内容 | 当前本路由器知道的全部信息(自己路由表) | 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首次(整个路由表)非首次(有变化部分) |
IP组播
概述
组播:让源计算机一次发送的单个分组可以抵达用一个组地址标识的若干目标主机,并被正确接收(适用UDP)
因特网中的IP组播,每个组都有一个特别分配的地址,要给发送的计算机使用这个地址作为分组的目标地址
实现过程
主机使用一个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协议加入组播组
使用该协议通知本地网络上的路由器要接收(发送给某个组播组的分组)
通过扩展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在许多路由器互联的支持硬件组播的网络上实现因特网组播
优点
数据只需发送一次就可发送到所有接收者,减轻网络负载和发送者负担
组播需要路由器的支持才能实现,能够运行组播协议的路由器是组播路由器
IP 组播地址
D类地址格式
组播数据报 | IP数据报 |
---|---|
尽最大努力交付,不提供可靠交付 | 尽最大努力交付,不提供可靠交付 |
目的地址,不用于源地址 | 目的地址,源地址 |
对组播数据报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PING后面加入组播地址,得不到响应 | |
不是所有D类地址都可作为组播地址 |
分类
在本局域网内进行硬件组播
在因特网内进行组播:在因特网上进行组播的最后阶段,还是要把组播数据报放在局域网上用硬件组播交付给组播组所有成员
【注】硬件地址的映射关系不是唯一的,因此收到组播数据报的主机,在IP层利用软件进行过滤,将不是本主机要接收的数据报丢弃
IGMP与组播路由算法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路由器知道组播组成员信息;TCP/IP的一部分
工作阶段
1、主机加入新的组播组,该主机向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发送一个IGMP报文,声明要成为组播组成员
本地组播路由器收到IGMP报文后,将组成员关系转发给Internet上其他组播路由器
2、本地组播路由器周期性探询本地局域网上的主机,了解这些主机是否仍继续是组的成员?
只要某个组有一台主机响应,组播路由器就认为该组是活跃的
一个组经过几次后探询仍然没有一台主机响应,不再将该组成员关系转发给其他组播路由器
实现因特网组播路由算法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
协议无关的组播PM(建立在任何路由器协议之上)
移动IP
移动IP概述
移动IP:支持移动性的因特网体系结构与协议,为满足移动结点在移动中保持连接性而设计的
三种功能实体
移动结点:具有永久IP地址的移动结点
本地代理:移动结点的永久“居所”是本地网络,其中代表移动结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是本地代理
根据移动用户的转交地址,采用隧道技术转交移动结点的数据包
外部代理: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结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是外部代理
移动代理=本地代理+外部代理
动态IP:局域网中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动态获得一个 IP地址
移动IP:移动结点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保证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移动IP通信过程
在本地网络中,移动结点传统TCP/IP通信(本地网中固有地址;主地址)
到达外地网络,移动结点向本地代理注册转交地址(当前的位置地址;临时的辅地址)
注册完成,本地地址将截获信息通过隧道发送给转交地址
到达转交地址,恢复原来数据,发送给移动结点
【上述过程理解为呼叫转移】
在外地网络中,移动结点通过外网路由器或外部代理向通信对端发送IP数据报
若来到另一个外地网络,只需向本地代理更新注册的转交地址,就可以继续通信
回到本地网络中,移动结点向本地代理注销转交地址,恢复传统TCP/IP通信
网络层设备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连接异构网络并完成路由转发;隔离广播域
工作过程
源主机和目标主机在同一个网络上,直接交付(无须通过路由器)
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上,间接交付(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
功能组成
主要功能
分组转发: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转发表查询、转发以及相关的队列管理和任务调度
路由计算:通过和路由器进行基于路由协议的交互,完成路由表计算
路由选择部分(控制部分)
核心构件:路由选择处理机
任务:根据选择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和其他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分组转发部分
1、交换结构
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将输入口进入的分组从一个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交换方法:通过存储器交换、通过总线交换、通过互联网交换
2、一组输入端口:从物理层接收到的比特流中提取链路层帧,从帧中提取网络层数据报
3、一组输出端口:将数据报变为比特流发送到物理层
【注】如果一个存储转发设备实现了某个层次的功能,就可以互联两个在该层次上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
支持协议:OSI、TCP/IP、IPX等
与网桥区别
网桥与高层协议无关
路由器面向协议,依据网络地址进行操作,进行路径选择、分段、帧格式转换、控制数据报生存时间和流量
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路由表功能:实现路由选择
路由表结构:目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接口
转发:路由器根据转发表把收到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涉及1个路由器)
路由选择:路由器按照复杂的路由算法,根据各相邻路由器得到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地变化所选择的路由,构造出整个路由表(涉及多个路由器)
默认路由(在路由表中)目的:减少转发表的重复项目,使用一个默认路由代替所具有相同”下一跳“
【补充】
1、不考虑NAT,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2、把IP网络划分成子网的好处:减少广播域的大小,增加子网的数量(子网间用Router传送),减少主机的数量
3、位于不同子网中主机之间相互通信时,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4、0.0.0.0只能作为IP分组的源地址,不能作为目的IP地址;回环地址和广播地址都可以作为目的地址
5、构造一个组播转发树,既能将主播分组传送到每台主机,又能避免环路
水平-分割用于避免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的无穷计数问题
口:将数据报变为比特流发送到物理层
【注】如果一个存储转发设备实现了某个层次的功能,就可以互联两个在该层次上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
支持协议:OSI、TCP/IP、IPX等
与网桥区别
网桥与高层协议无关
路由器面向协议,依据网络地址进行操作,进行路径选择、分段、帧格式转换、控制数据报生存时间和流量
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路由表功能:实现路由选择
路由表结构:目的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接口
转发:路由器根据转发表把收到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涉及1个路由器)
路由选择:路由器按照复杂的路由算法,根据各相邻路由器得到关于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地变化所选择的路由,构造出整个路由表(涉及多个路由器)
默认路由(在路由表中)目的:减少转发表的重复项目,使用一个默认路由代替所具有相同”下一跳“
【补充】
1、不考虑NAT,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整个传输过程中,IP数据报头部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2、把IP网络划分成子网的好处:减少广播域的大小,增加子网的数量(子网间用Router传送),减少主机的数量
3、位于不同子网中主机之间相互通信时,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4、0.0.0.0只能作为IP分组的源地址,不能作为目的IP地址;回环地址和广播地址都可以作为目的地址
5、构造一个组播转发树,既能将主播分组传送到每台主机,又能避免环路
水平-分割用于避免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的无穷计数问题
TTL字段防止IP分组由于环路而在网络中无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