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之前谈到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的诞生让我们清晰地理解互联网络,开发网络产品和网络设计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OSI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实现,OSI各层功能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效率低下,因此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流行开来,也从来没有存在一种完全遵守OSI参考模型的协议族
二、TCP/IP模型的诞生与OSI模型对比
OSI模型 | TCP/IP模型 |
7.应用层 | 4.应用层 |
6.表示层 | |
5.会话层 | |
4.传输层 | 3.传输层 |
3.网络层 | 2.网络层 |
2.数据链路层 | 1.物理层 |
1.物理层 |
正因为OSI的缺点较为明显,所以后续有了TCP/IP模型。TCP/IP模型也采用层次化结构,每一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但是TCP/IP协议简化了层次设计,只分为4层结构,结构更为简单
TCP/IP模型将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整合为应用层,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整合为网络接口层
当然啦,TCP/IP模型也有5层结构的说法,就是将网络接口层拆分还原成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样更加方便我们的理解和学习
三、TCP/IP层次结构及功能介绍
网络接口层:
相当于OSI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监视数据在主机和网络之间的交换。事实上,TCP/IP本身并未定义该层的协议,而由参与互联的各网络使用自己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
相当于OSI的网络层,将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着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除了需要完成路由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联的任务,还可以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传输层:
相当于OSI的传输层,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通信,通过端口号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主要协议由TCP和UDP协议
应用层:
相当于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四、总结
1. TCP/IP模型层次结构简单,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已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