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缓解对中国农作物产量的显著影响

大气污染缓解对中国农作物产量的显著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收获受到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共同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作物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污染严重的地区。本研究中,我们基于198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农作物产量数据,对中国三大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和冬小麦建立产量预测统计模型。我们考虑了四个主要的气候和污染的因素,包括气温,降水,气溶胶和地面臭氧,以及随时间单调变化的因素(比如科技水平进步等)。由于地面臭氧观测站数据在2013年之后才能获取,为了克服观测的空间和时间的间隙,我们开发并使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时空分辨率中国地面臭氧浓度数据集。

我们的统计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三大作物的年际波动(图1,图2)。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不同的统计模型,比如考虑变量之间的交叉影响,得出我们的结果不依赖于模型的不同构建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基于统计模型预测和历史观测数据的作物产量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A作物种植分布和国家总产量的时间序列 B气溶胶光学厚度 C 地面臭氧浓度

基于构建的产量统计模型,我们量化了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图3)。我们发现气溶胶、地面臭氧和气温的增加对三大作物产量都有显著的负效应。降水的增加会略微促进水稻和玉米的产量,但对冬小麦产量有显著负效应。降水是影响玉米和水稻产量年际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而气溶胶是影响冬小麦产量年际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我们的结果表明,气溶胶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在调节中国作物产量年际变化中的关键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A玉米,冬小麦和水稻对气候和污染变量的敏感性 B 气候和污染变量对三大作物产量年际波动的相对重要性

由于2010年中国开始了全面减排政策,我们量化了减排前后,气候和污染对作物产量的分别影响(图4)。我们发现,在2010年前,气候变化和污染加剧对三大作物都有明显的负效应。然而,在 2010-2018 年期间,气溶胶污染的缓解对作物产量的正向影响超过了同期发生的气候变化对产量的负面影响。尽管华北平原的地面臭氧浓度有所增加,但全国三大作物产量净增加了 0.5-1.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气候和污染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分别影响,2006-2010对比1980-1984(污染上升期)和2014-2018对比2006-2010(污染下降期)。

基于CMIP6的SSP5-8.5的未来气候和污染情景模拟(图5),我们发现,到 2050 年,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表温度上升,将成为主导作物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将导致玉米和水稻产量大幅每十年降低 -0.6% 至 -2.8%。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随着污染管控的全面落实,全球的持续变暖将对未来全球粮食安全会构成严重威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基于CMIP6 SSP5-8.5的气候和污染变量对未来水稻,玉米和冬小麦产量分别的影响。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