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事的具体步骤

做事三部曲

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想明白为什么要做?如何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以什么标准?

一、为什么要做?

1,被安排的工作,必须要做的

直接跳转到如何做就行。

2,自己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要做的。

自己基于自己的现实,和未来的理想,抑或是被别人影响的选择。

那么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定?

1,养成固定的生活或工作程序,提高自控力

决策和自控力有着显著的关系:**当你的生活大部分是有序的时候,你就会面临更少的选择,而不至于过多地消耗精力。**比如,当你习惯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去跑步、做早餐然后再去工作,你就不必纠结晚上是否要吃夜宵,以及在早上睁眼时要不要再赖床半小时。如此,你也会更了解自己的生活节律,明白什么时候的状态更好,适合做重大决定和工作。

2,在必要的时候,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为自己做决定

Polman说,因为在为他人着想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因此当你面对困难的选择情境时,还有一种办法是,将这种情境假想成不是在为自己做决定,而是假设自己处于第三方的立场上,假想自己是在为别人做决定,这样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更理性的。

3,将自觉、推理轮流的用在决策中。

直觉(intuition)和推理(reasoning)这两种决策方式,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都会用到。有时候我们需要用直觉去做决定,因为你的直觉其实也就是你的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而推理则是利用摆在面前的事实和数据来做出决策,运用理智和逻辑对比各种选项,列出优缺点,按重要性排序,它适合在做更复杂的决策时使用,但有可能过于机械。在决策过程中你可以将两者结合,先从推理入手,通过收集分析事实和数据做出初步决策,再依靠直觉感受一下,你觉得这个决策如何?你感觉它对不对?如果感觉对了,那就是它了。

无论是面对人生的重大决定,还是每天的小决定,做决定的过程归根结底关乎选择:我们选择了一个选项,就意味着放弃更多可能的选项;我们选择了机会,也就承担了风险。最好的选择可能是这样的:它基于尽可能真实、完整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实现你珍视的价值,但你也能够承担它可能带来的最坏的后果。

每一个做决策的时刻,如果你仔细感受自己的内心,它都能告诉你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事情,什么东西更吸引你,什么东西令你恐惧。学着为自己做决定,并敢于承担做决定相应的后果,正是我们逐渐独立、成熟的表现

二、如何做一件事?——结构化解决问题

引言

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后,就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它,而是要去想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把是否可能变成如何做

误区定式:误区:用未知的信息去计算达成目标的难度。定式:将行动局限在想象之中。

何为厉害: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并坚持执行的人。

1.问题拆解

例如

出国考研

错误思维:出国/考研——没钱/太难——我不可能

正确的思维:留学\考研——那个国家\那个学校——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1wUHz4C-1607091314596)(C:\Users\FuDaoPeng\Desktop\个人体系建立\如何成为厉害的人\结构化解决问题\3.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png)]

2.消除未知信息(对每个小问题进行未知消除)

以我要去那个国家为例,当了解到未知消除的信息后就会知道留学需要很多钱是不成立的,有的国家根本不需要钱。唯一的投入就是前期的语言考证投入。

3.成本风险控制

例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MVXKgz0-1607091314598)(C:\Users\FuDaoPeng\Desktop\个人体系建立\如何成为厉害的人\结构化解决问题\2020-12-04_151322.png)]

两者的成本不同,成功率也不同。

风险太低则提不起做事的兴趣,而风险太高则成功的机率太小,白费力气。中等风险的积极性是最好的。

主要要做的了解成本接受风险

4.步骤分解

警惕一种思维怪圈,就是设定目标后就一味的闷头努力,让自己看上去很用功,却往往事倍功半,毫无效率可言。而是要以目标为导向,确定自己学到的东西,以学到的东西为是否努力的评价标准。

以时间为导向的反馈周期长,不利于做事。而要以目标为导向,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样反馈周期短,多巴胺分泌快,更容易做事上瘾。此外牢记每个小目标,最后要有截至时间,这样更会有效率。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gMC77li0-1607091314599)(C:\Users\FuDaoPeng\Desktop\个人体系建立\如何成为厉害的人\结构化解决问题\5.如何做.png)]

5.总体顺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jLglID9-1607091314602)(C:\Users\FuDaoPeng\Desktop\个人体系建立\如何成为厉害的人\结构化解决问题\4.解决事情的步骤.png)]

三、具体事情时如何做

1、学习类事情

1.学习的两种模式

一种是从知识或信息中学习(即Knowledge,称为K模式),另一种是从经验中学习(即Experience,称为E模式)

例如:看书就是K模式,抄作业被老师惩罚后,就知道不能抄作业了就是E模式。

2、学习的底层逻辑,RAP模型
1、接收知识

包括我们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既包括我们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也包括通过人生经历积累的经验。

读书时是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而不是追求把书读透,理清作者的逻辑和知识脉络。

咱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总是要求我们站在作者、出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只要理解了他们的知识脉络,就能做对题。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去迎合作者的需求,但长久的思维模式却变成了习惯:读书总喜欢追求理解作者,而不是利用作者的东西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姿态实在太低了。

所以啊,在RAP模型的第一层,最重要的是读书之前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

在读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疑问能不能得到解决,而不是去理清作者的逻辑、知识脉络,甚至不用在意是否读完。

原书的体系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书中的重点是什么也不重要,那跟我们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哪一部分能为我们创造价值、帮自己解决问题。

看到这你应该就明白了,RAP的第一层,强调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本身为中心。**只有时刻关注自己的需求,才不会在庞大的信息中迷失。

**主要就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要过多摄入对自己没用的知识,那样就会越学越焦虑,而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独特的人。

2、内化知识

读书或者学习时,感觉书中的知识说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的生活和书中的知识相对应,这就是知识的内化。

而提升的方法也很简单,放慢读书的节奏,中间多停留几次,让大脑去寻找自己过去的具体经验,既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把读书或者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内在知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之间建立连接,这样知识才能存在的久。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聚焦于结果和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结果和表现。

知识只是知晓,技能才有力量。

具体步骤:

事前:定下清晰、明确、可衡量的目标
事中:保持专注,尤其在充斥着干扰的时代

事后:反馈,精准的反馈
事后更进一步的秘诀:脱离舒适区

4、自己的一些学习感悟

当学习某个知识时要明白以下几个相关点:

1.这个知识是如何来的,为了解决那个问题。

2.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

3.联系实际,联系自己。

的反馈
事后更进一步的秘诀:脱离舒适区

4、自己的一些学习感悟

当学习某个知识时要明白以下几个相关点:

1.这个知识是如何来的,为了解决那个问题。

2.这个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

3.联系实际,联系自己。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