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笔记(其二)

多线程

程序、进程、线程

基本概念

  • 程序(program)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用某种语言编写的一组指令的集合。即指一段静态的代码,静态对象。
  • 进程(process)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或是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它自身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过程(生命周期)
  • 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 进程作为资源分配的单位,系统在运行时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不同的内存区域
  • 线程(thread),进程可进一步细化为线程,是一个程序内部的一条执行路径。
  • 若一个进程同一时间并行执行多个线程,就是支持多线程的
  • 线程作为调度和执行的单位,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运行栈和程序计数器(pc),线程切换的开销小
  • 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单元/内存地址空间
  • 它们从同一堆中分配对象,可访问相同的变量和对象。这就使得线程间通信更简便、高效。但多个线程操作共享的系统资源可能就会带来安全的隐患。

并行与并发

  • 并行:多个CPU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比如:多个人同时做不同的事。
  • 并发:一个CPU(采用时间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比如:秒杀、多个人做同一件事。

线程的创建和使用

Thread类

  • Java语言的JVM允许程序运行多个线程,它通过java.lang.Thread类来体现。
  • Thread类的特性
  1. 每个线程都是通过某个特定Thread对象的run()方法来完成操作的,经常把run()方法的主体称为线程体
  2. 通过该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这个线程,而非直接调用run()
  • 构造器
  1. Thread() :创建新的Thread对象
  2. Thread(String threadname):创建线程并指定线程实例名
  3. Thread(Runnable target) :指定创建线程的目标对象,它实现了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
  4. Thread(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 :创建新的Thread对象

JDK5.0之前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1. 继承Thread类
  1. 定义子类继承Thread类。
  2. 子类中重写Thread类中的run方法。
  3. 创建Thread子类对象,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4. 调用线程对象start方法:启动线程,调用run方法。

注意

  1. 如果自己手动调用run()方法,那么就只是普通方法,没有启动多线程模式。
  2. run()方法由JVM调用,什么时候调用,执行的过程控制都有操作系统的CPU调度决定。
  3. 想要启动多线程,必须调用start方法。
  4. 一个线程对象只能调用一次start()方法启动,如果重复调用了,则将抛出以上的异常“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5. 通过创建Thread类匿名子类的方式:
    请添加图片描述
2. 实现Runnable接口
  1. 定义子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 子类中重写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
  3. 创建实现类的对象
  4. 将此对象作为实际参数传递给Thread类的构造器,创建Thread对象
  5. 通过此Thread对象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调用Runnable子类接口的run方法
两种方式的比较

在开发中优先选择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

  1. 实现接口方式不受类的单继承性的局限
  2. 实现接口方式更适合处理多个线程有共享数据的情况
    实际上,Thread类也实现了Runnable接口

JDK5.0之后新增线程创建方式

1. 实现Callable接口

与使用Runnable相比, Callable功能更强大些

  1. 相比run()方法,可以有返回值
  2. 方法可以抛出异常,被外界捕获,获取异常信息
  3. 支持泛型的返回值
  4. 需要借助FutureTask类,比如获取返回结果,call方法的返回值可以通过FutureTask对象调用get()获取

操作步骤

  1. 创建一个实现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
  2. 实现call方法,将此线程需要执行的操作声明在call方法中
  3. 创建该实现类的对象
  4. 将此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FutureTask构造器中,创建FutureTask对象
  5. 将FutureTask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hread类构造器中,由Thread类调用start方法

关于Future接口

  1. 可以对具体Runnable、Callable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取消、查询是否完成、获取结果等。
  2. FutrueTask是Futrue接口的唯一的实现类
  3. FutureTask 同时实现了Runnable, Future接口。它既可以作为Runnable被线程执行,又可以作为Future得到Callable的返回值
2. 使用线程池
  • 背景: 经常创建和销毁、使用量特别大的资源,比如并发情况下的线程,对性能影响很大。
  • 思路:提前创建好多个线程,放入线程池中,使用时直接获取,使用完放回池中。可以避免频繁创建销毁、实现重复利用。类似生活中的公共交通工具。
  • 好处
  1. 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了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2. 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3. 便于线程管理:
    1)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
    2)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3)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 线程池相关API

ExecutorService:真正的线程池接口。常见子类ThreadPoolExecutor

  1.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执行任务/命令,没有返回值,一般用来执行Runnable
  2. Future submit(Callable callable):执行任务,有返回值,一般用来执行Callable
  3. void shutdown() :关闭连接池

Executors:工具类、线程池的工厂类,用于创建并返回不同类型的线程池

  1.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可根据需要创建新线程的线程池
  2.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n); 创建一个可重用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
  3.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创建一个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
  4.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n):创建一个线程池,它可安排在给定延迟后运行命令或者定期地执行

操作步骤

//1. 提供指定线程数量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可将ExecutorService强转为ThreadPoolExecutor,以使用getPoolSize()等方法
ThreadPoolExecutor executor = (ThreadPoolExecutor)service;
System.out.println(executor.getPoolSize());


//2.执行指定的线程操作,需要提供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对象
service.execute(Runnable实现类对象);
service.submit(Callable实现类对象);

//3.关闭连接池
service.shutdown();

Thread类中的常用方法

  1. void start(): 启动线程,并执行对象的run()方法
  2. run(): 线程在被调度时执行的操作
  3. String getName(): 返回线程的名称
  4. void setName(String name):设置该线程名称
  5.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 返回当前线程,在Thread子类中就是this,通常用于主线程和Runnable实现类
  6. static void yield():线程让步,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把执行机会让给优先级相同或更高的线程,若队列中没有同优先级的线程,忽略此方法
  7. join():当某个程序执行流中调用其他线程的 join() 方法时,调用线程将被阻塞,直到 join() 方法加入的 join 线程执行完为止,低优先级的线程也可以获得执行
  8.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 :(指定时间:毫秒),令当前活动线程在指定时间段内放弃对CPU控制,使其他线程有机会被执行,时间到后重排队,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
  9. stop(): 强制线程生命期结束,已过时,不推荐使用
  10. boolean isAlive():判断线程是否还活着

线程的调度

  1. 时间片轮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优先级调度(抢占式)

Java的调度方式

同优先级线程组成先进先出队列(先到先服务),使用时间片策略
对高优先级,使用优先调度的抢占式策略

线程的优先级

  • 线程的优先级:

MAX_PRIORITY :10
MIN _PRIORITY :1
NORM_PRIORITY:5(默认)

  • 涉及的方法:
  1. getPriority():返回线程优先值
  2.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改变线程的优先级
  • 说明
  1. 线程创建时继承父线程的优先级
  2. 低优先级只是获得调度的概率低,并非一定是在高优先级线程之后才被调用

线程的分类

Java中的线程分为两类:一种是守护线程,一种是用户线程:

  • 它们在几乎每个方面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判断JVM何时离开。
  • 守护线程是用来服务用户线程的,通过在start()方法前调用,thread.setDaemon(true)可以把一个用户线程变成一个守护线程。
  • Java垃圾回收就是一个典型的守护线程。
  • 若JVM中都是守护线程,当前JVM将退出。

线程的生命周期

JDK中用Thread.State类定义了线程的几种状态
要想实现多线程,必须在主线程中创建新的线程对象。Java语言使用Thread类及其子类的对象来表示线程,在它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如下的五种状态:

  1. 新建: 当一个Thread类或其子类的对象被声明并创建时,新生的线程对象处于新建状态
  2. 就绪:处于新建状态的线程被start()后,将进入线程队列等待CPU时间片,此时它已具备了运行的条件,只是没分配到CPU资源
  3. 运行:当就绪的线程被调度并获得CPU资源时,便进入运行状态, run()方法定义了线程的操作和功能
  4. 阻塞: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被人为挂起或执行输入输出操作时,让出 CPU 并临时中止自己的执行,进入阻塞状态
  5. 死亡:线程完成了它的全部工作或线程被提前强制性地中止或出现异常导致结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程的同步

多线程的安全问题

  1. 多线程出现了安全问题
  2. 问题的原因:当多条语句在操作同一个线程共享数据时,一个线程对多条语句只执行了一部分,还没有执行完,另一个线程参与进来执行。导致共享数据的错误。
  3. 解决办法:对多条操作共享数据的语句,只能让一个线程都执行完,在执行过程中,其他线程不可以参与执行。

解决安全问题的三种方式

Java 对于多线程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专业的解决方式:同步机制

一、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 (同步监视器){
	//  需要被同步的代码;
}
二、同步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how (String name){   //此时同步监视器为this
			….
}

说明

  1. 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即为需要同步的代码
  2. 同步监视器(锁):任何对象都可以充当锁,多个线程必须共用一把锁
  3. 同步方法也有同步监视器,但不需要显式声明
  4. 非静态的同步方法,其同步监视器是this;
  5. 静态的同步方法,其同步监视器是当前类本身
三、Lock(锁)-----JDK5.0新增
  • 从JDK 5.0开始,Java提供了更强大的线程同步机制——通过显式定义同步锁对象来实现同步。同步锁使用Lock对象充当。
  •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接口是控制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的工具。锁提供了对共享资源的独占访问,每次只能有一个线程对Lock对象加锁,线程开始访问共享资源之前应先获得Lock对象。
  • ReentrantLock 类实现了 Lock ,它拥有与 synchronized 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控制中,比较常用的是ReentrantLock,可以显式加锁、释放锁。
class A{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ublic void m(){
		lock.lock();
		try{
			// 保证线程安全的代码;
		}
		finally{
			lock.unlock();
		}
	}
}

注意:如果同步代码有异常,要将unlock()写入finally语句块

synchronized 与 Lock 的对比
  1. Lock是显式锁(手动开启和关闭锁,别忘记关闭锁),synchronized是隐式锁,出了作用域自动释放
  2. Lock只有代码块锁,synchronized有代码块锁和方法锁
  3. 使用Lock锁,JVM将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调度线程,性能更好。并且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提供更多的子类)

优先使用顺序:
Lock > 同步代码块(已经进入了方法体,分配了相应资源)>同步方法(在方法体之外)

同步的范围确定

1 、 如何找问题,即代码是否存在线程安全?(非常重要 )
(1)明确哪些代码是多线程运行的代码
(2)明确多个线程是否有共享数据
(3)明确多线程运行代码中是否有多条语句操作共享数据
2 、 如何解决呢?(非常重要)
对多条操作共享数据的语句,只能让一个线程都执行完,在执行过程中,其他线程不可以参与执行,即所有操作共享数据的这些语句都要放在同步范围中
3 、 切记 :

范围太小:没锁住所有有安全问题的代码
范围太大:没发挥多线程的功能。

释放锁的操作
  1. 当前线程的同步方法、同步代码块执行结束。
  2. 当前线程在同步代码块、同步方法中遇到break、return终止了该代码块、该方法的继续执行。
  3. 当前线程在同步代码块、同步方法中出现了未处理的Error或Exception,导致异常结束。
  4. 当前线程在同步代码块、同步方法中执行了线程对象的wait()方法,当前线程暂停,并释放锁。
不会释放锁的操作
  1. 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块或同步方法时,程序调用Thread.sleep()、Thread.yield()方法暂停当前线程的执行
  2. 线程执行同步代码块时,其他线程调用了该线程的suspend()方法将该线程挂起,该线程不会释放锁(同步监视器)
    应尽量避免使用suspend()和resume()来控制线程
死锁问题
  1. 死锁
  • 不同的线程分别占用对方需要的同步资源不放弃,都在等待对方放弃自己需要的同步资源,就形成了线程的死锁
  • 出现死锁后,不会出现异常,不会出现提示,只是所有的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无法继续
  1. 解决方法
  • 专门的算法、原则
  • 尽量减少同步资源的定义
  • 尽量避免嵌套同步

线程的通信

wait()

wait():令当前线程挂起并放弃CPU、同步资源并等待,使别的线程可访问并修改共享资源,而当前线程排队等候其他线程调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唤醒,唤醒后等待重新获得对监视器的所有权后才能继续执行。

  • 在当前线程中调用方法: 对象名.wait()
  • 使当前线程进入等待(某对象)状态 ,直到另一线程对该对象发出 notify(或notifyAll) 为止。
  • 调用方法的必要条件:当前线程必须具有对该对象的监控权(加锁)
  • 调用此方法后,当前线程将释放对象监控权 ,然后进入等待
  • 在当前线程被notify后,要重新获得监控权,然后从断点处继续代码的执行。

notify() && notifyAll()

notify():唤醒正在排队等待同步资源的线程中优先级最高者结束等待
notifyAll():唤醒正在排队等待资源的所有线程结束等待

  • 在当前线程中调用方法: 对象名.notify()
  • 功能:唤醒等待该对象监控权的一个h或所有线程。
  • 调用方法的必要条件:当前线程必须具有对该对象的监控权(加锁)

注意点

  • 这三个方法只有在synchronized方法或synchronized代码块中才能使用,调用者是其中的同步监视器,否则会报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异常。
  • 因为这三个方法必须有锁对象调用,而任意对象都可以作为synchronized的同步锁,因此这三个方法只能在Object类中声明。

sleep()和wait()的异同

相同点:都可以使当前线程进入阻塞状态
不同点:

  1. sleep()声明在Thread类中,wait()声明在Object类中
  2. sleep()可以在任何位置调用,wait()必须在同步代码块/方法中调用
  3. 在同步代码块/方法中,sleep()不会释放锁,wait()会释放锁

常用类

字符串相关类

String

String的特性:
  1. String类代表字符串,Java 程序中的所有字符串字面值(如 “abc” )都作为此类的实例实现。
  2. String是一个final类,不可被继承,代表不可变的字符序列。
  3. 字符串是常量,用双引号引起来表示。它们的值在创建之后不能更改。
  4. String对象的字符内容是存储在一个字符数组final char[] value中的
  5. String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表示String是支持序列化的
  6. String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表示String是可以比较大小的
  7. 通过字面量的方式(区别于new)给一个字符串赋值,此时的字符串值声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8. 字符串常量池不会存储相同内容的字符串
  9. 常量与常量(final修饰的变量也是常量)的拼接结果在常量池。且常量池中不会存在相同内容的常量。
  10. 只要拼接中有一个是变量,结果就在堆中
  11. 如果拼接的结果调用intern()方法,返回值就在常量池中
String对象的创建

方式一:通过字面量定义的方式
方式二:通过new+构造器的方式

String str = "hello";

// 本质上this.value = new char[0];
String s1 = new String();

//this.value = original.value;
String s2 = new String(String original);

//this.value = Arrays.copyOf(value, value.length);
String s3 = new String(char[] a);
String s4 = new String(char[] a,int startIndex,int count);
内存解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ing使用陷阱
  1. String s1 = “a”;
    说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了一个字面量为"a"的字符串。
  2. s1 = s1 + “b”;
    说明:实际上原来的“a”字符串对象已经丢弃了,现在在堆空间中产生了一个字符串s1+“b”(也就是"ab")。如果多次执行这些改变串内容的操作,会导致大量副本字符串对象存留在内存中,降低效率。如果这样的操作放到循环中,会极大影响程序的性能。
  3. String s2 = “ab”;
    说明:直接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创建一个字面量为"ab"的字符串。
  4. String s3 = “a” + “b”;
    说明:s3指向字符串常量池中已经创建的"ab"的字符串。
  5. String s4 = s1.intern();
    说明:堆空间的s1对象在调用intern()之后,会将常量池中已经存在的"ab"字符串赋值给s4。
String常用方法
  1. int length():返回字符串的长度:return value.length
  2. char charAt(int index):返回某索引处的字符return value[index]
  3. boolean isEmpty():判断是否是空字符串:return value.length == 0
  4. String toLowerCase():使用默认语言环境,将String中的所有字符转换为小写
  5. String toUpperCase():使用默认语言环境,将String中的所有字符转换为大写
  6. String trim():返回字符串的副本,忽略前导空白和尾部空白
  7.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比较字符串的内容是否相同
  8. boolean equalsIgnoreCase(String anotherString):与equals方法类似,忽略大小写
  9. String concat(String str):将指定字符串连接到此字符串的结尾。 等价于用“+”
  10. int compareTo(String anotherString):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大小
  11.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它是此字符串的从beginIndex开始截取到最后的一个子字符串。
  12.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返回一个新字符串,它是此字符串从beginIndex开始截取到endIndex(不包含)的一个子字符串。
  13. boolean endsWith(String suffix):测试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后缀结束
  14.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测试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前缀开始
  15.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 int toffset):测试此字符串从指定索引开始的,子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前缀开始
  16. boolean contains(CharSequence s):当且仅当此字符串包含指定的 char 值序列时,返回 true
  17. int indexOf(String str):返回指定子字符串在此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处的索引
  18. int indexOf(String str, int fromIndex):返回指定子字符串在此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处的索引,从指定的索引开始
  19.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返回指定子字符串在此字符串中最右边出现处的索引
  20.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 int fromIndex):返回指定子字符串在此字符串中最后一次出现处的索引,从指定的索引开始反向搜索
    注:indexOf和lastIndexOf方法如果未找到都是返回-1
  21. String replace(char oldChar, char newChar):返回一个新的字符串,它是通过用 newChar 替换此字符串中出现的所有 oldChar 得到的。
  22. String replace(CharSequence target, CharSequence replacement):使用指定的字面值替换序列替换此字符串所有匹配字面值目标序列的子字符串。
  23. String replaceAll(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使 用 给 定 的replacement替换此字符串所有匹配给定的正则表达式的子字符串。
  24. String replaceFirst(String regex, String replacement):使用给定的replacement 替换此字符串匹配给定的正则表达式的第一个子字符串。
  25. boolean matches(String regex):告知此字符串是否匹配给定的正则表达式。
  26.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根据给定正则表达式的匹配拆分此字符串。
  27.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int limit):根据匹配给定的正则表达式来拆分此字符串,最多不超过limit个,如果超过了,剩下的全部都放到最后一个元素中。
String和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的转换
  • Integer包装类的public static int parseInt(String s):可以将由“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转换为整型。
  • 类似地,使用java.lang包中的Byte、Short、Long、Float、Double类调相应的类方法可以将由“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转化为相应的基本数据类型。
  • 调用String类的public String valueOf(int n)可将int型转换为字符串
  • 相应的valueOf(byte b)、valueOf(long l)、valueOf(float f)、valueOf(double d)、valueOf(boolean b)可由参数的相应类型到字符串的转换
String和字符数组的转换
  • 字符数组–>字符串
String str = new String(char[]);
String str = new String(char[],offset,length);
  • 字符串–>字符数组
public char[] toCharArray();//将字符串中的全部字符存放在一个字符数组中的方法
public void getChars(int srcBegin, int srcEnd, char[] dst,int dstBegin); //提供了将指定索引范围内的字符串存放到数组中的方法。
String和字节数组的转换
  • 字节数组–>字符串
String(byte[]);  //通过使用平台的默认字符集解码指定的 byte 数组,构造一个新的String。
String(byte[] ,int offset ,int length);   //用指定的字节数组的一部分,即从数组起始位置offset开始取length个字节构造一个字符串对象。
  • 字符串–>字节数组
public byte[] getBytes(); //使用平台的默认字符集将此String编码为byte 序列,并将结果存储到一个新的byte数组中。
public byte[] getBytes(String charsetName); //使用指定的字符集将此 String编码到byte序列,并将结果存储到新的byte数组。

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
  • java.lang.StringBuffer代表可变的字符序列,JDK1.0中声明,可以对字符串内容进行增删,此时不会产生新的对象。
  • 很多方法与String相同。
  • 作为参数传递时,方法内部可以改变值。
  • StringBuffer 类不同于String ,其对象必须使用构造器生成,有三个构造器 :

StringBuffer() :初始为容量为16 的字符串缓冲区
StringBuffer(int size) :构造指定容量的字符串缓冲区
StringBuffer(String str) :内容初始化为指定字符串内容

  • StringBuffer的length()长度取决于实际的字符串大小,而不是底层数组的长度
  • 如果要append的数据底层数组装不下了,默认会将底层数组扩容至原来的2倍+2,同时将原数组数据复制到扩容后的数组中
  • 开发中推荐使用StringBuffer(int capacity)和StringBuilder(int capacit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StringBuffer append null时,实际append的是“null”,用构造器的方式加null则报错
    请添加图片描述
StringBuffer常用方法
  1. StringBuffer append(xxx):提供了很多的append()方法,用于进行字符串拼接
  2. StringBuffer delete(int start,int end):删除指定位置的内容
  3. StringBuffer replace(int start, int end, String str):把[start,end)位置替换为str
  4. StringBuffer insert(int offset, xxx):在指定位置插入xxx
  5. StringBuffer reverse() :把当前字符序列逆转
  6. public int indexOf(String str)
  7. public String substring(int start,int end)
  8. public int length()
  9. public char charAt(int n )
  10. public void setCharAt(int n ,char ch)
StringBuilder
  • 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非常类似,均代表可变的字符序列 , 而且提供相关功能的方法也一样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的对比

  1. String(JDK1.0):不可变字符序列
  2. StringBuffer(JDK1.0):可变字符序列、效率低、线程安全
  3. StringBuilder(JDK 5.0):可变字符序列、效率高、线程不安全
    注意:作为参数传递的话,方法内部String不会改变其值,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会改变其值。
  4. 底层都是char[]数组

时间日期相关类

JDK8.0之前的时间日期AP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java.lang.System类
public static long currentTimeMillis()
//用来返回当前时
间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之间以毫秒为单位的时间差,即时间戳
2. java.util.Date类

表示特定的瞬间,精确到毫秒

  1. 两个构造器
 Date();//使用无参构造器创建的对象可以获取本地当前时间。
 Date(long date); 使用带参构造器创建的对象,参数为时间戳
  1. 两个常用方法
getTime();  //返回自 1970 年 1 月 1 日 00:00:00 GMT 以来此 Date 对象表示的毫秒数。
toString(); //把此 Date 对象转换为以下形式的 String: dow mon dd hh:mm:ss zzz yyyy 其中: dow 是一周中的某一天 (Sun, Mon, Tue,Wed, Thu, Fri, Sat),zzz是时间标准。
  1. java.sql.Date对应数据库中的日期类型
java.sql.Date d = new java.sql.Date();  //实例化
java.sql.Date d = new java.sql.Date(utilDate.getTime());  //将java.util.Date转换成java.sql.Date
3.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类

Date类的API不易于国际化,大部分被废弃了,java.text.SimpleDateFormat类是一个不与语言环境有关的方式来格式化和解析日期的具体类,它允许进行格式化:日期->文本、 解析:文本->日期

//格式化:
SimpleDateFormat(); //默认的模式和语言环境创建对象
public SimpleDateFormat(String pattern); //该构造方法可以用参数pattern指定的格式创建一个对象,该对象调用:
public String format(Date date);  //方法格式化时间对象date

//解析:
public Date parse(String source);  //从给定字符串的开始解析文本,以生成一个日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java.util.Calendar(日历)类

Calendar是一个抽象基类,主用用于完成日期字段之间相互操作的功能。

//获取Calendar实例的方法:
1. Calendar.getInstance();
2. 调用它的子类GregorianCalendar的构造器
//一个Calendar的实例是系统时间的抽象表示,通过get(int field)方法来取得想要的时间信息。比如YEAR、MONTH、DAY_OF_WEEK、HOUR_OF_DAY 、MINUTE、SECOND
public void set(int field,int value);
public void add(int field,int amount);
public final Date getTime();
public final void setTime(Date date);
//注意:
// 获取月份时:一月是0,二月是1,以此类推,12月是11
// 获取星期时:周日是1,周二是2 ,......周六是7

JDK8.0之后的时间日期API

背景
JDK 1.0中包含了一个java.util.Date类,但是它的大多数方法已经在JDK 1.1引入Calendar类之后被弃用了。而Calendar并不比Date好多少。它们面临的问题是:

  1. 可变性:像日期和时间这样的类应该是不可变的。
  2. 偏移性:Date中的年份是从1900开始的,而月份都从0开始。
  3. 格式化:格式化只对Date有用,Calendar则不行。
  4. 此外,它们也不是线程安全的;不能处理闰秒等。
  5. Java 8 吸收了 Joda-Time 的精华,以一个新的开始为 Java 创建优秀的 API,新的 java.time 中包含了所有关于本地日期(LocalDate)、本地时间(LocalTime)、本地日期时间(LocalDateTime)、时区(ZonedDateTime)和持续时间(Duration)的类。历史悠久的Date类新增toInstant() 方法,用于把 Date 转换成新的表示形式。这些新增的本地化时间日期 API 大大简化了日期时间和本地化的管理。
1. LocalDateTime、LocalDate、LocalTime

LocalDate、LocalTime、LocalDateTime 类是java.time中较重要的几个类,它们的实例是不可变的对象,分别表示使用 ISO-8601日历系统的日期、时间、日期和时间。它们提供了简单的本地日期或时间,并不包含当前的时间信息,也不包含与时区相关的信息。

  1. LocalDate代表IOS格式(yyyy-MM-dd)的日期,可以存储 生日、纪念日等日期。
  2. LocalTime表示一个时间,而不是日期。
  3. LocalDateTime是用来表示日期和时间的,这是一个最常用的类之一。

注:ISO-8601日历系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现代公民的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法,也就是公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瞬时Instant
  • Instant:时间线上的一个瞬时点。 这可能被用来记录应用程序中的事件时间戳。
  • 在处理时间和日期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想到年,月,日,时,分,秒。然而,这只是时间的一个模型,是面向人类的。第二种通用模型是面向机器的,或者说是连续的。在此模型中,时间线中的一个点表示为一个很大的数,这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在UNIX中,这个数从1970年开始,以秒为的单位;同样的,在Java中,也是从1970年开始,但以毫秒为单位。
  • java.time包通过值类型Instant提供机器视图,不提供处理人类意义上的时间单位。Instant表示时间线上的一点,而不需要任何上下文信息,例如,时区。概念上讲,它只是简单的表示自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UTC)开始的秒数。因为java.time包是基于纳秒计算的,所以Instant的精度可以达到纳秒级。
  • (1 ns = 10 -9 s) 1秒 = 1000毫秒 =106微秒=109纳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添加图片描述

3.java.time.format.DateTimeFormatter

该类提供了三种格式化方法:

  1. 预定义的标准格式。如ISO_LOCAL_DATE_TIME;ISO_LOCAL_DATE;ISO_LOCAL_TIME
  2. 本地化相关的格式。如:ofLocalizedDateTime(FormatStyle.LONG)
  3. 自定义的格式。如:ofPattern(“yyyy-MM-dd hh:mm: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其他API
  1. ZoneId :该类中包含了所有的时区信息,一个时区的ID,如 Europe/Paris
  2. ZonedDateTime :一个在ISO-8601日历系统时区的日期时间,如 2007-12-03T10:15:30+01:00 Europe/Paris。其中每个时区都对应着ID,地区ID都为“{区域}/{城市}”的格式,例如:Asia/Shanghai等
  3. Clock:使用时区提供对当前即时、日期和时间的访问的时钟。
  4. 持续时间:Duration,用于计算两个“时间”间隔
  5. 日期间隔:Period,用于计算两个“日期”间隔
  6. TemporalAdjuster : 时间校正器。有时我们可能需要获取例如:将日期调整到“下一个工作日”等操作。
  7. TemporalAdjusters : 该类通过静态方法(firstDayOfXxx()/lastDayOfXxx()/nextXxx())提供了大量的常用TemporalAdjuster 的实现。
与传统日期处理的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比较器

在Java中经常会涉及到对象数组的排序问题,那么就涉及到对象之间的比较问题。
Java实现对象排序的方式有两种:

  1. 自然排序:java.lang.Comparable
  2. 定制排序:java.util.Comparator

1. 自然排序 java.lang.Comparable

  • Comparable接口强行对实现它的每个类的对象进行整体排序。这种排序被称为类的自然排序。
  • 实现 Comparable 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两个对象即通过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的返回值来比较大小。如果当前对象this大于形参对象obj,则返回正整数,如果当前对象this小于形参对象obj,则返回负整数,如果当前对象this等于形参对象obj,则返回零。
  • 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对象列表(和数组)可以通过Collections.sort 或Arrays.sort进行自动排序。实现此接口的对象可以用作有序映射中的键或有序集合中的元素,无需指定比较器。
  • 像String、包装类等都实现了Comparable接口,重写了compareTo(Object obj)方法,自定义类要比较大小,也可以重写compareTo(Object obj)
  • 对于类 C 的每一个 e1 和 e2 来说,当且仅当e1.compareTo(e2) == 0 与e1.equals(e2) 具有相同的 boolean 值时,类 C 的自然排序才叫做与 equals一致。建议(虽然不是必需的)最好使自然排序与 equals 一致。
  • Comparable 的典型实现:(默认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1) String:按照字符串中字符的Unicode值进行比较
    (2) Character:按照字符的Unicode值来进行比较
    (3) 数值类型对应的包装类以及BigInteger、BigDecimal:按照它们对应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
    (4) Boolean:true 对应的包装类实例大于 false 对应的包装类实例
    (5) Date、Time等:后面的日期时间比前面的日期时间大
class Goods implements Compar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double price;
	//按照价格,比较商品的大小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Object o) {
		if(o instanceof Goods) {
			Goods other = (Goods) o;
			if (this.price > other.price) {
				return 1;
			} else if (this.price < other.price) {
				return -1;
			}
			return 0;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输入的数据类型不一致");
	}
//构造器、getter、setter、toString()方法略
}

public class Comparable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ods[] all = new Goods[4];
		all[0] = new Goods("《红楼梦》", 100);
		all[1] = new Goods("《西游记》", 80);
		all[2] = new Goods("《三国演义》", 140);
		all[3] = new Goods("《水浒传》", 120);
		Arrays.sort(all);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ll));
	}
}

2. 定制排序 java.util.Comparator

  • 当元素的类型没有实现java.lang.Comparable 接口而又不方便修改代码,或者实现了java.lang.Comparable 接口的排序规则不适合当前的操作,那么可以考虑使用 Comparator 的对象来排序,强行对多个对象进行整体排序的比较。
  • 重写compare(Object o1,Object o2)方法,比较o1和o2的大小: 如果方法返示 回正整数,则表示o1 大于o2 ;如果返回0 ,表示相等;返回负整数,表示o1 小于o2。
  • 可以将 Comparator 传递给 sort 方法(如 Collections.sort 或 Arrays.sort),从而允许在排序顺序上实现精确控制。
  • 还可以使用 Comparator 来控制某些数据结构(如有序 set或有序映射)的顺序,或者为那些没有自然顺序的对象 collection 提供排序。
Goods[] all = new Goods[4];
all[0] = new Goods("War and Peace", 100);
all[1] = new Goods("Childhood", 80);
all[2] = new Goods("Scarlet and Black", 140);
all[3] = new Goods("Notre Dame de Paris", 120);
Arrays.sort(all, new Comparator()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Object o1, Object o2) {
		Goods g1 = (Goods) o1;
		Goods g2 = (Goods) o2;
		return g1.getName().compareTo(g2.getName());
	}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ll));

Comparable和Comparator使用对比

  1. Comparable接口的方式一旦实现,Comarable接口实现类的对象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比较大小
  2. Comparator属于临时性的比较

System类

  • System类代表系统,系统级的很多属性和控制方法都放置在该类的内部。该类位于java.lang包。
  • 由于该类的构造器是private的,所以无法创建该类的对象,也就是无法实例化该类。其内部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都是static的,所以也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调用。
  • 成员变量
    System类内部包含in、out和err三个成员变量,分别代表标准输入流(键盘输入),标准输出流(显示器)和标准错误输出流(显示器)。
  • 成员方法
native long currentTimeMillis(); //该方法的作用是返回当前的计算机时间,时间的表达格式为当前计算机时间和GMT时间(格林威治时间)1970年1月1号0时0分0秒所差的毫秒数。
void exit(int status); //该方法的作用是退出程序。其中status的值为0代表正常退出,非零代表异常退出。 使用该方法可以在图形界面编程中实现程序的退出功能等。
void gc(); //该方法的作用是请求系统进行垃圾回收。至于系统是否立刻回收,则取决于系统中垃圾回收算法的实现以及系统执行时的情况。
String getProperty(String key); //该方法的作用是获得系统中属性名为key的属性对应的值

系统中常见的属性名以及属性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th类

java.lang.Math 提供了一系列静态方法用于科学计算。其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类型一般为double 型。

abs  //绝对值
acos,asin,atan,cos,sin,tan   //三角函数
sqrt  //平方根
pow(double a,doble b)   //a的b次幂
log   //自然对数
exp  //e为底指数
max(double a,double b)
min(double a,double b)
random()   //返回0.0 到1.0 的随机数
long round(double a)   //double 型数据a 转换为long 型(四舍五入)
toDegrees(double angrad)   //弧度—> 角度
toRadians(double angdeg)   //角度—>弧度

BigInteger与BigDecimal

BigInteger

  • Integer类作为int的包装类,能存储的最大整型值为2 31 -1,Long类也是有限的,最大为2 63 -1。如果要表示再大的整数,不管是基本数据类型还是他们的包装类都无能为力,更不用说进行运算了。
  • java.math包的BigInteger 可以表示不可变的任意精度的整数。BigInteger 提供所有 Java 的基本整数操作符的对应物,并提供 java.lang.Math 的所有相关方法。另外,BigInteger 还提供以下运算:模算术、GCD 计算、质数测试、素数生成、位操作以及一些其他操作。
  • 构造器
BigInteger(String val);  //根据字符串构建BigInteger对象
//常用方法
public BigInteger abs();  //返回此 BigInteger 的绝对值的 BigInteger。
BigInteger add(BigInteger val); //返回其值为 (this + val) 的 BigInteger
BigInteger subtract(BigInteger val);  //返回其值为 (this - val) 的BigInteger
BigInteger multiply(BigInteger val);  //返回其值为 (this * val) 的BigInteger
BigInteger divide(BigInteger val);  //返回其值为 (this / val) 的BigInteger。整数相除只保留整数部分。
BigInteger remainder(BigInteger val); //返回其值为 (this % val) 的BigInteger。
BigInteger[] divideAndRemainder(BigInteger val);  //返回包含 (this / val) 后跟(this % val) 的两个 BigInteger 的数组。
BigInteger pow(int exponent);  //返回其值为 (this exponent ) 的BigInteger。

BigDecimal

  • 一般的Float类和Double类可以用来做科学计算或工程计算,但在商业计算中,要求数字精度比较高,故用到java.math.BigDecimal类。
  • BigDecimal类支持不可变的、任意精度的有符号十进制定点数。
//构造器
public BigDecimal(double val)
public BigDecimal(String val)
//常用方法
public BigDecimal add(BigDecimal augend)
public BigDecimal subtract(BigDecimal subtrahend)
public BigDecimal multiply(BigDecimal multiplicand)
public BigDecimal divide(BigDecimal divisor, int scale, int roundingMode)

枚举类

枚举类的使用

  • 类的对象只有有限个,确定的
  • 当需要定义一组常量时,强烈建议使用枚举类
  • 枚举类的实现
    JDK1.5之前需要自定义枚举类
    JDK 1.5 新增的 enum 关键字用于定义枚举类
  • 若枚举只有一个对象, 则可以作为一种单例模式的实现方式
  • 枚举类的属性:
  1. 枚举类对象的属性不应允许被改动, 所以应该使用 private final修饰
  2. 枚举类的使用 private final 修饰的属性应该在构造器中为其赋值
  3. 若枚举类显式的定义了带参数的构造器, 则在列出枚举值时也必须对应的传入参数

自定义枚举类

  1. 私有化类的构造器,保证不能在类的外部创建其对象
  2. 在类的内部创建枚举类的实例。声明为:public static final
  3. 对象如果有实例变量,应该声明为private final,并在构造器中初始化
class Season{
	private final String SEASONNAME;//季节的名称
	private final String SEASONDESC;//季节的描述
	private Season(String seasonName,String seasonDesc){
		this.SEASONNAME = seasonName;
		this.SEASONDESC = seasonDesc;
	}
	public static final Season SPRING = new Season("春天", "春暖花开");
	public static final Season SUMMER = new Season("夏天", "夏日炎炎");
	public static final Season AUTUMN = new Season("秋天", "秋高气爽");
	public static final Season WINTER = new Season("冬天", "白雪皑皑");
}

使用enum定义枚举类

  • 使用 enum 定义的枚举类默认继承了 java.lang.Enum类,因此不能再继承其他类
  • 枚举类的构造器只能使用 private 权限修饰符
  • 枚举类的所有实例必须在枚举类中显式列出(, 分隔 ; 结尾)。列出的实例系统会自动添加 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
  • 必须在枚举类的第一行声明枚举类对象

注:JDK 1.5 中可以在 switch 表达式中使用Enum定义的枚举类的对象作为表达式, case 子句可以直接使用枚举值的名字, 无需添加枚举类作为限定

public enum SeasonEnum {
	SPRING("春天","春风又绿江南岸"),
	SUMMER("夏天","映日荷花别样红"),
	AUTUMN("秋天","秋水共长天一色"),
	WINTER("冬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private final String seasonName;
	private final String seasonDesc;
	private SeasonEnum(String seasonName, String seasonDesc) {
		this.seasonName = seasonName;
		this.seasonDesc = seasonDesc;
	}
	public String getSeasonName() {
		return seasonName;
	}
	public String getSeasonDesc() {
		return seasonDesc;
	}
}

Enum类的主要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alues();  //返回枚举类型的对象数组。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遍历所有的枚举值。
 valueOf(String str);  //可以把一个字符串转为对应的枚举类对象。要求字符串必须是枚举类对象的“名字”。如不是,会有运行时异常: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toString();  // 返回当前枚举类对象常量的名称

实现接口的枚举类

  • 和普通 Java 类一样,枚举类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
  • 若每个枚举值在调用实现的接口方法呈现相同的行为方式,则只要统一实现该方法即可。
  • 若需要每个枚举值在调用实现的接口方法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则可以让每个枚举值分别来实现该方法

注解(Annotation)

关于注解

  • 从 JDK 5.0 开始, Java 增加了对元数据(MetaData) 的支持, 也就是Annotation(注解)
  • Annotation 其实就是代码里的特殊标记, 这些标记可以在编译, 类加载, 运行时被读取, 并执行相应的处理。通过使用Annotation, 程序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逻辑的情况下, 在源文件中嵌入一些补充信息。代码分析工具、开发工具和部署工具可以通过这些补充信息进行验证或者进行部署。
  • Annotation 可以像修饰符一样被使用, 可用于修饰包, 类, 构造器, 方法, 成员变量, 参数, 局部变量的声明, 这些信息被保存在 Annotation的 “name=value” 对中。
  • 在JavaSE中,注解的使用目的比较简单,例如标记过时的功能,忽略警告等。在JavaEE/Android中注解占据了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用来配置应用程序的任何切面,代替JavaEE旧版中所遗留的繁冗代码和XML配置等。
  • 未来的开发模式都是基于注解的,JPA是基于注解的,Spring2.5以上都是基于注解的,Hibernate3.x以后也是基于注解的,现在的Struts2有一部分也是基于注解的了,注解是一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框架 = 注解 + 反射 + 设计模式。
  • 使用 Annotation 时要在其前面增加 @ 符号, 并把该Annotation 当成一个修饰符使用。用于修饰它支持的程序元素
  • 示例一:生成文档相关的注解
  • 示例二: 在编译时进行格式查 检查(JDK 内置的三个基本注解)
  • 示例三: 跟踪 代码依赖性,实现替代配置文件功能

自定义注解

  • 定义新的 Annotation 类型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
  • 自定义注解自动继承了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接口
  • Annotation 的成员变量在 Annotation 定义中以无参数方法的形式来声明。其方法名和返回值定义了该成员的名字和类型。我们称为配置参数。类型只能是八种基本数据类型、String 类型 、Class 类型 、enum 类型 、Annotation 类型 、以上所有类型的数组。
  • 可以在定义 Annotation 的成员变量时为其指定初始值, 指定成员变量的初始值可使用 default 关键字
  • 如果只有一个参数成员,建议使用 参数名为value
  • 如果定义的注解含有配置参数,那么使用时必须指定参数值,除非它有默认值。格式是“参数名 = 参数值”,如果只有一个参数成员,且名称为value,可以省略“value=”
  • 没有成员定义的 Annotation 称为标记; 包含成员变量的Annotation 称为元数据 Annotation
    注意:自定义注解必须配上注解的信息处理流程才有意义。
@MyAnnotation(value="尚硅谷")
public class MyAnnota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 clazz = MyAnnotationTest.class;
		Annotation a = clazz.getAnnotation(MyAnnotation.class);
		MyAnnotation m = (MyAnnotation) a;
		String info = m.value();
		System.out.println(info);
	}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TYPE)
@interface MyAnnotation{
	String value() default "auguigu";
}

JDK中的元注解

  • JDK 的元 Annotation 用于修饰其他 Annotation 定义
  • JDK5.0提供了4个标准的meta-annotation类型,分别是:

@Retention

只能用于修饰一个 Annotation 定义, 用于指定该 Annotation的生命周期, @Rentention 包含一个 RetentionPolicy 类型的成员变量, 使用@Rentention 时必须为该 value 成员变量指定值:

  1. RetentionPolicy.SOURCE:在源文件中有效(即源文件保留),编译器直接丢弃这种策略的注释
  2. RetentionPolicy.CLASS:在class文件中有效(即class保留),当运行 Java 程序时, JVM不会保留注解。 这是默认值
  3. RetentionPolicy.RUNTIME:在运行时有效(即运行时保留),当运行Java程序时, JVM会保留注释。程序可以通过反射获取该注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rget

用于修饰 Annotation 定义, 用于指定被修饰的 Annotation 能用于修饰哪些程序元素。 @Target 也包含一个名为 value 的成员变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ocumented

用于指定被该元 Annotation 修饰的 Annotation 类将被javadoc 工具提取成文档。默认情况下,javadoc是不包括注解的。
定义为Documented的注解必须设置Retention值为RUNTIME。

@Inherited

被它修饰的 Annotation 将具有 继承性。如果某个类使用了被@Inherited 修饰的 Annotation, 则其子类将自动具有该注解。
比如:如果把标有@Inherited注解的自定义的注解标注在类级别上,子类则可以继承父类类级别的注解,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少

利用反射获取注解信息

  • JDK 5.0 在 java.lang.reflect 包下新增了AnnotatedElement接口, 该接口代表程序中可以接受注解的程序元素
  • 当一个 Annotation 类型被定义为运行时 Annotation 后, 该注解才是运行时可见, 当 class 文件被载入时保存在 class 文件中的 Annotation 才会被虚拟机读取
  • 程序可以调用 AnnotatedElement对象的如下方法来访问Annotation 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8中注解的新特性

Java 8对注解处理提供了两点改进:可重复的注解及可用于类型的注解。此外,反射也得到了加强,在Java8中能够得到方法参数的名称。这会简化标注在方法参数上的注解。

可重复注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类型注解

  • JDK1.8之后,关于元注解@Target的参数类型ElementType枚举值多了两个:TYPE_PARAMETER,TYPE_USE。
  • 在Java 8之前,注解只能是在声明的地方所使用,Java8开始,注解可以应用在任何地方。
  • ElementType.TYPE_PARAMETER 表示该注解能写在类型变量的声明语句中(如:泛型声明)。
  • ElementType.TYPE_USE 表示该注解能写在使用类型的任何语句中。
public class TestTypeDefine<@TypeDefine() U> {
	private U u;
	public <@TypeDefine() T> void test(T t){
	}
}
@Target({ElementType.TYPE_PARAMETER})
@interface TypeDefine{
}
@MyAnnotation
public class AnnotationTest<U> {
	@MyAnnotation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notationTest<@MyAnnotation String> t = null;
		int a = (@MyAnnotation int) 2L;
		@MyAnnotation
		int b = 10;
	}
	public static <@MyAnnotation T> void method(T t)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MyAnnotation String arg) throws @MyAnnotation Exception {
	}
}
@Target(ElementType.TYPE_USE)
@interface MyAnnotation {
}

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一方面, 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为了方便对多个对象的操作,就要对对象进行存储。另一方面,使用Array存储对象方面具有一些弊端,而Java 集合就像一种容器,可以动态地把多个对象的引用放入容器中。
  • 数组在内存存储方面的特点:
  1. 数组初始化以后,长度就确定了。
  2. 数组声明的类型,就决定了进行元素初始化时的类型
  • 数组在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1. 数组初始化以后,长度就不可变了,不便于扩展
  2. 数组中提供的属性和方法少,不便于进行添加、删除、插入等操作,且效率不高。同时无法直接获取存储元素的个数
  3. 数组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可以重复的。---->存储数据的特点单一
  • Java 集合类可以用于存储数量不等的多个 对象,还可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关联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 foreach 循环遍历集合元素

  • Java 5.0 提供了 foreach 循环迭代访问 Collection和数组。
  • 遍历操作不需获取Collection或数组的长度,无需使用索引访问元素。
  • 遍历集合的底层调用Iterator完成操作。
  • foreach还可以用来遍历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ollection接口

  • Collection 接口:单列数据,定义了存取一组对象的方法的集合
  • Collection 接口是 List、Set 和 Queue 接口的父接口,该接口里定义的方法既可用于操作 Set 集合,也可用于操作List 和Queue 集合。
  • JDK不提供此接口的任何直接实现,而是提供更具体的子接口(如:Set和List)实现。
  • 在Java5 之前,Java 集合会丢失容器中所有对象的数据类型,把所有对象都当成 Object 类型处理;从 JDK 5.0 增加了 泛型以后,Java 集合可以记住容器中对象的数据类型。
  • Collection实现类对象添加数据时,Object数据所在类要重写equals方法

Collection接口方法

//1、添加
add(Object obj)   //若obj为基本数据类型则自动装箱
addAll(Collection coll)

//2、获取有效元素的个数
int size()

//3、清空集合
void clear()

//4、是否是空集合
boolean isEmpty()

//5、是否包含某个元素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bj):是通过元素的equals方法来判断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boolean containsAll(Collection c):也是调用元素的equals方法来比较的。拿两个集合的元素挨个比较。

//6、删除
boolean remove(Object obj) :通过元素的equals方法判断是否是要删除的那个元素。只会删除找到的第一个元素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取当前集合的差集

//7、取两个集合的交集
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把交集的结果存在当前集合中,不影响c

//8、集合是否相等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9、集合与数组转换
Object[] toArray()     
List Arrays.asList(arr)   

//10、获取集合对象的哈希值
hashCode()

//11、遍历
iterator():返回迭代器对象,用于集合遍历

Iterator迭代器接口

  • Iterator对象称为迭代器(设计模式的一种),主要用于遍历Collection 集合中的元素。
  • GOF给迭代器模式的定义为: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container)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迭代器模式,就是为容器而生。
  • Collection接口继承了java.lang.Iterable接口,该接口有一个iterator()方法,那么所有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的集合类都有一个iterator()方法,用以返回一个实现了Iterator接口的对象。
  • Iterator 仅用于遍历集合,Iterator 本身并不提供承装对象的能力。如果需要创建Iterator 对象,则必须有一个被迭代的集合。
  •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的第一个元素之前。
    Iterator 接口的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调用it.next()方法之前必须要调用it.hasNext()进行检测。若不调用,且下一条记录无效,直接调用it.next()会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terator 接口remove()方法

Iterator iter = coll.iterator();//回到起点
	while(iter.hasNext()){
		Object obj = iter.next();
		if(obj.equals("Tom")){
			iter.remove();
	}
}

注意

  • Iterator可以删除集合的元素,但是是遍历过程中通过迭代器对象的remove方法,不是集合对象的remove方法。
  •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 next 方法之后已经调用了remove 方法,再调用remove都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

List接口

List:元素有序、可重复的集合,即“动态的数组“

  • 鉴于Java中数组用来存储数据的局限性,我们通常使用List替代数组
  • List集合类中元素有序、且可重复,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顺序索引。
  • List容器中的元素都对应一个整数型的序号记载其在容器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序号存取容器中的元素。
  • JDK API中List接口的实现类常用的有:ArrayList、LinkedList和Vector

List接口方法

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    //在index 位置插入ele 元素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les)    //从index 位置开始将eles中的所有元素添加进来

Object get(int index)    //获取指定index 位置的元素

int indexOf(Object obj)    //返回obj 在集合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int lastIndexOf(Object obj)    //返回obj 在当前集合中末次出现的位置

Object remove(int index)   //移除指定index 位置的元素,并返回此元素

Object set(int index, Object ele)    //设置指定index 位置的元素为ele

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 int toIndex)      //返回从fromIndex 到toIndex位置的子集合
ArrayList实现类
  • ArrayList 是 List 接口的典型实现类、主要实现类
  • 线程不安全,效率高
  • 本质上,ArrayList是对象引用的一个”变长”数组,底层使用Object[] elementData存储
  • ArrayList 的JDK8 之前与之后的实现区别?

    JDK7:ArrayList像饿汉式,直接创建一个初始容量为10的数组,默认情况下,容量不够则扩容1.5倍,复制原数组数据
    JDK1.8:ArrayList像懒汉式,一开始创建一个长度为0的数组,当添加第一个元素时再创建一个始容量为10的数组,默认情况下,容量不够则扩容1.5倍,复制原数组数据

开发中建议使用带参构造器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 Arrays.asList(…) 方法返回的 List 集合,既不是 ArrayList 实例,也不是Vector 实例。 Arrays.asList(…) 返回值是一个固定长度的 List 集合
LinkedList实现类
  • 对于频繁的插入或删除元素的操作,建议使用LinkedList类,效率较高
  • LinkedList常用方法
void addFirst(Object obj)
void addLast(Object obj)
Object getFirst()
Object getLast()
Object removeFirst()
Object removeLast()
  • LinkedList: 双向链表,内部没有声明数组,而是定义了Node类型的first和last,用于记录首末元素。同时,定义内部类Node,作为LinkedList中保存数据的基本结构。Node除了保存数据,还定义了两个变量:
    prev变量记录前一个元素的位置
    next变量记录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LinkedList源码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Vector实现类
  • Vector 是一个古老的集合,JDK1.0就有了。大多数操作与ArrayList相同,区别之处在于Vector是线程安全的。
  • 在各种list中,最好把ArrayList作为默认选择。当插入、删除频繁时,使用LinkedList;Vector总是比ArrayList慢,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 Vector常用方法
 void addElement(Object obj)
 void insertElementAt(Object obj,int index)
 void setElementAt(Object obj,int index)
 void removeElement(Object obj)
 void removeAllElements()
三者异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t接口

  • Set:元素无序、不可重复的集合,类似高中”集合“的概念
  • Set接口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set接口没有提供额外的方法
  • Set 集合不允许包含相同的元素,如果试把两个相同的元素加入同一个Set 集合中,则添加操作失败。
  • Set 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同不是使用 == 运算符,而是根据 equals()和Hash Code() 方法
HashSet实现类
  • HashSet 是 Set 接口的典型实现,大多数时候使用 Set 集合时都使用这个实现类。
  • HashSet 按 Hash 算法来存储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具有很好的存取、查找、删除性能。
  • HashSet 具有以下特点:
  1. 不能保证元素的排列顺序
  2. HashSet 不是线程安全的
  3. 集合元素可以是 null
  • HashSet 集合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两个对象通过hashCode() 方法比较相等,并且两个对象的 equals() 方法返回值也相等。

  • 对于存放在Set容器中的对象, 对应的类一定要重写equals() 和hashCode(Object obj) 方法,以实现对象相等规则 。即: “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 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的过程:
    当向 HashSet 集合中存入一个元素时,HashSet 会调用该对象的 hashCode() 方法来得到该对象的 hashCode 值,然后根据 hashCode 值,通过某种散列函数决定该对象在HashSet 底层数组中的存储位置。(这个散列函数会与底层数组的长度相计算得到在数组中的下标,并且这种散列函数计算还尽可能保证能均匀存储元素,越是散列分布,该散列函数设计的越好)
    如果两个元素的hashCode()值相等,会再继续调用equals方法,如果equals方法结果为true,添加失败;如果为false,那么会保存该元素,但是该数组的位置已经有元素了,那么会通过链表的方式继续链接
    如果两个元素的 equals() 方法返回 true,但它们的 hashCode() 返回值不相等,hashSet 将会把它们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但依然可以添加成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重写 hashCode() 方法的基本原则
    1) 在程序运行时,同一个对象多次调用 hashCode() 方法应该返回相同的值。
    2) 当两个对象的 equals() 方法比较返回 true 时,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也应相等。
    3) 对象中用作 equals() 方法比较的 Field,都应该用来计算 hashCode 值。

  • 重写 equals() 方法的基本原则
    以自定义的Customer类为例,何时需要重写equals()?
    当一个类有自己特有的“逻辑相等”概念,当改写equals()的时候,总是要改写hashCode(),根据一个类的equals方法(改写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实例有可能在逻辑上是相等的,但是,根据Object.hashCode()方法,它们仅仅是两个对象。
    因此,违反了“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结论:复写equals方法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同时复写hashCode方法。通常参与计算hashCode 的对象的属性也应该参与到equals() 中进行计算。

LinkedHashSet实现类
  • LinkedHashSet 是 HashSet 的子类
  • LinkedHashSet 根据元素的 hashCode 值来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但它同时使用双向链表维护元素的次序,这使得元素看起来是以插入顺序保存的。
  • LinkedHashSet插入性能略低于 HashSet,但在迭代访问Set 里的全部元素时有很好的性能。
  • LinkedHashSet 不允许集合元素重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eeSet实现类
  • TreeSet 是 SortedSet 接口的实现类,TreeSet 可以确保集合元素处于排序状态。

  • TreeSet中的数据,必须是同一类对象

  • TreeSet底层使用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

  • TreeSet常用方法

Comparator comparator()
Object first()
Object last()
Object lower(Object e)
Object higher(Object e)
SortedSet subSet(fromElement, toElement)
SortedSet headSet(toElement)
SortedSet tailSet(fromElement)
  • TreeSet 两种排序方法: 自然排序和定制排序。默认情况下,TreeSet 采用自然排序
  • TreeSet和后面要讲的TreeMap采用红黑树的存储结构
  • 特点:有序,查询速度比List快

关于自然排序

  • 自然排序:TreeSet 会调用集合元素的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来比较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将集合元素按升序(默认情况)排列
  • 如果试图把一个对象添加到 TreeSet 时,则该对象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able接口。
  • 实现Comparable 的类必须实现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两个对象即通过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的返回值来比较大小。
  • Comparable 的典型实现:
    1)BigDecimal、BigInteger 以及所有的数值型对应的包装类:按它们对应的数值大小进行比较
    2)Character:按字符的 unicode值来进行比较
    3)Boolean:true 对应的包装类实例大于 false 对应的包装类实例
    4)String:按字符串中字符的 unicode 值进行比较
    5)Date、Time:后边的时间、日期比前面的时间、日期大
  • 向 TreeSet 中添加元素时,只有第一个元素无须比较compareTo()方法,后面添加的所有元素都会调用compareTo()方法进行比较。
  • 因为只有相同类的两个实例才会比较大小,所以向 TreeSet中添加的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
  • 对于TreeSet 集合而言,它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的唯一标准是:两个对象通过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比较返回值。
  • 当需要把一个对象放入 TreeSet 中,重写该对象对应的equals() 方法时,应保证该方法与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有一致的结果:如果两个对象通过equals() 方法比较返回 true,则通过 compareTo(Object obj) 方法比较应返回 0,否则,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定制排序

  • TreeSet的自然排序要求元素所属的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如果元素所属的类没有实现Comparable接口,或不希望按照升序(默认情况)的方式排列元素或希望按照其它属性大小进行排序,则考虑使用定制排序。定制排序,通过Comparator接口来实现。需要重写compare(T o1,T o2)方法。
  • 利用int compare(T o1,T o2)方法,比较o1和o2的大小:如果方法返回正整数,则表示o1大于o2;如果返回0,表示相等;返回负整数,表示o1小于o2。
  • 要实现定制排序,需要将实现Comparator接口的实例作为形参传递给TreeSet的构造器。
  • 此时,仍然只能向TreeSet中添加类型相同的对象。否则发生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 使用定制排序判断两个元素相等的标准是:通过Comparator比较两个元素返回了0

两道面试题
一:

HashSet set = new HashSet();
Person p1 = new Person(1001,"AA");
Person p2 = new Person(1002,"BB");
set.add(p1);
set.add(p2);
p1.name = "CC";
set.remove(p1);
System.out.println(set);
set.add(new Person(1001,"CC"));
System.out.println(set);
set.add(new Person(1001,"AA"));
System.out.println(set);
//其中Person 类中重写了hashCode() 和equal()

二:在List 内去除重复数字值,要求尽量简单

public static List duplicateList(List list) {
	HashSet set = new HashSet();
	set.addAll(list);
	return new ArrayList(s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Integer(1));
	list.add(new Integer(2));
	list.add(new Integer(2));
	list.add(new Integer(4));
	list.add(new Integer(4));
	List list2 = duplicateList(list);
	for (Object integer : list2) {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
}

Map接口

  • Map与Collection并列存在。用于保存具有 映射关系的数据:key-value
  • Map 中的 key 和 value 都可以是任何引用类型的数据
  • Map 中的 key 用Set来存放, 不允许重复,即同一个 Map对象所对应的类,须重写hashCode()和equals()方法
  • 常用String类作为Map的“键”
  • key 和 value 之间存在单向一对一关系,即通过指定的 key总能找到唯一的、确定的 value
  • Map接口的常用实现类:HashMap、TreeMap、LinkedHashMap和Properties。其中,HashMap是 Map 接口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p接口方法

//添加 、 删除、修改操作 :
Object put(Object key,Object value):将指定key-value添加到(或修改)当前map对象中

void putAll(Map m):将m中的所有key-value对存放到当前map中

Object remove(Object key):移除指定key的key-value对,并返回value

void clear():清空当前map中的所有数据

//元素 查询的操作:
Object get(Object key):获取指定key对应的value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是否包含指定的key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

int size():返回map中key-value对的个数

boolean isEmpty():判断当前map是否为空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判断当前map和参数对象obj是否相等

//元视图操作的方法:
Set keySet():返回所有key构成的Set集合

Collection values():返回所有value构成的Collection集合

Set entrySet():返回所有key-value对构成的Set集合
//遍历操作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省略
System.out.println("map的所有key:");
Set keys = map.keySet();// HashSet
for (Object key : keys) {
	System.out.println(key + "->" + map.get(key));
}


System.out.println("map的所有的value:");
Collection values = map.values();
Iterator iter = values.iterator();
while (ite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next());
}


System.out.println("map所有的映射关系:");
// 映射关系的类型是Map.Entry类型,它是Map接口的内部接口
Set mappings = map.entrySet();
for (Object mapping : mappings) {
	Map.Entry entry = (Map.Entry) mapping;
	System.out.println("key是:" + entry.getKey() + ",value是:" + entry.getValue());
}

HashMap实现类

  • HashMap是 Map 接口 使用频率最高的实现类。
  • 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与HashSet一样,不保证映射的顺序。
  • 所有的ke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所以,key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和hashCode()
  • 所有的value构成的集合是Collection:无序的、可以重复的。所以,value所在的类要重写:equals()
  • 一个key-value构成一个entry
  • 所有的entry构成的集合是Set:无序的、不可重复的
  • HashMap 判断两个 key 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key 通过equals() 方法返回 true,hashCode 值也相等。
  • HashMap 判断两个 value 相等的标准是:两个 value 通过equals() 方法返回 true
  • HashMap的存储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HashMap 源码中的重要常量: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HashMap的默认容量,16

MAXIMUM_CAPACITY :HashMap的最大支持容量,2^30

DEFAULT_LOAD_FACTOR :HashMap的默认加载因子

TREEIFY_THRESHOLD :Bucket中链表长度大于该默认值,转化为红黑树

UNTREEIFY_THRESHOLD :Bucket中红黑树存储的Node小于该默认值,转化为链表

MIN_TREEIFY_CAPACITY :桶中的Node被树化时最小的hash表容量。(当桶中Node的数量大到需要变红黑树时,若hash表容量小于MIN_TREEIFY_CAPACITY时,此时应执行resize扩容操作这个MIN_TREEIFY_CAPACITY的值至少是TREEIFY_THRESHOLD的4
倍。)

table :存储元素的数组,总是2的n次幂

entrySet: :存储具体元素的集

size :HashMap中存储的键值对的数量

modCount :HashMap扩容和结构改变的次数。

threshold :扩容的临界值,=容量*填充因子

loadFactor: :填充因子
  • HashMap源码:
  1. HashMap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 数组和链表的结合。当实例化一个HashMap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Capacity的Entry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Capacity),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bucket),每个bucket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bucket中的元素。

  2. 每个bucket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Entry对象,但每一个Entry对象可以带一个引用变量,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Entry链。而且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head。

  3. 添加元素的过程:
    1)向HashMap中添加entry1(key,value),需要首先计算entry1中key的哈希值(根据key所在类的hashCode()计算得到),此哈希值经过处理以后,得到在底层Entry[]数组中要存储的位置i。如果位置i上没有元素,则entry1直接添加成功。如果位置i上已经存在entry2(或还有链表存在的entry3,entry4),则需要通过循环的方法,依次比较entry1中key和其他的entry。如果彼此hash值不同,则直接添加成功。如果hash值不同,继续比较二者是否equals。如果返回值为true,则使用entry1的value去替换equals为true的entry的value。如果遍历一遍以后,发现所有的equals返回都为false,则entry1仍可添加成功。entry1指向原有的entry元素。
    2)当HashMap中的元素越来越多的时候,hash冲突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因为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就要对HashMap的数组进行扩容,而在HashMap数组扩容之后,最消耗性能的点就出现了:原数组中的数据必须重新计算其在新数组中的位置,并放进去,这就是resize。
    3)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length,不是数组中个数sizeloadFactor 时 ,就会进行数组扩容 ,loadFactor的默认值(DEFAULT_LOAD_FACTOR)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threshold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4. HashMap的内部存储结构其实是 数组+ 链表+ 树 的结合。当实例化一个HashMap时,会初始化initialCapacity和loadFactor,在put第一对映射关系时,系统会创建一个长度为initialCapacity的Node数组,这个长度在哈希表中被称为容量(Capacity),在这个数组中可以存放元素的位置我们称之为“桶”(bucket),每个bucket都有自己的索引,系统可以根据索引快速的查找bucket中的元素

  5. 每个bucket中存储一个元素,即一个Node对象,但每一个Node对象可以带一个引用变量next,用于指向下一个元素,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Node链。也可能是一个一个TreeNode对象,每一个TreeNode对象可以有两个叶子结点left和right,因此,在一个桶中,就有可能生成一个TreeNode树。而新添加的元素作为链表的last,或树的叶子结点。

  6. 当HashMap中的元素个数超过数组大小(数组总大小length,不是数组中个数sizeloadFactor 时 , 就 会 进 行 数 组 扩 容,loadFactor 的 默 认 值(DEFAULT_LOAD_FACTOR)为0.75,这是一个折中的取值。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数组大小(DEFAULT_INITIAL_CAPACITY)为16,那么当HashMap中元素个数超过160.75=12(这个值就是代码中的threshold值,也叫做临界值)的时候,就把数组的大小扩展为 2*16=32,即扩大一倍,然后重新计算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而这是一个非常消耗性能的操作,所以如果我们已经预知HashMap中元素的个数,那么预设元素的个数能够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性能。

  7. 当HashMap中的其中一个链的对象个数如果达到了8个,此时如果capacity没有达到64,那么HashMap会先扩容解决,如果已经达到了64,那么这个链会变成树,结点类型由Node变成TreeNode类型。当然,如果当映射关系被移除后,下次resize方法时判断树的结点个数低于6个,也会把树再转为链表。

  8. 关于映射关系的key 不要修改,映射关系存储到HashMap中会存储key的hash值,这样就不用在每次查找时重新计算每一个Entry或Node(TreeNode)的hash值了,因此如果已经put到Map中的映射关系,再修改key的属性,而这个属性又参与hashcode值的计算,那么会导致匹配不上

  • JDK8源码的变化
  1.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默认情况下,先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2. 当首次调用map.put()时,再创建长度为16的数组
  3. 数组为Node类型,在jdk7中称为Entry类型
  4. 形成链表结构时,新添加的key-value对在链表的尾部(七上八下)
  5. 当数组指定索引位置的链表长度>8时,且map中的数组的长度> 64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key-value对使用红黑树进行存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inkedHashMap实现类

  • LinkedHashMap 是 HashMap 的子类
  • 在HashMap存储结构的基础上,使用了一对双向链表来记录添加元素的顺序
  • 与LinkedHashSet类似,LinkedHashMap 可以维护 Map 的迭代顺序:迭代顺序与 Key-Value 对的插入顺序一致
//HashMap中的内部类:Node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LinkedHashMap中的内部类:Entry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TreeMap实现类

  • TreeMap存储 Key-Value 对时,需要根据 key-value 对进行排序。TreeMap 可以保证所有的 Key-Value 对处于有序状态。
  • TreeSet底层使用红黑树结构存储数据
  • TreeMap 的 Key 的排序:
    1)自然排序:TreeMap 的所有的 Key 必须实现 Comparable 接口,而且所有的 Key 应该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否则将会抛出ClasssCastException
    2)定制排序:创建 TreeMap 时,传入一个 Comparator 对象,该对象负责对TreeMap 中的所有 key 进行排序。此时不需要 Map 的 Key 实现Comparable 接口
  • TreeMap判断 两个key 相等的标准:两个key通过compareTo()方法或者compare()方法返回0。

Hashtable实现类

  • Hashtable是个古老的 Map 实现类,JDK1.0就提供了。不同于HashMap,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
  • Hashtable实现原理和HashMap相同,功能相同。底层都使用哈希表结构,查询速度快,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用。
  • 与HashMap不同,Hashtable 不允许使用 null 作为 key 和value
  • 与HashMap一样,Hashtable 也不能保证其中 Key-Value 对的顺序
  • Hashtable判断两个key相等、两个value相等的标准,与HashMap一致。

Properties实现类

  • Properties 类是 Hashtable 的子类,该对象用于处理属性文件
  • 由于属性文件里的 key、value 都是字符串类型,所以Properties 里的 key 和 value 都是字符串类型
  • 存取数据时,建议使用setProperty(String key,String value)方法和getProperty(String key)方法
Properties pros = new Properties();
pros.load(new FileInputStream("jdbc.properties"));
String user = pros.getProperty("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Collections工具类

  • Collections 是一个操作 Set、List 和 Map 等集合的工具类
  • Collections 中提供了一系列静态的方法对集合元素进行排序、查询和修改等操作,还提供了对集合对象设置不可变、对集合对象实现同步控制等方法
  • 方法:
//排序操作:(均为static 方法)
reverse(List):反转 List 中元素的顺序

shuffle(List):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随机排序

sort(List):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对指定 List 集合元素按升序排序

sort(List,Comparator):根据指定的 Comparator 产生的顺序对 List 集合元素进行排序

swap(List,int, int):将指定 list 集合中的 i 处元素和 j 处元素进行交换

//查找、替换
Object max(Collection):根据元素的自然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Object max(Collection,Comparator):根据 Comparator 指定的顺序,返回给定集合中的最大元素

Object min(Collection)

Object min(Collection,Comparator)

int frequency(Collection,Object):返回指定集合中指定元素的出现次数

void copy(List dest,List src):将src中的内容复制到dest中

boolean replaceAll(List list,Object oldVal,Object newVal):使用新值替换List 对象的所有旧值

注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ollections 类中提供了多个 synchronizedXxx() 方法,该方法可使将指定集合包装成线程同步的集合,从而可以解决多线程并发访问集合时的线程安全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Enumeration 接口是 Iterator 迭代器的 “古老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泛型

泛型是什么

  • 集合容器类在设计阶段/声明阶段不能确定这个容器到底实际存的是什么类型的对象,所以在JDK1.5之前只能把元素类型设计为Object,JDK1.5之后使用泛型来解决。因为这个时候除了元素的类型不确定,其他的部分是确定的,例如关于这个元素如何保存,如何管理等是确定的,因此此时把元素的类型设计成一个参数,这个类型参数叫做泛型。Collection,List,ArrayList 这个就是类型参数,即泛型
  • 所谓泛型,就是允许在定义类、接口时通过一个标识表示类中某个属性的类型或者是某个方法的返回值及参数类型。这个类型参数将在使用时(例如,继承或实现这个接口,用这个类型声明变量、创建对象时)确定(即传入实际的类型参数,也称为类型实参)
  • 从JDK1.5以后,Java引入了“参数化类型(Parameterized type)”的概念,允许我们在创建集合时再指定集合元素的类型,正如:List,这表明该List只能保存字符串类型的对象
  • JDK1.5改写了集合框架中的全部接口和类,为这些接口、类增加了泛型支持,从而可以在声明集合变量、创建集合对象时传入类型实参
  • 为什么要有泛型
  1. 解决元素存储的安全性问题
  2. 解决获取数据元素时,需要类型强制转换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ava泛型可以保证如果程序在编译时没有发出警告,运行时就不会产生ClassCastException异常。同时,代码更加简洁、健壮

集合中的泛型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类型推断
list.add(78);
list.add(88);
list.add(77);
list.add(66);
//遍历方式一:
//for(Integer i : list){
	//不需要强转
	//System.out.println(i);
//}
//遍历方式二:
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Map<String,Integer> map = new HashMap<String,Integer>();
map.put("Tom1",34);
map.put("Tom2",44);
map.put("Tom3",33);
map.put("Tom4",32);
//添加失败
//map.put(33, "Tom");
Set<Entry<String,Integer>> entrySet = map.entrySet();
Iterator<Entry<String,Integer>> iterator = entry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Entry<String,Integer> entry = iterator.next();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

注:泛型的类型必须是类,不能是基本数据类型,可以转换为包装类;实例化是若没有指明泛型类型,则默认为Object类型

自定义泛型结构

自定义泛型结构

  1. 泛型的声明
interface List<T> 
class GenTest<K,V>
//其中,T,K,V不代表值,而是表示类型。这里使用任意字母都可以。常用T表示,是Type的缩写
  1. 泛型的实例化
//一定要在类名后面指定类型参数的值(类型)。如:
List<String> str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Iterator<Customer> iterator = customers.iterator();
//T只能是类,不能用基本数据类型填充。但可以使用包装类填充
//把一 个 集合 中是 的内容限制为一个特定的数据类型,这就是generics背后的核心 思想

泛型类、泛型接口

  1. 泛型类可能有多个参数,此时应将多个参数一起放在尖括号内。比如:<E1,E2,E3>
  2. 泛型类的构造器如下:public GenericClass(){}。而下面是错误的:public GenericClass(){}
  3. 实例化后,操作原来泛型位置的结构必须与指定的泛型类型一致。
  4. 泛型不同的引用不能相互赋值。
    尽管在编译时ArrayList和ArrayList是两种类型,但是,在运行时只有一个ArrayList被加载到JVM中。
  5. 泛型如果不指定,将被擦除,泛型对应的类型均按照Object处理,但不等价于Object。 经验:泛型要使用一路都用。要不用,一路都不要用。
  6. 如果泛型结构是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则不可创建泛型类的对象。
  7. jdk1.7,泛型的简化操作:ArrayList flist = new ArrayList<>();
  8. 泛型的指定中不能使用基本数据类型,可以使用包装类替换。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使用时:类似于Object,不等同于Object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 list.add(new Date());//有风险
		list.add("hello");
		test(list);// 泛型擦除,编译不会类型检查
		// ArrayList<Object> list2 = new ArrayList<Object>();
		// test(list2);//一旦指定Object,编译会类型检查,必须按照Object处理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ArrayList<String> list) {
		String str = "";
		for (String s : list) {
			str += s + ",";
		}
		System.out.println("元素:" + str);
	}
}
  1. 在类/接口上声明的泛型,在本类或本接口中即代表某种类型,可以作为非静态属性的类型、非静态方法的参数类型、非静态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但在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类的泛型。
  2. 异常类不能是泛型的
  3. 不能使用new E[]。但是可以:
E[] elements = (E[])new Object[capacity];

参考:ArrayList源码中声明:Object[] elementData,而非泛型参数类型数组。

  1. 父类有泛型,子类可以选择保留泛型也可以选择指定泛型类型:
class Father<T1, T2> {
}
// 子类不保留父类的泛型
// 1)没有类型 擦除
class Son1 extends Father {// 等价于class Son extends Father<Object,Object>{
}
// 2)具体类型
class Son2 extends Father<Integer, String> {
}
// 子类保留父类的泛型
// 1)全部保留
class Son3<T1, T2> extends Father<T1, T2> {
}
// 2)部分保留
class Son4<T2> extends Father<Integer, T2> {
}
class Father<T1, T2> {
}
// 子类不保留父类的泛型
// 1)没有类型 擦除
class Son<A, B> extends Father{//等价于class Son extends Father<Object,Object>{
}
// 2)具体类型
class Son2<A, B> extends Father<Integer, String> {
}
// 子类保留父类的泛型
// 1)全部保留
class Son3<T1, T2, A, B> extends Father<T1, T2> {
}
// 2)部分保留
class Son4<T2, A, B> extends Father<Integer, T2> {
}

结论:子类除了指定或保留父类的泛型,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泛型

class Person<T> {
	// 使用T类型定义变量
	private T info;
	// 使用T类型定义一般方法
	public T getInfo() {
		return info;
	}
	public void setInfo(T info) {
		this.info = info;
	}
	// 使用T类型定义构造器
	public Person() {
	}
	public Person(T info) {
		this.info = info;
	}
// static的方法中不能声明泛型
//public static void show(T t) {
//
//}
// 不能在try-catch中使用泛型定义
//public void test() {
//try {
//
//} catch (MyException<T> ex) {
//
//}
//}

泛型方法

  • 方法,也可以被泛型化,不管此时定义在其中的类是不是泛型类。 在泛型方法中可以定义泛型参数,此时,参数的类型就是传入数据的类型 。
  • 泛型方法可以被static修饰
  • 泛型方法的格式:
[访问权限] < 泛型>  返回类型 方法名([泛型标识  参数名称])  抛出的异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泛型方法声明泛型时也可以指定上限

泛型在继承中的体现

如果B是A的一个子类型(子类或者子接口),而G是具有泛型声明的类或接口,G< B >并不是G< A >的子类型!
B< G >是A< G >的子类型
比如:String是Object的子类,但是List并不是List的子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void testGenericAndSubClass() {
	Person[] persons = null;
	Man[] mans = null;
	// 而 Person[] 是 Man[] 的父类.
	persons = mans;
	Person p = mans[0];
	// 在泛型的集合上
	List<Person> personList = null;
	List<Man> manList = null;
	// personList = manList;(报错)
}

类型通配符

使用要点

  1. List<?>是List、List等各种泛型List的父类。
  2. 读取List<?>的对象list中的元素时,永远是安全的,因为不管list的真实类型是什么,它包含的都是Object。
  3. 不能直接向List<?>添加元素,因为我们不知道其元素类型,唯一的例外是null,它是所有类型的成员。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ull;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Double>();
	// list.add(3);//编译不通过
	list.add(null);
	List<String> l1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Integer> l2 = new ArrayList<Integer>();
	l1.add("尚硅谷");
	l2.add(15);
	read(l1);
	read(l2);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List<?> list) {
	for (Object o : list) {
		System.out.println(o);
	}
}
//注意点1:编译错误:不能用在泛型方法声明上,返回值类型前面<>不能使用?
public static <?> void test(ArrayList<?> list){
}
//注意点2:编译错误:不能用在泛型类的声明上
class GenericTypeClass<?>{
}
//注意点3:编译错误:不能用在创建对象上,右边属于创建集合对象
ArrayList<?> list2 = new ArrayList<?>();

有限制的通配符

  • <?>允许所有泛型的引用调用
  • 通配符指定上限
    上限extends:使用时指定的类型必须是继承某个类,或者实现某个接口,即<=
  • 通配符指定下限
    下限super:使用时指定的类型不能小于操作的类,即>=
//举例:
<? extends Number>   //( 无穷小 , Number],只允许泛型为Number及Number子类的引用调用
<? super Number>   //[Number ,  无穷大),只允许泛型为Number及Number父类的引用调用
<? extends Comparable>   //只允许泛型为实现Comparable接口的实现类的引用调用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llection3(Collection<? extends Person> coll) {
	//Iterator只能用Iterator<?>或Iterator<? extends Person>.why?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llection4(Collection<? super Person> coll) {
	//Iterator只能用Iterator<?>或Iterator<? super Person>.why?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