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轨迹条创建、对比度与亮度调整
好久都没有更新博客了,本来这个博客是不打算再更新了,一年的时间都过去了,项目也基本完成了
1.创建轨迹条
这里主要用到了createTrackbar这个函数,它创建一个可以调整数值的轨迹条,并将轨迹条附加到指定的窗口上,使用起来很方便。首先大家要记住,它往往会和一个回调函数配合起来使用。先看下他的函数原型:
C++: int createTrackbar(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int* value, int count, TrackbarCallback onChange=0,void* userdata=0);
第一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trackbarname,表示轨迹条的名字,用来代表我们创建的轨迹条。
第二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winname,填窗口的名字,表示这个轨迹条会依附到哪个窗口上,即对应namedWindow()创建窗口时填的某一个窗口名。
第三个参数,int* 类型的value,一个指向整型的指针,表示滑块的位置。并且在创建时,滑块的初始位置就是该变量当前的值。
第四个参数,int类型的count,表示滑块可以达到的最大位置的值。PS:滑块最小的位置的值始终为0。
第五个参数,TrackbarCallback类型的onChange,首先注意他有默认值0。这是一个指向回调函数的指针,每次滑块位置改变时,这个函数都会进行回调。并且这个函数的原型必须为void XXXX(int,voi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的位置,第二个参数是用户数据(看下面的第六个参数)。如果回调是NULL指针,表示没有回调函数的调用,仅第三个参数value有变化。
第六个参数,void*类型的userdata,他也有默认值0。这个参数是用户传给回调函数的数据,用来处理轨迹条事件。如果使用的第三个参数value实参是全局变量的话,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个userdata参数。
另外还有一个函数,即为getTrackbarPos函数,作用是获取当前轨迹条的位置,函数声明如下
C++: int getTrackbarPos(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第一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trackbarname,表示轨迹条的名字。
第二个参数,const string&类型的winname,表示轨迹条的父窗口的名称。
其实在后面我做MFC工程的时候,MFC中自带的轨迹条也和这个同理,回调函数的参数不断在线程之间传递,达到了这种轨迹条的效果。
2.调整亮度、对比度
完整代码如下,注意改变图像参数的方法,是用一个变量去乘各个通道的数值,以此改变图像矩阵的数,这里不用过多深究,主要掌握好轨迹条用法即可:
#include <opencv2/core/core.hpp>
#include<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获取当前轨迹条的位置——getTrackbarPos函数
int getTrackbarPos(conststring& trackbarname, conststring& winname);
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名字,第二个参数是窗口名,此函数返回当前轨迹条的位置*/
//-----------------------------------【全局函数声明部分】--------------------------------------
// 描述:全局函数声明
//-----------------------------------------------------------------------------------------------
static void ContrastAndBright(int, void*);
//-----------------------------------【全局变量声明部分】--------------------------------------
// 描述:全局变量声明
//-----------------------------------------------------------------------------------------------
int g_nContrastValue; //对比度值
int g_nBrightValue; //亮度值
Mat g_srcImage, g_dstImage;
//-----------------------------------【main( )函数】--------------------------------------------
int main()
{
//改变控制台前景色和背景色
system("color 5F");
//读入用户提供的图像
g_srcImage = imread("pic1.jpeg");
if (!g_srcImage.data) { printf("Oh,no,读取g_srcImage图片错误~!\n"); return false; }
g_dstImage = Mat::zeros(g_srcImage.size(), g_srcImage.type());//初始化dst,相当于通道均为0的黑色图像,函数参数为src的尺寸和类型
//设定对比度和亮度的初值
g_nContrastValue = 80;
g_nBrightValue = 80;
//创建窗口
namedWindow("【效果图窗口】", 1);
//创建轨迹条,参数分别为:轨迹条名字,窗口名,轨迹条初始值,轨迹条最大值,回调函数名
createTrackbar("对比度:", "【效果图窗口】", &g_nContrastValue, 300, ContrastAndBright);
createTrackbar("亮 度:", "【效果图窗口】", &g_nBrightValue, 200, ContrastAndBright);
/*createTrackbar中最后一个参数是void* 类型的userdata,这里省略了,默认值0。
这个参数是用户传给回调函数的数据,用来处理轨迹条事件。如果使用的第三个参数value实参是全局变量的话,完全可以不去管这个userdata参数。* /
//调用回调函数
/*这个函数的原型必须为void XX(int,void*);其中第一个参数是轨迹条的位置,第二个参数userdata。*/
ContrastAndBright(g_nContrastValue, 0);
ContrastAndBright(g_nBrightValue, 0);
//输出一些帮助信息
cout << endl << "\t按下“q”键时,程序退出~!\n"
//按下“q”键时,程序退出
while (char(waitKey(1)) != 'q') {}
return 0;
}
//-----------------------------【ContrastAndBright( )函数】------------------------------------
// 描述:改变图像对比度和亮度值的回调函数
//-----------------------------------------------------------------------------------------------
static void ContrastAndBright(int, void*)
{
//创建窗口
namedWindow("【原始图窗口】", 1);
//三个for循环,执行运算 g_dstImage(i,j) =a*g_srcImage(i,j) + b,a为对比度,b为亮度,src为原图像素,dst为修改后的像素,i和j表示像素位于第i行和第j列
for (int y = 0; y < g_srcImage.rows; y++)//每一列像素点
{
for (int x = 0; x < g_srcImage.cols; x++)//每一行像素点
{
for (int c = 0; c < 3; c++) //每个像素点的运算
/*对GBR图像进行运算,每个像素有三个值(G、B、R),所以我们必须分别访问它们(PS:OpenCV中的图像存储模式为GBR)c取0,1,2对应3个通道*/
{
g_dstImage.at<Vec3b>(y, x)[c] = saturate_cast<uchar>((g_nContrastValue * 0.01) * (g_srcImage.at<Vec3b>(y, x)[c]) + g_nBrightValue);
/*y是像素所在的行,x是像素所在的列,c是R、G、B(对应0、1、2)其中之一,g_nContrastValue * 0.1,这个0.1是调整的精度,越小越精确*/
}
}
}
//显示图像
imshow("【原始图窗口】", g_srcImage);
imshow("【效果图窗口】", g_dstImage);
}
最后来看看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