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Basic编程系列--9--子程序和函数

BT-Basic编程系列–9–子程序和函数


9.1.子程序

我们可以将一段固定且常用的代码封装成一个子程序,在有需要的时候用call进行调用。

call TEST
end

sub TEST
   for I = 1 to 5
      print I
   next I
subend

运行结果:

 1
 2
 3
 4
 5

子程序也是可以传参的,但一般少用,下面这段代码展示的是子程序传参在某些时候会出现一个巨坑:

A = 10
print "before call A=";A
call TEST(A)
print "after call A=";A
end

sub TEST(B)
  B = 100
subend

运行结果:

before call A= 10
after call A= 100

从结果来看,传过去的参数如果在子程序中被重新赋值,那么回到主程序中,传过去的变量已经被改变。
看上去有点像传递一个指针。

我们大概地讲一下形参与实参的概念和区别,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 形参的英文名:parameters,简写pars;实参的英文名:arguments,简写args
  • 从使用角度来讲,形参就是将值传递给函数或子程序,在函数和子程序中才进行实例化,它在内存中的地址不是同一个;而实参就是把指针或是说内存的地址传递给函数或子程序,它在内存中的地址是一致的,在函数或子程序中对其进行修改都会影响到内存中的值,跟全局变量的性质相似。
A = 10
print "before call A=";A
call TEST1(A)
print "after call TEST1,A=";A
call TEST2
print "after call TEST2,A=";A
end

sub TEST1(B)
  B = 100
subend

sub TEST2
  A = 200
subend

运行结果:

before call A= 10
after call TEST1,A= 100
after call TEST2,A= 100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TEST2中的A跟主程序中的A只是名称相同,但不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就是变量的作用域。
在BT-Basic中,如果子程序要使用主程序中的变量,可以通过global进行声明。

A = 10
print "before call A=";A
call TEST1(A)
print "after call TEST1,A=";A
call TEST2
print "after call TEST2,A=";A
call TEST3
print "after call TEST3,A=";A
end

sub TEST1(B)
  B = 100
subend

sub TEST2
  A = 200
subend

sub TEST3
  global A
  A= 300
subend

运行结果:

before call A= 10
after call TEST1,A= 100
after call TEST2,A= 100
after call TEST3,A= 300

在BT-Basic中参数最多可以是31个,但是为了避免造成逻辑错误,一般都是用全局变量来给子程序传递数据。
因为在调用子程序的时候,传递过去的都是实参,在内存中的地址是同一个,如果不能理解这其中原理的人来看这样的程序,读起来会特别困难。别不信,由于子程序中没有return这个概念,如果要实现应该要怎么办,下面这段代码可以实现类似功能:

A = 10
B = 20
call TEST(A,C)
call TEST(B,D)
print "C=";C
print "D=";D
end

sub TEST(ONE,TWO)
   TWO=ONE*5
subend

运行结果:

C= 50
D= 100

一般不要用这种,除非你想写一个别人看不懂的程序,出错不好排解。

写程序嘛,实现一个功能写得越简单越好,特别是这种不用编译又不用太注重运行效率的,不用炫技,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

另外,子程序也可以用goto,但有几点要注意:

  • 子程序可以用goto,但仅限跳转在其内部的标签。
  • 子程序不可以调用它自己,也就是递归调用。
  • 可以嵌套,exit以后先出的原则。

9.2.函数

函数指的是一段具有输入和输出并完成指定功能的代码。也可以看做是命名有特殊要求且有返回值的子程序。

  • 函数名以fn开头,如果返回值是字符串的话,函数名还必须以$结尾。
  • 传参也是实参。
  • 可以执行递归调用。
  • 函数中可以有标签,但只作用于函数内。
  • 只要遇到了return就会将值返回并退出函数。
for I = 1 to 5
   print fnTEST(I)
next I
end

def fnTEST(A)
   return A*5
fnend

运行结果:

 5
 10
 15
 20
 25

总结

一般来说,一个可以执行的程序,在主程序中会有一个end结尾。程序执行以第一行作为起点,以end作为结束。程序主体通过调用各种子程序或函数实现所需功能。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实验目的 1. 了解汉字字库的存储原理结构 2. 掌握存储芯片扩展技术 3. 学习如何通过硬件扩展实现大容量汉字字库存储 ## 实验原理 ### 汉字字库存储基础 - 汉字通常采用点阵方式存储(如16×16、24×24、32×32点阵) - 每个汉字需要占用32字节(16×16)到128字节(32×32)不等的存储空间 - 国标GB2312-80包含6763个汉字,需要较大存储容量 ### 存储芯片扩展方法 1. **位扩展**:增加数据总线宽度 2. **字扩展**: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3. **混合扩展**:同时进行位扩展字扩展 ## 实验设备 -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 - 存储芯片(如27C256、29C040等) - 逻辑门电路芯片(如74HC138、74HC373等) -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试设备 - 连接线若干 ## 实验步骤 ### 1. 单芯片汉字存储实验 1. 连接27C256 EPROM芯片到单片机系统 2. 将16×16点阵汉字字库写入芯片 3. 编写程序读取并显示汉字 ### 2. 存储芯片字扩展实验 1. 使用地址译码器(如74HC138)扩展多片27C256 2. 将完整GB2312字库分布到各芯片中 3. 编写程序实现跨芯片汉字读取 ### 3. 存储芯片位扩展实验 1. 连接两片27C256实现16位数据总线扩展 2. 优化字库存储结构,提高读取速度 3. 测试并比较扩展前后的性能差异 ## 实验代码示例(单片机部分) ```c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 定义存储芯片控制引脚 sbit CE = P2^7; // 片选 sbit OE = P2^6; // 输出使能 sbi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