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方便记忆的小例子

epoll和select的小例子:

先看一下epoll和select的区别:
        对于select来说,所有文件描述符都是在用户态被加入其文件描述符集合的,每次调用都需要将整个集合拷贝到内核态;epoll则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维护在内核态,每次添加文件描述符的时候都需要执行一个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开销是很大的,而且在有很多短期活跃连接的情况下,epoll可能会慢于select由于这些大量的系统调用开销。

其他的区别这个例子不是很合适,如果有合适的例子可以分享出来。以下是其他区别可供参考。

  • select使用线性表描述文件描述符集合,文件描述符有上限;epoll底层通过红黑树来描述,并且维护一个ready list,将事件表中已经就绪的事件添加到这里,在使用epoll_wait调用时,仅观察这个list中有没有数据即可。
  • select的最大开销来自内核判断是否有文件描述符就绪这一过程:每次执行select调用时,它们会采用遍历的方式,遍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去判断各个文件描述符是否有活动;epoll则不需要去以这种方式检查,当有活动产生时,会自动触发epoll回调函数通知epoll文件描述符,然后内核将这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放到之前提到的ready list中等待epoll_wait调用后被处理。
  • select和poll都只能工作在相对低效的LT模式下,而epoll同时支持LT和ET模式。

划重点,小例子来了:

        每个人学生时代可能都碰到过,放假或者放学把书都装回去的同学,或者自己就是那个 同学,放假和放学都需要写作业,有的同学是把写作业所需的课本拿回家,有的同学是将课本全部拿回家,这就区分了,记将所需课本拿回家的同学为同学A,将所有课本都拿回家的同学为同学B。

        同学A就是epoll,他将课本放在学校也就是维持在了内核态,但是如果他回到家了,老师又留了一个作业,他回学校取,这就是执行了一次系统调用,所以如果频繁的发生这种事就会很糟糕,很麻烦,系统开销所以就大了。同学B就是select,将所有的课本都拿回家,相当于拷贝了全部的,不会因为发生同学A那样的事情而造成大量的系统开销。

算法二分查找的小例子/小应用:

具体思想不在陈述了,举一个小例子,假如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借了十本书,走过检测门时发现有图书没登记就被拿走了,加入这十本中只有一本没有登记,如何简单的找出来,一本一本的扫无疑是慢的,可以使用二分法,十本书,分成五五两组,走过去扫,看看哪一组响警报,响警报的那一组继续分,分成二三两组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分,这样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次数。

进程和程序之间的区别

        想象一位有一手好厨艺的计算机科学家正在为他的女儿烘焙生日蛋糕。他有做蛋糕的食谱,厨房里有所需的原料:面粉、鸡蛋、糖、香草汁等。在这个比喻中,做蛋糕的食谱就是程序(即用适当形式描述的算法),计算机科学家就是处理器(CPU),而做蛋糕的各种原料就是输入数据。进程就是厨师阅读食谱、取来各种原料以及烘制蛋糕等一系列动作的总和。

        现在假设计算机科学家的儿子跑进来了,说他的头被一只蜜蜂蛰了。计算机科学家就记录下他照着食谱做到哪了(保存进程的当前状态),然后拿出一本急救手册,按照其中的知识处理蛰伤。这里,处理及从一个进程(做蛋糕)切换到另一个高优先级的进程(实施医疗救治),每个进程拥有各自的程序(食谱和急救手册)。当蜜蜂蛰伤处理完之后,这位科学家又回来做蛋糕,从他离开时的那一步开始做。

        这里的关键思想是:一个进程是 某种类型的一个活动,他有程序、输入、输出以及状态。单个处理器可以被若干进程共享,他使用某种调度算法决定合适停止一个进程的工作,并转而为另一个进程提供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程序运行了两遍,则算作两个进程。例如,人们可能经常两次启动同一个字处理软件,或在有两个可用的打印机的情况下同时打印两个文件。像“两个进程恰好运行同一个程序”这样的事实其实无关紧要,因为他们是不同的进程。操作系统能够使她们共享代码,因此只有一个副本放在内存中,但那只是一个技术性的细节,不会改变有两个进程正在运行的概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