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Redis Pipeline(高级特性)

Pipeline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Redis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分为如下4个部分:1)发送命令2)命令排队3)命令执行4)返回结果。

其中1和4花费的时间称为Round Trip Time (RTT,往返时间),也就是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时间。

Redis提供了批量操作命令(例如mget、mset等),有效地节约RTT。

但大部分命令是不支持批量操作的,例如要执行n次 hgetall命令,并没有mhgetall命令存在,需要消耗n次RTT。

举例:Redis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能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例如客户端在本地,Redis服务器在阿里云的广州,两地直线距离约为800公里,那么1次RTT时间=800 x2/ ( 300000×2/3 ) =8毫秒,(光在真空中传输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里假设光纤为光速的2/3 )。而Redis命令真正执行的时间通常在微秒(1000微妙=1毫秒)级别,所以才会有Redis 性能瓶颈是网络这样的说法。

Pipeline(流水线)机制能改善上面这类问题,它能将一组 Redis命令进行组装,通过一次RTT传输给Redis,再将这组Redis命令的执行结果按顺序返回给客户端,没有使用Pipeline执行了n条命令,整个过程需要n次RTT。

使用Pipeline 执行了n次命令,整个过程需要1次RTT。

Pipeline并不是什么新的技术或机制,很多技术上都使用过。而且RTT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会有不同,例如同机房和同机器会比较快,跨机房跨地区会比较慢。

redis-cli的–pipe选项实际上就是使用Pipeline机制,但绝对部分情况下,我们使用Java语言的Redis客户端中的Pipeline会更多一点。

代码参见:

com.msb.redis.adv.RedisPipeline

总的来说,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非Pipeline和Pipeline执行10000次set操作的效果,在执行时间上的比对如下:

差距有100多倍,可以得到如下两个结论:

1、Pipeline执行速度一般比逐条执行要快。

2、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网络延时越大,Pipeline的效果越明显。

Pipeline虽然好用,但是每次Pipeline组装的命令个数不能没有节制,否则一次组装Pipeline数据量过大,一方面会增加客户端的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会造成一定的网络阻塞,可以将一次包含大量命令的Pipeline拆分成多次较小的Pipeline来完成,比如可以将Pipeline的总发送大小控制在内核输入输出缓冲区大小之内或者控制在单个TCP 报文最大值1460字节之内。

内核的输入输出缓冲区大小一般是4K-8K,不同操作系统会不同(当然也可以配置修改)

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这个在以太网中最大值是1500字节。那为什么单个TCP 报文最大值是1460,因为因为还要扣减20个字节的IP头和20个字节的TCP头,所以是1460。

同时Pipeline只能操作一个Redis实例,但是即使在分布式Redis场景中,也可以作为批量操作的重要优化手段。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