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Redis缓存淘汰算法(设计与实现)

缓存淘汰算法

当 Redis 内存超出物理内存限制时,内存的数据会开始和磁盘产生频繁的交换 (swap)。交换会让 Redis 的性能急剧下降,对于访问量比较频繁的 Redis 来说,这样龟速的存取效率基本上等于不可用。

maxmemory

在生产环境中我们是不允许 Redis 出现交换行为的,为了限制最大使用内存,Redis 提供了配置参数 maxmemory 来限制内存超出期望大小。

当实际内存超出 maxmemory 时,Redis 提供了几种可选策略(maxmemory-policy) 来让用户自己决定该如何腾出新的空间以继续提供读写服务。

image.png

image.png

Noeviction

 noeviction 不会继续服务写请求
(DEL 请求可以继续服务),读请求可以继续进行。这样可以保证不会丢失数据,但是会让线上的业务不能持续进行。这是默认的淘汰策略。

volatile-lru

 volatile-lru 尝试淘汰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最少使用的 key 优先被淘汰。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 不会被淘汰,这样可以保证需要持久化的数据不会突然丢失。

volatile-ttl

volatile-ttl 跟上面一样,除了淘汰的策略不是 LRU,而是 key 的剩余寿命 ttl 的值,ttl 越小越优先被淘汰。

volatile-random

volatile-random 跟上面一样,不过淘汰的 key 是过期 key 集合中随机的 key。

allkeys-lru

allkeys-lru 区别于volatile-lru,这个策略要淘汰的 key 对象是全体的 key 集合,而不只是过期的 key 集合。这意味着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 也会被淘汰。

allkeys-random

allkeys-random跟上面一样,不过淘汰的策略是随机的 key。

volatile-xxx 策略只会针对带过期时间的key 进行淘汰,allkeys-xxx 策略会对所有的 key 进行淘汰。如果你只是拿 Redis 做缓存,那应该使用 allkeys-xxx,客户端写缓存时不必携带过期时间。如果你还想同时使用 Redis 的持久化功能,那就使用 volatile-xxx 策略,这样可以保留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 key,它们是永久的 key 不会被 LRU 算法淘汰。

LRU 算法

实现 LRU 算法除了需要key/value 字典外,还需要附加一个链表,链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当空间满的时候,会踢掉链表尾部的元素。当字典的某个元素被访问时,它在链表中的位置会被移动到表头。所以链表的元素排列顺序就是元素最近被访问的时间顺序。

位于链表尾部的元素就是不被重用的元素,所以会被踢掉。位于表头的元素就是最近刚刚被人用过的元素,所以暂时不会被踢。

image.png

近似 LRU 算法

Redis 使用的是一种近似 LRU 算法,它跟 LRU 算法还不太一样。之所以不使用 LRU 算法,是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额外的内存,需要对现有的数据结构进行较大的改造。近似

LRU 算法则很简单,在现有数据结构的基础上使用随机采样法来淘汰元素,能达到和 LRU 算法非常近似的效果。Redis 为实现近似 LRU 算法,它给每个 key 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小字段,这个字段的长度是 24 个 bit,也就是最后一次被访问的时间戳。

当 Redis 执行写操作时,发现内存超出maxmemory,就会执行一次 LRU 淘汰算法。这个算法也很简单,就是随机采样出 5(可以配置maxmemory-samples) 个 key,然后淘汰掉最旧的 key,如果淘汰后内存还是超出 maxmemory,那就继续随机采样淘汰,直到内存低于 maxmemory 为止。

image.png

如何采样就是看maxmemory-policy 的配置,如果是 allkeys 就是从所有的 key 字典中随机,如果是 volatile 就从带过期时间的 key 字典中随机。每次采样多少个 key 看的是 maxmemory_samples 的配置,默认为 5。

采样数量越大,近似 LRU 算法的效果越接近严格LRU 算法。

同时 Redis3.0 在算法中增加了淘汰池,新算法会维护一个候选池(大小为16),池中的数据根据访问时间进行排序,第一次随机选取的key都会放入池中,随后每次随机选取的key只有在访问时间小于池中最小的时间才会放入池中,直到候选池被放满。当放满后,如果有新的key需要放入,则将池中最后访问时间最大(最近被访问)的移除。进一步提升了近似 LRU 算法的效果。

Redis维护了一个24位时钟,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前系统的时间戳,每隔一定时间会更新这个时钟。每个key对象内部同样维护了一个24位的时钟,当新增key对象的时候会把系统的时钟赋值到这个内部对象时钟。比如我现在要进行LRU,那么首先拿到当前的全局时钟,然后再找到内部时钟与全局时钟距离时间最久的(差最大)进行淘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全局时钟只有24位,按秒为单位来表示才能存储194天,所以可能会出现key的时钟大于全局时钟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就两个相加而不是相减来求最久的key。

LFU算法

LFU算法是Redis4.0里面新加的一种淘汰策略。它的全称是Least Frequently Used,它的核心思想是根据key的最近被访问的频率进行淘汰,很少被访问的优先被淘汰,被访问的多的则被留下来。

LFU算法能更好的表示一个key被访问的热度。假如你使用的是LRU算法,一个key很久没有被访问到,只刚刚是偶尔被访问了一次,那么它就被认为是热点数据,不会被淘汰,而有些key将来是很有可能被访问到的则被淘汰了。如果使用LFU算法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使用一次并不会使一个key成为热点数据。LFU原理使用计数器来对key进行排序,每次key被访问的时候,计数器增大。计数器越大,可以约等于访问越频繁。具有相同引用计数的数据块则按照时间排序。

LFU一共有两种策略:

volatile-lfu: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中使用LFU算法淘汰key

allkeys-lfu:在所有的key中使用LFU算法淘汰数据

LFU把原来的key对象的内部时钟的24位分成两部分,前16位ldt还代表时钟,后8位logc代表一个计数器。

logc是8个 bit,用来存储访问频次,因为8个 bit能表示的最大整数值为255,存储频次肯定远远不够,所以这8个 bit存储的是频次的对数值,并且这个值还会随时间衰减,如果它的值比较小,那么就很容易被回收。为了确保新创建的对象不被回收,新对象的这8个bit会被初始化为一个大于零的值LFU INIT_VAL(默认是=5)。

ldt是16个bit,用来存储上一次 logc的更新时间。因为只有16个 bit,所精度不可能很高。它取的是分钟时间戳对2的16次方进行取模。

ldt的值和LRU模式的lru字段不一样的地方是,
ldt不是在对象被访问时更新的,而是在Redis 的淘汰逻辑进行时进行更新,淘汰逻辑只会在内存达到 maxmemory 的设置时才会触发,在每一个指令的执行之前都会触发。每次淘汰都是采用随机策略,随机挑选若干个 key,更新这个 key 的“热度”,淘汰掉“热度”最低的key。因为Redis采用的是随机算法,如果
key比较多的话,那么ldt更新得可能会比较慢。不过既然它是分钟级别的精度,也没有必要更新得过于频繁。

ldt更新的同时也会一同衰减logc的值。

为什么 Redis 要缓存系统时间戳

我们平时使用系统时间戳时,常常是不假思索地使用System.currentTimeInMillis或者time.time()来获取系统的毫秒时间戳。Redis不能这样,因为每一次获取系统时间戳都是一次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相对来说是比较费时间的,作为单线程的Redis承受不起,所以它需要对时间进行缓存,由一个定时任务,每毫秒更新一次时间缓存,获取时间都是从缓存中直接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