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性能测试面试基础相关

什么是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类型,旨在评估软件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能和稳定性。它旨在模拟和评估系统在真实环境中的运行情况,以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和压力下的行为和性能。

性能测试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测试:

1. 负载测试:模拟并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以确定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

2. 压力测试:通过在系统的极限负载情况下测试系统的性能,以确定系统的容量和稳定性。

3. 并发测试:模拟并评估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请求时的性能和响应时间。

4. 可靠性测试:评估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和重复使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系统的瓶颈和性能问题,并提供改善性能的方案和建议。这对于保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面对高负载和高并发情况时。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执行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应该在开发和测试阶段之后,产品上线之前进行。在产品上线之前进行性能测试可以确保产品在正式上线之前能够承受预期的负载和流量,从而避免因为性能问题导致的系统崩溃或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

一般来说,性能测试应该在产品开发稳定且功能基本完成之后进行。在测试阶段,测试人员可以进行基本的性能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以确保各个模块的性能表现正常。在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完整的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以全面地评估产品的性能表现和稳定性,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性能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性能测试之前,必须先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并确定测试目标和测试指标,以确保性能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测试过程中也需要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简述性能测试的步骤。

你会这样回答:明确目标、测试方法、策略、选取测试工具、部署环境、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执行测试脚本、分析监控数据,性能分析,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确定系统是否符合性能要求。以下是常用的性能测试步骤:

1. 确定性能测试的目标和需求:明确性能测试的目的、测试范围、测试类型、测试指标和测试环境等。

2. 制定性能测试计划:确定测试的时间、资源、测试策略、测试场景、测试数据等。

3. 设计性能测试用例:根据性能测试目标和需求,设计测试用例,包括负载测试用例、压力测试用例、稳定性测试用例等。

4. 配置测试环境和编写性能测试脚本:根据测试需求,配置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

5. 执行性能测试:按照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执行性能测试,收集测试数据,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

6.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性能指标,分析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建议,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

7. 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总结性能测试结果,并编写性能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目的、测试环境、测试过程、测试数据、测试结论和优化建议等。

以上步骤并不是所有性能测试的唯一步骤,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项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性能测试需要有一定的测试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什么是上下文切换?哪些场景会存在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是指系统从一个线程或进程的上下文(包括寄存器、堆栈、内存等)切换到另一个线程或进程的上下文的操作。当操作系统需要切换运行的线程或进程时,它必须保存当前线程或进程的上下文信息,以便在以后恢复该线程或进程的运行。

上下文切换的场景包括以下情况:

1. 多任务操作系统:当系统同时运行多个进程或线程时,操作系统需要通过上下文切换来控制它们之间的切换。

2. 中断处理:当系统收到硬件中断信号(如键盘输入、网络数据包等)时,操作系统需要切换到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该事件。

3. 系统调用:当进程需要调用系统函数或服务时,操作系统需要切换到内核模式并执行相应的系统调用。

4. 线程调度:当操作系统需要调度不同的线程来运行时,它需要切换到不同的线程上下文。

上下文切换的开销较大,因为它需要保存和恢复大量的寄存器和内存信息,这会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因此,在设计和开发支持多任务和多线程的系统时,需要尽量减少上下文切换的次数和开销,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你在性能测试中遇到哪些性能问题?

1. 响应时间过长:系统处理请求的时间太长,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2. 吞吐量不足:系统无法处理大量的请求,导致队列堆积、请求丢失等问题。

3. 内存泄漏:系统中存在内存泄漏问题,导致系统内存不断增长,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4. CPU利用率过高:系统中某些功能的CPU占用率过高,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5. 数据库性能瓶颈:数据库查询、写入性能不足,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

6. 网络延迟过高:系统中存在网络延迟问题,导致请求响应时间过长。

7. 并发量不足:系统无法支持大量并发请求,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这里需要你结合你在公司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你也要回答以上常见的性能问题。比如我遇到的在并发情况下,用户数据响应时间过长,出现用户退掉领取的券,还可以转增,用户的领取的券出现无法使用,数量也出现问题。

 解释常用的性能指标的名称与具体含义。

平均响应时间(Average Response Time):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之和除以请求数量,即平均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通常用毫秒或秒作为时间单位。平均响应时间越小,表示系统响应速度越快。

2. 最大响应时间(Maximum Response Time):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中最大的一次。通常用毫秒或秒作为时间单位。最大响应时间反映了系统的最坏响应情况。

3. 吞吐量(Throughput):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通常用每秒请求数(Requests Per Second,RPS)来表示。吞吐量越大,表示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

4. 错误率(Error Rate):在所有请求中失败的请求数量除以总请求数量,通常用百分比表示。错误率越小,表示系统的稳定性越好。

5. 90%响应时间(90th Percentile Response Time):所有请求响应时间中排除最慢的10%后的响应时间,即90%的请求响应时间都小于此值。通常用毫秒或秒作为时间单位。90%响应时间反映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靠性。

6. 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指系统在处理完一个任务后,到处理下一个任务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

7.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指系统在接收到请求后,到返回响应结果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

8. 并发量(Concurency):指系统在同一时刻可以处理的最大用户数量,单位为人。

9. 吞吐率(Throughput Rate):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处理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为字节/秒(Bps)。

性能测试中Linux命令

在性能测试中,Linux命令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Linux命令:

1. top: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进程等。

2. netstat:用于查看网络连接状态,包括TCP、UDP连接、路由表等。

3. iostat:用于监控磁盘I/O的性能,包括磁盘读写速度、I/O等待时间等。

4. sar:用于收集系统性能数据,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等,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和报告生成。

5. vmstat:用于查看系统的虚拟内存使用情况,包括内存使用率、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等。

6. ps:用于查看系统进程信息,包括进程ID、CPU、内存使用情况等。

7. tcpdump:用于抓取网络数据包,可以用于分析网络流量。

8. ping:用于测试网络连接的延迟和丢包情况。

9. traceroute:用于跟踪网络数据包的路由路径。

10. curl:用于发送HTTP请求,可以测试Web应用的性能。

性能测试包含了哪些软件测试(至少举出3种)?

1. 负载测试: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评估系统的性能。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2. 压力测试:通过逐步增加负载来测试系统的极限容量。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并确定在超出该负载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并发测试:测试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相似或不同的请求时的性能。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高并发访问情况下的性能,例如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请求或同时处理多个事务。1. 负载测试:在不同负载情况下评估系统的性能。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2. 压力测试:通过逐步增加负载来测试系统的极限容量。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并确定在超出该负载时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 并发测试:测试系统在同时处理多个相似或不同的请求时的性能。这种测试可以帮助确定系统在高并发访问情况下的性能,例如同时处理多个用户请求或同时处理多个事务。

如何理解压力测试,负载测试以及性能测试?

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和性能测试都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测试类型,但它们的测试目的和方法不同。

1. 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测试系统在高压力下的表现,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压力测试通常在系统达到极限负载时进行,目的是测试系统是否具备处理大量请求的能力。在压力测试中,要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系统是否会崩溃、响应时间是否过长、是否有数据丢失等问题。

2.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请求,测试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表现,以确定系统的承载能力。负载测试通常在不同负载下进行,目的是测试系统的性能瓶颈,如CPU、内存、磁盘、网络等,以确定系统的最大承载量。在负载测试中,要注意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如系统是否能够及时响应请求,以及每秒钟能够处理多少请求等问题。

3.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真实用户行为,测试系统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表现,以确定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性能测试通常在不同工作负载下进行,目的是测试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能等,以确定系统的性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在性能测试中,要注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系统是否会崩溃、是否有数据丢失等问题。

交付一个性能测试项目,请阐述你的性能测试流程

1. 参与需求分析:根据客户的需求,分析系统的性能要求,确定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2. 测试环境准备:准备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确保测试环境的可靠性。

3. 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根据测试目标,制定性能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测试工具等。

4. 编写性能测试脚本并执行:根据测试计划,执行性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5. 分析并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性能测试报告,并向客户提交。

JMeter如何设计性能测试场景?

JMeter是一款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可以用于设计和执行各种性能测试场景。下面是设计性能测试场景的一般步骤:

1. 定义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测试的用户数、负载情况、响应时间等参数。

2. 创建测试计划:在JMeter中创建一个测试计划,并设置基本参数,如测试名称、测试目标、测试环境等。

3. 添加线程组:在测试计划中添加线程组,并设置线程数、循环次数、启动时间等参数。

4. 添加Sampler:在线程组中添加sampler,sampler是对应HTTP请求的抽象,可以设置请求方法、URL、请求头、请求参数等。

5. 添加断言:在Sampler中添加断言,断言用于验证请求的响应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可以验证响应代码、响应头、响应数据等。

6. 添加监听器:在测试计划中添加监听器,监听器用于收集和分析测试结果,可以生成图表、报告、日志等。

7. 运行测试:在JMeter中运行测试,并观察测试结果,如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

8. 获取并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优化测试场景和系统参数,以达到测试目标和要求。

9. 编写性能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性能测试报告,并向客户(经理)提交。

介绍 JMeter 聚合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JMeter的聚合报告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用于对性能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聚合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性能指标:聚合报告会统计每个请求的吞吐量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最小响应时间平均每秒事务数90%、95%和99%的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系统的性能状况。

2. 错误率:聚合报告会统计每个请求的错误率,包括请求失败的次数和失败率。这可以帮助测试人员了解系统的稳定性状况。

3. 图表展示:聚合报告会生成一系列图表,包括吞吐量图表、响应时间分布图表、事务响应时间图表等。这些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测试结果,便于测试人员进行分析和比较。

4. 汇总信息:聚合报告会对所有请求的性能指标和错误率进行汇总,以便测试人员快速了解整个测试的性能和稳定性情况。

5. 自定义报告:聚合报告还支持自定义报告,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展示的指标和图表,以便更好地分析测试结果。

 举例说明jmeter的定时器用法?

JMeter定时器可以用来模拟用户的随机或固定时间间隔发送请求,以更真实地模拟用户行为。下面给出两个定时器的示例:

1. 固定定时器

固定定时器是以固定时间间隔发送请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

- 在需要添加定时器的线程组中右键点击,选择Add->Timer->Constant Timer。
- 在Constant Timer的Delay字段中输入需要的时间间隔,单位为毫秒。

例如,如果需要每隔5秒发送一次请求,就可以将Delay字段设置为5000。

2. 随机定时器

随机定时器可以模拟用户随机时间间隔发送请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

- 在需要添加定时器的线程组中右键点击,选择Add->Timer->Gaussian Random Timer。
- 在Gaussian Random Timer的Deviation和Offset字段中输入对应的值。

例如,如果需要在5秒到10秒之间随机发送请求,就可以将Deviation字段设置为2500(表示标准差为2.5秒),将Offset字段设置为5000(表示平均值为5秒)。

需要注意的是,定时器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进行调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间隔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你能编写一个性能测试的脚本

import time
import requests

# 设置测试参数
url = 'http://www.example.com'
concurrent_users = 10
requests_per_user = 100
timeout = 10

# 定义测试函数
def test():
    for i in range(requests_per_user):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timeout=timeout)
        print(response.status_code)

# 启动测试
start_time = time.time()
for i in range(concurrent_users):
    test()
end_time = time.time()

# 输出测试结果
total_time = end_time - start_time
requests_per_second = (concurrent_users * requests_per_user) / total_time
print('Total time: {:.2f} seconds'.format(total_time))
print('Requests per second: {:.2f}'.format(requests_per_second))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性能测试脚本示例,使用Python编写,可用于测试一个Web应用程序的性能。它会向指定的URL发起HTTP GET请求,并记录响应状态码。测试过程中,同时模拟多个并发用户,每个用户请求指定次数。最后输出测试结果,包括总共耗时和每秒请求数等。可以根据需要对脚本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满足不同的性能测试需求。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zetoZeZ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