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纲要基于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教材整理。
一.绪论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形成多层次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结构的因特网。
4.internet与Internet
internet: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Internet:专用名词,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5.互联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有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它的两种用户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C/S):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对等方式(P2P):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核心部分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在通话时,两用户之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而由于绝大部分时间线路都是空闲的,所以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之后查询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 的组成:报文、首部、分组。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即收到分组——存储分组——查询路由(路由选择协议)——转发分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时延、开销。关键构件:路由器。
6.网络分类
按通信距离分: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型网、树型网、环型网、总线网
按通信介质分: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卫星网
按传输带宽分:基带网、宽带网
按使用范围分:公用网、专用网
按速率分:高速网、中速网、低速网
按通信传播方式分:广播式、点到点式
7.网络性能指标
速率: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速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其绝对上限值等于带宽。
时延: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的时间,也称延迟。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注: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是发送速率 而不是传播速率。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 带宽,表示链路的容量。
当前时延=空闲时时延/(1-利用率)
8. 协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采取的一些列确定的步骤,协议的基本要素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 是指数据的结构或格式,它是数据表示的顺序。
语义 是指构成这种数据格式的每一部分的含义
时序 是指数据何时发送以及以多快的速率发送。
9.分层
通信双方系统的同一层之间的约定称为协议;在一个系统中的上,下层之间的约定称为接口。下层通过接口向上层提供服务,协议则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每一层都有一个或多个协议,所有层的协议的集合称为协议栈。
OSI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二.物理层
1.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 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向传输媒体:微波、红外线、激光、卫星通信
2.信道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单工),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单工(单向通信):只用一个数据传输方向(例如:无线电广播),只需要一条信道
半双工(双向交替通信):双方可以相互传递数据但不能同时进行(例如:对讲机),需要两条信道
全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双方可以同时传递接收信息(例如:电话),需要两条信道
3.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 帧)。
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码分多址 CDMA: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三.数据链路层
1.链路指的是物理链路,数据链路是由链路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的,数据链路是在屋里链路上通过控制协议建立起来的逻辑链路。
2.封装成帧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进行帧定界。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
为了达到透明传输,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
现实通信链路中比特在传输中会产生差错,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比称为误码率,为了保证可靠性,通常通过循环冗余检验CRC来做差错检测。差错检测防止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测,Internet校验和算法)
3.点对点协议 PPP: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字节填充——PPP使用异步传输(将每一个 0x7E字节变为(0x7D, 0x5E),0x7D转变成为(0x7D, 0x5D)。ASCII 码数值小于 0x20 的字符,则在前面要加入0x7D,同时将该字符的编码加以改变。)
零比特填充——PPP使用同步传输(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的1,则立即填入一个0)
4.广播信道是一对多的通信(局域网使用广播信道)
以太网采用CSMA/CD协议的方式来协调总线上各计算机的工作,CSMA/CD协议的以太网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
CSMA/CD协议: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先听后发,冲突即停,延迟重发)
CSMA/CA协议:碰撞避免功能,确认机制
5.MAC地址:又叫做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高位24位:厂家,低位24位由厂家自行指派
6.局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
7.网络互连设备:
物理层:转发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路由器
网络层以上:网关
8.VLAN虚拟局域网:一种服务,而非新型局域网
四.网络层
1.网际协议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特网标准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是用的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问题。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2.IP地址:由网络号(包括子网号)和主机号组成,网络地址的主机号为全0,网络地址代表着整个网络。
广播地址:与网络地址的主机号正好相反,广播地址中,主机号为全1。当向某个网络的广播地址发送消息时,该网络内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该广播消息。
组播地址:D类地址就是组播地址。
3.A、B、C、D、E类地址
A类地址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为:0.0.0.0~127.255.255.255;
B类地址以10开头,前两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C类地址以110开头,前三个字节作为网络号,地址范围是:192.0.0.0~223.255.255.255。
D类地址以1110开头,地址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D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一对多的通信);
E类地址以1111开头,地址范围是240.0.0.0~255.255.255.255,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供以后使用。
注:只有A,B,C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之分,D类地址和E类地址没有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4.回环地址
127.0.0.0/8被用作回环地址,回环地址表示本机的地址,常用于对本机的测试,用的最多的是127.0.0.1。
5.A、B、C类私有地址
私有地址也叫专用地址,它们不会在全球使用,只具有本地意义。
A类私有地址:10.0.0.0/8,范围是:10.0.0.0~10.255.255.255
B类私有地址:172.16.0.0/12,范围是:172.16.0.0~172.31.255.255
C类私有地址:192.168.0.0/16,范围是:192.168.0.0~192.168.255.255
6.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IP地址是网络层和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
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当数据报放入数据链路层的MAC帧中后,整个IP数据报就成为MAC帧的数据,因而在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
7.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IPv4(32位)能提供的主机地址越来越稀缺,目前除了使用NAT在企业内部利用保留地址自行分配以外,通常都对一个高类别的IP地址进行再划分,以形成多个子网,提供给不同规模的用户群使用。通过对主机号的高位部分取作为子网号,用来创建某类地址的更多子网。但创建更多的子网时,在每个子网上的可用主机地址数目会比原先减少。
子网掩码是标志两个IP地址是否同属于一个子网的,也是32位二进制地址,其每一个为1代表该位是网络位,为0代表主机位。它和IP地址一样也是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的。如果两个IP地址在子网掩码的按位与的计算下所得结果相同,即表明它们共属于同一子网中。在计算子网掩码时,我们要注意IP地址中的保留地址,即" 0"地址和广播地址,它们是指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全为" 0"或" 1"时的IP地址,它们代表着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一般是不能被计算在内的。
子网掩码的计算:
对于无须再划分成子网的IP地址来说,其子网掩码非常简单,即按照其定义即可写出:如某B类IP地址为 10.12.3.0,无须再分割子网,则该IP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如果它是一个C类地址,则其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8. 构造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
CIDR用网络前缀代替网络号和子网号,后面的部分指明主机。因此,CIDR使IP地址从三级编址(使用子网掩码),又回到了两级编址,但这已是无分类的两级编址。
CIDR把网络前缀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只要知道CIDR地址块中的任何一个地址,就可以知道这地址块的起始地址(即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以及地址块中的地址数。
地址掩码:是一连串的1和0组成,而1的个数就是网络前缀长度。在斜线记法中。斜线后面的数字就是地址掩码中1的个数。
利用CIDR地址块来查找目标网络,这种地址的聚合常称为路由聚合,也称构成超网。
9.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在网际层使用了ICMP,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ICMP报文的种类:差错报告报文,询问报文
ICMP 差错报告报文共有 5 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
ICMP 询问报文有两种: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时间戳请求和回答报文
10.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 IGP: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有多种协议,如 RIP 和OSPF 协议。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RIP协议的优点: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缺点: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限制了网络的规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OSPF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其主要特点:
使用洪泛法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外部网关协议EGP: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目前使用的就是BGP。
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五.运输层
1.运输层功能: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 UDP。
2.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下面三大类:
熟知端口号,数值一般为 0~1023;
(一些常用的数值端口号:FTP 21 LELNET 23 SMTP 25 DNS 53 TFTP 69 HTTP 80)
登记端口号,数值为1024~49151,为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客户端口号或短暂端口号,数值为49152~65535,留给客户进程选择暂时使用。
3.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首部只有 8 个字节。
面向报文的,不可靠交付,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4. 传输控制协议 TCP
TCP 是面向连接的,面向字节流,提供全双工通信,可靠交付,首部有 20个字节。每一条 TCP 连接有两个端点, 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一)
5.TCP的拥塞控制
慢启动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速重传与快速恢复算法
6. TCP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TCP的连接和建立都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进程叫做客户,而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进程叫做服务器。
六.应用层
应用层位于网络体系结构的最高层,直接面向用户,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是计算机网络与用户的界面。
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
域名系统DNS用于从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关系(将URL转换为IP地址)
远程登录协议Tenlet用于实现网络远程终端登录
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的传输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用于电子邮件的传输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WWW服务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MTP用于管理和监视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