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刷题(二叉树之三)| 404.左叶子之和;513.找树左下角的值;112.路径总和;106.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654.最大二叉树;617.合并二叉树;

一、左叶子之和

Leetcode左子叶之和

要想判断判断一个节点是不是左子叶,要通过其父节点判断左孩子是不是左子叶。

1. 确定递归的参数和返回值。传入根节点,返回左右子树的左叶子之和。

2.终止条件。当为null时,返回0。

3. 确定单层递归的逻辑。通过后序遍历,求左右子树的左叶子节点之和。当碰到左叶子节点时,midvalue就是左叶子节点的值,否则当前节点为右叶子或者树节点,midvalue就是0,返回左右子树的左叶子节点之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sumOfLeftLeaves(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int leftValue = sumOfLeftLeaves(root.left);    
        int rightValue = sumOfLeftLeaves(root.right); 
                                                       
        int midValue = 0;
        if (root.left != null && root.left.left == null && root.left.right == null) { 
            midValue = root.left.val;
        }
        int sum = midValue + leftValue + rightValue;  
        return sum;
    }
}

二、树左下角的值

Leetcode找树左下角的值

很方便,直接使用层序遍历,用一个变量循环记录每层第一个节点的值。当遍历结束后,保存的就是左下角的值。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findBottomLeftValue(TreeNode root) {
        Queue<TreeNode> queue = new LinkedList<>();
        queue.offer(root);
        int res = 0;
        while (!queue.isEmpty()) {
            int size = queu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TreeNode poll = queue.poll();
                if (i == 0) {
                    res = poll.val;
                }
                if (poll.left != null) {
                    queue.offer(poll.left);
                }
                if (poll.right != null) {
                    queue.offer(poll.right);
                }
            }
        }
        return res;
    }
}

三、路径总和

Leetcode路经总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ean haspathsum(treenode root, int targetsum) {

        if (root == null) return false; // 为空退出

        // 叶子节点判断是否符合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return root.val == targetsum;

        // 求两侧分支的路径和
        return haspathsum(root.left, targetsum - root.val) || haspathsum(root.right, targetsum - root.val);
    }
}

四、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Leetcode从中序与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

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如果数组大小为零的话,说明是空节点了

第二步:如果不为空,那么取后序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节点元素

第三步:找到后序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在中序数组的位置,作为切割点

第四步:切割中序数组,切成中序左数组和中序右数组

第五步:切割后序数组,切成后序左数组和后序右数组

第六步:将中序左数组和后序左数组传给左子树节点,将中序右数组和后序右数组传给右子树节点。

在一开始可以先用map记录下中序数组的值和对应的索引,这样就可以找到后序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在中序数组的位置了。

在递归的参数中不需要每次传入新数组,只需要传入相同的数组和切割后数组的左右索引就可以了。

class Solution {
    Map<Integer, Integer> map;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int[] inorder, int[] postorder) {
        map = new HashMap<>();
        for (int i = 0; i < inorder.length; i++)  map.put(inorder[i], i);
        return findNode(inorder,  0, inorder.length, postorder,0, postorder.length); 
    }

    public TreeNode findNode(int[] inorder, int inBegin, int inEnd, int[] postorder, int postBegin, int postEnd) {

        if (inBegin >= inEnd || postBegin >= postEnd) return null;

        int rootIdx = map.get(postorder[postEnd - 1]);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inorder[rootIdx]);
        int leftLen = rootIdx - inBegin;
        root.left = findNode(inorder, inBegin, rootIdx, postorder, postBegin, postBegin + leftLen);
        root.right = findNode(inorder, rootIdx + 1, inEnd, postorder, postBegin + leftLen, postEnd - 1);

        return root;
    }
}

五、最大二叉树

Leetcode最大二叉树

这道题对最大二叉树做出的定义就是在把我们往递归的路子上引。

和上一题有些类似,在递归的参数中不需要每次传入新数组,只需要传入相同的数组和切割后数组的左右索引就可以了。

这些构造二叉树的题都应该通过前序遍历来解决。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constructMaximumBinaryTree(int[] nums) {
        return recursion(nums, 0, nums.length);
    }

    public TreeNode recursion(int[] nums, int left, int right) {
        if (right <= left) return null;

        int maxValueIdx = left;
        for (int i = left + 1; i < right; i++)
            if (nums[i] > nums[maxValueIdx])
                maxValueIdx = i;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nums[maxValueIdx]);

        root.left = recursion(nums, left, maxValueIdx);
        root.right = recursion(nums, maxValueIdx + 1, right);

        return root;
    }
}

六、合并二叉树

Leetcode合并二叉树

终止条件:如果root1为null,就返回root2,root2有值最好,合并之后就是root2,如果为null也无所谓,合并之后就是null。同理,如果root2为null,就返回root1。

单层递归逻辑:把root2的值加在root1上,实际上就是给root1加上了root2。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mergeTrees(TreeNode root1, TreeNode root2) {
        if (root1 == null) return root2;
        if (root2 == null) return root1;

        root1.val += root2.val;

        root1.left = mergeTrees(root1.left, root2.left);
        root1.right = mergeTrees(root1.right, root2.right);

        return root1;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 target,要求在数组中找出两个数的和等于目标,并返回这两个数的索引。 思路1:暴力法 最简单的思路是使用两层循环遍历数组的所有组合,判断两个数的和是否等于目标。如果等于目标,则返回这两个数的索引。 此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 思路2:哈希表 为了优化时间复杂度,可以使用哈希表来存储数组中的元素和对应的索引。遍历数组,对于每个元素nums[i],我们可以通过计算target - nums[i]的,查找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这个差。 如果存在,则说明找到了两个数的和等于目标,返回它们的索引。如果不存在,将当前元素nums[i]和它的索引存入哈希表中。 此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n)。 思路3:双指针 如果数组已经排序,可以使用双指针的方法来求解。假设数组从小到大排序,定义指针left指向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右指针right指向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当前两个指针指向的数的和等于目标,则返回它们的索引。如果和小于目标,则将指针右移一位,使得和增大;如果和大于目标,则将右指针移一位,使得和减小。 继续移动指针,直到找到两个数的和等于目标或者指针超过了右指针。 此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1)。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如果数组规模较小并且不需要考虑额外的空间使用,则暴力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数组较大或者需要优化时间复杂度,则哈希表或双指针方法更合适。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