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政治课的一点小经验

背景介绍:

我是一名哈工大计算机的大三下学生。大一下到大二下的三门政治课《近代史》,《毛概》,《马哲》我的分数是99,93,93(百分制),排名是2/120(+),3/120,18/120。(120的人数是按照qq群人数和上课人数估算出来的)[1]

接下来我将会介绍一下写这篇文章的起因,然后讲一下我当年是怎么学习政治课的,并且写一下学习方法。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当年马哲老师“宣称”平时分要狠扣(我当时大概按了她的标准算了一下,发现我40分的平时分可能只有32-35分),而且当年的考试题全是主观,感觉答得也不是很好。要出分的那个夏天,我暗自许下“诺言”:马哲这次如果能拿到90+,我就写一篇经验帖。命运弄人,我还真的“喜提”了93分。(虽然排名是我学过的政治课最差的)

于是自然是要说到做到。但是当时是分专业的时期(直接决定能否保研),内心躁动不安,分专业失败后(分专业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里不赘述了),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科三也挂掉了。进入了新学期,由于惯性又卷了一段时间的学分绩,直到现在才正式进入躺平状态,开始复习着考研。

躺平状态带来的空余时间使得我可以把经验贴这件事提到日程上来,于是就有了你们即将看到的这篇文章。

讲一讲故事:

前言:

对于经验贴这种形式,我个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怎么能提供相同的指导意见呢?有的人高中就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并写下了一些感想,有的人则是一点都不关心时政,同时也没有关心过,有的人甚至成为了神油......这些人他们的“政治素养”都不一样,怎么能有一个“道理”或者“规则”,让他们跟着做就能拿高分呢?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认为我没有资格摁着各位读者的头,让他们来读我所谓的“重点”:换种说法,我希望读者能在一段文字中找到他们认为的重点。(或许我也会标一些我认为的重点吧,谁知道呢?如果我这么做了就把这行删掉吧)

另外我希望读者能从我对政治课的应对来学习如何应对政治课,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因为政治课还有40分的平时分,而且每门课都要搞ppt,讲一些东西,有点麻烦。

所以我决定花一些篇幅来写一篇流水账,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两年前的事情我要是现在还能记得说明也是某种程度的“重点”了)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接下来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进行一定的修正。如若读者觉得这部分价值较低,亦可以直接跳到“学习方法与经验”。

个人背景简介:

本人高中历史成绩就不错,拿过一两次班级第一吧(记不大清了)。但是后面学了理科后就把历史放下了。政治倒是学的不很好,大概全班平均这个水准。时政这方面我应该算是较同龄人关注得多一点的。我认为自己对时政的理解在普通人中间至少是10%(英国有80%的人认为自己车技高于中位水平,所以必然是有自夸成分的,读者可自行修正)。

现在你可以照着这个标准,在阅读下面的文字。

正文:

思想品德:

其实当年我是没有想在政治课上拉分的。大一上的思想品德是考查课,一分学分绩都不占。(有趣的是,这门课不是学分绩当年也有大把人去卷加分)(顺口提一句,这门课我拿了99分,但是排到了20多名,可见哈工大学生卷的惯性)

近代史:

大一下的近代史是考试课了,但是只有2.5分(之前的培养方案只有2分),和5.5分的高数,5.5分的大物对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当时疫情原因上网课,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挂着网课摆烂。(这里多说一句:实际上近代史这门课的地位是有些许尴尬的:它似乎相当于大号的历史课,又不完全是。事实上,它是政治课![2])

但是我并没有完全摆烂。记得当时我还是把网课当背景音听的,并没有完全挂掉,所以老师问问题冷场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切屏看一下,如果能答的话就发评论答一下。由于当时网课,所有人要改名成学号姓名,可能让老师对我有了一个不错的印象。(但课程上到一半后,我就是纯挂机不听课了,令人感叹)

一件有趣的事是当时上网课,号称mooc要计入分数(当年的分数配比大概是平时分40,考试60,且当时所有的政治课分数配比都是如此)。当时上的是武大的mooc(可以自行搜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个mooc的特点就是主观题分值特别的高,这就导致了mooc不太可能拿太高分(我mooc是80来分,有一个近代史上9的同学拿了70多分)。有意思的是,mooc最后的得分好像不是按照百分制换算的,即100分的mooc,你得了90分,你的平时分为36,而是给的特别的高,不是40就是39。有一种可能是近代史采用了武大的方法:

优秀的平时分为40,合格的平时分为39。倘若如此,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平时分没有爆表了。同时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只要每节课出勤,老老实实上课,老师基本上不会扣平时分,扣的话也只是一两分(这个道理是重要的,倘若我明白了这道理,可能你们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了)。

考前也不知道什么肖秀荣,就在考前把老师ppt的所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打印了一下,加上当时随手买的一个圣才中国近代史课后题解析(到货了才知道上面有一些其他学校考研的“真题”,而且令人感叹的是,某打印店竟然把这本书盗版了做打印资料,这点后面会细说)就去考试了。

由于是网上考试,所以一道客观题都没有,题目构成是两道五分小题,一道15分(?)和一道35分作文题。小题靠圣才和常识苟过去了,大题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有哪些特点?”,当时翻遍所有资料都翻不到,手都在发抖,最后竟然“奇迹般”的在老师的ppt里找到了,作文是从近代史这门课里的43个词中选出5个(?)写一篇小论文。当时想的是吹一波gcd,但是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够(这里要提一下,很多学生想夸gcd,但是他们夸不到点上,就变成很尬,也难以得到高分),就从试卷的简答题找了一下灵感,论证“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是从物质,到制度再到文化层层递进的,物质,制度上的改良为文化上的改良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由于物质的改良受制度的限制(洋务运动及其失败),制度的改良受文化的限制(百日维新及其失败),导致物质和制度的改革都没有真正成功。总而言之,物质,制度的改良为文化改良建立客观条件,文化改良又促进了物质,制度的改良”(实在是翻不到原先的试卷了,最后感觉有点虎头蛇尾,也可能是我记不清了)

毛概:

大二上专业分流后,我发现自己的排名翻倍了,学分绩的压力逼得我想尽一切办法开卷。和新舍友交流了一下,发现他的近代史学分绩只有80(狗头保命),于是觉得政治课学好了也能卷一大批人。但是政治课有一个特点,就是你想卷也不知道怎么卷。数学课和专业课可以下课做题,政治课连题都没有,所有打印店好像都没有往年试题卖,老师也不发ppt,上课完了之后就没事干了,所以我看似说要卷,实际上一点都没在卷,甚至付出的时间算是考试课中最少的了。

毛概上的还算是相当轻松的,因为一本书上四学分,所以老师讲课会慢一些,我上课的时候都是他边讲我边看课本(或肖秀荣)并且荧光笔划线,没事干就做肖秀荣课后题目,再没事干就放青年大学习或者玩手机。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也有自信我比80%的人上课要投入,因为至少有一半的人在玩手机,25%的人在写作业,剩下的也没几个人听课。某种程度上说,毛概课听不听也就那样,但是付出了时间总会有回报的,现在不看的话考试周看毛概更折磨。(当然今非昔比了,现在考试都是分散在各学期里进行了)同时个人认为在毛概课上写数学题效率较低,所以毛概也就一直这样听下去了。

这里提一嘴:我的毛概老师讲的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就算是这样,毛概课听的人也寥寥,所以说不要指望有一个好老师就能让你爱上政治课。

————————————————隔了一个周的分界线————————————————

毛概的分数分布也是平时40,考试60,但是平时的40分有一个小班讨论(讲15-25分钟的ppt,5分),我们班又有一个课前讨论(讲15分钟左右的ppt,10分?),三次点名(5*3=15),一次网课(5分)。压力还是有一点的。但是正如我上文所说,只要点名的时候在,平时分就基本不会扣。期末的时候老师果然说了,平时分最多扣一分,如果小班讨论和课前讨论都扣分了,那就只扣一分。所以不要对这些东西抱有太大压力,就算你讲ppt的时候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后期末最多扣一分。

考试:出卷老师是一位这个学期没上课,专门出试卷的老师,他的试卷分值如下:10分单选(10 * 1),20分多选(10 * 2),多选没分,10分辨析题(5 * 2),20分大题(10 * 2)。60分不折合,直接算入总成绩。

毛概是没有多少课后复习资料和原题的,别看纸张记忆卖那么多资料,那些资料一个有用的都没有!我买了5份资料(所有资料都买了),然后就发现有一本资料和我买的资料是一样的。没错,就是那本圣才

所以也就回到了最基本的资料:考研材料。

话说考研资料对付大学的期末考试简直是降维打击(大二的学生应该能get到这个点),大一的时候没意识到这一点真是太抱歉了。

但是政治课例外。

政治课这种东西不像数据结构或者概率论,刷点王道书籍或者张宇(汤家凤)就能完事的——数学和专业课之所以能用考研资料快速提高分数,就是因为考研的题型和考察内容和期末考试没什么差别,数学颠来倒去就那些东西,数据结构也是。

但是考研政治却不是这样的——一方面考查内容不重合的可能性较大。翻一翻肖秀荣1000题就知道政治大题是真的少,其本质就是政治能考大题的知识点太多了,以至于覆盖这些知识点是没有意义的,再加上考研政治以闭卷形式进行,导致考研政治大题的复习主要依赖肖八肖四,把这些押题卷的大题背了就能考得不错。

但是政治的期末考试却不太一样。由于是开卷的考试,肯定要上难度,于是主观题偏多,而且翻课本也没有答案。其次考试范围比较自由,完全有在知识框架内搞死你的能力。(不服气的话看一下肖4的大题,开卷来答一下,看一下自己能答多少分)再加上肖秀荣覆盖的也不够广,所以考研书籍在内容上的帮助有限。

另一方面题型也差别较大。这次毛概期末考试似乎属于“意外”,参考马哲和近代史的全大题,可以猜测以往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选择题。而考研政治选择题分值可达一半,甚至成为拉分主力。(或许是因为大家背的都是同一本肖四,导致主观题拉不开吧)所以考研政治的主要复习资料1000题就没什么用了。

所以考研资料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但是这是一次不一样的期末考试:选择题占到了卷子分值的50%,大题占1/3,辨析题属于送分。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我没有选择硬刚资料,而是选择在考前一天把纸张打印那没用的资料翻了一遍,之后就去做肖秀荣1000题了。

肖秀荣说是一千题,实际上分摊到每本书也就不多了,我记得毛概大概是250-300道选择加上十几道大题,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开卷可以搞定。你认为我在指望刷1000题能刷到考试真题?错了,事实上一道选择题都没刷到,但是所谓“题感”,或者说,熟悉那种模棱两可的叙述并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就是通过刷题培养出来的。

考试的时候果不其然,选择题上难度了,基本上和考研难度相当。如果没有刷1000题,可能我的分数要下降5-10分。而且无论是肖秀荣还是纸张记忆的资料,都是一道题也没压到,于是也就硬着头皮写完了。这次考试时间压力比上次要大得多,虽然我30分钟左右把选择题做完了,但在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我却差点写不完大题,最后5分钟才没东西可写,可见训练选择题在节约时间这方面上还是有用的。

有一个小事要提一下:不同老师的给分标准可能差之千里。英才班的毛概老师,88分排名就到班级一半了,而88分在我的班能排到十多名。

马原:

马原这个东西是真难,如果碰上了一个不会讲课的老师,简直是戴维斯双击。很不幸的,我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老师不会讲加上马原看不懂,让我的政治课生涯迎来了第一次危机。好在我发现了徐涛,这位教授过千万(算一下应该是有的)考研学生的大师,对马原的理解着实比985的政治老师要强太多了,以至于我先是上课的时候看视频,后面觉得上课看的还不得劲,下课了还接着看,第四周就把课上完了。当时看完课程觉得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个人认为一个大学生接触马原是很有必要的,你可以选择不认同,但是不认同也要先了解一下吧,否则这种不认同岂不是虚空打靶,与个人的发展无益?如果你认同马原,那你就更有必要去了解了,难道认同一个不了解的东西不是很可怕吗?

回到正题,由于上了考研名师的课,导致我自觉马原是我学的最好的一门课(虽然略带嘲讽意味的是,我学的最好的科目考的最差,不怎么学的科目考的最好),渐渐的听老师讲课也少了。(毕竟都学过了,听课就觉得无聊了)

于是也就遭了报应。

这里先要介绍一下马原的分数分布:40分平时,60分试卷,7道大题。

40分平时又分为点名5分,四次课堂小测25分和小班讨论(做ppt)10分。

60分:7道辨析,每道5分,一道论述10分,一道大题两小问15分

问题就出在这个“课堂小测”上面。前面说过,考研政治和期末考政治相差甚远,于是我这样的“政治课专精”(我觉得985政治课1%的人士应该可以这样称呼自己)如果不怎么听课的话也很容易中招。四次小测的第三次我漏看了题干(材料内容和题干只能说是一点关系不沾),只看材料,结果暴死,整道题可能都答错了。

最搞心态的是当时还不知道错了,直到结课前才放答案,当时就知道我马原这门课可能寄了。尤其马原老师还拿这几道题作为评分标准,“恫吓”我们说这样答给一半分,那样答没分,而且基本上不会有人每道题都满分......当时就做好了平时分被扣七八分的觉悟了。滑稽的是,最后一分都没给我扣。老师说“是给助教改的”。

... ...可能助教怕老师知道了自己学生的水平差的程度,当场昏倒过去吧。

更合理的说法是,如果你这个老师扣7,8分平时分,别的老师不扣,导致你班平均分比别班低一大截,教务处会怎么看你?(评教大概率不会出问题,因为出分还是比较晚的)所以说平时分这个东西,在政治课上是让学生及格的工具。

小班讨论要写一个ppt,然后几个人讲20分钟左右,最后给一个3000字的报告。如果直接拿报告去讲可能问题也不大。

这里顺便提一下小班讨论,也是我两次作为小班讨论的组长,一次作为课前演讲的组长的一点心得。

一个优秀的小班讨论需要:

一个有政治“嗅觉”的组长[3]

几名不太摸鱼的组员,[4]

一次到两次排练,[5]

不那么花哨的ppt[6],

最重要的,不为分数而低头,只为讲好内容的决心。[7] [8]

(你可以发现这些话都非常空。读我的文章到这里应该知道我不是喜欢说空话的,非常喜欢在正文后打一些备注。为保持格式,这几句话的解释在注解部分)

煽情的话到此为止,现在来谈一谈考试。

和前两次考试一样,同样的需要考前准备。这次我知道纸张记忆的资料没什么用了,于是去了另外一家打印店,并从中拿到了“一些有用的资料”。虽然没有答案,但是我把上面的题做了一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有关“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的题,当时不会文言文答不出来,提前上网查了一下,考试的时候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提一嘴,似乎(mighty)有一部分人也和我一样买到了同样的“资料”,于是当年的马原分数有所上升)

事实上,考试的时间是相当不够,如果没有那些资料,我可能都不一定能做完,可见考试前的事前准备是多么重要。

肖秀荣这次确实没啥用,正如我上面所说的,政治的大学期末考和考研相差甚远(事实上,大部分科目都是如此,讲什么不重要,考什么才重要)。如果能拿到真题或者类似可靠度高的资料,那比做1000道肖秀荣的作用都要大。挺讽刺的,不是吗?不过既然你已经看了我的经验贴,你就已经至少是大一下了,明白这个道理应该是容易的。

流水账到此告一段落,如果您耐心听完了我的絮絮叨叨,我对此非常感激。

学习方法和经验:

在这一节我的写作思路是根据我之前的经历,介绍一些所谓“原则”,然后拆几道题,说说解题思路。

“原则”:

考试上的:

0.一本靠谱的资料胜过复习一周。跑多家打印店就完事了。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透明度高的有效市场里,排除市场操纵,投资者不能分析过往股价来获取超额利润,所以我才没有说出买到马原资料的打印店的名字——如果大家都知道了,你又如何获得“超额利润”呢?又如何卷死别人呢?

1.买一本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吧。(不是带货,可以查一下这本书或者肖八肖四,你就知道肖秀荣的含金量了)政治课听不懂的时候不要看课本,就看这本书,勾勾画画一下一般就有思路了。如果你正在学马原,也可以买徐涛的书,但是必须配套他的网课。个人认为徐涛的书质量远不如肖秀荣,只在马原部分配上徐涛的课才略胜肖一筹。

2.考前根据题型刷题,选择题多了就刷1000题,大题多了就看点买的资料,刷几道肖秀荣的大题。

3.永远对政治课考试保持谦卑,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在那个偏得要死的知识点上搞死你。

4.如果有老师发ppt,想办法搞到,把和课本不一样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打印

日常学习上的(政治课):

1.我个人的学习方法是:政治课上看书,看到老师当堂课讲的内容为止,然后去干别的事。一般第一节课下课就可以看完内容,这样做既可以调整状态又可以跟上内容,还可以稍微听一下课。(政治课上不听课也是玩手机的,要不然就是没做几道数学题——心不静)课后从不看政治课内容,直到考前。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2.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至少需要课本过一遍,肖秀荣或者徐涛的讲义过一遍,做一些课后的题。

3.平时分数基本上会给到的,最多扣1分,不要为此焦虑。

4.能把课讲的有趣的政治老师很难得,要珍惜。

做题环节:

前排提醒:我现在的知识储备和没学政治课的同学差不了多少,于是应把重点放在我对答案的推理上。以下答案都是我自己想的,不是看答案之后解释的。

选择题

(以最近学的马原和大家都学过的近代史为例,只做多选,不做事实判断题(比如三民主义是什么))

近代史:

辛亥革命:

答案:abd

碰到任何的政治选择题,都是题干只读最后一句话(前面略读),然后扫一眼选项。

看选项的时候注意定量的词汇,而定性的语句一般认为是对的。

比如abd,都是定性词汇,先勾上。c选项的“第一次”,一看到就先打叉。1840年到1912年了,民族资产阶级动都不动一下?然后细想 ,戊戌变法是第一次表演,于是确定答案abd

一眼意义题,答案abc

abc一眼对。bc一眼对(定性加上确实如此),但是a的完全意义可能要犹豫一下,翻课本也翻不到(可能是我翻肖秀荣翻不到吧),因为是十五大的论断。但是应该要能选的出来,因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只有这个,也就是汉人打满人,抗日不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只说一下d,d要是对的话,那么gcd的意义何在呢?何况北洋军阀和民国时期老百姓相当苦。所以abc

马原:

答案bc,d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真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就导致了只要把范围变小,真理就有用了,再加上真理来源于实践,所以真理必然有有用的地方。当然更重要的是,真理已经有“绝对性,相对性”保证使用范围了,也就没必要推翻真理了,真理不适用的时候拿出相对性即可(大雾)。这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毛概:

 

abd,c选项,革命不是邓小平理论所涉及的,第二代核心成立于1977年,结束于1992年,不涉及革命内容。

大题:

首先介绍一下各科题目特点:马原属于知道原理,按照答题格式答就一定能答对的那种,而毛概和近代史就是知道答那个方向,但是很可能写不了几个字,或者写了也达不到点上。(就是抄书抄不到。当时复习毛概的时候某位舍友和我的意见相同:答案和书上的完全不对,鬼知道他从哪里编出这些词的。如果你现在还不懂,看一道题你就明白了)

所以我近代史和毛概也就提供一个思路,答案和我的思路可能相差甚远,能得多少分都看老师。

但是马原应该有一套答题格式的,等我回去翻一翻。

翻到了,是老师给的资料,手打一遍。

辨析题:判断对错+分析说明

(1)判断对错(正确,错误,片面)

(2)原理说明(结合相关原理)

(3)分析材料(用原理检验题目观点对错)

论述题:判断原理+联系题目

(1)判断所设计原理(包括概念,辩证关系(如有两个以上对象,需要写),方法论三部分)

(2)联系题目进行分析(1.为什么这个东西体现了这个原理 2.方法论(实践意义))

材料题:两类材料:现实生活/哲学中思想,范围会小(题干会指定答题范围)

题干碰到奇怪的词要解释:例如“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的大循环和处理

答题格式:(1)同论述题(1)

(2)结合材料分析,不分析无分

注:大学政治期末考题比这阴间程度小一些,具体是材料变短了,但是问题同样难

16年马原真题

16年马原答案(自作):

(1)1.(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什么先抄上)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我们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来更新认识。实现知和行的统一。同时还要求我们要用实践来指导认识,更新认识

(4分?)

2.(结合材料)

四个全面作为认识拥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而四个全面作为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故而是一个过程

四个全面本质上是认识,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必定要经过实践来实现,实践又是一个过程,故而“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2)(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

辩证思维是人民正确理性思维的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表示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发生。不同事物的矛盾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表示为矛盾的运动性和每个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其特点。1.不同事务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矛盾不同发展过程特点不同3.构成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独立统一,共性寓于个性,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有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每对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性质由主要方面决定,这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主要矛盾,也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

2.四个全面指出的矛盾是矛盾中的特殊部分,每个事物每时每刻都有矛盾,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矛盾随时间变化也不同,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本质发生了变化,这就体现出了矛盾的特殊性。中国各个事务都有矛盾,这体现了矛盾的共性。

四个全面属于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强调“四个全面”,就是强调主要矛盾。同时在强调四个全面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次要矛盾。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5?)

16年马原答案(官方):

16年毛概真题

给你课本,你答吧。答案可以说是和课本就沾了一点边(一两分)。

我的思路(毛概很难答到标准答案,我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这种思考方式你可以认可,也可以批判,还可以辩证吸收):

l市是郑州

看完材料,材料对l市的态度大体肯定(否则一定是要放gdp或者失业人口等数据的,叙事的选择性决定了态度)

如何入题?要知道这东西就和高考作文一样,网友说什么你就从什么入手即可,网友所的就是作者态度。

a:治理污染nb,矫枉过正

b:你说nm呢,你还不配享受绿水青山

c:要做好环境和经济 的平衡

d:治理污染太急了,对经济有影响

e:做法是对的,但要缓图

f:现在的问题是历史欠账,要还的

abd都“过激”(或者说“魔怔”),只从cef出发讨论

(1)

先翻到五位一体的环境治理那一章,然后。。。

然后就答不了了。

全课本没有直接答案。

这个时候就要临机应变了,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写吧。

关系:(1)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不是互斥的,而是互相促进的。既要促进环境的保护,又要在环境保护中发展经济。(这话我自己都不信,但是必须这么写)

1.(先抄一段课本,把第一个逗号和最后一个逗号的内容抄了,中间去掉)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具体到题目中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铁腕治污”的成效(a),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f),l市的产业结构落后,导致治理污染的时候这些产业受到冲击,造成了失业和经济下滑,使得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出现失衡。

3.在面对经济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时,我们既要坚持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做好对落后产能的升级和安置工作,让企业担起应得的责任(f)。稳健的(缓慢的)处理好经济和环境的矛盾(e),从而实现在经济增长稳定的情况下保护好环境

4.在处理经济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时,要避免滑向“唯经济论”(b)和“维环境论”(a)两个极端(“唯经济论”和“维环境论”本质是“维政绩论”,这里不多说)

(能得个4分?第一点和第三点。第二点没打上,看来网友没什么用,我也被带偏了。)

(2)(一般是两个点)

1.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改善的增长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2我们既要坚持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做好对落后产能的升级和安置工作,用高端产能置换掉低端,污染严重的产能,做好环境和经济的平衡。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环境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同时给地区带来财富。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5.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走不污染的新路。在发展中求得平衡。

(寄了,可能才1分?)

16年毛概答案(官方):

结语:

这篇文章整整耗了我四天。写了大约有1.1万字吧。就算是在以文字为主要交流载体的csdn或者知乎,我都有这篇文章字数能排到1%的自信。

有开始就有结束——我作为作者,和屏幕后的你的交流就要结束了。

离别前说些什么好呢?

我的想法是:在开始的地方结束。

回到开头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我当时说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一个“承诺”。但是只是这个原因不足以让我写这么多字。如果我只是为了交差,我大可随便写几句了事。

更深的两个原因,一是感激,一是锻炼。我从互联网上不少文章中学到很多东西,学长的实验报告也给我很多帮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在回报他们,这是我的感激。写这篇文章,理清了我的一些思路,在写作中我取得了进步,这是我的锻炼。

现在看来,这两个写作的目的也都达到了。

感谢各位看我的“满纸荒唐言”,无论你读这篇文章收获了什么,都与现在屏幕前的我无关了。

这里就是公交车的终点站。

注:[1] 分数和排名照片:

 

 

[2]为什么近代史纲要是政治课: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纲要既是人文素质课又是思想理论课? _tp0101_天涯问答_天涯社区

[3](这种“嗅觉”指的是如何抓住重点话题,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兴趣,而不是只有同学感兴趣(所谓陈平不等式,就是只有同学感兴趣的,更糟糕的是,这种题材只有一部分同学感兴趣,于是就连同学一方的支持也不能全部拿到)或者老师感兴趣(比如说对一些冷门党史的研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够,他们的不感兴趣应该是可预见的))

[4]摸不摸鱼主要取决于能否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指望别人拿出对正课的态度对政治课本身就不现实,“政治的艺术是妥协”嘛。

[5]可选项,如果对自己和组员的演讲水平和时间控制程度有自信的话可忽略,马原小班讨论我们组就没有排练

[6]这点注意一下,如果演讲水平特别高的话完全可以忽略这一点,要多花哨有多花哨,同时重仓这位演讲者,把时间和篇幅都大幅度偏向他,把这次小班讨论的胜负的多数筹码压倒他身上,他不会让你失望的,如果老师批你(我从来就没被批过,于是也就只是如果),不要在意,最多扣一分,可能一分都不扣,但是台下的观众获得了满足,你获得了成就感)

[7]当初我第一次做小班讨论的时候,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事(当时第一组摆烂,讲的人念稿,不看人,念得也不好,讲的时间也太长,老师直接让这一组六个人中选出两个人得五分,其他全4分,给我吓到了,还有别的组因为讲的时间太长被老师说了)先把ppt给老师看了,老师觉得时间太长。于是乎和组员商量是否删掉一点内容,组员们都坚定认为不要删,于是就没有删。现在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只有感激。于是我们拿着ppt演讲,大获成功,老师说我们是“目前最好的一个组”。(个人认为所有组里面我们的展示应该是能进前三的)

[8] 如果能找到文章洗稿那可能更好,观察了自己写的文章之后感觉公众号的爆款文章压我们这些普通学生一头没什么压力。

  • 8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