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根据《计算机网络》写的第一章笔记

自己根据《计算机网络》写的第一章笔记

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称为端系统,端系统又称为主机,因为他们容纳(即运行)应用程序。

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连接到一起。链路的传输速率用比特/秒(bit/s,或bps度量)。端系统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接入因特网。

当一台端系统要向另一台端系统发生数据时,发送端系统将数据分段,并为每段加上首部字节。由此形成的信息包用计算机网络的术语成为分组。从发送端系统到接受段系统,一个分组所经历的一系列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称为通过该网络的路径。

分组交换机有两种:
①路由器:通常用于网络核心中。网络核心指由分组交换机和链路构成的网络。
②链路层交换机:通常用于接入网中。接入网指将端系统物理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的网络。

端系统、分组交换机和其他因特网部件都要运行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控制因特网中信息的接收和发送。TCP和I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协议。IP协议定义了在路由器和端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格式。因特网的主要协议统称为TCP/IP。

应用程序涉及多个相互交换数据的端系统统称为分布式应用程序。

因特网应用程序运行在端系统上,并不运行在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中。但是分组交换机能加速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与因特网相连的端系统提供了一个套接子接口,该接口规定了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程序请求因特网基础设施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特定目的地程序交付数据的方式。因特网套接字接口是一套发送程序必须遵循的规律集合,因此因特网能够将数据交付给目的地。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发售和/或接受一条报文或其他时间所采取的动作。

主机分为:
客户:通常是PC和手机等。
服务器:存储和发布Web页面等。

宽带住宅接入常见类型:
①数字用户线
②电缆

家庭电话线根据不同的频率进行编码:
①高速下行信道,位于50KHz到1MHz频段。
②中速上行信道,位于4KHz到50KHz频段。
③普通双向电话信道,位于0Hz到4KMHz频段。

比特从源至目的地传输时,通过一系列“发射器–接收器”对。对于发生器–接收器对,通过跨越一种物理媒体传播电磁波或光脉冲来发射该比特。物理媒体分为:
①导引型媒体:电波沿着固体媒体前行。(铜线)
②非导引型媒体:电波在空气或外层空间传播(无线局域网)

常见物理媒体:
①双线铜线:最便宜且最常用的引导型传输媒体。
②同轴电缆:与双线铜线类似,能够被用作导引型共享媒体。

报文是网络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展的数据块。

端系统彼此交换报文。为了从源端系统向目的地端系统发生一个报文,源将长报文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称为分组。在源和目的地之间,每个分组都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分组交换机有两种: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分组以等于该链路最大传输速率的速度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因此,如果某源端系统或分组交换机经过,一条链路发生一个L比特的分组,链路的传输速率为R比特每秒,则传输该分组的时间为L/R秒。

多数分组交换机在链路的输入端使用存储转发传输机制。存储转发传输是指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

由N条速率均为R的链路组成的路径,即路由器共有N-1个,从源到目的地发送一个分组,得到的端到端的时延是d端到端=NL/R。

每台分组交换机能有多条链路与之相连。对于每条相连的链路,该分组交换机具有一个输出缓存(也称为输出队列),他用于存储路由器准备发往那条链路的分组。如果到达的分组需要传输到某条链路,但发现该链路正忙于传输其他分组。该到达分组必须在输出缓存中等待。因此除了转发时延以外,分组还要承受输出缓存的排队时延。因为缓存空间是有限的,一个到达的分组可能发现该缓存已被其他等待传输的分组完全充满了,将出现分组丢失(丢包),到达的分组或已经排队的分组之一将被丢弃。

在因特网中,每个端系统具有一个被称为IP地址的地址。当源主机要向目的地的端系统分发一个分组是,源在该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的IP地址。当一个分组到达网络中的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该分组的目的地地址的一部分,并向一台相邻路由器转发该分组。每台路由器具有一个转发表,用于将目的地址映射称为输出链路。当某分组到达一台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该地址,并用这个目的地址搜索其转发表,以便发现适当的出链路。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动地设置这些转发表。

电路交换的特点:独占资源(电话)。
对路复用:
①频分多路复用
②时分多路复用
③波分多路复用
④码分多路复用

报文交换:完整报文进行“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通过网络链路和交换机移动数据有两种方法:
①电路交换
②分组交换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在端系统间通信会话期间,预留了端系统间沿路径通信所需要的资源。但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则不需要预留。

链路中的电路是通过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来实现的。对于FDM,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共享。在连接期间链路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在电话网络中,该频段的宽度称为带宽。

时延是指分组在沿途中每个节点经受的时间延迟。时延分为:
①节点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所需时间。
②排队时延:在队列中,当分组在链路上等待传输时,经受排队时延。
③传播时延:一个比特从一台路由器传播到另一台路由器所需的时间,与路由器路径有关,与分组长度或链路传输速率无关。
④传输时延:路由器推出分组所需时间,与路由器路径无关,与分组长度或链路传输速率有关。
这些实延总体累加起来是节点总时延。

用a表示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R是传输速率,La是比特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La/a被称为流量强度,用于估计排队时延的范围方面。如果La/R>1,则比特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超过该队列传输出去的速率,在该情况下,队列倾向于无限增加,并且排队时延将趋向无穷大。

一个节点的性能常常不仅根据是延来度量,还有丢包率以及端到端的吞吐量。

吞吐量是瓶颈链路的传输速率,即源到端之间通信链路的最小值。在无干扰流量是,吞吐量能够近似为沿着源和目的地之间的最小传输速率。

协议栈(从高层到底层):
①应用层:是用网络应用程序即他们的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因特网的应用层包括许多协议,如HTTP、SMTP和FTP。应用层协议发布在多个端系统上,而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应用层协议分布在多个端系统上,而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使用协议与另一个端系统中的应用程序交换信息分组。我们把这种位于应用层的信息分组称为报交。
②运输层:因特网的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在因特网中,有两种运输协议,即TCP/UDP。TCP向他的应用程序提供了面向连接的服务。UDP协议向他的应用程序提供无连接服务。
③网络层:因特网的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段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就像通过邮政服务寄信时提供一个目的地址一样。网络层包括网络协议IP该协议定义了在数据报中的各个字段以及端系统和路由器如何作用于这些字段。
④链路层:网络层通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系列路由器路由数据报。为了将分组从一个节点移动到路径上的另一个节点,网络层必须依靠链路层的服务。有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取决于应用于该链路的特定链路层协议。链路层的分组称为帧。
⑤物理层:是将该帧中的一个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OSI模型:
①应用层
②表示层
③会话层
④运输层
⑤网络层
⑥数据链路层
⑦物理层

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并不能实现协议栈中的所有层次。链层交换机实现了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链路层);路由器实现了第一(物理层)至(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

坏家伙能够经因特网将有害程序放入你的计算机中:
恶意软件能够进入并感染我们的设备。一旦恶意软件感染我们的设备,就能干各种不正当的申请,受害主机也会成为数千计的类似受害者设备网络中的一员,他们被称为僵尸网络。坏家伙能利用僵尸网络控制并有效地对目标主机展开垃圾邮件分发或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至今为止多少恶意软件是自我复制的:一旦它感染了一台主机,就会从用户主机寻求加入因特网上的其他主机,从而形成新的感染主机,再寻求进入更多主机。病毒是一种需要某种形式的用户交互来感染用户设备的恶意软件。如:包含恶意可执行代码的电子邮件附件。蠕虫是一种无须如何明显用户交互就能进入设备的恶意软件。

坏家伙能够攻击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
拒绝服务攻击(DoS)使网络、主机或其他基础设施部分不能由合法用户使用。

坏家伙能够攻击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
记录每个流进的分组副本的被动接收机被称为分组嗅探器。因为分组嗅探器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他们不向信道中注入分组,所以难以检测到他们。

坏家伙能够伪装成信任的人:
生成具有任意源地址、分组内容和目的地址分组。然后将这个人工制作的分组传输到因特网上,因特网将忠实的将该分组转发到目的地,这一切都很容易。将具有虚假源地址的分组注入因特网的能力被称为IP哄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段点鉴别,即一种使我们能够确信一个报文源来自我们认为它应该来自的地方的机制。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