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

第1章 概述

互联网概述

1、网络分类: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互联网的两个特点:连通性共享

  • 连通性:互联网让大家都连在一起,可以很方便的交换信息。
  • 共享:就是资源共享,包括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3、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成为主机(host),负责处理数据、收发数据。

5、网络之间可以用路由器连接起来,这样就构成一个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

6、上网:就是指从 ISP(网络服务供应商) 获得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IXP(互联网交换点)的主要作用: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

互联网边缘部分

8、从工作方式上,互联网可以分为两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服务的。

9、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主机A上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10、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 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双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 对等方式(P2P方式):是指两台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一个是服务提供方。两台主机都有安装对等连接软件(P2P软件),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互联网核心部分

11、路由器:一种专用的计算机(但不叫主机),用来实现分组交换,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12、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13、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首先,要发送的整一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如果这个报文较长,就把它分成几个等长数据段(1024bit),然后在每个数据段之前,加上由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一个分组

​ 分组,又称为“包”,首部,又称为“包头”。分组,是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14、分组交换,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15、

分类区别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持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范围一般是一个城市。
  •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一般为校园网或企业网。
  •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2、按网络使用者分类:

  • 公用网(public network):指电信公司(国有或私有)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公用” 的意思就是所有愿意按电信公司的规定缴纳费用的人都可以使用这种网络。
  •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这是某个部门为满足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这种网络不向本单位以外的人提供服务。

3、把用户接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称为接入网AN(Access Network),又称本地接入网居民接入网

接入网是从某个用户端系统到互联网中的第一个路由器(也称为边缘路由器)之间的一种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即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

当提到网络的速率时,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带宽的单位就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比特每秒。

3、吞吐量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

吞吐量收到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也称延迟

  •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开始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

  •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 传播速率(m/s)

  •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 排队时延: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在路由器确定转发接口后,还要再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转发。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往返时间RTT
发送时间 = 数据长度 / 发送速率
有效数据率 = 数据长度 / (发送时间 + RTT)

7、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又百分之几的时间时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为零。
  • 网络利用率: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夹权平均值。

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3、OSI七层协议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4、TCP/IP四层协议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网络接口层

5、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时,我们往往采用折中的办法,综合OSI七层协议TCP/IP四层协议的优点,得到一种只有五层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6、应用层

  •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 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 应用层常见协议:域名系统DNSHTTP协议SMTP协议

7、运输层

  • 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 运输层有复用分用的功能。复用是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是运输层把受到的消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
  • 运输层主要使用TCP协议UD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 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8、网络层

  • 网络层负责向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 网络层的另一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用户数据段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 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的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

注意:不要把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和网络层的IP数据报弄混。

9、数据链路层

  • 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
  • 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
  •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同步地址、差错控制等)。
  •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10、物理层

  •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使比特
  • 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数据,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出发送方所发送的比特。
  • 物理层还要确定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引脚以及各引脚应如何连接。

11、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12、实体表示任何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13、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14、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5、服务访问点,即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TCP/IP 体系结构

1、everything over IP: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2、IP over everything:TCP/IP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

第2章 物理层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传输媒体本身并不属于物理层的范围。

2、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3、物理层的特性:

机械特型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4、数据在通信线路(传输媒体)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的。即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5、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

6、源系统包括源点发送器

7、目的系统包括终点接收器

8、通信的目的是传输消息

9、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10、信号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11、数据只有在被转换称信号后,才能进行传输。

12、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13、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14、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即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通信。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同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15、来自信源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特点:低频。

16、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就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17、基本的基带调制(编码)方法:

  • 不归零制
  • 归零制
  • 曼彻斯特编码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18、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 调幅
  • 调频
  • 调相

19、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

  •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 信噪比

20、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

21、奈氏准则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识别成为不可能

22、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

信 噪 比 ( d B ) = 10 l o g 10 ( S / N ) ( d B ) 信噪比(dB) = 10 log_{10} (S/N) (dB) (dB)=10log10(S/N)(dB)

23、香农公式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C = W l o g 2 ( 1 + S / N ) ( b i t / s ) C = W log_{2}(1 + S/N)(bit/s) C=Wlog2(1+S/N)(bit/s)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引型传输媒体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 在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
  •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就是自由空间,在非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称为无线传输。

2、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导纤维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

3、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有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

4、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媒体射向低折射率的媒体时,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如果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出现全反射

5、
多模光纤: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只适合近距离传输。
单模光纤:光纤的直径减少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则光纤可使光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

6、光纤通信中常用的三个波段的中心:850nm,1300nm,1550nm。

7、短波通信(高频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电离层的不稳定所产生的衰落现象和电离层反射所产生的多径效应,使得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当使用短波通信时,一般都是低速传输。

8、微波的频率范围为 300 MHz ~ 300 GHz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

9、为实现远距离通信,必须在一条微波通信信道的两个终端之间建立若干个中继站。

信道复用技术

1、最基本的复用就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

2、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3、 时分复用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即所用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4、统计时分复用STDM(statistic TDM):一个使用统计时分复用的集中器连接四个低速用户,然后将其数据集中起来通过高速线路发送到一个远地计算机。

5、统计时分复用又称为异步时分复用,而普通的时分复用称为同步时分复用

6、波分复用WDN: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7、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一种光放大器,可以直接对光信号进行放大。

8、码分复用CDM:又称码分多址CDMA。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9、在CDMA中,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各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10、使用CD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bit 码片序列
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 1 ,则发送它自己的 m bit 码片序列。
如果要发送比特 0 ,则发送它的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11、每一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向量 T 的规格化内积都是 0

12、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 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 -1

13、因为所有的站都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每一个站都能够接收到所有的站发送的扩频信号。
如果要筛选出特定的某个站的信号,则必须要有该站的码片序列。
用这个码片序列,去与其他接收到的信号做规格化内积。
如果得到的内积值为0,则说明不是要接收的信号;如果得到的内积值为 1 或 -1, 则说明是要接收的信号。

数字传输系统

1、早期的数字传输系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

  • 速率标准不统一
  • 不是同步传输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推出了一个数字传输标准,叫做同步光纤网 SONET

3、SONET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等级结构。

  • 以 51.84Mbit/s 为基础,对电信号称为第一级同步传送信号,即STS-1。
  • 对光信号则称为第一级光载波,即OC-1。

4、ITU-T以美国标准SONET为基础,制定出国际标准同步数字系列 SDH

  • 基本速率为155.52Mbit/s,称为第一级同步传送模块,即STM-1。

宽带接入技术

1、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

2、ADSL 技术把 0 ~ 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使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用。

3、ADSL 的下行(从 ISP 到用户)带宽都院院大于上行(从用户到 ISP)带宽。

4、ADSL 在用户线的两端各安装一个 ADSL 调制解调器。这种调制解调器是采用 离散多音调DMT 调制技术。“多音调” 就是 “多载波” 或者 “多子信道” 的意思。

5、DMT 调制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6、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DSLAM 包括许多 ADSL 调制解调器。

7、ADSL调制解调器又称为接入端接单元 ATU。ADSL 调制解调器必须成对使用,因此把电话端局(或远端站)的ADSL调制解调器记为 ATU-C(C 代表端局);把用户家中的ADSL调制解调器记为 ATU-R(R代表远端)。

8、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Hybrid Fiber Coax),是目前覆盖面最广的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9、要使现有的模拟电视机能够接受数字电视信号,需要把机顶盒连接在同轴电缆和用户的电视机之间。

10、在使用ADSL调制解调器时,用户计算机所连接的电话用户线时该用户专用的,因此在用户先上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是确定的,与其他ADSL用户是否在上网无关。

11、在使用HFC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时,在同轴电缆这一段用户所享用的最高数据率是不确定的

12、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就是把光纤一直铺设到用户家庭。

13

  • 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是连接到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
  • 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
  • 光配线网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在光纤干线和广大用户之间,铺设的一段转换装置。

14、
下行发送数据时:头端(OLT)–> 光分路器 --> 光网络单元(ONU)
上行发送数据时:光网络单元(ONU)–> 光分路器 --> 头端(OLT)

15、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Ethernet PON)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 PON)采用通用封装方法GEN(Generic Enapsulation Method)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2、数据链路:当需要再一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一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3、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4、数据链路层有三个基本问题:

  • 封装成帧
  • 透明传输
  • 差错检测

5、封装成帧
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
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

6、透明传输
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比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7、字节填充字符填充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SOH”或“EOT”的前面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
而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入的转义字符。

8、比特差错
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1可能变成0,0可能变成1。

9、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10、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端发送什么,在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11、传输差错:

  • 比特差错
  • 帧丢失、帧重复、帧失序

点对点协议PPP

1、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2、特点

  • 简单
  • 封装成帧
  • 透明性
  • 多种网络层协议
  • 多种类型链路
  • 差错检测
  • 检测连接状态
  • 最大传送单元
  • 网络层地址协商
  • 数据压缩协商

3、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

  •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 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
  •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 4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