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1:设计模式简述和设计模式原则

设计模式简述

什么是设计模式?
软件工程中,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对软件设计中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的目的:

  • 代码高可用(相同作用的代码能重复使用)
  • 可读性(编程规范性)
  • 可扩展性(增加新的功能时,非常方便)
  • 可靠性(增加新的功能后,对原有的功能没有影响)
  • 代码的高内聚、低耦合

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共23种:

  1. 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
  2.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3. 行为型模式: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 注意:不同的书籍上对分类和名称略有差别

设计模式的原则

设计模式常用的七大原则(设计模式为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

  1. 单一职责原则
  2. 接口隔离原则
  3. 依赖倒转(倒置)原则
  4. 里氏替换原则
  5. 开闭原则
  6. 迪米特法则
  7. 合成复用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对类来说的,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1,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要将类A按照相应的职责分解为 A1,A2这两个类,分别去负责职责1和职责2。
例如:Dao层中的接口,每一个接口只负责对应实体类的增删改查。

例:

/**
 * @author 小关同学
 * @create 2021/9/1
 */
//交通工具类
//在run方法中,违反了单一职责原则
//解决方式:根据交通工具运行方式的不同,分成不同的职责类
class 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公路上运行");
    }
}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 vehicle = new Vehicle();
        vehicle.run("汽车");
        vehicle.run("摩托车");
        vehicle.run("飞机");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运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交通工具类承担了不止一个职责,所以我们需要将它承担的职责再细分,分成相应承担不同职责的类或者方法

方案一:

/**
 * @author 小关同学
 * @create 2021/9/1
 */

//在类这个级别上遵守单一职责原则
class Road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公路上运行");
    }
}
class Air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天空中运行");
    }
}
class WaterVehicle{
    public void run(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水中运行");
    }
}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oadVehicle roadVehicle = new RoadVehicle();
        AirVehicle airVehicle = new AirVehicle();
        WaterVehicle waterVehicle = new WaterVehicle();
        airVehicle.run("飞机");
        roadVehicle.run("汽车");
        waterVehicle.run("船");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案二:

/**
 * @author 小关同学
 * @create 2021/9/1
 */
//在方法级别上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建议还是在类级别上遵守单一职责原则)
class Vehicle2{
    public void runRoad(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公路上运行");
    }

    public void runAir(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天空中运行");
    }

    public void runWater(String vehicle){
        System.out.println(vehicle+"在水中运行");
    }
}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2 vehicle2 = new Vehicle2();
        vehicle2.runAir("飞机");
        vehicle2.runRoad("汽车");
        vehicle2.runWater("轮船");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人可能会问,我使用if-else的方法也能实现上面两种方法的效果,为什么还要这个原则呢?
解释:使用if-else虽然也能完成上面的效果,但是会造成代码的耦合度和复杂度变高,耦合度高了我们以后再进行修改可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单一职责原则注意事项和细节

  • 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 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 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别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ISP)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的定义:

  •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 类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其实通俗来理解就是,不要在一个接口里面放很多的方法,这样会显得这个类很臃肿不堪。接口应该尽量细化,一个接口对应一个功能模块,同时接口里面的方法应该尽可能的少,使接口更加轻便灵活。

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职责原则的区别:
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职责原则的审视角度是不同的,单一职责原则要求类和接口职责单一,注重的是职责,是业务逻辑上的划分,而接口隔离原则要求方法要尽可能的少,是在接口设计上的考虑。总之,接口隔离原则要“瘦接口”,不要“胖接口”。

依赖倒转原则(DIP)

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是指:

  1.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2.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3. 依赖倒转(倒置)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4. 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5.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例如:

public class DependecyInve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客户端无需改变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
		person.receive(new Email());
		person.receive(new WeiXin());
	}

}

//通过接口传递实现依赖
//定义接口
interface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class Email implements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电子邮件信息: hello,world";
	}
}

//增加微信
class WeiXin implements IReceiver {
	public String getInfo() {
		return "微信信息: hello,ok";
	}
}

遇事不决加一层…

依赖倒转有三种实现方式,它们分别是:

  1. 接口传递
  2. 构造方法传递
  3. setter方法传递

依赖倒转原则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 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2.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扩展和优化;
  3. 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LSP)

继承性的思考和说明:

  1.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2.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3. 问题提出:在编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继承? => 里氏替换原则。

定义:

  •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通俗的来讲就是: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即子类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里氏代换原则告诉我们,在软件中将一个基类对象替换成它的子类对象,程序将不会产生任何错误和异常,反过来则不成立,如果一个软件实体使用的是一个子类对象的话,那么它不一定能够使用基类对象;
  • 里氏代换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使用基类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对象,因此在程序中尽量使用基类类型来对对象进行定义,而在运行时再确定其子类类型,用子类对象来替换父类对象;
  •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例子:

// A类
class A {
	// 返回两个数的差
	public int func1(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num1 - num2;
	}
}

// B类继承了A
// 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完成两个数相加,然后和9求和
class B extends A {
	//这里,重写了A类的方法, 可能是无意识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
		return func1(a, b) + 9;
	}
}

public class Liskov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1-3=" + a.func1(11, 3));
		System.out.println("1-8=" + a.func1(1, 8));

		System.out.println("-----------------------");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11-3=" + b.func1(11, 3));//这里本意是求出11-3
		System.out.println("1-8=" + b.func1(1, 8));// 1-8
		System.out.println("11+3+9=" + b.func2(11, 3));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闭原则(OCP)

基本介绍

  1.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2.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对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3.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4. 编程中遵循其它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软件实体应该通过扩展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例子:
比如公司现在要弄一个打折活动,小说类的书籍要打折,按照开闭原则我们应该扩展来实现,而不应该修改原有代码,所以我们设置一个打折子类来继承小说类,在子类中实现打折方法,也遵循了里式替换原则【嘻嘻】。

//书籍接口类
interface IBook{
    String getName();
    double getPrice();
    String getAuthor();
}

//小说子类
class NovelBook implements IBook{

    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String author;

    public NovelBook(String name,int price,String author){
        this.name = name;
        this.price = price;
        this.author = author;
    }

    public String getAuthor(){
        return this.author;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double getPrice(){
        return this.price;
    }
}

//小说打折子类
class OffNovelBook extends NovelBook{

    public OffNovelBook(String name,int price,String author){
        super(name,price,author);
    }

    //当价格大于40,就打8析,其他价格就打9析
    public double getDiscountPrice(){
        if(this.price > 40){
            return this.price * 0.8;
        }else{
            return this.price * 0.9;
        }
    }
}

public class OpenClosedPrinci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ffNovelBook offNovelBook = new OffNovelBook("笑傲江湖",100,"金庸");
        System.out.println("书籍名字:"+offNovelBook.getName()+",书籍作者:"+offNovelBook.getAuthor()+",书籍价格:"+offNovelBook.getPrice());
        System.out.println("打折后的价格:"+offNovelBook.getDiscountPrice());
    }
}

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迪米特法则(DP)

基本介绍

  1.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2. 迪米特法则(Demeter Principle)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 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3. 迪米特法则还有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4. 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形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5. 迪米特法则初衷在于降低类之间的耦合。由于每个类尽量减少对其它类的依赖,因此。很容易使得系统的功能模块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或很少有)依赖关系。

迪米特法则大概可以理解保持神秘感(朋友对你了解得不多)+只和朋友来往,以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怎么感觉这么像特工。。。

合成复用原则

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PS:也可以到我的个人博客查看更多内容
个人博客地址:小关同学的博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