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一次笔记(操作系统概述)

1.操作系统的四大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2.操作系统的目的:尽可能的提高运行效率。
3.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 手工操作,人将所有计算的公式写到一个条上运行,人机速度差距很大且只能一个用户使用,CPU利用不充分。
  2. 批处理阶段:①单道批处理:一条道上提前安排好一堆计算输入计算机,优点是消除了CPU和人工速度不同的问题,缺点是每次输入输出请求后CPU要等待IO完成。②多道批处理:提供多条处理通道,当一条任务需要IO时可将其先换下CPU选择让另一项任务使用CPU,主要是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优点是CPU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是不具备人机交互能力。
  3. 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运行时间分成很多时间片,按时间片分配给任务,当时间片用完时将任务换出。能保证多用户使用。缺点:不能保证处理比时间片还小的时间要处理的任务。
  4. 实时操作系统:能在某段时间内完成紧急任务不需要时间片排队。优点是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考虑CPU利用率。

4.系统调用:操作系统给用户的特殊指令集合,只有在核心态时才能被调用。在用户态时只能通过访管指令自陷进入核心态后才能使用。
5.操作系统结构:

  1. 分层法:从内层到外层为从硬件到软件。只有相邻的层才能信息交互。优点:便于系统调试,易扩充和维护。缺点:效率差,每当执行一个功能时需要跨越多层才能实现。
  2. 模块化:按功能分为具有独立性的模块,各模块之间有接口,树形结构。优点:提高了操作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增强了操作系统的可适应性。缺点:接口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3. 宏内核:所有功能都放在核心态整体运行。优点:各模块之间共享信息性能有优势。
  4. 微内核将最基本的功能保留在内核中,将部分分到用户态执行。微内核执行的功能:进程管理、低级存储器管理、中断处理。优点: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安全性,可移植性,分布式计算。
  5. 外核:将内部核心提取到外部,只适用于虚拟机,总体虚拟机依赖的外核在外部,为虚拟机分配资源。

6.操作系统的引导:操作系统启动分为三部分:CPU、主存、磁盘,其中CPU负责启动的全程指挥,主存内的ROM区域含有自举系统,磁盘中含有MBR(包含硬盘分区表、磁盘引导程序)C盘(系统盘,包含分区引导记录PBR(负责找到启动管理器)和根目录)。①CPU启动读取ROM中的自举程序。
②硬件自检
③加载带有操作系统的硬盘。
④加载主引导记录
⑤加载硬件分区表,能够找到C盘
⑥加载C盘中的分区引导记录(PBR)
⑦加载启动管理器
⑧加载操作系统
主要流程为CPU->主存ROM->磁盘MBR->磁盘C区->分区引导记录PBR->启动管理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