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 物理层的作用:屏蔽各种规则、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在相邻节点之间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送。
-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以及代表的含义。
- 功能特性:定义各物理线路的功能
-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二、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
数据通讯系统的模型: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
- 源系统包括源点和发送器
-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的设备。也称源站、信源
- 发送器:把要传输的数据变成可以传送的信号
- 目的系统包括接收器和终点
- 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据
- 终点:将数据输出的设备。也称目的站、信宿。
- 源系统包括源点和发送器
-
几个基本概念:数据,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码元
- 数据:承载消息的实体。
-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 模拟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
-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
波特率和比特率的关系
-
波特率:码元的传输速率,即每秒传输码元的数目。可用单位事件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波特(Baud)。
-
比特率:每秒传送的比特数。其单位为每秒比特数bit/s(bps)
计算公式
比特率 = 波特率 ∗ 一个码元的二进制位数 比特率=波特率*一个码元的二进制位数 比特率=波特率∗一个码元的二进制位数
R b = R B ∗ l o g 2 M ( R b 为比特率, R B 为波特率, N 为编码级数 R_b=R_B*log_2^M (R_b为比特率,R_B为波特率,N为编码级数 Rb=RB∗lo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