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应用步骤包括“找指标”、“理指标”、“管指标”、“用指标”四个阶段。
01、找指标
指标的工作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结构化开发方法】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梳理方式。其中指标分类应从业务管理需求出发,自上而下逐层展开;而具体指标以业务系统为导向,则自下而上逐层筛选。
- 确定业务领域
- 识别业务环节
- 定义业务分析主题
1 .1 数据指标梳理方法
下面是一个梳理过程的示例——
“自上而下”:从业务域我们一般可以分为财务、业务、销售等等,然后在进行二级业务域划分,如销售可以分为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等等(是否需要三级分类视业务复杂程度决定),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指标分类的初步框架。
“自下而上”:我们从业务系统出发,从系统中识别其功能模块,例如ERP、CRM、SRM等,CRM系统中又有客户管理、订单管理等功能模块,我们从这些模块中包含的业务单据中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数值字段,然后挑选出可以作为指标展示的。如果这些系统中有单独的统计报表功能,那么我们的工作相对简单,只需要从报表中找到相应的指标即可。
1.2 找指标方法
找到了指标,其实只有指标名称而已,我们还需要找到指标的各项属性定义。指标的属性分为“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两类,业务属性包含业务人员通常认识的指标分类、名称、计算公式、展现方式和查询权限等;技术属性包含技术运维人员所关心的系统来源、取数字段、取数频率、加工规则等。
1.3 指标的定义
将找到的指标及其属性,形成一张总表,即指标字典。具体字段的选取工作最好能让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定。
02、理指标
通过找指标,我们获得了企业中的指标列表,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称之为体系,因为没有进行分类,指标没有业务含义,指标和指标之间也没有任何逻辑。我们需要结合企业战略和岗位职责,设定全面的衡量指标,并分解到具体业务过程。
企业级KPI
业务板块KPI
运营板块KPI
2.1 指标常见分类
我们将企业中的各业务职能域进行划分(如果是集团企业,还应该进行行业板块的划分)。
2.2 企业业务域划分
上面只是对业务域进行了大的划分,接下来需要对业务域的业务流程中的管控目标进行细化,和指标一起形成功能矩阵,标注出指标的产生、引用关系,从而我们会发现指标字典中有重复、不同口径统计等各种情况,进行处理后,将形成含有分类和业务目标的指标字典。
2.3 指标字典
指标字典可能会非常庞大,有时可以通过指标树的方式进行表示,每棵树表示一个业务域的指标关系,通过链接跳转到相应的详细指标定义信息。以下是财务域的局部指标举例:
03、管指标
管指标数据的工作和其它数据管理工作并无太大差别,即通过推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制定主数据、业务数据、统计数据的标准和规范,提升数据质量。
3.1、指标管控体系
通过指标管控制度和流程,我们将明确指标认责人、指标用户、指标管控团队在各项管控活动中应遵循的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在今后信息系统(尤其是数据中心、统计报表等分析类应用)的建设中需要遵从公司在指标管控领域提出细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