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优化合集

sql执行顺序

  • 1.执行顺序
1 from 左边的表们s
2 on 连接条件
3 连接类型(left|inner) join 右边的表们s
4 where 筛选条件
5 group by 分组列表(按什么字段分组)
6 聚合函数:AVG();COUNT();MAX();MIN();SUM();GROUPING();CHECKSUM();STDEV();STDEVP();VAR();VARP()...
7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8 select
9 distinct 查询列表(要查询的字段)
10 order by 排序的字段等
11 limit limit_number
  • 2.使用示例
select distinct
    查询列表(要查的字段)
from
    左边的表们s
连接类型(left|inner) join 
    右边的表们s
on 
    连接条件
where
    筛选条件
group by
    分组的列表(按什么字段分组)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order by
    排序的字段
limit
    limit number;
  • 3.执行顺序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sql基本优化

  1. 使用索引:确保表上的列使用了适当的索引。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和过滤条件的匹配。但要注意,过多的索引可能会影响写操作的性能。

  2. 编写高效的查询语句:避免使用SELECT *,只选择需要的列;使用JOIN代替子查询;避免使用SELECT DISTINCT,如果不是必要的。

  3. 优化WHERE子句:将经常使用的列放在WHERE子句中,并为这些列创建索引。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函数或表达式,因为这会导致索引失效。

  4. 避免全表扫描:尽量避免没有使用索引的情况下进行全表扫描。通过添加合适的索引或优化查询条件,避免不必要的数据扫描。

  5. 使用批量操作:对于大量数据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考虑使用批量操作,减少与数据库的交互次数。

  6. 合理使用事务:根据需要使用事务,但也不要滥用。对于只读操作,可以考虑使用读取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

  7. 分页查询优化:对于分页查询,使用LIMIT关键字进行分页,避免一次性查询大量数据。

  8. 数据库连接池配置:合理配置数据库连接池参数,包括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连接数等,以避免连接泄漏和过度消耗资源。

  9. 定期优化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库维护和优化操作,例如重建索引、收集统计信息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SQL优化技巧,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库特点,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在进行SQL优化时,可以通过分析执行计划、使用性能分析工具等来帮助定位潜在的性能瓶颈。

常见的SQL优化15个技巧

SQL优化是通过调整数据库查询和操作的方式来提高性能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SQL优化技巧:
请添加图片描述

1. 避免使用select *

很多时候,我们写sql语句时,为了方便,喜欢直接使用select *,一次性查出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反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张三';

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可能我们真正需要使用的只有其中一两列。查了很多数据,但是不用,白白浪费了数据库资源,比如:内存或者cpu。

此外,多查出来的数据,通过网络IO传输的过程中,也会增加数据传输的时间。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select *不会走覆盖索引,会出现大量的回表操作,而从导致查询sql的性能很低。

那么,如何优化呢?

正例:

SELECT
	username,
PASSWORD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 = '张三';

sql语句查询时,只查需要用到的列,多余的列根本无需查出来。

2. 用union all代替union

我们都知道sql语句使用union关键字后,可以获取排重后的数据。

而如果使用union all关键字,可以获取所有数据,包含重复的数据。

反例: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 UNION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2 );

排重的过程需要遍历、排序和比较,它更耗时,更消耗cpu资源。

所以如果能用union all的时候,尽量不用union。

正例: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 UNION ALL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2 );

除非是有些特殊的场景,比如union all之后,结果集中出现了重复数据,而业务场景中是不允许产生重复数据的,这时可以使用union。

union all和union的区别用法

  1. 显示结果不同

union会自动压缩多个结果集合中的重复结果,而union all则将所有的结果全部显示出来。

  1. 对重复结果的处理不同

union all是直接连接,取到得是所有值,记录可能有重复;union 是取唯一值,记录没有重复。所以union在进行表链接后会筛选掉重复的记录,union all不会去除重复记录。

  1. 对排序的处理不同

union将会按照字段的顺序进行排序;union all只是简单的将两个结果合并后就返回。从效率上说,union all 要比union快很多,所以,如果可以确认合并的两个结果集中不包含重复数据且不需要排序时的话,那么就使用union all。

注意事项:

  1. union 和 union all都可以将多个结果集合并,而不仅仅是两个,所以可将多个结果集串起来。

  2. 使用union和union all必须保证各个select 集合的结果有相同个数的列,并且每个列的类型是一样的。但列名则不一定需要相同,oracle会将第一个结果的列名作为结果集的列名。

3. 小表驱动大表

小表驱动大表,也就是说用小表的数据集驱动大表的数据集。

假如有order和user两张表,其中order表有10000条数据,而user表有100条数据。

这时如果想查一下,所有有效的用户下过的订单列表。

可以使用in关键字实现: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user_id IN ( SELECT id FROM USER WHERE STATUS = 1 )

也可以使用exists关键字实现: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EXISTS ( SELECT 1 FROM USER WHERE ORDER.user_id = USER.id AND STATUS = 1 )

前面提到的这种业务场景,使用in关键字去实现业务需求,更加合适。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sql语句中包含了in关键字,则它会优先执行in里面的子查询语句,然后再执行in外面的语句。如果in里面的数据量很少,作为条件查询速度更快。

而如果sql语句中包含了exists关键字,它优先执行exists左边的语句(即主查询语句)。然后把它作为条件,去跟右边的语句匹配。如果匹配上,则可以查询出数据。如果匹配不上,数据就被过滤掉了。

这个需求中,order表有10000条数据,而user表有100条数据。order表是大表,user表是小表。如果order表在左边,则用in关键字性能更好。

总结一下:

in 适用于左边大表,右边小表。

exists 适用于左边小表,右边大表。

不管是用in,还是exists关键字,其核心思想都是用小表驱动大表。

4. 批量操作

如果你有一批数据经过业务处理之后,需要插入数据,该怎么办?

反例:

for(Order order: list){
   orderMapper.insert(order):
}

在循环中逐条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ORDER ( id, CODE, user_id )
VALUES
	( 123, '001', 100 );

该操作需要多次请求数据库,才能完成这批数据的插入。

但众所周知,我们在代码中,每次远程请求数据库,是会消耗一定性能的。而如果我们的代码需要请求多次数据库,才能完成本次业务功能,势必会消耗更多的性能。

那么如何优化呢?

正例:

orderMapper.insertBatch(list):

提供一个批量插入数据的方法。

INSERT INTO ORDER ( id, CODE, user_id )
VALUES
	( 123, '001', 100 ),
	( 124, '002', 100 ),
	( 125, '003', 101 );

这样只需要远程请求一次数据库,sql性能会得到提升,数据量越多,提升越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一次批量操作太多的数据,如果数据太多数据库响应也会很慢。批量操作需要把握一个度,建议每批数据尽量控制在500以内。如果数据多于500,则分多批次处理。

5. 多用limit

有时候,我们需要查询某些数据中的第一条,比如:查询某个用户下的第一个订单,想看看他第一次的首单时间。

反例:

SELECT
	id,
	create_date 
FROM
ORDER 
WHERE
	user_id = 123 
ORDER BY
	create_date ASC;

根据用户id查询订单,按下单时间排序,先查出该用户所有的订单数据,得到一个订单集合。然后在代码中,获取第一个元素的数据,即首单的数据,就能获取首单时间。

List<Order> list = orderMapper.getOrderList();
Order order = list.get(0);

虽说这种做法在功能上没有问题,但它的效率非常不高,需要先查询出所有的数据,有点浪费资源。

那么,如何优化呢?

正例:

SELECT
	id,
	create_date 
FROM
ORDER 
WHERE
	user_id = 123 
ORDER BY
	create_date ASC 
	LIMIT 1;

使用limit 1,只返回该用户下单时间最小的那一条数据即可。

此外,在删除或者修改数据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删除或修改了不相干的数据,也可以在sql语句最后加上limit。

例如:

UPDATE ORDER 
	SET STATUS = 0,
	edit_time = now( 3 ) 
WHERE
	id >= 100 
	AND id < 200 
	LIMIT 100;

这样即使误操作,比如把id搞错了,也不会对太多的数据造成影响。

SQL查找是否"存在",别再count了!

根据某一条件从数据库表中查询 『有』与『没有』,只有两种状态,那为什么在写SQL的时候,还要SELECT count(*) 呢?

无论是刚入道的程序员新星,还是精湛沙场多年的程序员老白,都是一如既往的count

反例:目前多数人的写法

多次REVIEW代码时,发现如现现象:

业务代码中,需要根据一个或多个条件,查询是否存在记录,不关心有多少条记录。普遍的SQL及代码写法如下

#### SQL写法: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WHERE a = 1 AND b = 2
 
#### Java写法:
int nums = xxDao.countXxxxByXxx(params);
if ( nums > 0 ) {
  //当存在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 else {
  //当不存在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

是不是感觉很OK,没有什么问题

优化方案
推荐写法如下:

#### SQL写法:
SELECT 1 FROM table WHERE a = 1 AND b = 2 LIMIT 1
 
#### Java写法:
Integer exist = xxDao.existXxxxByXxx(params);
if ( exist != NULL ) {
  //当存在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 else {
  //当不存在时,执行这里的代码
}

SQL不再使用count,而是改用LIMIT 1,让数据库查询时遇到一条就返回,不要再继续查找还有多少条了

业务代码中直接判断是否非空即可

总结
根据查询条件查出来的条数越多,性能提升的越明显,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减少联合索引的创建。

6. in中值太多

对于批量查询接口,我们通常会使用in关键字过滤出数据。比如:想通过指定的一些id,批量查询出用户信息。

sql语句如下:

SELECT
	id,
NAME 
FROM
	category 
WHERE
	id IN ( 1, 2, 3, ... ,100000000 );

如果我们不做任何限制,该查询语句一次性可能会查询出非常多的数据,很容易导致接口超时。

这时该怎么办呢?

SELECT
	id,
NAME 
FROM
	category 
WHERE
	id IN ( 1, 2, 3, ... ,100000000 ) 
	LIMIT 500;

可以在sql中对数据用limit做限制。

不过我们更多的是要在业务代码中加限制,伪代码如下:

public List<Category> getCategory(List<Long> ids) {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ids)) {
      return null;
   }
   if(ids.size() > 500) {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一次最多允许查询500条记录")
   }
   return mapper.getCategoryList(ids);
}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如果ids超过500条记录,可以分批用多线程去查询数据。每批只查500条记录,最后把查询到的数据汇总到一起返回。

不过这只是一个临时方案,不适合于ids实在太多的场景。因为ids太多,即使能快速查出数据,但如果返回的数据量太大了,网络传输也是非常消耗性能的,接口性能始终好不到哪里去。

7. 增量查询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远程接口查询数据,然后同步到另外一个数据库。

反例:

select * from user;

如果直接获取所有的数据,然后同步过去。这样虽说非常方便,但是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如果数据很多的话,查询性能会非常差。

这时该怎么办呢?

正例: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lastId} and create_time >= #{lastCreateTime}
	LIMIT 100;

按id和时间升序,每次只同步一批数据,这一批数据只有100条记录。每次同步完成之后,保存这100条数据中最大的id和时间,给同步下一批数据的时候用。

通过这种增量查询的方式,能够提升单次查询的效率。

8. 高效的分页

有时候,列表页在查询数据时,为了避免一次性返回过多的数据影响接口性能,我们一般会对查询接口做分页处理。

在mysql中分页一般用的limit关键字:

select id,name,age 
from user limit 10,20;

如果表中数据量少,用limit关键字做分页,没啥问题。但如果表中数据量很多,用它就会出现性能问题。(limit的 偏移量 或查询的 数据量 越大,所需要的时间越多)

比如现在分页参数变成了:

select id,name,age 
from user limit 1000000,20;

mysql会查到1000020条数据,然后丢弃前面的1000000条,只查后面的20条数据,这个是非常浪费资源的。

那么,这种海量数据该怎么分页呢?

优化sql:

select id,name,age 
from user where id > 1000000 limit 20;

先找到上次分页最大的id,然后利用id上的索引查询。不过该方案,要求id是连续的,并且有序的。

还能使用between优化分页。

select id,name,age 
from user where id between 1000000 and 1000020;

需要注意的是between要在唯一索引上分页,不然会出现每页大小不一致的问题。

9. 用连接查询代替子查询

mysql中如果需要从两张以上的表中查询出数据的话,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子查询 和 连接查询。

子查询的例子如下: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user_id in (select id from user where status=1)

子查询语句可以通过in关键字实现,一个查询语句的条件落在另一个select语句的查询结果中。程序先运行在嵌套在最内层的语句,再运行外层的语句。

子查询语句的优点是简单,结构化,如果涉及的表数量不多的话。

但缺点是mysql执行子查询时,需要创建临时表,查询完毕后,需要再删除这些临时表,有一些额外的性能消耗。

这时可以改成连接查询。具体例子如下:

SELECT
	o.* 
FROM
	ORDER o
	INNER JOIN USER u ON o.user_id = u.id 
WHERE
	u.STATUS =1

10. join的表不宜过多

根据阿里巴巴开发者手册的规定,join表的数量不应该超过3个。

反例:

select a.name,b.name.c.name,d.name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id = b.a_id
inner join c on c.b_id = b.id
inner join d on d.c_id = c.id
inner join e on e.d_id = d.id
inner join f on f.e_id = e.id
inner join g on g.f_id = f.id

如果join太多,mysql在选择索引的时候会非常复杂,很容易选错索引。

并且如果没有命中中,nested loop join 就是分别从两个表读一行数据进行两两对比,复杂度是 n^2。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控制join表的数量

正例:

select a.name,b.name.c.name,a.d_name 
from a 
inner join b on a.id = b.a_id
inner join c on c.b_id = b.id

如果实现业务场景中需要查询出另外几张表中的数据,可以在a、b、c表中冗余专门的字段,比如:在表a中冗余d_name字段,保存需要查询出的数据。

join表的数量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决定,不能一概而论,尽量越少越好。

11. join时要注意

我们在涉及到多张表联合查询的时候,一般会使用join关键字。

而join使用最多的是left join和inner join。

  • left join:求两个表的交集外加左表剩下的数据。

  • inner join:求两个表交集的数据。

使用inner join的示例如下:

SELECT
	o.id,
	o.CODE,
	u.NAME 
FROM
	ORDER o
	INNER JOIN USER u ON o.user_id = u.id 
WHERE
	u.STATUS = 1;

如果两张表使用inner join关联,mysql会自动选择两张表中的小表,去驱动大表,所以性能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使用left join的示例如下:

SELECT
	o.id,
	o.CODE,
	u.NAME 
FROM
	ORDER o
	LEFT JOIN USER u ON o.user_id = u.id 
WHERE
	u.STATUS = 1;

如果两张表使用left join关联,mysql会默认用left join关键字左边的表,去驱动它右边的表。如果左边的表数据很多时,就会出现性能问题。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用left join关联查询时,左边要用小表,右边可以用大表。如果能用inner join的地方,尽量少用left join。

12. 控制索引的数量

众所周知,索引能够显著的提升查询sql的性能,但索引数量并非越多越好。

  • 因为表中新增数据时,需要同时为它创建索引,而索引是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的,而且还会有一定的性能消耗。

  • 阿里巴巴的开发者手册中规定,单表的索引数量应该尽量控制在5个以内,并且单个索引中的字段数不超过5个。

  • mysql使用的B+树的结构来保存索引的,在insert、update和delete操作时,需要更新B+树索引。如果索引过多,会消耗很多额外的性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表中的索引太多,超过了5个该怎么办?

  • 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如果你的系统并发量不高,表中的数据量也不多,其实超过5个也可以,只要不要超过太多就行。

  • 但对于一些高并发的系统,请务必遵守单表索引数量不要超过5的限制。

那么,高并发系统如何优化索引数量?

  • 能够建联合索引,就别建单个索引,可以删除无用的单个索引。

  • 将部分查询功能迁移到其他类型的数据库中,比如:Elastic Seach、HBase等,在业务表中只需要建几个关键索引即可。

13. 选择合理的字段类型

  • char表示固定字符串类型,该类型的字段存储空间的固定的,会浪费存储空间。
alter table order 
add column code char(20) NOT NULL;
  • varchar表示变长字符串类型,该类型的字段存储空间会根据实际数据的长度调整,不会浪费存储空间。
alter table order 
add column code varchar(20) NOT NULL;
  • 如果是长度固定的字段,比如用户手机号,一般都是11位的,可以定义成char类型,长度是11字节。
  • 但如果是企业名称字段,假如定义成char类型,就有问题了。
  1. 如果长度定义得太长,比如定义成了200字节,而实际企业长度只有50字节,则会浪费150字节的存储空间。
  2. 如果长度定义得太短,比如定义成了50字节,但实际企业名称有100字节,就会存储不下,而抛出异常。

所以建议将企业名称改成varchar类型,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而且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我们在选择字段类型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 能用数字类型,就不用字符串,因为字符的处理往往比数字要慢。

  • 尽可能使用小的类型,比如:用bit存布尔值,用tinyint存枚举值等。

  • 长度固定的字符串字段,用char类型。

  • 长度可变的字符串字段,用varchar类型。

  • 金额字段用decimal,避免精度丢失问题。

14. 提升group by的效率

  • 我们有很多业务场景需要使用group by关键字,它主要的功能是去重和分组
  • 通常它会跟having一起配合使用,表示分组后再根据一定的条件过滤数据

反例:

select user_id,user_name from order
group by user_id
having user_id <= 200;

这种写法性能不好,它先把所有的订单根据用户id分组之后,再去过滤用户id大于等于200的用户。

分组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为什么我们不先缩小数据的范围之后,再分组呢?

正例:

select user_id,user_name from order
where user_id <= 200
group by user_id
  • 使用where条件在分组前,就把多余的数据过滤掉了,这样分组时效率就会更高一些。

  • 其实这是一种思路,不仅限于group by的优化。我们的sql语句在做一些耗时的操作之前,应尽可能缩小数据范围,这样能提升sql整体的性能。

15. 索引优化

  • sql优化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索引优化。

很多时候sql语句,走了索引,和没有走索引,执行效率差别很大。所以索引优化被作为sql优化的首选

  • 索引优化的第一步是:检查sql语句有没有走索引(EXPLAIN)。

  • 可以使用explain命令,查看mysql的执行计划。

例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order` where code='002';

结果:
请添加图片描述
type:

  • ALL 全表扫描,没有优化,最慢的方式
  • index 索引全扫描
  • range 索引范围扫描,常用语<,<=,>=,between等操作
  • ref 使用非唯一索引扫描或唯一索引前缀扫描,返回单条记录,常出现在关联查询中
  • eq_ref 类似ref,区别在于使用的是唯一索引,使用主键的关联查询
  • const 当查询是对主键或者唯一键进行精确查询,系统会把匹配行中的其他列作为常数处理
  • null MySQL不访问任何表或索引,直接返回结果
  • System 表只有一条记录(实际中基本不存在这个情况)
    性能排行:
    System > const > eq_ref > ref > range > index > ALL

possible_keys:

  • 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

key:

  • 真正使用的索引方式

通过这几列可以判断索引使用情况,执行计划包含列的含义如下图所示:
请添加图片描述

16. 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or来连接条件

  • 查询id为1或者薪水为3000的用户:

反例: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1 OR salary=30000

正例:
使用union all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1
UNION ALL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lary=30000
  • 分开两条sql写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1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lary=30000

理由:

  • 使用or可能会使索引失效,从而全表扫描
  • 对于or没有索引的salary这种情况,假设它走了id的索引,但是走到salary查询条件时,它还得全表扫描。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需要三步:全表扫描+索引扫描+合并。如果它一开始就走全表扫描,直接一遍扫描就搞定。虽然mysql是有优化器的,处于效率与成本考虑,遇到or条件,索引还是可能失效的

17. 优化like语句:

  • 模糊查询,程序员最喜欢的就是使用like,但是like很可能让你的索引失效

反例:

EXPLAIN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1'
EXPLAIN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1%'

正例:

EXPLAIN
SELECT id,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LIKE '1%'

剩余sql优化请参考Sql优化总结!详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