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研究不确定性的专家。塔勒布曾经是华尔街上的明星交易员。他在20多年的交易员生涯中,经历过1987年美国股灾、9·11崩盘、2008年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塔勒布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但在这些灾难性事件中毫发无损,而且还通过提前做空,从中大赚特赚。塔勒布的成功,源于他对于风险的极端敏感。后来,他把自己对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长期思考写下来,著书立作。
所谓黑天鹅,是指事前无法预知、但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不确定性事件。
本书作者塔勒布认为,这是因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存在重大缺陷。上千年以来,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直到欧洲人第一次登陆澳大利亚,发现当地竟然有成群的黑天鹅!这一次观测结果,就颠覆了上千年观测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这样的认知颠覆,英国哲学家罗素用了这样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有一只聪明的火鸡,从出生以来,已经安逸舒适地活了1000天。主人对它按时投喂,精心照料。经过这1000天的谨慎观察、严格论证,这只火鸡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被精心照料、按时投喂是一只火鸡享有的不可剥夺的生活方式。然而,它不知道的是,明天就是感恩节,它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这对它来说是一个惊天的意外事件。这只可怜的火鸡最终也没搞明白,为什么前1000天的经验都预测不出来第1001天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和火鸡并没有什么区别。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解释说,这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难以预测的,因为“之前从未发生过”。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火鸡思维,在做决策时自动忽视掉意外事件的可能性。那么,要如何才能跳出这种思维、避免火鸡的悲剧呢?这就是《黑天鹅》这本书想解决的根本问题。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和你详细聊聊黑天鹅理论:
第一,从心理学层面看,我们的心理机制让我们认知不到黑天鹅事件。
第二,从认知方法看,错误的知识地图让我们低估了黑天鹅出现的概率。
第三,我们该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
第一点,从心理学层面看,一些隐秘的心理机制让我们认知不到黑天鹅事件。这些心理机制包括叙述谬误、证实谬误、幸存者偏差等。
首先来说叙述谬误。它是指,人类大脑为了理解和记住一系列事实,会给这些事实强行加上因果关系,看上去这些事实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实际上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塔勒布指出,由于叙述谬误,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历史,比真实的历史更容易把握和理解。为什么呢?经过层层的事后解释,教科书上的历史变得脉络清晰、趋势明确,但真实的历史过程根本不是这样,而是随机的、跳跃的、断崖式的,充满了混乱和不确定性。历史本质上是由一系列重大不确定性事件驱动的结果,这类事件就是黑天鹅。
历史本质上是由一系列重大不确定性事件驱动的结果,这类事件就是黑天鹅。
举个例子。决定20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就是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比如大萧条、一战、二战等等。
这其实就是黑天鹅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事前不可预测、不可理喻,但由于存在叙述谬误,事后看起来却是可预测、可理解的。所以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大大低估黑天鹅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知识的错觉会被另外一种心理机制所加强,叫做“证实谬误”。它是指,我们一旦在头脑中产生了一种认知,一种假想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事例,而自动忽略掉那些反面例子。只找正面证据是很容易的,基本上任何观点都找到一堆正面事例。随着搜集到的正面例子越来越多,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越来越大的盲目自信。就像那只火鸡,它首先犯了叙述谬误,对主人的喂食目的作出了错误的解释;然后又犯了证实谬4误,通过不断积累正面证据来印证自己的错误判断,看不到反面证据存在的可能性。在第1000天的时候,它搜集到了最多的正面例子,对自己的判断信心最足,但也是它错得最离谱的时候。
事实上,正确的认知方法正好是反过来的,不是去证实,而是要“证伪”,这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最先提出的。所谓证伪,是指一旦我们在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假设或判断,我们就要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反面证据,用反面证据去挑战、反驳这个假设,然后提出一个新的假设,再继续证伪,从而不断接近真相。可以说这是一种反人性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推翻自己原有的认知,很少有人真正做到。而且,很多时候反面证据确实不好找,因为不幸遭受了反面例证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消失在历史中,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塔勒布把这叫做“沉默的证据”。如果无视沉默的证据,就会陷入幸存者偏差。
第二点是不确定性又叫随机性。
说起随机性,你可能会想到扔硬币、掷骰子之类,但要注意,黑天鹅和掷骰子是两类不同的随机性,它们有一个重要区别:掷骰子的概率是已知的,而黑天鹅的概率是未知的。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面临的全部风险来自于掷骰子,而不是黑天鹅。
想象一下,有两个国度,一个叫“平均斯坦”,一个叫“极端斯坦”。主宰平均斯坦的是掷骰子类的不确定性,而主宰极端斯坦的是黑天鹅。
像人的身高、体重等,属于平均斯坦,它的不确定性严格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条中间高、两边低的对称曲线,像一口钟,所以又叫钟形曲线。它的特点是,偏离平均值越远,就越不可能出现,不会出现偏离平均值非常远的极端情况。比如,如果一个人比平均身高高出60厘米,差不多是姚明的高度,这种可能性是10亿分之一,也就是全球70亿人中能出现7个。如果一个人比平均身高高出70厘米呢?这种可能性急剧下降到7800亿分之一。高出80厘米的可能性,则为微乎其微的1600万亿分之一。所以说,出现一个身高达到几百米甚至千米的人,这种概率小到完全可以直接等于零。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再高,他相对于很多人的总身高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你只要随机测量地球上1000个人的身高,就可以大致了解人类的平均身高,而且样本量越大,观测结果就越稳定,单个样本的变化对整体来说就越不重要。这是平均斯坦的情况。
从认知方法看,错误的知识地图让我们低估了黑天鹅出现的概率。目前研究不确定性的工具,比如钟形曲线,只能处理平均斯坦的不确定性,而不适于用极端斯坦的黑天鹅。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全部建立在钟形曲线基础之上,对普通投资者形成了极大的误导。
面对极端斯坦的黑天鹅,到底应该怎么办?要怎样做才能避免重蹈火鸡的覆辙?
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三点,如何应对。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测,从而避免黑天鹅事件?很遗憾,不能。根据定义,黑天鹅本来就是事前无法预测的意外事件,如果能预测出来自然也就不是黑天鹅了。某种程度上说,黑天鹅事件就像死亡,我们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我们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它一定会发生。
对于黑天鹅事件,塔勒布的一条重要建议就是,不要去预测,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其实和瞎蒙差不多。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未来无法预测,我们也无法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但同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要如何做才能扛得住黑天鹅事件对自己的打击,甚至,还有从中获利的可能,要想抗打击能力强,一个关键词是“保持冗余”。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冗余是坏的,它意味着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但是,保持冗余是大自然的智慧,比如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肺、两个肾,这种重复配置是应对意外情况的可靠保险。从投资角度说,保持冗余就是持有充分的现金,尽管现金无法带来收益,但会让你扛过危机——当别人都死了,你还活着,并且还有子弹,你就是赢家。就像巴菲特,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公司账面上躺着600亿美元的现金冗余,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
那要怎样在保持冗余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从黑天鹅事件中获利呢?塔勒布建议采用“杠铃式”投资策略。也就是,不要把所有钱都投到所谓中等风险的投资,其实这类投资的风险也不小,经不起黑天鹅的打击。应该把钱分为两部分:将其中的大部分,也就是85%~90%,投入非常安全的领域,如购买国债;而将剩下的10%~15%投入高风险的投机性业务,用尽可能多的财务杠杆,例如期权。这样一来,你既可以保证85%的储备资金的安全,同时又有15%的投机性资金来赌黑天鹅事件的出现。比起一般的中等风险的投资策略,杠铃策略的平均风险差不多,但却可以从黑天鹅事件中获益。要有效利用这15%的资金,尽可能多地参与小型投机,也就有更多机会可能从黑天鹅事件中获益。
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重点,我们该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首先要承认我们无法预测黑天鹅事件,只能想办法去增强自身的抗打击能力,同时争取从中获利。为此,必须保证充分的现金冗余,采用杠铃式投资策略,在保证大部分资金安全的同时,以少量资金去赌黑天鹅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