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2024.1新中特考试复习提要(附答案)

20241月全日制中特理论复习提要

一、题型

1、判断题10*2,20分

2、简答题4*10 40分

3、材料分析题1*15

4、论述题1*25

二、主观题参考内容

  1.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
  3. “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4.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5.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6.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 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政治协商体系
  8. 构建新发展格局
  9. 发展文化产业
  10.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1. 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13. 防范外来政治意识形态渗透
  14.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5. 我们要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16. 推进生态治理体系走向更加公平合理
  17.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中提供商品和服务、用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就业和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什么(意义):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体经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可靠保证。

怎么做:

       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首先,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我国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促进我国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才能有效应对“双向挤压”的局面。其次,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国必须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最后,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日益紧迫。我国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

       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首先,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制定系统性政策措施)其次,着力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再次,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最后,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吧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新的战略安排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科学地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未来的发展目标更加精准、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新的战略安排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丰富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内涵,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二,新的战略安排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在具体战略和实际工作中,必将激励中国人民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热情和力量。

       第三,新的战略安排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其次,“一带一路”建设是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一带一路”建设是探索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最后,“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放实践。

        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方向。首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其次,以深化“五通”交流合作为关键支撑。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核心内容。最后,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努力方向。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点内容。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二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破沿线发展瓶颈。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新动力。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五是构筑多层次人文交流平台,促进包容发展。

4.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映了不同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和趋向,并且带来一系列新特征: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革命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从“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转变,是现代化路径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是世界社会主义从遭受严重曲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重新焕发生机的转变。

        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怎么做?)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要发扬斗争精神,绝不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又要沉着应对,把握战略主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更好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5.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是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七是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任务要突出抓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6.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二是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7. 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政治协商体系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政党协商,要继续探索政党协商形式,规范政党协商程序,健全政党协商保障机制。

        二是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开展人大协商是推进人大制度发展完善,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是扎实推进政府协商。围绕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五是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

        六是稳步推进基层协商

        七是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

        切实落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8. 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当前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主要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制定具体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使新发展格局变为现实、落到实处。(一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二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四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9. 发展文化产业

        不断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以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3456是对2的详细说明)

        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完善文化融资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文化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引导;

        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推动文化企业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在确保文化事业更好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文化与科技、体育、旅游、金融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10.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党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与科学回应。

(怎么做?)

        一是以绿色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让绿色化贯穿农业现代化发展始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

        三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求切实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绿色城镇化根本性机制保障;生态智慧规划先行,科学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公共交通的发展;综合整治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城;有效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打造淘汰落后产能的全社会导向机制。

11. 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使命,在当前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客观趋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平安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我们只有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聚焦人民群众新需要,从更宽领域、以更高标准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新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凸显。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增强平安中国建设效能,构建从源头、传导、转化各环节进行防控的完整链条,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只有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卫生健康制度等一系列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总体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一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三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第二,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一是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是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四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13. 防范外来政治意识形态渗透

        维护政治安全必须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维护政治安全必须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

        维护政治安全必须维护国家政治秩序稳定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4.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表现为人来自于自然,依赖于自然。人因自然而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人依赖于自然,靠自然生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还表现为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是人同其他动物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就是劳动。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也表现为人的活动必须始终遵循自然规律, 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虽然可以能动地支配自然、改造自然,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表明,唯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为自身以及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

15. 我们要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持主动开放,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双向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竞争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坚持共赢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坚持包容开放,探索求同存异、包容共生的国际发展合作新途径。

16. 推进生态治理体系走向更加公平合理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支持,帮助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

17.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设立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特色种养业,消费帮扶;公益岗位,就业援助;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帮扶;开发式帮扶;农村低保,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起着统领和决定性的作用。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