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笔记

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包括其定义、射频卡和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根据频率和能源供给方式的分类。强调了RFID在工业自动化和商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RFID的介绍

  RFID,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也常被称为电子标签或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且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

二、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

  电子标签,也被称为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标签内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此外,标签的芯片具有数据存储区,用于存储待识别物品的标识信息。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或询问器,它的功能是将约定格式的待识别物品的标识信息写入电子标签的存储区中(写入功能),或在读写器的阅读范围内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内保存的信息读取出来(读出功能)。
  天线,用于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它一般内置在电子标签或读写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它会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标签会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对于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对于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 解读器会读取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然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RFID技术的分类

  根据应用频率的不同,RFID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此外,RFID还可以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

五、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以及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等特点。因此,它在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