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四数之和】

题目

给定一个包含 n 个整数的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判断 nums 中是否存在四个元素 a,b,c 和 d ,使得 a + b + c + d 的值与 target 相等?找出所有满足条件且不重复的四元组。

注意:答案中不可以包含重复的四元组。

示例:

给定数组 nums = [1, 0, -1, 0, -2, 2],和 target = 0。

满足要求的四元组集合为: [ [-1, 0, 0, 1], [-2, -1, 1, 2], [-2, 0, 0, 2] ]

思路 

四数之和,和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三数之和】-CSDN博客是一个思路,都是使用双指针法, 基本解法就是在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三数之和】-CSDN博客的基础上再套一层for循环。但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 不要判断nums[k] > target 就返回了,三数之和 可以通过 nums[i] > 0 就返回了,因为 0 已经是确定的数了,四数之和这道题目 target是任意值。比如:数组是[-4, -3, -2, -1]target-10,不能因为-4 > -10而跳过。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去做剪枝,逻辑变成nums[i] > target && (nums[i] >=0 || target >= 0)就可以了。

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三数之和】-CSDN博客的双指针解法是一层for循环num[i]为确定值,然后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到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0。

四数之和的双指针解法是两层for循环nums[k] + nums[i]为确定值,依然是循环内有left和right下标作为双指针,找出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的情况,三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四数之和的时间复杂度是O(n^3) 。那么一样的道理,五数之和、六数之和等等都采用这种解法。

对于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三数之和】-CSDN博客双指针法就是将原本暴力O(n^3)的解法,降为O(n^2)的解法,四数之和的双指针解法就是将原本暴力O(n^4)的解法,降为O(n^3)的解法。

之前博客的经典题目: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四数相加II】-CSDN博客,相对于本题简单很多,因为本题是要求在一个集合中找出四个数相加等于target,同时四元组不能重复。而​​​​​​​代码随想录阅读笔记-哈希表【四数相加II】-CSDN博客是四个独立的数组,只要找到A[i] + B[j] + C[k] + D[l] = 0就可以,不用考虑有重复的四个元素相加等于0的情况,所以相对于本题还是简单了不少。

我们来回顾一下,几道题目使用了双指针法。

双指针法将时间复杂度:O(n^2)的解法优化为 O(n)的解法。也就是降一个数量级,除了本题还有之前写过的题目如下:

链表相关双指针题目:

双指针法在字符串题目中还有很多应用,后面还会介绍到。

C++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four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vector<vector<int>> result;
        sort(nums.begin(), nums.end());
        for (int k = 0; k < nums.size(); k++) {
            // 剪枝处理
            if (nums[k] > target && nums[k] >= 0) {
            	break; // 这里使用break,统一通过最后的return返回
            }
            // 对nums[k]去重
            if (k > 0 && nums[k] == nums[k - 1]) {
                continue;
            }
            for (int i = k + 1; i < nums.size(); i++) {
                // 2级剪枝处理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k] + nums[i] >= 0) {
                    break;
                }

                // 对nums[i]去重
                if (i > k + 1 && nums[i] == nums[i - 1]) {
                    continue;
                }
                int left = i + 1;
                int right = nums.size() - 1;
                while (right > left) {
                    //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会溢出
                    if ((long)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
                        right--;
                    //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会溢出
                    } else if ((long) nums[k]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 target) {
                        left++;
                    } else {
                        result.push_back(vector<int>{nums[k], 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 对nums[left]和nums[right]去重
                        while (right > left && nums[right] == nums[right - 1]) right--;
                        while (right > left && nums[left] == nums[left + 1]) left++;

                        // 找到答案时,双指针同时收缩
                        right--;
                        left++;
                    }
                }

            }
        }
        return result;
    }
};
  • 时间复杂度: O(n^3)
  • 空间复杂度: O(1)

优化二级剪枝的部分: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k] + nums[i] >= 0) {
    break;
}

可以优化为:

if (nums[k] + nums[i] > target && nums[i] >= 0) {
    break;
}

因为只要 nums[k] + nums[i] > target,那么想要符合题意的唯一条件就是此时nums[k] 和 nums[i]都为负数,所以需要nums[i]后面还有负数,才能使和变小进而去接近target,那么 nums[i] 后面的数都是正数的话,就一定 不符合条件了。

  • 18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哈希表 一、实验目的 学会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处理冲突的机制以及哈希表的查找。 二、实验内容 说明以下概念 1、哈希函数 在一般情况下,需在关键字与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之间建立一个函数关系,以 f(key) 作为关键字为 key 的记录在表中的位置,通常称这个函数 f(key) 为哈希函数。 1) 哈希函数是一个映象,即: 将关键字的集合映射到某个地址集合上, 它的设置很灵活,只要这个地址集合的大小不超出允许范围即可; 2) 由于哈希函数是一个压缩映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冲突"现象,即: key1( key2,而 f(key1) = f(key2)。 2、哈希表 根据设定的哈希函数f(key)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一组关键字映像到一个有限的连续的地 址集(区间)上,并以关键字在地址集中的"像"作为记录在表中的存储位置,这种表便 称为哈希表,这一映像过程称为哈希造表或散列,所得存储位置称哈希地址或散列地址 。 3、冲突及处理 1)冲突:对不同的关键字可能得到同意哈希地址,即key1( key2,而 f(key1) = f(key2),这种现象称冲突(collision)。 2)处理方法:开放地址法。 4、哈希表的查找分析 从查找过程得知,哈希表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实际上并不等于零。 决定哈希表查找的ASL的因素: 1) 选用的哈希函数; 2) 选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 3) 哈希表饱和的程度,装载因子 α=n/m 值的大小(n—记录数,m—表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选用的哈希函数是"均匀"的,则在讨论ASL时,可以不考虑它的因 素。因此,哈希表的ASL是处理冲突方法和装载因子的函数。 可以证明: 查找成功时有下列结果: 线性探测再散列 随机探测再散列 从以上结果可见 哈希表的平均查找长度是(的函数,而不是n的函数。这说明,用哈希表构造查找表时, 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装填因子(,使得平均查找长度限定在某个范围内。 5、哈希函数C语言代码 /*计算哈希地址,插入哈希表*/ int InsertHash(HashTable *H,int e,int d[]){ int k,i=1; k=e%P; while(H->data[k].flag==TRUE""k<0){ k=(e%P+d[i])%MAXSIZE;i++; if(i>=15) return ERROR; } H->data[k].key=e; H->data[k].flag=TRUE; H->count++; return OK; } /*构造哈希表*/ int CreateHash(HashTable *H,int ds[],int len,int d[]){ int i; for(i=0;i<len;i++){ if(SearchHash(H,ds[i],d)!=-1) return DUPLICATE; InsertHash(H,ds[i],d); if(H->count>=MAXSIZE) return ERROR; } return OK; } /*初始化哈希表*/ void InitHash(HashTable *H){ int i; for(i=0;i<MAXSIZE;i++){ H->data[i].key=0; H->data[i].flag=FALSE; } } /*在哈希表中查找*/ int SearchHash(HashTable *H, int e,int d[]){ int k,i=1; k=e%P; while(H->data[k].key!=e){ k=(e%P+d[i])%MAXSIZE;i++; if(i>=15) return -1; } return k; } 运行结果: ----------------------- 实验5----哈希表实验报告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1页。 实验5----哈希表实验报告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2页。 实验5----哈希表实验报告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3页。 实验5----哈希表实验报告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