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毕业季,大多数社交平台,都在吐槽AI率检测机制太离谱,引发热议!
很多网友反映,论文明明自己写的却被检测出AI率。无奈将优美内容删除,故意将内容写的“很笨”,甚至故意写出错别字来规避AI率。
AI率的检测是在2024年陆续出现,2025年被广泛使用。在去年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原因可能如下:
国内AI还不够成熟,国外AI需要梯子,大部分人不愿意用国内AI,至到deepSeek问世,AI人人皆知。
AI平台检测力度并不高,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加强,AI检测强度封顶。
AI检测强度有多高?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与刘慈欣《流浪地球》AI率高达62.88%和52.88%。另有滕王阁序AI率99.07%!
AI率全称叫AIGC疑似率,你们承担着法官的身份,在检测时应当“不错杀好人”,而不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思想。
当大学生连续熬夜赶毕业论文,还能一边保持文学高潮?
从摘要至致谢犹如李白附体?直接升级到陆地神仙?
但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被检测出AI率,未免过于离谱了吧?
这让我幻想出,唐代文学家王勃在电脑前,撩着二郎腿,
使用DeepSeek:
你好,请帮我写一首题目为《滕王阁序》诗,要求华丽的辞藻、严谨的对仗、精妙的用典和深刻的情感
然后deepSeek,哒哒哒达,流式输出《滕王阁序》。随后AI率被判定为99.07%。
我们用不同AI检测系统进行测试《荷塘月色》
检测系统一:62.88%
检测系统二: 16.79%
检测三: 0%
在检测上我们应当严谨,在认知上检测平台和学校应当统一。
AI检测平台明明说是"AI疑似率",学校直接定义为AI生成的。咋地谁能定义为AI生产的?敢把要求定到15%以下,甚至10%以下,个别老师甚至说最好不要出现AI率。
要不把你老师发表的论文提出来,检测一下?超出了直接举报!
如今喊冤的不止写论文的大学生。还有各大媒体替毕业生喊冤。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你的论文,AI来审判”让学生苦于自证,是将工具判断凌驾于人的判断之上。引入AIGC检测,究其原委,还是想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AI。如果用硬性规定逼着学生反复修改措辞以降低AI率。甚至很多同学被逼到用AI降AI,多少优点幽默了,虽然能够降下来,但违背检测初衷了。
要是检测机制正常,我相信没人愿意用AI降AI,毕竟大学生的钱也是钱,大学生的命也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