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备考建议篇——论文怎么投稿

想考研的同学,研究生备考建议有能力且有富裕时间同学可以发表一篇期刊,复试的时候可能会有所帮助,同时代表了咱四年的产出。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进行投稿呢?

现在大部分sci,ei都是peer review的类型,这类期刊的认可度相比起编辑拍板决定是否发表的期刊,认可度高一些。目前我还没经历过不需要peer review的期刊投稿。

以你为投稿就是磨难的结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Naïve。

投稿是一篇研究型论文真正难产的开始。尤其是对于大多数通讯作者并非山头型大佬的文章来说,开始投稿往往意味着万里长征第一步。

这里可以代入编辑视角。随着老板在你做的领域的声望逐渐升高,编辑的态度是这样的:

----------------------------------------------------------------------à

看着手里这十几页word,自豪感油然而生?

老板:既然这样我们就从高往低投。

如果你是从CNS大子刊开始投,那是坠吼的。为什么说这样最好呢,神刊好处是送审之前的周期短,编辑工作效率高,只要他看不上你的稿子就不会送审,也就是说在提交给编辑之后就会立即死在编辑手里。我的第一篇文章投nature某大子刊一周秒拒,效率极高。为什么一开始投这种期刊对新手友好呢?一方面是因为前期打击越多后期的绝望就不会那么难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期刊的投稿对于格式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因此就不用在整理论文格式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适合新手修改格式入门。

有一种预投稿的形式在投十几分的期刊的时候比较常见,因为通常这类刊物的稿件量比较大,导致编辑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看这些文章是不是能达到送审要求,对于达不到送审要求的文章,他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等待编辑做判断,浪费了宝贵的投稿时间。为了节省作者和编辑双方的时间,可以像编辑提交一个presubmission inquiry,这个不是每个期刊都支持的,但是对于支持这个的刊物建议先写一个这个。这个就是给编辑提交一个类似于cover letter的信,信中说明自己文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背景,以及概括一下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询问对方是否是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如果编辑回信说他们对这个文章有一定兴趣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期刊网站的提交系统中提交,也会加快文章的送审速度。

首先,投稿之前需要一封cover letter,这个东西名义上是必须要老板写的,但是现实生活里老板比较忙,神龙见首不见尾,因此这个重担通常是由学生来完成(我的是老板写的),就像字面意思所说的,这是你文章的封面故事,是写给编辑看的。这个信需要以给编辑写信的格式来写,因此需要以教授的身份加上信纸开头和教授的所属实验实信息和联系方式,一般是带学校名字的一个固定格式,比如华科的是这样的:

开头写上Dear editors of xxx(journal),中间以300-400个单词的长度写一个介绍自己文章都做了些什么的概括描述。这段描述必须包括你做这个课题的原因,具体过程,还有最终结论是什么,有什么亮点(创新点)。为什么认为它满足你投的这个期刊的要求。以及你这个文章是否已经预印(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手法,能够通过把自己的工作放出来以证明自己比竞争对手更早做出来,并且预印后可能会被其它期刊看中后直接约稿),很多期刊都要求在cover letter里增加文章的preprint信息,如果你预印后的文章在预印网站上引起了很多关注和讨论,并且这些讨论大多数都是积极的,那么也可以写在cover letter里,作为最后的附加信息,这说明你做的东西真的被很多人关注并且感兴趣,能够增加文章送审和最后被录用的可能性。

然后你需要准备一个list of recommend reviewers,这个东西是用于同行评审过程中那些单盲审稿的刊物作为备选审稿人的。同行评审有单盲和双盲两种方式,现在多数都是单盲。为什么双盲审稿非常少,这个原因比较复杂。单盲审稿就是你提供一个推荐审稿人名单好让编辑做参考,最终的审稿人是不是从这个list里出的你是不知道的,但是审稿人能够看到作者信息,就是说作者是不知道审稿人是谁的。这个东西其实操作空间很大,尤其对于圈子很小的科研方向来说更是如此。

然后就是打开你的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引,通常老板会给你自己的账号让你用这个账号投稿,然后自己检查一遍再提交。这个投稿指引里包括了这个期刊接收的文章和supplementary materials格式等信息,文稿的话现在很多期刊都在呼吁降低投稿的复杂性,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同期刊差异非常大。有的期刊还使用比较原始的方式,图片和文稿必须分开提交,表格有的期刊会要求分开提交有的却要求和文稿一起提交。像nature子刊elife这样的比较前沿的期刊他们对于文章的初稿没有太多要求,通常就是双倍行距加上行号之类的要求就可以了,图片可以放在文章正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这些东西并不难,但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刊物的要求并且做出相应的修稿。这一步也是从文章投稿,到被拒,到换期刊投稿过程中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步骤(初试复试对英语的要求再高也不过分,血泪教训)。

中间那个peer review就不提了,有的快有的慢,据我自己亲身体会,我自己经历过三次评审都在4-6个月左右。慢的期刊要一两个月才会送审,半年才会出结果,有时候评审人是3个有时候是4个,应该是2-4个人不等,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评审人迟迟不给出评审意见编辑就不会把评审意见返回给作者。

盼星星盼月亮,审稿人终于出来了评审意见。如果评审意见比较消极,那么你的这个文章就大概率会被编辑直接拒稿,也就是网站你文章的提交页面会变成reject。这个时候被拒其实就是血亏了,因为一次投稿耗费时间如此之长,你耗费半年投稿却直接被拒,再转投其他的期刊还要经历一次这个送审过程。

如果评审意见非常积极,撞了大运,评审人还是会问一些问题需要你去回答。编辑也会提一些问题。这就到了考验你真正甩锅撕逼水平的时候了。对于一些比较犀利的审稿人,他们提的问题你是要认真回答的,可能会需要你补数据,补分析,但是问题不大,四个评审人有两个建议发表,就可以放松一些了。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是,三四个审稿人对文章的创新性都有一些肯定,但是也提出来一些问题,编辑要求返稿大修。就意味着你整篇文章都要重写。甚至整个项目流程都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重新修改。这就是另一个天坑了。

这两种没有被拒稿的情况其实离曙光就很近了。

但是这只能说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在修改完文章之后你要针对这些评审意见再写一个回复信,这个回复信既要包括对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条comment的response也要包括action,根据问题的多少和问题的复杂程度有一些区别,但是动辄三四千字不是梦。

这里我放一张教科书式的Response to referees comments目录,各位随意感受一下。

在这之后就是无限循环submission和resubmission的过程。这个循环快的一次慢的十几次都是有可能的。

以上就是一篇需要经过同行评审的sic/ei的投稿过程。言语其实很难表达出投稿的繁琐复杂令人崩溃,但是中间的诸多细节还是需要各位亲自去感受。

那么问题来啦, SCI 论文各部分该如何写作?

其实这里说sci论文各部分的写法也不太准确,但是只不过sci是被大众所熟知的一种论文分类,这种论文写法同样适用于scie,ei这几类文章,并且这几类是相互包含关系。因此也可以统称为一般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法。只不过现在国内博士毕业sci通常是作为硬性标准,因此同学们接触sci写作比较多。学术分区也和是不是sci没有关系,scie也有一些高分期刊属于中科院一区。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给那些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后准备去读研的同学,帮助大家尽快掌握科研论文的一贯套路并且加快读文章的速度。但是我本人的写作经验和投稿经验比较有限,文章里可能会有不准确的描述。以下都属于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的好,改文章只是写文章的冰山一角,但是却占用了论文发表周期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人的血泪教训。

一般科研论文分为几个部分:Abstract,introd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references这几个部分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但是除了abstract和introduction, references这三部分的顺序比较固定,其实其它的几个模块根据文章要投的期刊不同顺序也不一样。References后面的acknowledgements之类的根据期刊差异会差别更大一些。

Abstract是一个文章的灵魂部分,这个部分是对这个文章主旨大意的高度概括,abstract写得好的标准是让外行人也能差不多看懂,因此需要用简单凝练的语句高度概括这篇文章阐述的问题,证明的流程和文章的结论。Abstract有字数要求,有的期刊要求不超过250个字,有的期刊会要求不超过300个字,因此在初次定稿的时候这个部分不能写得很长。并且不能有引用文献。因此很多人说读文章的时候先看一下abstract在决定要不要接着往下读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我个人明显觉得这abstract写的好不好和文章本身质量和创新点没有明显关系,相反plots one上面经常会有一些abstract写得一塌糊涂但是后面的文章methods非常有意思的文章,nature正刊的abstract部分通常写的非常好,但是methods部分和results部分却更倾向于巨大工作量的堆积。

Introduction首先要求客观公正地介绍这篇文章所涉及的科研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并且在这个部分地写作中每一句话都要有相应的文献证明,俗话说“引经据典”。在这块写完之后,按照逻辑顺序引出为什么你要做这个领域的课题,这个地方的解释大多数人会选择阐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还有哪些不足,从而引出接下来的关键内容:你做的工作在这个领域中解决了什么问题。这里的写法最重要的其实是客观公正,虽然实际上不一定真的客观公正,但是至少要让编辑和审稿人认为你是客观公正地在说(这个时候就很考验话术了),因此不能掺杂太多个人臆测。

Methods部分就是方法描述了,你用了什么方式做出来这些文章,数据分析调了什么包,写了哪些脚本,如果这个脚本是文章比较重要的部分那一定要放出代码的url。这里也是要按照逻辑顺序写了,举个例子,一篇数据分析的文章一定要有数据来源的解释,数据清洗的时候对数据做了什么处理的详细说明,为什么要做这种处理,甚至如果你用了本领域比较少用到的某种工具包的话也要说明你为什么用这个东西,这东西相较于传统的工具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这个地方要写的尽可能详细,语言工具的版本号也一定要给,不然你审稿人的意见可能就会凭空出现四五条issue。分析型的文章经常要单独为methods单独画一个pipeline也是不无道理的。写这个模块最关键的一点是心系审稿人,考虑到每一个可能给对方带来困惑的细节。

Results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文章的关键,也是文章结论可信度非常重要的参考,我个人认为甚至比abstract更重要。这里要放出来你用了以上methods做出了什么样的结果,这些结果能不能相辅相成一步步得到你想说服读者的结论。为了保证这部分足够具有说服力,经常要添加大量的supplementary materials来说证明你的结论在多种角度都能说得通。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文章主线,也就是你主要的figure和figure point要有清晰的逻辑脉络且没有冗余,如果说abstract和introduction决定编辑会不会把你的文章送审,results就决定了审稿人会不会把你的文章批的一无是处。

Discussion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学界吹牛逼板块了。经过以上的论证,我们的工作做出了的这些results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于后续的研究有什么参考价值。这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吹牛逼的度,可以小吹一下自己的工作在那些方面很有价值,但是绝不能批驳别人的观点,更加绝对不能对本领域的主流观点提出挑战。之前有个笑话,就是说导师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最尴尬的时候就是学生高谈阔论自己填补了某领域空白。这种雷踩了,这篇文章基本就gg了。有些期刊会要求discussion和results放在一个模块,统称为results and discussion,也说明了有些期刊觉得discussion根不值得开一段写。过这些就是细节问题了。

有些期刊会要求单独开一个conclusion模块来描述工作的结论,有的人会把conclusion部分写成discussion类似的内容,这个就看你投的期刊有什么要求。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

接下来就是acknowledgements这个地方有时候也叫declarations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声名。不同期刊对声明部分的格式要求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同样是nature子刊,不同的子刊都有不同的要求(吐)。举两个例子仅供参考。

因此在知道了论文是这么写出来的之后,同学们对于看论文怎么看是不是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市面上的老师喜欢说看论文主要是看abstract这其实是不准确的,看论文的习惯因人而异并且没有定式,写论文的结构也是随着期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决定走科研道路,那么形成自己的风格至关重要,我对这一点的理解可能跟我老板的教学风格有关系。我在读研这三年里,对于科研的感受,从最初的死板严谨的印象,转变到认为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和风格。

最后,研究生新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论文习惯?

如果你是一个对现在的研究方向一无所知的萌新,建议阅读文献的顺序为:

硕博学位论文->中文综述论文->英文综述论文->英文顶会及期刊->子方向相关度高的中英文论文

原因如下:

第一:硕博论文。

如果你想迅速进入一个领域,对于英文不占优的同学而言,读硕博的学位论文是最友好的方式。尤其是博士论文,博士论文一般都在100-200页之间,当然也有丧心病狂的300页。博士同学会将自己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发展、前人提出方法都介绍个七七八八,非常适合刚刚进入该领域的萌新。博士论文不建议读多,5-10篇即可,粗略阅读,目的是了解该方向。

第二:中文综述论文。

综述论文,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顾名思义有两个层次,”综“和”述“两个层次。(引用百度: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现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综述的重点其实是在评,因为你要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这需要对该领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也同时需要非常强的提炼,归纳的总结能力。所以一般都由该领域内资深的学者大牛撰写。但是在咱们的高校里,刚进实验室的研究生可能会被导师要求写一篇综述论文,导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促进我们读大量的论文,对该方向有所了解和收获,也能迅速进入研究生的状态。当然,如果你能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考形成论文,那肯定再好不过了。如果你的导师在该领域内就是个大牛,那你就已经具备写一篇中文综述的先天条件了,你的导师知道该领域内的关键性论文,也会对你形成能发表的综述给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一航在自己的领域内见到了以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为第二作者的综述论文发表在CCF中文的C类期刊中,很明显该论文是这个硕士生写的。为什么要阅读中文的综述呢?还是因为要降低入门难度,降低英文对阅读的阻碍。综述论文也不建议读多,5篇左右即可,目的也是了解该方向,能够对该方向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第三:英文综述论文。

文章题目中一般含有survey、review等关键词。等一下,咱不是刚刚读完中文的综述么,英文的有啥区别呢?首先,学术萌新们应该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发表高层次的顶级会议论文(顶会)或者顶级期刊论文(顶刊),这些论文可都是英文论文,你要写英文论文,当然要读英文论文,人不就是从模仿开始的么?其次,学术界的大牛遍布各个国家,英语是学术界通用的语言,前面说了,综述都是大牛才写的,在这里,你大概率不会见到硕士博士为了入门而写的综述(文献阅读报告),英文综述一般都是期刊联系领域大牛约稿而形成的,大牛们会对该领域内的关键性文章进行枚举和评述,大牛们枚举的一些发表在顶会顶刊的论文应该当成重点文章。最后,一航的个人感觉英文综述相较中文综述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中文综述多少都会引一些中文论文,这对以后写毕业论文会有一定的帮助,英文综述肯定不会引中文的啦,还有文章在结构和思路上的不同等等。英文的综述论文,读5-10篇即可,如若找到和自己课题非常贴合的综述,可以精读,近年的综述还会引用前人的综述,顺着这些综述去寻找更多关键性的论文,慢慢地,该领域的全貌就会浮现出来了。

第四:英文顶会顶刊。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顶会顶刊,中科院有分区、中国计算机学会也有分区,有些领域看重分区,有一些却并不看重,分区毕竟是国人搞出来的嘛~以后如果要发表论文关注一下自己学校的计分规则和毕业标准即可。常见的研究领域及其顶会顶刊譬如: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IJCAI

Computer vision CVPR, ECCV, ICCV

Machine learning & data mining ICML, KDD, NIPS

Robotics ICRA, IROS, RSS,ISRR,ISER,刊 IJRR,TRO,JFR,RA-L,AURO,RAM,RAS 

譬如:一航的研究方向是无人机路径规划,属于机器人大类。关于研究方向的顶会顶刊有哪些,可以百度或者问导师、师兄、师姐,提前列在自己的笔记中,会对自己检索和发表论文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英文的会议和期刊论文数量是最多的,遇到好的就读吧~来源不乏各种公众号推荐、知乎大牛回答推荐、导师和师兄师姐整理的论文压缩包。

第五:子方向中相关度最高的中文英文论文。

在此,读了那么多文献,在领域内你应该熟知了各种术语,譬如ML、DL、NLP、UAV、Motion Planning、Path Planning、Coverage Path Planning(CPP problem)等等和你关注领域内的文献术语。
以这些关键词去检索和你所做项目或者研究方向相关度最高的、发表层次高的文章进行精读。

ps:

1.曾经在组会中见识过导师看待论文的方式,因为导师是该方向的大牛,他看了一篇论文之后,从挂名单位可以猜测这篇论文出自谁手(因为可能这篇论文的一作是一个去该实验室的交换生,大概率是该生的指导老师给他用作成果),导师很清楚地知道世界上哪些人,哪个实验室甚至哪个人做该领域做的顶尖,知道其中的人脉关系,也能看出这篇论文即使是顶会顶刊,很可能并不是他们所做工作的最主要的那篇论文。导师们能从这一角度去看论文,萌新们一定想不到(毕竟细分的话学术圈就那么大)~
2.如果你也是无人机路径规划方向的萌新不妨来这里看一下~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21719

检索文章和文章的地方/来源:
中文:
学校图书馆vpn支持下的知网、万方

①知网:

https://www.cnki.net/

知网检索页面

②万方:

http://g.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

万方检索页面

英文:
①Google学术(遇到一篇别人推荐的或者公众号推荐的英文论文,只知道文章的题目,那么最快找到全文的方式就是它了)

梯子版:

https://scholar.google.com.hk/?hl=zh-CN

镜像版导航页:4243.net/


②文献共享平台arxiv

https://arxiv.org/#


什么是arxiv?
简单来说,为了防止自己的idea在论文被收录前被别人剽窃,我们会将预稿上传到arvix作为预收录,因此这就是个可以证明论文原创性(上传时间戳)的文档收录网站。

学校图书馆vpn支持下的:
③SCI:

    • http://www.webofknowledge.com

④EI:

    • engineeringvillage.com/

⑤Nature:

    • nature.com/

⑥Science:

    • sciencemag.org/


当然还有各种相关公众号推荐的文章~


参考资料:
1.知乎热门问题:研究生新生要怎么看论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

2.SCI期刊分区/期刊名词,一次整明白!

https://www.zhihu.com/search?type=content&q=sci%E5%88%86%E5%8C%BA

3.研究生新生要怎么看论文? 
- 清良小站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334959/answer/764210409

4.吴恩达P7Stanford CS230 Deep Learning Autumn 2018 Lecture 8 - Career Advice Reading Re(第七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7524451/?p=7

他人的中文总结:
吴恩达cs230如何阅读论文

https://www.jianshu.com/p/232b9dadfc7a

5.文献管理工具(推荐:Mendeley 理由:可做笔记,可当PDF阅读器,可在word中插件,可上传至云端):
Mendeley:

http://mendeley.com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阿觿学长0502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