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微服务架构java多模块项目,微服务之间相互调用方法

一、微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的几种实现方式:

在Java多模块项目中实现微服务架构时,微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HTTP/RESTful API调用

  • 每个微服务模块提供自己的RESTful API,其他微服务可以通过发送HTTP请求来调用服务。这种方式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实现方式之一。在Spring Boot应用中,可以使用Spring MVC或Spring WebFlux等框架来快速构建RESTful API。

2. RPC(远程过程调用)

  • 使用RPC框架实现微服务之间的直接方法调用,而不需要通过HTTP协议。一些常用的Java RPC框架包括gRPC、Apache Thrift、Dubbo等。通过定义接口和实现类,可以在微服务之间进行远程方法调用。

3. 消息队列

  • 使用消息队列作为微服务之间的通信中介,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进行通信。常用的消息队列包括RabbitMQ、Apache Kafka等。通过消息队列可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解耦合和异步通信,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消息的场景。

4. 服务代理

  • 使用服务代理或API网关作为微服务的统一入口,对外提供统一的API,并负责将请求转发给后端微服务。常见的服务代理包括Netflix Zuul、Spring Cloud Gateway等。服务代理可以实现路由、负载均衡、安全认证等功能,简化了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5. 事件驱动

  • 使用事件驱动的方式实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例如使用事件总线或事件流处理平台。一个微服务可以发布事件,其他微服务订阅并响应这些事件,实现服务之间的解耦合和异步通信。

6. Feign

  • 适用场景:适用于基于HTTP的微服务架构,希望简化服务调用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的场景。特别适合于与Spring Cloud等微服务框架集成的项目。

这些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和技术选型来选择。在Java多模块项目中,可以将不同的微服务模块实现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通过以上方式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

下面是对上述六种调用方式的适用场景的简要总结:

  1. Feign

    • 适用场景:适用于基于HTTP的微服务架构,希望简化服务调用过程、提高开发效率的场景。特别适合于与Spring Cloud等微服务框架集成的项目。
  2. HTTP/RESTful API调用

    • 适用场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微服务架构,对于需要简单的HTTP通信的场景,或者需要与非Java语言实现的服务进行交互的场景。
  3. RPC(远程过程调用)调用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性能、低延迟的微服务架构,对于内部服务间的通信。特别适合于Java语言之间的调用。
  4. 消息队列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异步通信、解耦合和削峰填谷的场景,特别适合于处理大量消息的情况,例如事件驱动的系统。
  5. 服务代理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统一管理、控制和监控服务访问的场景,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和中心化的管理。特别适合于需要在网关层实现路由、负载均衡、安全认证等功能的情况。
  6. 事件驱动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和响应事件的场景,例如发布-订阅模式、观察者模式等,特别适合于处理实时事件和异步通信的情况。

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性能要求、开发团队技术栈等因素,可以选择合适的调用方式来进行微服务间的通信。通常情况下,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调用方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和需求。

二、Feign调用的实现原理及代码举例

Feign调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将接口方法的调用转换为HTTP请求,并发送到远程服务。下面是Feign调用的一般工作流程:

  1. 定义Feign客户端接口

    • 在客户端项目中定义一个Java接口,该接口用于描述要调用的远程服务的API。接口的方法对应了远程服务的不同接口或资源路径。
  2. 创建Feign客户端

    • 使用@FeignClient注解标注接口,指定要调用的远程服务的名称或URL。Feign根据该注解创建一个动态代理对象,该代理对象实现了接口定义的方法。
  3. 调用远程服务方法

    • 在客户端代码中直接调用Feign客户端接口的方法,就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Feign客户端会拦截这些方法调用,并将它们转换为HTTP请求。
  4. HTTP请求转换

    • 当调用Feign客户端接口的方法时,Feign会根据方法的注解(如@GetMapping@PostMapping等)以及方法的参数,构建对应的HTTP请求。例如,根据@GetMapping注解指定的路径和方法参数,生成一个GET请求。
  5. 发送HTTP请求

    • Feign客户端将生成的HTTP请求发送到远程服务的URL。这个URL通常是通过服务注册与发现机制获取的,或者是在@FeignClient注解中指定的硬编码URL。
  6. 接收响应

    • 远程服务接收到HTTP请求后,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Feign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将其转换为Java对象(如果有需要)并返回给调用方。

总体来说,Feign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将接口方法调用转换为HTTP请求,并将这些请求发送到远程服务。这种方式使得调用远程服务变得简单、直观,并且隐藏了底层HTTP通信的细节,提高了开发效率。

Feign是一个声明式的HTTP客户端,它简化了使用HTTP API的调用。Feign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将接口方法的调用转换为HTTP请求,并发送到远程服务。以下是使用Feign调用远程服务的具体Java代码示例:

假设有一个名为UserService的微服务,其中包含了一些用户相关的接口,我们希望在另一个微服务中调用这些接口。

  1. 首先,我们需要在调用方的项目中添加Feign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openfeign</artifactId>
</dependency>
  1. 创建一个Feign客户端接口,定义要调用的远程服务的API。假设UserService提供了一个获取用户信息的API,我们可以定义一个Feign接口如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openfeign.FeignCli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Param;

@FeignClient(name = "user-service") // 指定要调用的微服务名称
public interface UserFeignClient {

    @GetMapping("/user/info") // 指定远程服务的URL路径
    String getUserInfo(@RequestParam("userId") Long userId); // 定义要调用的远程方法
}
  1. 在调用方的代码中注入Feign客户端接口,并使用该接口来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FeignClient userFeignClient; // 注入Feign客户端接口

    public String getUserInfo(Long userId) {
        return userFeignClient.getUserInfo(userId); // 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
    }
}

在这个示例中,UserFeignClient接口定义了一个名为getUserInfo的方法,该方法对应了远程服务的/user/info接口。然后在UserService中注入了UserFeignClient接口的实例,并在getUserInfo方法中调用了远程服务的方法。Feign会根据接口定义动态生成一个代理对象,负责将方法调用转换为HTTP请求并发送到远程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Feign能够正常工作,我们需要确保调用方项目中已经配置了Spring Cloud的相关组件,例如服务注册与发现(Eureka、Consul等)和负载均衡(Ribbon等)等功能。

三、HTTP/RESTful API调用工作原理及代码举例

HTTP/RESTful API调用是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处理并返回HTTP响应。下面是HTTP/RESTful API调用的工作原理和代码示例:

工作原理:

  1. 客户端发送请求

    • 客户端(例如浏览器、移动应用、或其他服务器)创建一个HTTP请求,并指定请求方法(例如GET、POST、PUT、DELETE等)、URL地址、请求头、请求体等信息。
  2. 服务器接收请求

    •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并根据请求中的信息确定要执行的操作。
  3. 服务器处理请求

    • 服务器根据请求中的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可能包括查询数据库、处理业务逻辑、生成动态内容等。
  4. 服务器返回响应

    • 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会生成一个HTTP响应,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响应体等信息。然后将该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5. 客户端接收响应

    •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HTTP响应后,根据响应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可能是渲染页面、解析响应体中的数据等。

代码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Java进行HTTP GET请求的示例代码,使用的是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net.URL;

public class HttpGet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创建URL对象,指定要请求的URL地址
            URL url = new URL("https://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posts/1");

            // 打开连接
            Http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 设置请求方法为GET
            connection.setRequestMethod("GET");

            // 获取响应码
            int responseCode = connection.getResponseCode();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Code: " + responseCode);

            // 读取响应内容
            BufferedReader 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StringBuilder response = new StringBuilder();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reader.readLine()) != null) {
                response.append(line);
            }
            reader.close();

            // 打印响应内容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 Body:");
            System.out.println(response.toString());

            // 关闭连接
            connection.disconnect();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这段代码发送一个HTTP GET请求到https://jsonplaceholder.typicode.com/posts/1,并输出响应码和响应体。

四、RPC(远程过程调用)工作原理及代码举例

远程过程调用(RPC)是一种通过网络在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使得一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调用另一个计算机上的函数或方法,就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下面是RPC的工作原理和一个简单的Java代码示例:

工作原理:

  1. 定义接口

    • 首先,在服务端和客户端都需要定义相同的接口,接口中包含了需要远程调用的方法。
  2. 序列化参数

    • 当客户端调用远程方法时,客户端将方法名和参数序列化成字节流,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端。
  3. 网络传输

    • 服务端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后,将请求反序列化成方法名和参数,然后在服务端执行对应的方法。
  4. 执行方法

    • 在服务端执行方法后,将方法的返回值序列化成字节流,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客户端。
  5. 反序列化返回值

    •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端发送的返回值后,将返回值反序列化成方法的返回值,然后将其返回给调用方。

代码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RPC示例,包括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代码:

服务端代码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

public class Rpc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创建ServerSocket,并指定端口号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888);
            System.out.println("Server started...");

            while (true) {
                // 监听客户端连接
                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System.out.println("Client connected: " + socket.getInetAddress());

                // 创建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ew Object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 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方法名和参数
                String methodName = inputStream.readUTF();
                int a = inputStream.readInt();
                int b = inputStream.readInt();

                // 调用方法
                int result = 0;
                if ("add".equals(methodName)) {
                    result = add(a, b);
                }

                // 将方法的返回值写回客户端
                outputStream.writeInt(result);
                outputStream.flush();

                // 关闭流和Socket
                inputStream.close();
                outputStream.close();
                socket.close();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客户端代码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import java.net.Socket;

public class Rpc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连接服务端的Socket,并指定IP地址和端口号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localhost", 8888);

            // 创建ObjectInputStream和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ew Object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 发送方法名和参数到服务端
            outputStream.writeUTF("add");
            outputStream.writeInt(10);
            outputStream.writeInt(20);
            outputStream.flush();

            // 读取服务端发送的返回值
            int result = inputStream.readIn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result);

            // 关闭流和Socket
            outputStream.close();
            inputStream.close();
            socke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这段代码演示了一个简单的RPC调用过程,客户端通过Socket连接到服务端,发送方法名和参数,服务端执行方法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五、几种调用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以下是Feign、HTTP/RESTful API调用、RPC调用它们三个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 Feign

    • Feign是一个声明式的HTTP客户端,用于简化基于HTTP的RESTful服务调用。它通过接口的方式描述远程服务的API,使得调用远程服务更加简单直观,无需编写底层的HTTP通信代码。
    • Feign通常与Spring Cloud等微服务框架集成,可以与服务注册中心配合使用,实现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等功能。
  2. HTTP/RESTful API调用

    • HTTP/RESTful API调用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通信方式,每个微服务提供RESTful API,其他微服务通过发送HTTP请求来调用服务。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微服务间通信方式,使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3. RPC调用

    • RPC(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实现微服务之间直接方法调用的方式,无需处理HTTP协议的细节。通过RPC框架,可以使得一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调用另一个计算机上的函数或方法,就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

联系:

  1. 联系点

    • Feign和HTTP/RESTful API调用都是基于HTTP协议进行通信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是Feign实质上是在HTTP/RESTful API调用的基础上进行了封装和简化。Feign是一种更加高级、简化的HTTP/RESTful API调用方式,它封装了底层的HTTP通信细节,提供了声明式的接口来描述远程服务的API。
    • RPC调用虽然不直接依赖于HTTP协议,但它也可以在HTTP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一些RPC框架(例如gRPC)可以使用HTTP/2作为底层传输协议,从而具备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2. 区别点

    • Feign是一种更加高级、简化的HTTP/RESTful API调用方式,隐藏了底层的HTTP通信细节,提供了声明式的接口来描述远程服务的API,让开发人员可以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来调用远程服务。
    • RPC调用是一种更加底层、直接的远程方法调用方式,无需处理HTTP协议的细节,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但需要引入RPC框架,并在系统中进行服务治理和管理。
      3. 其他
    • 这里简要概括一下几种微服务之间调用的区别与联系:
  3. HTTP/RESTful API调用

    • 区别: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每个微服务提供RESTful API,其他微服务通过发送HTTP请求来调用服务。
    • 联系:简单、灵活,适用于大多数微服务架构。
  4. RPC(远程过程调用)

    • 区别:使用RPC框架实现微服务之间的直接方法调用,无需处理HTTP协议的细节,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 联系:服务调用更直接,效率更高,但需要在系统中引入RPC框架。
  5. 消息队列

    • 区别:通过消息队列作为通信中介,微服务之间通过发送和接收消息来进行通信,实现异步通信、解耦合和削峰填谷等功能。
    • 联系:实现了微服务之间的解耦合和异步通信,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消息的场景。
  6. 服务代理

    • 区别:使用服务代理或API网关作为微服务的统一入口,对外提供统一的API,并负责将请求转发给后端微服务,实现路由、负载均衡、安全认证等功能。
    • 联系:简化了客户端与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入口和中心化的管理。
  7. 事件驱动

    • 区别:使用事件驱动的方式实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一个微服务可以发布事件,其他微服务订阅并响应这些事件,实现服务之间的解耦合和异步通信。
    • 联系:通过事件驱动,微服务之间实现了解耦合和异步通信,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和响应事件的场景。

这些调用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和需求组合使用,以满足系统的各种通信需求。例如,可以使用HTTP/RESTful API调用来实现业务逻辑简单的同步调用,使用RPC来提高性能的需求,使用消息队列来处理大量异步消息,使用服务代理来统一管理和控制访问,使用事件驱动来实现实时处理和响应事件等。

四、其他调用方式

除了前面提到的常见的调用方式外,微服务架构中的Java多模块项目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调用方式,具体取决于项目的需求和架构设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调用方式:

  1. GraphQL调用

    • GraphQL是一种用于API的查询语言,可以用于构建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查询和交互。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使用GraphQL作为微服务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端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GraphQL端点来查询和获取数据,而不是直接调用多个微服务的API。
  2. WebSockets调用

    • WebSockets是一种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持久连接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双向实时通信。在微服务架构中,可以使用WebSockets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实时通信,例如实时数据推送、聊天应用等。
  3. TCP/IP调用

    • 直接基于TCP/IP协议进行通信,可以实现更加底层的、定制化的通信方式。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可能需要直接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例如需要更高性能、更低延迟的场景。
  4. 自定义通信协议调用

    • 可以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和实现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例如基于HTTP/2、gRPC、Protocol Buffers等技术实现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这种方式通常需要更多的开发工作和维护成本,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实现更灵活、高效的通信方式。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调用方式,在实际项目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技术栈选择合适的调用方式。通常情况下,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和复杂度,结合多种调用方式来实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 31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第 1/27 页 Java 课程设计项目实例《基于微服务的在线签到》子系统 一、前言 作为智能考勤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等多种系统组成部分的"在线签到"子系统从 业务逻辑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复杂性。不外乎是前端用户通过手机 APP、PC 电脑应用程 序或者 Web 浏览器等形式的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相关程序中的签到方法,记录用户签到的 时间等信息。但问题是如何能够让一个系统同时能够支持多种不同形式的客户端访问? "在线签到"子系统选用目前比较流行和热门的"微服务"( Microservice)作为系统 的技术实现方案,作者在本文中将重点介绍子系统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微服务、反射、 对象序列化、多线程以及基于 TIP/IP 的 Socket 通讯等,此外还通过具体的程序代码实现为 读者介绍微服务的底层实现原理、Socket 通讯编程实现。 当然,作为课程设计文档的规范格式中所必需的"系统需求"、"系统设计"和"项 目总结"等章节的内容在本文中,由于本文的篇幅关系,作者暂不涉及这些章节的内容— —本文的写作重点在"技术"和"实现"两方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本文嵌入到自己的 课程设计系统中或者引用本文相关内容, 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等文档。 二、系统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微服务 1、单体架构的应用 (1)什么是单体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的应用 在传统的软件应用开发中,基本上都是将一个软件项目相关的功能程序代码(包含有 系统的 DO/DAO,Service,UI 等所有逻辑)、资源文件、配置文件和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 打包为一个 JAR 程序包或者多个 JAR 程序包文件(当然也可能为 WAR、EAR 或其它归档 格式的文件),以这样的方式发布的应用程序,一般称为单体架构的应用。如下示例图所 示为单体架构的应用结构关系示图,单体架构的应用可以是 PC 端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是 基于浏览器的 Web 应用或者移动端的 App 应用等形式。 第 2/27 页 (2)基于单体架构的应用所体现出的主要优点 首先,便于共享和管理。由于在单个归档文件中包含所有的功能程序及相关的资源文 件,便于在团队之间以及不同的部署阶段之间共享,也方便管理。 其次,易于测试。单体应用一旦成功部署,所有的系统功能服务都能够正常地提供, 能够简化对它的测试过程。因为高度集中,没有附加的外部依赖,对单体应用的每项测试 都可以在部署完成后正常地开展。 最后,易于部署。只需要将它的单个归档文件(JAR、WAR、EAR)复制到发布的某 个系统目录中。全部的功能程序都在本地主机中或者 Web 服务器中,没有分布式的管理和 调用的消耗。 (3)基于单体架构的应用所带来的主要缺点 1)系统将会越来越臃肿 随之而来的问题将是部署效率低。因为当越来越多的程序功能模块都集中在同一项目 相关的单个归档文件(JAR、WAR、EAR)时,整个系统将会越来越庞大和变得越来越臃 肿,维护困难——对单体应用的编译打包、部署、测试的整个过程会非常耗时;系统的扩 展性也不够高:而且很难满足高并发应用环境下的业务需求。 2)系统资源无法隔离 由于在整个单体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都依赖于同样的资源文件、系统库、内存等资 源,一旦某个功能模块对相关的资源如果使用不当,整个应用系统都有可能会崩溃。扩展 能力受限:单体应用只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扩展,无法根据业务模块的需要进行伸缩。 3)系统开发成本高 系统项目在早期开发时,由小团队的开发人员进行协作修改代码,打包部署,更新发 第 3/27 页 布等方面的事情是可控的。但是随着团队人员不断地增加,如果此时仍然还是按照早期的 方法去开发。而如果测试阶段只要在系统中有某个功能有问题,就得重新编译、打包和部 署。此外,所有的开发人员又都得参与其中,效率低下,开发成本极高。 基于单体架构的应用方式比较适合小型的项目,但是对于大型的应用项目不能再应用 单体架构,否则将使得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灵活性都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分布 式的应用开发模式下的微服务架构。 2、微服务架构风格 (1)什么是微服务架构风格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风格是一种将一个单一应用程序(单体程序) 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服务间的通信完全可以采 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力构建并且服务可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和使 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如下示例图所示为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结构关系示图。 比如在某系统中有 Customer 模块和 Product 模块,但是 Customer 模块和 Product 模块 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只是交互一些数据。因此,就可以将这两个模块分开,
如果您下载了本程序,但是该程序存在问题无法运行,那么您可以选择退款或者寻求我们的帮助(如果找我们帮助的话,是需要追加额外费用的)。另外,您不会使用资源的话(这种情况不支持退款),也可以找我们帮助(需要追加额外费用) 以微服务快速迭代开发为架构思想,目前包含后台管理模块、微信公众号模块,将来计划按照电商业务加入秒杀、商品、订单、app、小程序等模块微服务模块分为api层、实体层、调用层、实现层、基础层,包含代码生成 微信小程序是腾讯公司基于微信平台推出的一种轻量级应用形态,它无需用户下载安装即可在微信内直接使用。自2017年正式上线以来,小程序凭借其便捷性、易获取性和出色的用户体验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并成为连接线上线下服务的重要桥梁。 小程序的核心特点包括: 零安装:用户只需通过微信扫一扫或搜索功能,即可打开和使用小程序,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手机存储空间压力。 速度快:加载速度相较于传统的HTML5网页更快,依托于微信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近乎原生应用的流畅体验。 跨平台兼容:开发者一次开发,即可在多种终端设备上运行,免除了复杂的适配工作,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社交属性强:小程序可以无缝嵌入微信生态,支持分享至聊天窗口、朋友圈等社交场景,有利于用户间的传播和裂变增长。 丰富接口能力:提供丰富的API接口,可调用微信支付、位置服务、用户身份识别等多种功能,方便企业进行商业服务的集成与拓展。 目前,微信小程序已经覆盖了电商购物、生活服务、娱乐休闲、教育学习、工具助手等多个领域,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入口,也为众多商家和开发者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小程序已成为现代移动互联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拍拍贷微服务rpc框架源码.zip # 拍拍贷微服务体系 拍拍贷微服务体系是拍拍贷基础框架部总结内部微服务多年实践,参考、吸收大量业内解决方案形成的适合中型互联网公司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拍拍贷微服务体系主要组成部分: - Raptor rpc框架。 - Radar服务注册中心。 - Kong网关。 微服务实例启动之后,会自动注册到radar服务注册中心,实例启动正常后,kong网关周期性的将实例信息同步到kong的插件配置。微服务之间调用、zuul网关调用微服务,都是通过域名进行调用,域名解析到kong网关。Kong网关根据域名和微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微服务实例进行负载均衡运算后,得到一个实例,最终进行调用。 拍拍贷微服务体系主要架构考虑: - 由Kong网关形成的集中式服务治理。降低由于客户端服务治理bugfix等引起的升级成本。 - 采用HTTP 1.1作为底层传输协议,从外部到内部无需进行协议转换。 - 采用HTTP 1.1 作为底层传输协议,不会引起原有基于HTTP协议的已有设施失效。 # Raptor微服务rpc组件 Raptor微服务rpc组件是拍拍贷基础框架部参考、借鉴了大量已有rpc框架、rpc组件的设计,研发的一款基于google protobuf的轻量级,可扩展的rpc组件。 **Raptor设计理念:** - 微内核。Raptor核心实现raptor rpc必须的服务定义、protobuf序列化/反序列化、扩展接口和最小化实现。 - 可扩展。Raptor核心预留了Client、Endpoint等可扩展接口,提供相应的实现即可替换掉默认的实现。 - 模块化。Raptor核心不提供组装能力,raptor核心提供了rpc框架所需的核心组件,由外部框架进行组装。例如,raptor默认实现提供了基于spring-boot的组装方式。 **Raptor的价值:** - 契约驱动开发模式,以protobuf为契约,帮助企业规模化生产。 - JAVA语言开发,工程性好,保护原有技术投资。 - 预留兼容性,以protobuf为契约,符合社区技术趋势,为后续以protobuf为基础做技术升级留下兼容性。例如,引入grpc,业务契约无需改变。 - 灵活性,可采用集中治理,也可以采用客户端治理;可使用protobuf binary over HTTP也可以使用protobuf json over HTTP,服务提供方根据HTTP头自适应;为架构师留下灵活的选择余地。
lamp-cloud微服务脚手架的前身是zuihou-admin-cloud,从3.0.0版本开始,改名为lamp-cloud,它是lamp项目的其中一员。 lamp-cloud微服务脚手架是一个基于SpringCloud(Hoxton.SR10) + SpringBoot(2.3.10.RELEASE)的SaaS微服务脚手架,具有统一授权、认证后台管理系统,其中包含具备用户管理、资源权限管理、网关API、分布式事务、大文件断点分片续传等多个模块,支持多业务系统并行开发,可以作为后端服务的开发脚手架。代码简洁,架构清晰,适合学习和直接项目中使用。核心技术采用Nacos、Fegin、Ribbon、Zuul、Hystrix、JWT Token、Mybatis、SpringBoot、Redis、RibbitMQ等主要框架和中间件。 lamp-cloud微服务脚手架功能: 1、服务注册&发现与调用: 基于Nacos来实现的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使用Feign来实现服务互调, 可以做到使用HTTP请求远程调用时能与调用本地方法一样的编码体验,开发者完全感知不到这是远程方法,更感知不到这是个HTTP请求。 2、服务鉴权: 通过JWT的方式来加强服务之间调度的权限验证,保证内部服务的安全性。 3、负载均衡: 将服务保留的rest进行代理和网关控制,除了平常经常使用的node.js、nginx外,Spring Cloud系列的zuul和ribbon,可以帮我们进行正常的网关管控和负载均衡。其中扩展和借鉴国外项目的扩展基于JWT的Zuul限流插件,方面进行限流。 4、熔断机制: 因为采取了服务的分布,为了避免服务之间调用“雪崩”,采用了Hystrix的作为熔断器,避免了服务之间的“雪崩”。 5、监控: 利用Spring Boot Admin 来监控各个独立Service的运行状态;利用turbine来实时查看接口的运行状态和调用频率;通过Zipkin来查看各个服务之间调用链等。 6、链路调用监控: 利用Zipkin实现微服务的全链路性能监控, 从整体维度到局部维度展示各项指标,将跨应用的所有调用链性能信息集中展现,可方便度量整体和局部性能,并且方便找到故障产生的源头,生产上可极大缩短故障排除时间。有了它,我们能做到: 请求链路追踪,故障快速定位:可以通过调用链结合业务日志快速定位错误信息。 可视化:各个阶段耗时,进行性能分析。 依赖优化:各个调用环节的可用性、梳理服务依赖关系以及优化。 数据分析,优化链路:可以得到用户的行为路径,汇总分析应用在很多业务场景。 7、数据权限 利用基于Mybatis的DataScopeInterceptor拦截器实现了简单的数据权限 8、SaaS(多租户)的无感解决方案 使用Mybatis拦截器实现对所有SQL的拦截,修改默认的Schema,从而实现多租户数据隔离的目的。 并且支持可插拔。 9、二级缓存 采用J2Cache操作缓存,第一级缓存使用内存(Caffeine),第二级缓存使用 Redis。 由于大量的缓存读取会导致 L2 的网络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因此 L1 的目标是降低对 L2 的读取次数。 该缓存框架主要用于集群环境中。单机也可使用,用于避免应用重启导致的缓存冷启动后对后端业务的冲击。 10、优雅的Bean转换 采用Dozer组件来对 DTO、DO、PO等对象的优化转换 11、前后端统一表单验证 严谨的表单验证通常需要 前端+后端同时验证, 但传统的项目,均只能前后端各做一次检验, 后期规则变更,又得前后端同时修改。 故在hibernate-validator的基础上封装了zuihou-validator-starter起步依赖,提供一个通用接口,可以获取需要校验表单的规则,然后前端使用后端返回的规则, 以后若规则改变,只需要后端修改即可。 12、防跨站脚本攻击(XSS) 通过过滤器对所有请求中的 表单参数 进行过滤 通过Json反序列化器实现对所有 application/json 类型的参数 进行过滤 13、当前登录用户信息注入器 通过注解实现用户身份注入 14、在线API 由于原生swagger-ui某些功能支持不够友好,故采用了国内开源的swagger-bootstrap-ui,并制作了stater,方便springboot用户使用。 15、代码生成器 基于Mybatis-plus-generator自定义了一套代码生成器, 通过配置数据库字段的注释,自动生成枚举类、数据字典注解、SaveDTO、UpdateDTO、表单验证规则注解、Swagger注解等。 16、定时任务调度器: 基于xxl-jobs进行了功能增强。(如:指定时间发送任务、执行器和调度器合并项目、多数据源) 17、大文
Java 微服务架构设计文档是指一份详细描述Java 微服务架构设计方案和规范的文档。该文档主要用于指导开发人员和架构师在设计和实现Java 微服务架构时的相关工作。在文档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微服务架构概述: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概念、原则和优势,以及适用场景和不适用场景。 2. 技术选型:包括Java 微服务框架、数据库、消息队列、缓存、日志、监控等相关技术的选型和使用原则。 3. 微服务拆分和设计:根据业务模块进行微服务拆分和设计,包括服务边界的划分、服务接口的设计、服务之间的通信机制、数据一致性等。 4. 安全和权限设计:包括微服务间的安全通信、用户认证和授权,以及敏感数据的加密和存储。 5. 高可用和容错设计:包括微服务的部署模式、负载均衡、容错机制、故障转移和恢复机制。 6. 性能和扩展设计:包括服务调用的性能优化、并发控制、扩展性设计和性能监控。 7. 日志和监控设计:包括微服务的日志收集、分析和存储,以及微服务的监控和告警机制。 8. 部署和运维:包括微服务的部署流程、自动化部署、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以及运维和故障排查流程。 总之,Java 微服务架构设计文档是一份包括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安全设计、性能设计、日志监控等方方面面内容的指导性文档,能够帮助开发团队高效、规范地完成Java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阿寻寻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