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2020-6-5笔记

# ### TCP/UDP协议
三次握手

SYN 创建连接
ACK 确认响应
FIN 断开连接

# 三次握手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与服务端建立连接
	服务端接受这个请求,并且响应与客户端建立连接的请求
	(服务端的响应和请求是在一次发送当中完成的)
	客户端接受服务端的请求之后,把消息在响应给服务端
	
	接下来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发送数据了.
	每发送一个数据出去,对应的主机都会有一个回执消息,确认数据的接受情况,
	如果没有得到回执消息,该数据会重发一次,保证数据的完整.
	不会一直不停的发下去,有时间最大允许周期.

# 四次挥手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请求消息,断开连接(代表客户端没有数据传输了)
	服务端接受请求 , 发出响应
	等到服务端所有数据收发完毕之后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断开连接的请求
	客户端接受请求 , 发出响应
	等到2msl,最大报文生存时间之后
	客户端与服务端彻底断开连接

<------------------------------------------------------------------>

# ### socket 服务器
"""
客户端和服务端在收发数据时,
一发一收是一对,否则会导致数据异常
send 发送 recv接受
"""
import socket

# 1.创建socket对象
sk = socket.socket()
# 2.绑定对应的ip和端口(注册网络,让其他主机能够找到)
"""127.0.0.1 代表本地ip"""
sk.bind( ("127.0.0.1",9001) )
# 3.开启监听
sk.listen()

# 4.建立三次握手
conn,addr = sk.accept()
print(conn,addr)
"""
conn = <socket.socket fd=456, family=AddressFamily.AF_INET, type=SocketKind.SOCK_STREAM, proto=0, laddr=('127.0.0.1', 9000), raddr=('127.0.0.1', 61176)>
addr = ('127.0.0.1', 61176)
"""



# 5.收发数据(recv里面的参数单位是字节,代表一次最多接受多少数据)
res = conn.recv(1024)
print(res)
print(res.decode("utf-8"))
# 6.四次挥手
conn.close()

# 7.退还端口
sk.close()

<------------------------------------------------------------------->

# ###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 1.创建一个socket对象
sk = socket.socket()
# 2.与服务器进行连接
sk.connect( ("127.0.0.1",9001) )
# 3.发送数据 (二进制的字节流)
sk.send("今天风和日丽,明天是大周末".encode("utf-8"))

# 4.关闭连接
sk.close()

<---------------------------------------------------------------->
#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 type=socket.SOCK_DGRAM => 返回udp协议对象
# 1.创建udp对象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 2.绑定地址端口号
sk.bind( ("127.0.0.1",9000) )

# 3.接受消息(udp作为服务端的时候,第一次一定是接受消息)
msg,cli_addr = sk.recvfrom(1024)
print(msg.decode())
print(cli_addr) # ('127.0.0.1', 56184)

# 服务端给客户端发消息
msg = "我是老爷们,我不好!"
sk.sendto(msg.encode(), cli_addr )


# 4.关闭连接
sk.close()

<------------------------------------------------------------------>

# ###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 type=socket.SOCK_DGRAM => 返回udp协议对象
# 1.创建udp对象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 2.发送数据
msg = "大妹子,你好呀?"
# sendto(二进制字节流, (ip,端口) )
sk.sendto(msg.encode() , ("127.0.0.1",9000) )

# 客户端接受服务端发过来的数据
msg,ser_addr = sk.recvfrom(1024)
print(msg.decode())
print(ser_addr)


# 3.关闭连接
sk.close()

<------------------------------------------------------------------>
# #### 数据出现粘包现象
利用struct解决粘包现象

import struct
"""
pack:
	把任意长度的数字转化成居右4个字节的固定长度的字节流

unpack:
	把4个字节值恢复成原本的数字,返回是元组

"""
# i => int 要转化的当前数据时整型
"""pack的数值范围不是无限的,上限大概在21个亿左右,不要超过这个值"""
res = struct.pack("i",999999999)
res = struct.pack("i",1234343433)
res = struct.pack("i",2100000011)
print(res)
print(len(res))

# i => 把对应的数据转换成int, 最后返回元祖
tup = struct.unpack("i",res)
print(tup[0]) # (2100000011,)

"""
#解决黏包场景:
	应用场景在实时通讯时,需要阅读此次发的消息是什么
#不需要解决黏包场景:
	下载或者上传文件的时候,最后要把包都结合在一起,黏包无所谓.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