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清华MEM作业

    引言:这几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词语频繁曝光在各大新闻媒体及公众号文章上,有意无意间都会看到相关的内容,但如果没有这次清华企业参访、没有这些置身处地的接触和了解、没有参访前的准备和参访后的整理,也许我对机器人行业的理解仍是停留在更肤浅的表面。总之这次参访让我学到不少,收获不少。我将就参访的库卡机器人所处行业写一些自己的整理和感想,作为我的报告,本人学识能力有限,内容深度有限,敬请包涵!


一、关于工业机器人及其行业

    “机器人”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看总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听起来像是一种人的定义,是用机器制作的一种特殊的“人”。因此一听到机器人就感觉像是一个有头部、有身体、有四肢的东西,但实际机器人的定义与此大相径庭,广义机器人就是指能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设计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特殊原则而行动。

    我们人类开发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协助或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例如工业生产制造或是一些危险的工作。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服务机器人是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为人类健康或设备良好状态提供帮助服务的一种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又可以根据一些维度往下再细分多个分支。我这里所要提的机器人主要是工业机器人,也是库卡机器人公司所从事的主要行业。

     工业机器人是现代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工业机器人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实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的,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机械本体和系统集成三部分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壁垒。

二、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2025

    在未来的智能化工厂中,工业机器人是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与人类员工相比,机器人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让机器人来代替部分工人,以及利用机器人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不断转变。中国要想完成智能制造升级,工业机器人是基础,更上一层的智能机器人是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口。

    我们完全可以憧憬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将会遍布无人制造区,大规模地运行着各种各样的工业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需求自动地生产着我们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工业机器人也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极重要一环,目前中国制造2025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随着中国智能工业的升级调整,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三、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

    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经过发展沉淀,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已经形成了四大家族企业,包括日本的安川电机(YASKAWA)、发那科(FANUC)、德国库卡(KUKA,现已被中国收购)、瑞士的ABB,合计市场份额占据全球50%以上。

    在中国市场上,四大家族市场竞争优势依然突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67.1%份额为外资品牌,其中四大家族占比超过57%,在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

    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四大家族更是达到了垄断份额95%。如下图:


图表1: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单位:%)

    四大家族在机器人的各个核心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安川电机的核心领域是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发那科的核心是数控系统,库卡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和机械本体,ABB的核心领域是控制系统。

四、中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现状

    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目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从上图看自主品牌虽然占据的份额从数据上看也还可以,但是却是处理产业链的低端,而且在核心零部件上还受制于人。

    目前沈阳新松机器人、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安徽埃夫特,是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也被称为国产四大机器人生产商。其中沈阳新松机器人规模最大,新松的主要业务是系统集成,也拥有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销售最多的是AGV物流小车机器人。广州数控和南京埃斯顿都是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他们的背景很相似,都是以机床数控系统起家,然后向下游拓展,进入了伺服电机和机器人领域。安徽埃夫特是奇瑞汽车和芜湖市政府联合组建的公司,埃夫特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零部件,所有部件全部外购,再在安徽芜湖的工厂进行组装。

    现阶段国内机器人厂商在高端领域不能直接与国外企业竞争,而在中低端领域,最终用户对机器人的性价比要求极高,这就要求国产机器人在成本和性能方面有很好的把握,这时,占据机器人75%成本的核心零部件就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当前中国政府也在加大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一代代有历史担当的人企业家也以国家为己任,力争在工作机器人方面有所突破。从近些年来研发投入的增长数据也可以看出,另外除了自身加大研发投入之外,并购控股也是中国企业的选项之一,2016年美的集团完成了对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的控股并购,持股比例达到了94.55%,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一大壮举!

五、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未来

1、未来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广阔

    从机器人四大家族战略动向上看,他们均在持续扩张产能并且将发展重点瞄准中国市场,这从侧面佐证了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的未来。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

2、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更加迅速

    国内工业机器人现在发展很快,机器人企业在全国各地迅速生根发芽。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6500余家,国内机器人产业园共有60余个。另外此前我国多数机器人制造商只能生产拥有3轴至5轴的低端机器人,而在2017年5月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大会上,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能够生产6轴的高端产品。

3、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瓶颈问题一直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绕不开的一道坎,行业技术壁垒也使得目前机器人市场主要份额仍然为国际“四大家族”所占据。不过多位机器人行业专家表示,目前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已大有改观。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认为,国内机器人绝大多数部件已经越来越成熟,这是一个基本趋势。随着我国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上的研发,从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国际的一些垄断性部件供应商降低价格和门槛。

4、融合AI,向中高端转型,实现弯道超车

    工业机器人与AI技术的智能感知也在慢慢融合,智能创造已成必然之势。现在工厂的机器手臂、物流机器人等还只能算自动化机器,最多只能算是机器人1.0。更高端的机器人应该是机器加上人工智能,并融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自我感知、学习、决策,可以称为机器人2.0。目前机器人2.0时代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而如何攻克技术难题,进入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我们中国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遇进行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总之,中国进入高端工业机器人制造水平的道路一定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至少需要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但当前政府大力重视、加大政策支持;企业家知难而进、加大研发力度,相信凭借我们的干劲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定能在世界工业机器人行业上占据重要一席!

注:本文在提交前已通过知网查重并合格 

2018-12-19 Linge

评论 1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林戈的IT生涯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